蘭州黃河導遊詞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遊詞,導遊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遊覽景觀、遵照一定的遊覽路線、模擬遊覽活動而創作的。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蘭州黃河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蘭州黃河導遊詞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1

蘭州是獨逐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都市。在蘭州市裏,黃河宛若一條飄落人世的飛天錦帶,蜿蜒東去,依託黃河臺灣風物和勝景事業興建的融山川、人文勝蹟於一體的“百里黃河風情線”,則猶如鑲嵌在飛天錦帶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來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

黃河劈頭於青海,流經蘭州城內水域並不像其下流那樣坦蕩,但蘭州人連年投入巨資打造的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卻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首選之地,就連一些南邊的旅客也盛讚其瑰麗。連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黃河大橋,氣魄宏偉,造型奇異,其主橋墩雖僅有三個,卻依仗橋面上有兩束起牽拉浸染的鋼管,從而使大橋越發健壯好看。位於大橋不遠的“黃河母親”雕像可謂全國有名,故而天天都吸引着浩瀚遊人在此拍照留念。而離“黃河母親”不遠的“蘭州水車園”,那兩輪高達數十米的水車雖已“失業”不消,卻似在訴說蘭州黃河的已往。水車系明代蘭州段家臺人段續所創,曾悠悠澆灌了黃河臺灣的萬畝良田。然最令人感奮的當屬離“水車園”不遠的黃河索道。遠眺望去,只見載人的電纜車正緩緩從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滔滔奔涌的黃河則被飛越而過。河對岸的白塔山,巍峨升沉,大有拱抱金城之勢。立白塔下,東北地區,可俯瞰山下的黃河及蘭州全城,雖無“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勢卻如統一幅當代的“晴朗上河圖”,讓人面臨美景,驚歎不已。蘭州沿河而建的黃河風情線,像一串璀璨精通的珍珠,吸引着來自四周八方的中外旅客。聽說,蘭州爲建設“世界優越旅遊都市”,籌備把“兩山、兩線、兩園”都納入到黃河風情線的建樹議程。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2

蘭州是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在蘭州市裏,黃河宛若一條飄落人間的飛天錦帶,蜿蜒東去,依託黃河兩岸風光和名勝古蹟興建的融山水、人文勝蹟於一體的“百里黃河風情線”,則如同鑲嵌在飛天錦帶上的一串明珠,吸引着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外遊客。

黃河發源於青海,流經蘭州城內水域並不像其下游那樣開闊,但蘭州人近年投入巨資打造的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卻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首選之地,就連一些南方的遊客也盛讚其美麗。近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黃河大橋,氣勢雄偉,造型獨特,其主橋墩雖僅有三個,卻依仗橋面上有兩束起牽拉作用的鋼管,從而使大橋更加堅固悅目。位於大橋不遠的“黃河母親”雕像可謂天下聞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衆多遊人在此攝影留念。而離“黃河母親”不遠的“蘭州水車園”,那兩輪高達數十米的.水車雖已“賦閒”不用,卻似在訴說蘭州黃河的過去。水車系明代蘭州段家臺人段續所創,曾悠悠灌溉了黃河兩岸的萬畝良田。然最令人感奮的當屬離“水車園”不遠的黃河索道。遠遠望去,只見載人的電纜車正徐徐從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滾滾奔涌的黃河則被飛越而過。河對岸的白塔山,巍峨起伏,大有拱抱金城之勢。立白塔下,可俯瞰山下的黃河及蘭州全城,雖無“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勢卻猶如一幅現代的“清明上河圖”,讓人面對美景,讚歎不已。蘭州沿河而建的黃河風情線,像一串璀璨奪目的珍珠,吸引着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外遊客。據說,蘭州爲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準備把“兩山、兩線、兩園”都納入到黃河風情線的建設議程。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3

黃河風情線是蘭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讓這張名片變得更加靚麗成爲參加蘭州市“兩會”政協委員思考和熱議的話題。3月23日,在蘭州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時,蘭州市政協委員張新耀建議,蘭州應當提升黃河風情線文化元素,把黃河風情線建設成高水平文化旅遊景區。

張新耀說,面對蘭州發展特別是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要求,黃河風情線面臨着嚴重的不適應,主要是缺乏高站位的統一規劃和建設,旅遊設施開發滯後,原有的黃河母親、水車博覽園等景區體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遊景區創意和開發建設緩慢,旅遊服務、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缺失,管理體制不健全,沿岸樓盤開發導致旅遊資源被分割等種。種問題。

爲此,張新耀建議,對黃河風情線進行重新定位,從城市名片、綠色長廊、文化長廊、休閒旅遊勝地等角度,確定黃河風情線的建設目標。從打造高水平文化旅遊景區出發,對市區黃河兩岸做出統一規劃,對沿岸土地開發、生態綠化美化、景點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做出專項規劃,劃定紅線,制定規則,嚴格按規劃建設和管理,嚴禁不符合規劃的`建設項目落地。在黃河風情線景區內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內涵豐富、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品牌影響力大、開發潛力大的核心景區,因地制宜地開發一批與休閒、度假、商務、娛樂、養生等相結合的複合型產品,以豐富旅遊文化內容。他還建議以黃河風情線爲平臺,培育一個或幾個有特色、有質量、時間短、場景不復雜的演藝品牌,用旅遊演藝留住過夜遊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閒,讓遊客願意留下來。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4

黃河風情線是蘭州的都市手刺,怎樣讓這張手刺變得越發靚麗成爲介入蘭州市“兩會”政協委員思索和熱議的話題。3月23日,在蘭州市政協十三屆五次集會會議大會講話時,蘭州市政協委員張新耀提議,蘭州該當晉升黃河風情線文化元素,把黃河風情線建樹成高程度文化旅遊景區。

張新耀說,面臨蘭州成長出格是文化旅遊財富成長的新要求,黃河風情線面對着嚴峻的不順應,首要是缺乏高站位的.同一籌劃和建樹,旅遊辦法開拓滯後,原有的黃河母親、水車博覽園等景區體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遊景區創意和開拓建樹遲鈍,旅遊處事、停車場等配套辦法缺失,打點體制不健全,沿岸樓盤開拓導致旅遊資源被支解等各種題目。

爲此,張新耀提議,對黃河風情線舉辦從頭定位,從都市手刺、綠色長廊、文化長廊、休閒旅遊勝地等角度,確定黃河風情線的建樹方針。從打造高程度文化旅遊景區出發,對市區黃河臺灣做出同一籌劃,對沿岸土地開拓、生態綠化美化、景點建樹、配套辦法建樹做出專項籌劃,規定紅線,擬定法則,嚴酷按籌劃建樹和打點,嚴禁不切合籌劃的建樹項目落地。在黃河風情線景區內籌劃建樹一批文化內在富厚、特色突出、上風明明、品牌影響力大、開拓潛力大的焦點景區,因時制宜地開拓一批與休閒、度假、商務、娛樂、養生等相團結的複合型產物,以富厚旅遊文化內容。他還提議以黃河風情線爲平臺,培養一個或幾個有特色、有質量、時刻短、場景不偉大的演藝品牌,用旅遊演藝留住留宿旅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閒,讓旅客樂意留下來。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5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樑,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是黃河浮橋。當時有這樣一首民謠:

黃河害,黃河險;

凌洪不能渡,大水難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

可見當時要渡過黃河是多麼的艱難。南北兩岸的人要過黃河,夏秋憑小船和羊皮筏子橫渡,冬天河面結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黃河鐵橋

光緒三十二年春天一個春寒料峭的下午,一個英國人從河西走廊出來後,沿黃河河谷進入蘭州,大約在公曆3月10日到達蘭州。這個叫布魯斯的英國人先是站在黃河北岸,很抒情地對當時蘭州的北城牆進行了“風景如畫,給人印象很深”的讚美後,接下來便對如何過黃河進入“風景如畫”的城裏感到頭疼了,他這樣寫道:

根據季節的變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經過西北部的船橋或乘渡船來到蘭州。城市對面的河寬將近有300碼,我們途經時,河水尚未解凍。冬天人們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經過,聽說每年解凍的時候都會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時候,這些人還堅持走這條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潛在的危險。對此,蘭州詩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了黃河冰橋的情形:一夜河凝駭神異,碎玉零瓊誰委積?錯落元冰大壑填,經過漫步如平地……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約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開,用大木連接起來,再鋪上木板,圍上圍欄,兩岸各立2根將軍柱(大鐵柱)、6根大木柱,又用兩條各長120丈的鐵索將船固定在河面上。但這種浮橋屬於季節性的.橋,因爲黃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黃河結冰前必須拆除。英國人布魯斯緊接着又這樣描寫了每年春天浮橋落成時的宏大場而:

每年組建船橋的開幕儀式都熱鬧非凡,主要的官員和社會各界都來參加這次盛會。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與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風俗相媲美,那是國王杜格娶亞得里亞的儀式。

冬季,黃河結冰,行人和車馬要過黃河,就只有靠冰“橋”。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橋,不但十分麻煩,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資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宋國公馮勝與元將廓擴鐵木爾(王保保)作戰時,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黃河大橋西500米處)搭造了浮橋,這是蘭州地區最早的黃河浮橋。但這座浮橋當時只是爲了方便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衛國公鄧愈率軍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橋,以運送糧餉,命名爲“鎮遠浮橋”。12年後的洪武十八年(1384),蘭州衛指揮僉事揚廉,將浮橋移至“河水少緩,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爲靠近城區,除了軍事用途外,這座黃河浮橋也成了黃河歷史上第一座可供民衆過河的浮橋。

1906年,總辦甘肅洋務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黃河鐵橋,並在1906年10月以16.5萬兩白銀包工包料的總價承包價德國泰來洋行,合同規定,鐵橋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黃河鐵橋竣工之後,實際耗銀30.66萬兩。

修建鐵橋所用的鋼材、水泥等材料都是從德國購置,海運到天津,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臺火車站,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從新鄉取道西安,分36批,用馬車運到蘭州。

一個清晨,數十輛大馬車浩浩蕩蕩從新鄉火車站簡陋的貨場裏潮水般涌了出來,車輪聲,馬蹄聲,鈴鐺聲,還有梆子,秦腔,花兒,馬的嘶鳴,匯成了一曲衆聲混雜的交響樂,響徹漫漫古道,從新鄉到西安,從西安到蘭州,從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橋建成後,兩邊建了兩座分別刻有“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的大石坊,分別有楹聯:

曾經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第一橋。

天險化康衢直入海市樓中現不住法;

河蠕開畫本安得雲梯天外作如是觀。

1942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爲“中山橋”。

中山橋不但經受了三次黃河特大流量的考驗,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蘭州戰役中,炮彈擊中了過橋的兩輛國民黨軍車,車上彈藥,大火燒燬了橋南端18節木橋面和部分縱梁。軍管會組織了300多人星夜搶修。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整修,將原有的梯形拱架換成了五座弧形鋼架拱樑,將原來的木板橋面全部換成現在的鐵板橋面。現在蘭州市的橋樑已達十餘座,使自西固達川入境從榆中與白銀交界的烏金峽出境,在蘭州境內全長152公里的黃河成爲橋樑最密集的河段。

鐵橋古渡老斜陽,塔影河聲尋舊夢……

今天,中山橋的觀賞價值、歷史和文物價值,已遠遠大於它的交通價值,成爲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6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境內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奮鬥和繁衍在黃河流域。在數千裏的黃河流域,由於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先民們便定居在這裏。中國文明初始階段的夏、商、週三代以及後來的西漢、東漢、隋、唐、北宋等幾個強大的統一王朝,其核心地區也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反映中華民族智慧的許多古代經典文化著作,也產生於這一地區;標誌古代文明的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城市建設、文學藝術等也同樣產生在這裏。所以,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人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意義就在這裏。

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水流清澈。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爲“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爲“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中國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到了西漢,由於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稱她爲“濁河”或“黃河”,但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唐宋時期,黃河這一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唐宋以來的千餘年曆史中,由於自然和人爲的破壞,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黃河的'泥沙含量日漸增多,污染加劇,我們偉大的母親“患脖了,這就給黃土高原和西北大地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們蘭州首當其衝,儘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羣衆爲給母親“治療”,捨生忘死,前赴後繼,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終還是迫使我們接受了一種不願接受的現實,那就是“懸河”和“城摞城”。災難有時也能轉化爲財富,在開發黃河旅遊區的今天,“懸河”已成爲舉世奇觀,“城摞城”也將成爲探祕尋古的遊覽勝地。我們蘭州人可以驕傲地向世人宣佈:“請到蘭州來,感受‘頭頂一條河,腳踩六座城’的獨特韻味!”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具藝術價值的。作品由“母親”和“男嬰”組成構圖,分別象徵了黃河母親和華夏子孫。作品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優秀獎。“黃河母親”現已成爲蘭州的標誌性雕塑,也代表着蘭州形象。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

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整體造型是一位神態嫺雅的母親側臥黃河岸邊,看護着懷抱中游泳的幼兒的情景。分別象徵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黃河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擡頭微曲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着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該雕塑構圖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7

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於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爲“天下黃河第一橋”。它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橋兩端分別築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樑,是後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後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爲“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樑,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樑。

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

隨着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爲它象一部史詩.飧刻着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啓炎傳,鐵漢秦章光隴板;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如今,這座古老的橋樑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遊興。和諸多橋樑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蘭州黃河導遊詞 篇8

蘭州是唯一一個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穿城而過給蘭州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旅遊資源,蘭州人民利用這一資源,因地制宜,建成了黃河風情線,以此爲龍頭和拳頭產品,大力發展蘭州旅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並極大地提升了我市的對外形象。

從旅遊文化上來說,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是蘭州旅遊的三大特色,但相對而言,黃河文化纔是蘭州最現實的旅遊資源。所以,充分利用黃河帶給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打好"黃河牌",唱好"特色戲",做好"大文章",才能提升蘭州旅遊的品味和檔次。20___年,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黃河風情線,這一設想的提出,爲蘭州的旅遊業理出了頭緒,找準了方向。

20___年召開的'蘭州市第十二屆人代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黃河蘭州市區段百里風情旅遊規劃建設和管理整治的決定》,把風情線的建設提升到了法律高度。隨後來自全國各知名設計部門的幾套設計方案在市內一些媒體上刊出,向市民徵詢意見和建議,增強了市政工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贏得了各界和好評。最後,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和蘭州市規劃土地管理局在多家規劃方案的基礎上,確定了"飛天錦帶串明珠"的規劃,這條"錦帶"西起西固區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全長約38。4公里,南北平均寬度600米。

三年來,黃河風情線在不斷地完善,綠化亮化工程、近水廣場、音樂噴泉、四季園、金城關旅遊文化街區、龍源、碑林、親水平臺、體育公園……一批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中的設施和景點使得風情線日益靚麗多姿,成爲具有蘭州特色和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標誌,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來蘭州觀光旅遊。

旅遊業是一個潛力很大的"朝陽產業",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其旅遊業也都很發達。從去年開始,我市爭創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如今已經通過了省旅遊局的初審,等待國家旅遊局的最後驗收。"創優"工作的開展,爲我市旅遊業帶來了新的契機,蘭州的旅遊業前所未有地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政府主導型和旅遊產業格局在蘭州已經初步形成。特別是今年市政府出臺的《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這個《決定》首次把我市旅遊業的發展納入了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把旅遊業確定爲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這預示着蘭州旅遊業的發展從此要提速了。

古老的黃河,在蘭州旅遊業的發展中煥發新姿;迅速發展的蘭州旅遊業,爲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人們有理由相信,蘭州的明天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