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小結

光陰如水,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小結了。那麼一般小結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小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小結

本學期,於11月3日11月15日深入各村小對每一位數學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評估。基本情況大至如下:

一、學生學習情況: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我們學校也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所到學校,我們頻頻受到孩子們熱情的問好,課堂上目睹到孩子們精神十足的表現,絕大多數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發言的習慣,也有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在老師的提示指導下學生的讀書、寫字姿態正確。教室整潔、清新,學生衣着整齊、學習氛圍較爲濃厚。不足之處:

1.部分學校部分班級的學生不注意用眼衛生,寫字執筆姿勢不正確。不少教師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意識非常淡薄,甚至認爲書寫習慣的培養是語文教師的事,只顧課堂上傳授知識,學生寫字坐的姿勢和握筆姿勢不正確,寫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勻,有的簡直不象樣子,都視而不見,批改作業時只着眼於對錯,對書寫質量毫不評判。如此下去,學生便會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慣,出現近視、斜肩、駝背、脊椎彎曲等現象,影響學生身體健康和一生的發展。

2.教室氛圍不濃,學生創新意識不夠。缺少使學生思考,創新的氛圍天地。建議:

1.國小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是:聽課習慣。學生課前預備鈴響作好上課準備,書本,文具放在指定的位置,靜候老師來上課,上課時坐的穩,靜的來,聚精會神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聽的入耳,聽的入心,邊聽邊思考,這都是好的聽課習慣。

二是:讀書習慣。數學課本是學生無聲的先生,隨身的先生。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如果只是把課本當習題集那就太可惜了,讀書的習慣同樣要早點培養。一年級的學生入學的一兩個月,由於學生識字不多,不會看書,教師要天天指導學生看書。培養方法:佈置學生回家預習新內容,將疑問記在筆記本上,課堂上設計思考題以引起學生讀書,新課結束,指導學生在看書再做作業,養成習慣。

三是:作業習慣。做作業時應獨立思考,反對抄襲和變相抄襲行爲,確有困難不能解答也應通過師生的幫助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再解答,注意審題,弄清題意後再解答,講究格式美觀,書寫整潔。培養方法: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與非智力因素素。

四是:驗算習慣。從二年級開始學習驗算方法。可將整數四則計算的驗算方法引入到小數,分數四則計算中去。培訓方法:結合生活實際,說明檢查與驗算的意義,培養兒童檢驗計算結果的自覺性和興趣,鼓勵兒童用幾種方法檢驗。

2.每位教師要有強化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責任意識,有職責有義務抓好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站在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樹立高標準育人觀,把培養國小生的良好書寫習慣當成自己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項常規任務去認真完成。力求做到:用自己良好的書寫習慣影響學生,紮實有效培養學生正確坐姿及握筆的好習慣。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質量的過程。對此,教師只有從自身,從一切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國小生寫字的最佳時期,才能使國小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在教室佈置上,我們將給學生更多的表現、創造的空間,佈置學生“創新園地”,並增加適合學生閱讀的兒童讀物,給學生提供精神食糧,爲創新提供必要的知識。

二、課堂教學情況

從課堂教學來看,教師教學態度認真,能努力貫徹新課程精神,在教學中能體現新課程理念。課堂上能運用“合作、探究、互動、自學”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關係較爲和諧,學生學習熱情比較高,教學紮實、有效。大部分教師能聯繫生活實際設計問題,引發學生交流討論,也擴大了學生學習的參與面,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較好地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課前情況:教師都能在課前做好教學準備,教師有教學設計,多數教師書寫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合理,並且有重難點,有的教師課前製作了掛圖、圖片、也有的老師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總之,在課前,老師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絕大多數老師在教材、教師用書上,進行再次備課,進行圈、點、勾畫以及注有知識呈現、教學活動等。

2.課堂情況:通過這次評估,我們深感課堂教學已經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大部分教師非常重視本次課堂教學評估,準備充分,教得認真,部分教師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堂效率高,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教師們努力將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學方式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充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體現“自主化”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這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理念,更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促使學生表現出這種學習的自主性。在聽課中感受到,教師在教學中都能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做到以人爲本,以學生爲先。即讓學生先看、先想、先說、先練,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好知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

在國小數學課堂上,我們很多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建立在日常的生活情景之中,學習了數學是爲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

(3)課堂教學體現“活動化”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講的多,學生活動的少。新課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爲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去活動,在活動中經歷和體驗,體會到實驗的結果。

各方面比較優秀的教師有:王立玲、劉麗梅、王聯營、劉興友、段勝梅、郭聖峯、樑士蓮、張清英、李蒙、曲寶存、楊磊、閆有蓮、何守強、馬學華、趙志富、賈俊川、王兆明等。

存在的問題:

(1)只教知識。很遺憾的看到個別教師在課堂上,只重視知識目標,忽略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課堂上,教師不能遵循教材呈現的知識體系,不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只是截取其中的知識點,把問題的情景與運用部分捨去,過分追求純粹的數學知識點,不符合課改的理念。

(2)滿堂問答。發現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問答式,一節課上,一問一答,低年級齊聲高呼,氣氛顯得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師生、生生沒有真正的動起來。

(3)無效合作。有一種感受,不論是否存在合作的機會,是否有合作的價值,我們的教師就組織同桌或小組合作,一節課反覆合作,討論時,沒有經過獨立的思考,學生各說各的,對問題討論的不深不透,我認爲是無效合作。

建議:

(1)準備策略,就是怎樣備課。

鑽研教材、駕馭教材。不能全面系統地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難以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我想,原來的,備課主要是從教師的講而不是從學生活動的角度備課。我認爲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這堂課有哪幾個環節,怎樣安排學生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又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着重考慮的問題。而且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後備課,就是進行教學反思。大量的數據表明,很多優秀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後反思相結合,是我們要進行研究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創新。

(2)實施的策略,就是怎樣上課。

現在大部分的孩子並不適應於老師的全權講授,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廣泛。老師所講的並不一定聽進去了,而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內在動力去接受新的知識。所以就要求現在的教師要講究上課的策略。

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爬坡。每節數學課,都要向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新知識。新舊知識之間,都存在着一個知識的坡度。很多老師在課堂上往往把這個“坡”鏟得平平的,例題之前要加過渡題,解答過渡題所用知識,老師又先給複習一遍,結果是學生不需要多少思考,在不知不覺中就“爬”到“坡”上了。事實上,解題方法是老師告訴的,結論是老師給找的,下次碰到這樣的題說不定做不出,教學效率顯然不高。所以我們要讓學生自己“爬坡”,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切實展開探索活動。新的數學課程以人的發展爲本,提倡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組織他們主動探索相關內容,發現相應的數學規律或者結論。課堂上很多的教師唯恐學生聽不明白,講解不厭其煩。結果是話說得太多,滔滔不絕,反而使重點不突出。教師常常把一個完整的問題,分解得很碎,問題一個接一個,實際上干擾了學生的有始有終的思維,把教師的思路強加給學生。教師的話有時多到密不容針的程度,學生只能跟着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可能心平氣和的思考本課提出的問題。提高課堂效率,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在有效的探索活動,教師就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必須給學生以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驗數學內容、數學思想,發現數學的結論和方法。在學生討論,看書或動手操作,一定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使之真正能“到位”,達到預定目的,不能擺形式,走過場.。有很多教師經常用討論的方法,但怎樣討論,討論有幾種,怎樣安排,也都是應該研究的。這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比如說,有的討論是放在課堂上進行,還是有的分組進行。

(3)評價策略

教育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學生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應該爲學生的學習服務,課堂的語言評價也應該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服務。恰當的運用數學教學中的語言評價也是一種能力,一門藝術。其一、利用課堂語言評價,建立支持性課堂氛圍。其二、利用課堂語言評價,讓學生學會傾聽、解讀、交流。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傾聽、解讀、交流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方面的訓練。這是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進行有效教學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其三,利用課堂語言評價,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利用課堂語言評價獲取知識。可是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馬上進入練習階段,很少有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進行反思。

總之,希望我們要在“實”上下功夫:教學要有效真實、雙基要紮實、手段要樸實、效果要充實、底蘊要厚實。要在落實雙基的同時讓學生經歷過程,學會方法,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價值觀,達到三維目標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