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校減負增效工作小結範文

學校減負不是簡單讓學生減少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主要的目標是要減負增效。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學校減負增效工作方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017學校減負增效工作小結範文

  學校減負增效工作方案篇一

中國小生負擔過重已引起了國家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減負”已成了教育界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減負不減質,減負更優質”這是今年3月份以來聽到得最多的字眼。雲南省從今年3月1日開始全面施行《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辦法》,嚴格控制學生的學習時間、作業量和考試次數,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休息和活動時間,真正給學生減去過重的課業負擔,使之達到“減負不減質,減負更優質”。針對這些問題,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制定減負體質管理方案,確保我縣教育質量的提升。現將我縣實施減負提質工作總結如下:

一、依法辦學,嚴格學校課程管理,全面實施“減負增效”工作

(一)嚴格執行新課程計劃,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關於課程設置的有關規定,保證中國小生按規定全面修習國家課程,開齊課程,上足課時。嚴格執行國家體育課時規定,確保中國小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

(二)切實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各學校結合學校實際建立學生實踐基地,充分體現知識的綜合、學生的自主實踐、教學過程的開放,以及學生對課程門類和研究內容的選擇,務求實效。

(三)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安排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提高學習實效。合理安排中國小生作息時間,保證學生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二、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大對教師的培訓

減負提質,就是要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合理配置學生的課業量,積極提倡一種開放的、啓發式的教學,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努力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而教師是實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決定每節課的質量和成敗的關鍵者,要想達到“減負不減質,減負更優質”的效果,抓好教師業務能力培訓是關鍵之一。

(一)局領導注重對學校領導和骨幹教師的培訓。今年3月份以來,先後組織各級各類學校教務主任到昆明參加教學管理業務培訓;派出高三教師參加省大學聯考研討會;九年級教師參加州會考研討會;安排6期中國小教師進行業務知識培訓。通過這些培訓,提高我縣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教研室深入課堂第一線,研究實施優化課堂教學手段。今年從三月初開始縣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先後深入城區中國小、部分鄉鎮學校,深入教學第一線,聽取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與教師們共同探討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如何採取新的教學理念和現代科學的教學手段來實施減負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使廣大教師迅速進入角色,確保“減負不減質、減負更優質”。

(三)各級各類學校針對減負工作 ,及時採取不同形式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確保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針對實施減負工作,確保減負不減質,開學初各級各類學校就採取分組備課 、互聽互評,作業探究、採用網絡資源改進課堂效果、增加教研組活動次數和內容等手段,使全縣教學第一線的老師教學方法得到改進,教師業務能力得到及時提高,確保了教學工作的質量穩中有升,2009年,全縣大學聯考上線1237人,上線率77.51%,比20xx年上升14.06個百分點;全縣參加會考4980人,600分以上有300人,500分以上有2035人;中國小各年級的期末水平測試成績也比上年有所提高。

三、控制練習資料,提高練習的有效性、針對性

我縣各學校都嚴格執行《雲南省教育廳 雲南省監察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於印發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負擔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法的通知》(雲教〔20xx〕6號)文件精神,嚴格控制徵訂教輔資料,確保每班學生每天作業量不超過文件規定的時間。各任課教師都精心選題,嚴格控制作業量,有效地避免學生重複機械練習,提高針對性。倡導課外作業轉向課內隨堂訓練、檢測,尊重學生髮展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次佈置作業,適當控制作業難度,提高作業“含金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在各自基礎上鞏固、提高,讓基礎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感受到自主完成作業帶來的樂趣,增加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積累成功學習的經驗,減輕學生特別是學習基礎處於中下水平學生的心理負擔。

四、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和難度,增強學生的成功感

“減負”不是取消考試,而是要求改革考試的內容與方法,使考試不再變成“學生的敵人”,符合教學規律的檢測是必須的、必要的。各級各類學校都認真組織教師彙編各科單元檢測,採用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檢測,減少考試次數,但又能準確把握大綱、考綱和難度,使之達到少而精的效果。這些檢測都要求各科任教師及時批改,並將成績反饋給班主任,共同做好思想工作,以達到查漏補缺、瞭解學情的作用。

總之,“減負”是一件大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步驟,雖然各學校都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確保減負不減質,但是由於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效果還不明顯,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不懈努力和團結合作,這樣才能把這一件事切實做好,既能真正減輕學生的過重的學業負擔,又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減負不減質,減負更優質的效果。

  學校減負增效工作方案篇二

近來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成全社會都關注的焦點問題,因而也成爲今年上海市教育工作會議的重頭大戲。武寧路國小積極響應教委號召,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加大了“減負”工作的力度,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以完善運行機制爲依託,,爲“減負”提供保障

減負的真正落實應體現在一套完整的運行保障機制上;因此,學校減負增效的目標爲依據,對內部運行機制進行了修正,不僅進一步完善了武寧路國小學校管理章程、學校管理手冊,還具有針對性的制定了《武寧路國小質量改進計劃》、《武寧路國小質量規範化制度》等相關制度,爲確保辦學目的達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矗

二、 以特色課程建設爲載體,讓減負落到實處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開架式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爲主線,以打造“特色鮮明、在全市有相當影響力的現代化學校”爲辦學目標不懈努力,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這一品牌項目得以延續和發展,使武寧路國小的“特色”更加鮮明,讓“減負增效”落到實處,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開架式教育”的後續研究:“提升國小生在校生活質量”的實踐研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學校將以此爲目標,以構建、完善具有“開架”特色的課程文化爲主要載體,在課程建設中落實減負。

(一)基礎型課程

1.具體做法:課堂教學“八開放”的延伸

爲了將基礎性課程實施到位,學校在先前的`實踐中,將“開架式教學”理念向語文、數學、英語、科學、藝術、信息科技、體育等各門學科進行滲透,形成以“八開放”爲核心的教學特色。“八開放”包括:備課開放、學法開放、作業開放、提問開放、討論開放、講臺開放、評價開放、思維開放;教師鼓勵學生在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獨立辨析、獨立思維、合作創新;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享受思維開放的快樂、學習成功的快樂。

學校鼓勵教師將“八開放”帶入課堂,力爭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選擇適合學生或教學內容的“八開放”中的1-2個開放,並以此作爲課堂教學評價的有力依據。並鼓勵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所創新,在原有的“八開放”基礎上進行發展。

★作業開放的發展《開心練練看》

作業是完成教學的必須途徑,而作業過多又是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源頭。儘管學校在作業開放上作了努力,但由於各學科教師在佈置作業時“互不相干”,很容易形成多頭佈置“重壓”學生的情形;而部分家長要求學生進名牌國中心切,一味給學生增加家庭作業又使學生課業負擔更重。對此,武寧路國小在本學期提出:從作業入手,加大減負的力度減負習題集:《開心練練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在課改實踐中,教師們認爲由於新教材爲了體現課改精神、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刪減了習題數量、降低了難度,卻反而導致部分教師與家長對補充練習、習題的需求不斷增長。一些出版商利用這一契機,爲獲取利潤,通過市場炒作,大量編寫出版練習冊,打着新課程旗號的習題練習冊爆炸式增長。名目繁多,教學輔導書(教輔)已經成爲習題集的代名詞,充斥中國小教學用書市常爲了杜絕上述現象在我們學校的延續,學校教學處組織各年級教師自己編寫了武寧路國小的減負習題集。該習題集的內容完全原自校本,由語、數、外各學科、各年級的教師根據每篇課文、每個知識點的要求編寫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習題。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這些習題是分層的,供學生在課餘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習題冊名暫定爲《題海拾貝》正是教師們希望這些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習題應猶如茫茫題海中的珍貴的貝殼一般能對孩子們的學業帶來真正的幫助。減負習題集每本分上下兩冊,由各年級教師利用暑假休息的時間自行彙編,學校統一印製,供下一個年級的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使用。

減負習題集的產生不僅幫助學生遠離無休止的題海,達成了學生們“我的練習我作主”的意願,讓學習的過程成爲一個自我選擇的過程;其編寫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對教師的業務培訓的校本研究過程。《新聞晚報》曾以《滬上一國小新學期減負下“猛藥”》爲題對學校的這一舉措進行了報道。

下一階段,學校計劃繼續加強對《題海拾貝》中分層內容的設計,一方面尋找專業支持邀請區教研室的專家對練習設計給與專業指導;兩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鼓勵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將作業剩餘的時間用來自主設計練習,從而進一步達成作業開放的目的。

★評價開放的發展爭章進課堂

學校根據學生的意願,繼續將少先隊的爭章機制引進課堂,鼓勵學生在取得一定的成績後爭得拇指章,爭取免去回家作業的機會;並引導學生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放的《新聞透視》節目曾對本校的快樂學習的評價方式作了專題報道,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

除上述兩點外,學校鼓勵教師在實踐中以學生快樂學習爲切入點,不斷就“八開放”進行實踐探索和研究。

2.流程管理:加強教學處質量保障流程管理

爲了保證上述舉措的實施,學校教學處進一步精細流程管理,採取了一定的措施進行質量保障。

★集體備課

在管理上強調集體備課的功效。鼓勵教師以年級、學科爲單位進行集體備課,每學期每位教師至少主備課一、二次。教師以一個個單元來劃分參與集體備課。集體備課要事先做好“三定、四統一、五必須、六備”的準備工作。“三定”是指:定時間、地點、內容;“四統一”是指:統一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資料和練習、測試考查的內容;“五必須”是指:主備教師必須精心研究所承擔的教學內容,討論議課教師必須亮出自己的觀點,主備教師必須在集體備課後形成教學文本預案,其他教師必須對集體備課的預案進行補充修改再上課,上課後必須對亮點和不足進行反思。“六備”是指:必須備學情、備三維目標(其中包括每個教學內容內所滲透的兩綱內容)、備重難點、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設計。教學處通過對每月備課組活動的監控,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保證。

★“相約課堂”

繼續開展“相約課堂”的活動,提高“家常課”質量。“相約課堂”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上課,並對本堂課進行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概述和自我評價。學校會診,並對該教師的課堂教學優勢、需要改進之處進行分析與對話,讓教師明確改進重點,再製定改進措施和對策。第二階段:教師根據制定的改進措施和對策,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自我整改,並作好改進記錄。第三階段:教師在改進達到一定效果後,再由學校深入課堂聽課,由執教者與聽課人員共同研究進一步的行動改進和完善。通過開展“相約課堂”的活動,促進教師開放課堂,提高“家常課”質量。以團隊形式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評估,重視評估的過程。聽課前:集體備課;聽課時:落實比較;聽課後:上傳積累。在集體議課中,爲執教者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議,並幫助執教者完善改進計劃,實現教師羣體的共同進步。

(二)拓展型課程

1.具體做法:開拓校本課程

原有的學科類拓展型課程社團運作三年來,學校在設計與管理方面發現了諸多問題,本學期將其進行開拓改進,開設以拓展型課程爲資源保障、“菜單式”活動爲組織形式、學生社團爲落實載體的學生自由組合、走班式的、人人蔘與的校本課程。

566的諧音爲“我樂樂”,讓每個孩子快樂,這是我們的目標。566的第二層含義是每週五的第六節課的36分鐘,拓展型課程在時間、人力、物力上的資源上給了很大的保障。566的第三層含義是五個年級六六三十六個項目,“菜單式”活動的自主選擇、自主策劃、自主實施、自主評價、自主管理的組織形式,賦予了社團豐富的活動項目。566的第四層含義是我們開設的“武彩開心網”的網址。

2.實施步驟

第一步,發放學生問卷,聽取學生方面意見,制定活動“菜單”,合理調整社團活動項目。第二步,向全體教師發放活動“菜單”,徵集指導老師,讓老師也自主選擇,發揮自身特長,提高授課質量。第三步,學生自主選擇菜單,組織社團,聘請輔導,協同制定社團活動規劃。第四步,自主活動,活動時間的自主,除了週五的集體活動,各各社團還可以利用升旗儀式、課間、午間、雙休日自主活動。活動的地點的自主,教室、學校、校外基地都可以選擇。第五步,每個社團可以在“武彩開心網”上及時發佈社團活動情況。第六步,六一節,社團集中展示一年的活動成果。

校本拓展課程旨在將學校獨具特色的少先隊菜單式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和拓展性課程進行整合;它的實施尚在嘗試階段,有待在實踐中不斷該機完善。

(三)探究型課程

1.具體做法:引用“三進一聯”,激發學生興趣

繼續少先隊自動化與開架式教學整合,用“三進一聯”課隊結合的模式實施探究性課程。“三進”指的是:將少先隊自動化獎章、活動、組織這三個載體請進探究性課堂,引進雛鷹獎章,建立開架式教學中的評價、激勵機制;引進隊活動,建立開架式教學中的自主活動機制;引進以小隊爲重點的隊集體,建立開架式教學中的合作與組織機制;“一聯”,即課堂學習同課外活動“聯”爲一體。

在“三進一聯”的模式引導下,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正對性更強。學生既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熱點,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以小隊的組織形式進行探索與研究,如:《“迎接APEC,當好小小東道”》、《走進世博會》、《廣告》、《網上購物》等探究性課題研究;也可以將在課堂學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課餘以小隊爲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向,也能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這種選擇的後果承擔責任,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力、自我學習力。

2.延伸特色:獨具校本特色的學科節日

在探究性課程實施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學生興趣將部分教學內容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形成了許多具有校本特色的學科節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校將在以往的基礎上秉承“保持優勢,沿襲傳統”的原則將其繼續深化。

★“我+語文=快樂”語文節活動。該活動由教師基本功競賽和學生系列競賽活動組成:一、二年級的識字、拼音比賽,三年級的燈謎遊園會,四年級的成語競賽、五年級現場作文……學生在此類活動中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有效激發起學生探究文字,遨遊語言王國的興趣。

★“快樂數學,快樂成長”數學節活動。該活動由一、二年級的神算王爭霸賽,數學小報的設計比賽,三年級的24點海選爭奪賽,三、四、五年級的“小機靈”頭腦體操賽等競賽活動以及閉幕式舉行的“數學宮遊園”活動。讓學生穿梭在不同的數學遊藝室,在遊戲中爭奪獎章,並根據學生參與情況發放獎品,讓學生們在遊玩、探究中增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 以教師隊伍建設爲抓手,助減負順利進行

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保障學校覈心發展力、讓減負增效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落到實處的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學校加強了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與骨幹教師梯隊建設。經過努力,學校現有各級各類骨幹教師35人,佔全校教師人數48.6%。但由於新近校青年教師比例急劇上升等因素,各學科間發展不平衡,市區級名教師、市區學科帶頭人建設滯後,有待進一步強化。針對上述情況,學校着力在兩個層面的師資隊伍建設上求提高。

(一)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學校新進校青年教師隊伍逐漸龐大的現狀,加強對這支隊伍的打造。

途徑之一:藉助品牌教研活動:“打造升級版學堂”的培訓。在原有基礎上,圍繞“制度、升級、常態”這一核心理念,力爭在常態下進行教研活動以提升該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在實踐中對這一品牌教研活動進行更深層次的升級;在有效促進全體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同時,將展示的舞臺更多地留給青年教師,偏重青年教師的能力提高。

途徑之二:藉助師徒結對、學期考評課等方法、途徑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針對青年教師進行“新星杯”教師課堂教學擂臺賽,並從十名培養對象中挑選30%-40%的對象作爲骨幹教師梯隊人選進行重點培養。

(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

在新一輪的三年規劃中,學校的目標是:80%左右的教師達到本科學歷,5名左右教師完成攻讀研究生課程或碩士學位;培養5名左右中學高級教師;培養8至10名左右市、區級青年骨幹教師、3至5名左右市、區級優秀班主任。因此,學校要有的放矢,選拔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重點培養,讓他們大膽實踐,鼓勵冒尖,使有才華的教師脫穎而出,及早成爲教育教學的名師。

途徑之一:建立激勵保障機制,爲名師的培養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通過自我進修、專家指導、主體研究等各種形式,爲其提供學習提高的條件和展示才能的舞臺,使她們儘快脫穎而出,成爲教育的行家。學校將加大對名師建設的投入,學校在制定政策上向名師實行“三傾斜”、“三優先”,“三傾斜”,即星級名師每月可以購書100元,每月可以享有一天休整時間,每月星級名師津貼200元;“三優先”:學習培訓優先、出國進修優先、學歷晉升優先。鼓勵骨幹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出成果、出經驗,並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提供名教師的展示舞臺,發揮名教師的作用,引領更多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而帶動整個學科羣,使該門學科在市、區有一定的影響力。。

途徑之二:建立選拔推薦機制,形成名師梯隊。學校定期通過考覈、推優等手段,在已有青年教師中選拔優秀苗子進行重點培養,並通過向教研員推薦等方式,提供更佳培養渠道,幫助其迅速成長;與此同時,有效形成本校名師培養“梯隊”。

上述方案從公佈之日起施行,依據實踐中出現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與修改。

  學校減負增效工作方案篇三

“減負”、“減負”,我們喊了似乎許多年了,各種形式的“減負”也的的確確層出不窮。然而“減負”究竟是什麼?

一、課業負擔

課業負擔過重的根源較多,一是教學的“重知輕能”,認爲學生所掌握的課本知識越多質量越高,教學中不抓重點,講得多,練得也多,企圖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這是基於對知識的價值的錯誤理解,認爲只有多學點課本知識,纔會有美好的前途。於是教師採取一切手段,將越來越多的課業負擔加給學生。然而很多事實證明:過剩的學習無效。只有當知識在生活中發揮作用時,知識對掌握者來說纔是有用的。現行的中國教育,普遍存在“學習過剩”現象就是學生學了一大堆無用的知識。這是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二是教學方法的“以拙代巧”,一些教師沒有認真研究教法,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學習成本,爲應試保險,以“大投入”換“小產出”,從而造成大量的過度學習。

學校也處在重重壓力之中,家長的贊同,社會的承認,上級的評判等,尤其是前兩者,往往很大程度上着眼在升學人數上。同時在教育評估機制還不完善的今天,上級主管部門的評判過程中,升學率也是主要指標。儘管招生部門的一再擴招,但升學現象過“獨木橋”,而升學考試分數則成了過橋的唯一通行證,倘若升學成績不理想,學校、學生都會被打入“冷宮”,升學率成了學校榮譽和地位的代名詞,學校的工作不得不處處圍繞着升學轉,學生上學演繹成了一切以入學爲起點,以升學爲終點的“馬拉松”。孩子從進校那一天起,他們稚嫩的肩上就扛起了父母沉甸甸的希望。巨大的升學壓力引發了學校、教師、家長几方面的種種政策。學生們的書包和大腦就這樣在教師、家長、社會的重重灌輸中沉重了起來。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務求實效,教育部有關人士曾提醒我們,“減負”工作特別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三個關係,防止工作的片面性。一是要把握好減輕學生過重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二是要把握好減輕學生過重負擔與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刻苦學習精神的關係。三是要全面理解減輕學生負擔工作的實質,把握好度,注意防止工作的片面性,既不能對減負工作落實不力,又不能走另一個極端。

“減負”決不意味着降低對學生學業應有的要求和降低教學質量,必要的負擔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過重的負擔則會成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阻力。“減負”是減掉那些妨礙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過重負擔,消除那些機械的、重複的、盲目的、無用的勞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

改革考試製度、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是“減負”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減負”並不意味着取消考試,而是減少考試次數,改革考試內容,爲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而進行的考試是很有必要的,沒有考試就不利於教師瞭解學生情況,不利於教學相長到底做得怎樣,也不利於學校據此調整教學方法。考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爲了及時反饋教學情況。像美國等發達國家,也不會廢除考試。關鍵在怎麼考,要把握好考試的度。

“減負”的同時也要加強培養學生能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減掉那些妨礙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過重負擔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更多的主動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刻苦鑽研、積極探索的精神。

二、心理上的負擔

生性活潑好動的孩子,對於枯燥的學習,幾乎有一種本能的拒絕,尤其是在課業負擔過重的狀態下,對學習有一種畏懼、厭煩心理體驗,視學習爲迫不得已,很難忍受的事。同樣的學習任務,對有的學生適宜,而對另外的學生可能不堪負重,作爲教師就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體驗,從調節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入手,優化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從苦中尋樂,隨時主動地自我調節,保持樂觀平和的心境。

的確,課業的沉重使我們迫切地想要放鬆和休息,但減負後,有的學生的心理壓力卻反而增大了,尤其是部分基礎稍差的求上進的學生,很容易對自己的前途感到憂心忡忡,心理壓力劇增。一些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也同樣對突然減輕的課業感到不適應,容易擔心跟不上別人,因此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滑。在這些心理的影響下,即使學校、教師真正地做到了“減負”,學生心理上仍然輕鬆不了。實際上,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以分數爲根本的教育觀念,就很難說能真正地實現減負,只要會考、大學聯考指揮棒在學生的眼中仍然有分量,那麼他們的精神狀態始終不能減負。

當然,在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中,難免有不和諧的音符出現,切實轉變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小平同志曾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爲社會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單是要求業務素質好,同時還要思想素質好。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做到業務精良、情操高尚、勇於創新、樂於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