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教學小結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我們會積累一些相應的經驗,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小結吧。那麼你有了解過小結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英語教學小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英語教學小結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學生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門學科都強調培養目標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和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中,其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是緊密聯繫的,對任何一個方面的忽視都可能造成學生髮展的不平衡。因此,依據教育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英語教學也不例外,尤其是國小英語的教學,採用多元化評價,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重視對學生日常學習的評價

建立口頭評價機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斷利用口頭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和鼓勵,我經常用幾個常用的口頭語來評價學生,如:“you are clever!”、“you are great!”、“verygood!”、“cool!super”等等。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日常評價,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並有效地促使學生朝着既定的學習目標發展。

建立課堂評價機制,在教學中以小組爲單位,採用星級評價,哪一組的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認真學習,積極回答老師所提的問題,這一組就會得到一顆星,老師在黑板上體現出來(老師上課之前,在黑板的右上角排列出五組,那一組的學生守紀律老師就會在這一組的下面畫上一顆五角星)。這樣學生們都很有集體主義榮譽感,還會時時做到互幫互學,時時互相監督,學生都明白一人表現好是不行的,必須全組的每一人都表現好了纔會取勝的道理。這一招很有效的,是我貫穿組織教學的一條主線,在上課的每一環節中,老師對錶現得好的組就獎給一顆五角星,在下課時看那一組爭得的星星多該組是本節課的優勝組,老師就會發給每人一朵小紅花。要求學生把每次得的小紅花貼在自己的英語書後面,在學期結束時老師要進行終結性評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又使學生能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建立作業評價機制。對於學生每天上交的作業,除了及時批改、採用等級制進行定量評價以外,還運用激勵方式,每天給表現好的學生畫上小紅花或者畫一張笑臉、一顆五角星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主動參與、書寫整潔而正1

確的學生作業本畫上一個開懷大笑的笑臉,並寫上“you are great!”,在主動參與、書寫較整潔但有錯誤的學生作業本上畫一個傷心流淚的哭臉,並寫上“comeon!”,對於沒有完成作業的寫上“怎麼忘了做作業,請快把作業補上啊”等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定性評價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激勵性的標記、語言,促使學生自主及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實施過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我班有一位書寫馬虎的學生,剛開始的時候他的作業一塌糊塗,不但書寫格式不正確,還把作業本弄得很髒,經常做了兩三次作業以後作業本都不見了,讓我傷透了腦筋。後來我採用了作業評價機制,除了每次作業本上有鼓勵性標誌以外,還進行階段性小結,每個星期對作業質量好的學生進行作業展覽,讓作業做得好的'同學有機會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傳閱的時候,我悄悄走到他身邊,留意他的表現,當我看到他很認真地在翻閱別人的作業時,我輕輕地問他:“你覺得他們的作業寫得漂亮嗎?”他點點頭,我接着說:“其實你也可以啊,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真的!”他很詫異地看着我,我點點頭又強調了一句,“真的!”他沒說什麼,但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發現他的作業進步了不少,於是我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後來他的作業也被選上作業展覽了,看到他逐漸有了進步,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二、運用原則性評價讓學生不斷完善自我

在英語教學的評價中,我們應該堅持和貫徹以下幾個原則,從而使評價落到實處,並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主體性原則英語教學評價應該以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評價活動。學生既是被評價的主體,同時又是開展評價的主體,可以通過採取自評、互評、小組評等多種形式開展評價。

2、發展性原則評價應該更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應着眼於學生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地和自覺地發展。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進步與嘗試。

3、激勵性原則評價過程應該多鼓勵、多讓學生嘗試、關注保持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教師應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努力程度,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效,樹立自信;激勵學生敢於評價、善於評價和樂於評價。

4、多樣性原則評價不只是考試,還應關注學生的聽力能力、口語能力、以及用英語開展文娛活動和進行表演的能力等等。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的評價要儘可能採用聽、做、說、唱、玩、演等豐富多樣的和綜合的語言技能活動。在國小高年級階段,教師也應在評價中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將筆試與口試相結合。

5、可操作性原則任何評價活動只有易於操作和控制纔有實效,英語評價也不例外。因此評價的形式要爲學生所熟悉,要與課堂教學活動相接近,且指令清晰,能讓學生明白完成任務的步驟以及可能用到的技巧,以使評價成爲學生的學習活動。評價要注重實際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三、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有效推進學生自我發展

期末成績中,日常表現和作業、單元測驗以及期末考試各佔一定的比例。一個學生如平時課堂表現很不錯,作業質量很高,單元成績也很好,但在期末檢測的時候成績不夠理想,我就參照他的日常表現給出較高的評價;相反,如果平時這位學生調皮搗蛋,不遵守班上紀律,即使期末檢測考到了滿分,我也會在總體評價中作出相應的扣分。這樣做的導向作用是使學生和家長不再只關注期末考試,體現了評價的過程性,並將評價融入日常教學中,做到教評相長。儘管現在很多家長並不看重孩子平時的成績和表現,只關注期末考試成績,但作爲教育工作者對此要堅持正確的導向,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從而提高評價的效率。

總而言之,不管採取的是那種方式的評價,都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着眼學生的未來,要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與關懷,不但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更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學會學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