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學結

通過此次培訓學習,意識到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低排放爲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 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 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 唸的根本性變化。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 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是

低碳經濟學結

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 的綜合創新與實踐,符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發展思路,是實 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經濟並非僅是一個環保 命題,也並非僅是一個經濟命題,其實質上是一個發展問題、政 治問題,是實現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的根本解決辦法。 經過認真組織培訓學習《低碳經濟知識讀本》之後,所參與 培訓學員對什麼是低碳經濟?要怎麼樣在今後工作、 學習中加以 貫徹落實低碳學習生活理念?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探討。 在低碳經濟大環境下的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從自己的生活 習慣做起,控制或者注意個人的碳排量,通過減少生活作息時所 耗用能量,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對 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 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從 身邊做起。

平時我們勤動手動腦, 也可以實現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 很多廢棄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實稍加裁剪, 就可以輕鬆將它們廢物利用,比如製作成儲物盒,可以在裏面放 茶葉包、化妝品之類的物品;還可以利用方便麪盒、罐頭瓶、酸 奶瓶製作一盞漂亮的檯燈; 喝過的茶葉渣, 曬乾做一個茶葉枕頭, 既舒適還能改善睡眠…… 另外,將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儘量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 交車出行,隨手拔下電器插頭……你看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 都是在爲"減碳"做貢獻。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是在爲"減碳"做貢獻。 我們應 該從節電、節水、節碳、節油、節氣這種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 我們要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只要我們去行動,就可以接近低碳 生活,達到低碳生活的標準。 總之,低碳生活,既是保護環境,也是拯救自己。

低碳經濟學結 [篇2]

一、通過培訓學習,對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有了更多認識

(一)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兩者的內涵及相同點

低碳經濟是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減少室氣體排放活動的總稱。循環經濟是指人、自然資源、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經濟,轉變爲依靠自然資源的生態循環來發展,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的發展模式。從上述概念來看,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作爲應對全球性資源環境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經濟模式,都是當今會極力推崇的發展新方式,都是從結構和機制入手,以新思維、新辦法解決日漸明顯的全球性資源環境劣化和氣候變化問題的新舉措,但兩者的概念、內涵以及實施機制既具有相同之點,也存在不同之處。兩者的相同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都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重大轉變的發展模式。傳統經濟模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長爲其主要特點的,是導致日益嚴重的全球性資源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隨着全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壓力的擴大,這種模式難以爲繼。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適應經濟會發展的新要求,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模式呼之而出。循環經濟主要從資源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角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末端治理的成本,以應對資源緊張和環境污染問題。低碳經濟則主要從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進形成低碳的經濟結構,來應對全球化石能源過速消耗和全球氣候變化。

第二,都是貫穿生產、流通、消費等經濟全過程的重大。作爲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貫穿於經濟的全過程。在生產領域,循環經濟要求生產環節實現資源減量化,並對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廢棄物實現再利用;在消費環節實現產品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進而實現全過程的低耗、低排目標。低碳經濟要求生產環節消耗更少的碳能源,多使用清潔的替代能源以維持生產的能量供應,形成低碳的經濟結構;消費環節減少以化石作爲能源的消耗,代之以消耗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形成低碳的消費模式,進而實現全過程的低碳目標。

第三,都是涉及面廣且相互銜接的系統工程。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涉及到整個經濟會發展的各領域,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需要全會參與的重大,而兩種發展模式總體目標是一致的,相互聯繫又相互促進。在工業生產領域,減少包括石油、煤炭在內的資源投入,既是低碳經濟的要求,也是循環經濟的要求。實現廢棄物的再利用,既可減少原材料的消耗,也可減少石油、煤炭等燃料的消耗,都是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追求的共同的節能降耗目標。

第四,都是強調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重大舉措。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都是以技術創新爲支撐,以制度創新爲保證的。低碳經濟要求低碳技術的配套,循環經濟要求循環技術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重大突破都將成爲兩種發展模式的強大動力。同時,兩種模式的推廣運用都涉及到生產、消費領域的體制機制問題。在經濟結構上要對傳統發展方式進行根本改革,在消費環節要制訂產品市場準入和一系列標識制度,體制機制創新是兩種模式得以推行的保證。

(二)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兩者各有不同的側重點

從上述分析看,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根本宗旨是一致的,都是通過制度和策措施的制定和創新以及科學技術進步,推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

會經濟發展模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會經濟模式轉型,實現經濟會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但兩者從概念、發展模式、發展側重點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出的背景。低碳經濟的概念是英國率先提出的。2003年英國發表題爲《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白-皮-書,把低碳經濟作爲國家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並出臺一系列鼓勵的配套經濟策。主要是爲減少室氣體排放、共同保護全球氣候的背景下提出的。循環經濟是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當時,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實現高速發展,但資源環境問題成爲全球關注的問題,爲了有效應對,西方工業國家開始探索廢棄物減量化、源頭削減和廢棄物再利用的發展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末端治理方式,致力形成“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物質能量多次循環的模式。二是針對的重點。在切入點方面,低碳經濟主要針對的是能源領域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重點是從建立低碳經濟結構、減少碳能源消費入手,進而建立起全會減少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應對機制和發展模式。循環經濟既是一種發展模式,也是一種生產方式,是在滿足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利用生態學原理,對經濟活動中的有限資源不斷地進行循環利用,高效率或無浪費地使用資源的一種生產方式。在產業導向方面,低碳經濟側重強調建立少消耗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石油的產業體系,而循環經濟強調無論什麼樣的產業結構均對廢棄物循環使用。在技術運用方面,低碳經濟通過新能源技術、替代化石能源等措施可以實現,循環經濟不僅需要循環技術,在現階段由於成本效益的原因,要對採用這種技術後的成本效益進行比較。在地區佈局上,循環經濟強調工業共生和代謝生態鏈關係,要求上下游企業實現地域上的相對集中,形成循環利用鏈。把廢棄物的排放單位和利用單位在空間上有效集中,可以產生較大的聚集效益。低碳經濟並不一定強調這種地域上的集聚,它強調的是產業結構的問題,要求產業發展的能源消耗是低碳能源,較多考慮能源供給與利用的優化,尋找替代能源,使用清潔能源成爲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措施。三是實施的方式。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均強調要建立全會的發展模式,如果在全會倡導少消費化石能源,就是建立低碳會的概念,如果在全會各個環節推廣循環經濟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就是建立循環會的概念。四是實施的進展。循環經濟提出後,得到世界各國的響應,1996年德國頒佈了《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2001年4月,日本開始實行八項循環法律,其中《推進建立循環型會基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循環經濟法;美國、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新加坡、韓國等發達國家也提出了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計劃與單項法律。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方興未艾。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了全國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遼寧省提出了循環經濟試點方案;貴陽、太原爲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天津、南京等也提出要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型城市;各地也在建立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試點。循環經濟正從試點向制度層面上逐步推進。

低碳經濟由英國率先提出後也得到國際會的呼應。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式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將室氣體減排25%~40%,該“路線圖”對全球邁向低碳經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近年來,隨着我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功實踐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持續升,低碳經濟在我國逐步興起。

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均成爲國際合作機制的內容。歐盟將低碳經濟作爲國際合作的核心要素,鼓勵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目前,國際上碳交易和碳排放權市場已呈現蓬勃發展之態勢。循環經濟的國際合作也在持續推進,特別是

以循環技術的聯合開發和示範推廣爲重點,國際性和區域性的合作研發、技術援助已形成相當規模。

(三)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推進實施應比翼齊飛

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會的過程中,保持經濟會平穩較快發展,必然要消耗大量資源,對環境的影響也將不可避免。採取經濟會發展的新模式勢在必行。會經濟發展新模式的推廣應用關鍵要以獲取務實的效果爲前提,也要以全會的共同參與爲基礎。

對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同樣應予以重視,這兩種模式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也不能顧此失彼,或厚此薄彼,而是要借鑑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國的實際加以推廣運用,發揮這兩種模式的作用,促進我國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真正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會的產業基礎、制度基礎和會基礎。

加強試點及推廣工作。繼續完善循環經濟的試點,及時總結經驗,予以推廣應用;設立低碳經濟試點,探索行之有效的低碳經濟發展工作機制。

加強分類指導。如在一些化石能源高消耗地區和行業,要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爲工作的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改進消費方式等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對一些消耗金屬礦以及砂、石、土、巖等非金屬礦消耗大的行業和地區,要大力倡導循環經濟模式,減少原材料消耗,加強產品的循環再利用,以實現循環型經濟結構的形成。

加強技術創新和制度建設。通過技術攻關,突現重點突破,建立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技術標準和市場標準,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借鑑和利用兩種模式的技術創新優勢,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因此,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推進實施應比翼齊飛

二、通過培訓,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需要每個人從我做起

據有關部門調查,從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增高0.5攝氏度。溫度上升直接導致冰川融化。冰川消融會使海平面升高,較低地勢的海島及海洋沿岸城市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聯合國曾發佈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按目前狀況持續千年的話,最終導致格陵蘭冰蓋的完全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約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升高60米。想想看,那時候到處將汪洋一片,還有我們人類的棲息地麼?爲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低碳、減排勢在必行。

低碳、環保並不是空泛的概念,節約一張紙、少買一件衣服、電視亮度調低一點……這些行爲都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排放,我們每個人稍作留意就是在爲環保做貢獻。“低碳”就在你我身邊。

隨着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私家車也越來越多。汽車帶給人們的好處是可以看得見的,比如說上下班可以節省時間,週末或者假期全家人可以一起外出郊遊領略大自然的魅力。但伴隨汽車增多而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接踵而來。汽車尾氣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碳化物、硫化物等都會影響空氣質量,破壞臭氧層;同時,汽車引擎工作起來會產生很高的熱量,無形中也會讓氣溫升高;在上下班高峯期,很多車都會把馬路堵得水泄不通,有的汽車還上了便道、人行道,讓行人寸步難行。如果有車的人們能夠每週少開一天車,出行變成步行或者公交,不但環保還健身呢。如果大家都這樣做的話,我想城市空氣就會更清新,藍天就會多一些!

人人都知道水資源是非常珍貴的。而對於節約用水您又是怎樣做的呢?在學

校裏,有些師生洗完手就跑,根本不關水龍頭,讓水嘩嘩的流掉;在洗澡池,也有人開着淋浴噴頭一直衝;跑冒滴漏的現象也不足爲奇……滴水可以穿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樣的現象不知會造成多大的浪費,又有多少水白白流失!我們飲用的每一滴水都是經過除污、淨化等很多道程序才能喝,浪費一滴水,無形中也在浪費電、浪費其他資源,請所有人都愛惜我們生命之源吧!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明天的地球一定會更美好!

(2011年9月9日)

低碳經濟學結 [篇3]

自產業化開始發展以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對天氣釀成的不利影響逐步增大。天氣的變熱致使海平面升高、世界範圍內的冰川消退、北冰洋冰層變薄和世界部份地區極端性天氣事件增加。由此,世界各國一致以爲,天氣變化題目是人類目前必須要高度重視並努力解決的。對困擾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題目,突圍只有三條路:一是進步能源效力,減少排放;二是大力開發低碳或無碳能源,從而滿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三是利用土地和林業的碳匯功能,吸收二氧化碳,下降溫室氣體濃度。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根據市教育、人事等相干部分文件精神,市專業技術職員繼續教育中心爲林場每位職工開通了《低碳經濟》網上學習培訓平臺,通過這次學習,我發現,原來我們對低碳經濟的理解是那樣的平面。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延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量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達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爲基礎的經濟模式,旨在圍繞人類經濟活動、生產、消費各個環節全面斟酌溫室氣體排放的因素,其本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新行綠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尋求綠色gdp。

一樣,在中國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現階段,我們要澄清一些熟悉上的誤區。首先,低碳不即是貧困,貧困不是低碳環保經濟,低碳環保經濟的目標是低碳高增長;第二,發展低碳環保經濟不會限制高能耗產業的引進和發展,只要是產業技術水平領先就是符合經發展需求:第三,低碳環保經濟不一定本錢很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乃至會幫助節省本錢,並且不需要很高的技術,但是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礙;第四,低碳環保經濟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而是應當要從現在做起;第五,發展低碳環保經濟是關乎每一個人的事情,應對氣球變熱,關乎地球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關乎每一個人。

對個人而言,我們更應當在平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來講是一種生活態度。應當積極地提倡並往實踐低碳生活,要留意節水,節電,儘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紙盒,筷子等等。就像陳迎老師說的那樣,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是和大自然的一種和諧同一。

只要你我都願意,從我做起,從身旁的小事做起,逐漸改進自己的生活方式。爲低碳經濟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成爲自然的朋友,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才能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友好共處。

低碳經濟學結 [篇4]

根據沙人綜{2011}25號文件《關於在全縣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中開展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公共課培訓的通知》精神,我進行了自主學習培訓,通過培訓,收穫頗多,現心得如下:

一、經過本次的《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學習,對兩個概念及系統知識有了較深的理解:

1、所謂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的不同之處在於: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其特徵是高開採、低利用、高排放。循環經濟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儘可能小的程度。

循環經濟主要有三大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每一原則對循環經濟的成功實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減量化原則針對的是輸入端,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物質和能源流量。換句話說,對廢棄物的產生,是通過預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來加以避免。

再利用原則屬於過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也就是說,儘可能多次或多種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過早地成爲垃圾。

2、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爲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理論的提出是伴隨着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類逐步從原始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但隨着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爲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爲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爲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3、《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深刻細緻的闡述了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理念的產生、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低碳轉型的國際趨勢、低碳轉型的結構調整與技術變革、低碳轉型的政策工具、低碳城市建設的先行探索、低碳生活的時代意義等多個方面的相關方面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結合這些內容,提出了專業技術人員學習低碳經濟知識的重要意義和各自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

4、低碳經濟是“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禮德”與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通道。其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如我國作爲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國家,其經濟發展支柱產業諸如電力、菸草、鋼鐵、礦業等行業均是需耗費巨大的碳、油、電資源爲代價而發展,由於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國深受其害,酸雨、光霧、天災不斷,高碳經濟雖然帶來了一定了經濟發展速度,但污染卻給人民帶難了深重的問題與困難,在治理污染中我們也損失了許多經濟發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無污染提升經濟發展速度,需要全體人民思考與討論。《低碳經濟》就爲我們專業技術人員學習瞭解低碳經濟,更新思想觀念,增強低碳意識,提升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積極參與低碳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二、通過整合,我認爲在今後的生物教學中應予貫穿低碳經濟的思想:

1.在《光合作用》中,貫穿“碳匯”和“森林碳匯”等概念與知識。

2.在《微生物的培養》中,理解“碳源”等概念。

3.在《生態農業系統》教學中,正確理解與處理“循環經濟”(特別是“循環農業”)等概念與知識。

4.在《酸雨》教學中,讓學生把握酸雨的形成原因、治理方案,養成自覺低碳消費行爲。

6.在《資源使用》等內容中,讓學生養成“原料——產品——原料——產品”的新原料思維觀。

7.在《運動養生》中讓學生學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自覺進行低碳生活的方式與途徑。

8.在《能源》教學中,教育學生自覺學習,努力上進,創造性地發展我國能源體系,完善能源使用機制,積極爲我國的發展與壯大貢獻知識與力量。

綜上所述,學習《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獲感良多,中國有13億人口,這是個非常龐大的羣體,國際能源署也因此預計,到2015年,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第一的大國將會是中國。人口基數多是壓力也是動力,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自願自覺的選擇低碳的生活,哪怕一年一個人減少0.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加起來就能減少1.3億二氧化碳的排入,那是多麼可觀的一個數字。低碳生活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名字,而是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態度。

我也將在今後工作中,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積極追求低碳生活,踐行循環經濟,用自身行去爲實現低碳目標努力。

低碳經濟學結 [篇5]

通過團市委組織的青春大講堂活動,我有幸聆聽了何茂春教授的講座,感覺獲益良多。

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多元的政治經濟體,由二戰後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的對抗轉化爲地緣政治、資源爭奪、金融控制等多方面的對立。地區和地區之間正在達成一個又一個經濟合作協議。而wto也在發揮着愈來愈大的作用。自由貿易正在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而處在這錯綜複雜、競爭激烈的商業制度下,如何生存發展則是每一個企業都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在這次學習過程中,我對企業全球化戰略與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也通過各種數據瞭解到中國加入wto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經濟與法制的進步。中國的這些變化要求我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處在這一個轉型期更要求中國的企業、中國的人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一個良好的心態。

何茂春教授反覆強調一個觀點令我觸動頗深——“企業家不能孤芳自賞,要虛心向跨國公司學習”,“人生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強大的對手”,“向敵人學習”。在國際商務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貿易糾紛,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把問題的癥結歸因於外,以維護中國人的尊嚴,實際上,有些問題是我們不懂得國際貿易規則所致。因此,隨着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涉外經濟將越來越多,作爲經濟人,我們應熟知和多掌握一些國際商務知識、國際慣例、世界貿易的基本競爭規則。

學完這一課,何教授給我最大的啓發是:

一是融入全球化,中國改革之路還很長,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中國的改革開放才真正成功。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深化企業改革。經濟全球一體化,國土疆界已不能限制人們的想象空間,一切都在變化中。企業要獲得生存和發展,只有不斷變革,以變應變。儘管我們的大腦知道變革是正常的,但我們內心卻總怕變革。然而,對今天的戰略制定者和管理者來說,變革是唯一選擇。

二是危機是推動人類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一體化進程的主要力量,危機當前,要懂得規避危機。要懂得戰略。一是質本,質量第一,要建立質量標準體系,嚴格把好質量關。二是形本,品牌戰略,搶先戰略;三是資本,資本戰略,集聚力量,迅速擴張。出手要猛,出手要狠,出手要快,實現規模效應。危機中是企業快速擴張的最佳時機,囤人、囤貨、囤地都比囤錢要好。企業擴張分爲專業化擴張和多元化擴張,要根據企業的自身實際而確定。四是知本,就是知識產權保護與更新,進行知識資本運作。五是人本,人才戰略,體現在對人的尊嚴(人格)、人的權利、人得價格三者綜合的運用。一切以人爲本,鼓勵創新,獨立思想,自由人格。

三是華夏商業核心價值觀:仁義、和諧、大同。這是五千年華夏商人的智慧結晶,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當今國際貿易組織法、貿易規則、商務理念都是相一致的。作爲炎黃子孫後代,更應傳承祖宗文明。要以誠信爲本,遵守職業操守,對他人、對社會負責;要以仁義爲懷,做人不能把所有的便宜都佔盡,做生意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賺盡,要善於以商養商,樂意做對社會、對客戶有益的事,讓合作雙方都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生意才能長做長有;要常懷感恩之心、仁愛之心,關心社會弱勢羣體、扶助弱者,以此不斷增強自己發展壯大的意識和慾望。做到有功、有憂、有德、有勇、有信、有容、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