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常規教育小結

在我們無暇顧及時間時,時間早已匆匆流逝,相信大家都積累了不少經驗吧,不如來好好的做個小結。你還在爲寫小結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常規教育小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常規教育小結

幼兒常規教育小結1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進餐、睡眠、上課、盥洗、穿脫衣服等十多個環節,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也就是我們平常經常說的常規,它是幼兒園爲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

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是“動力定型“的建立過程。若一開始由錯誤的教養方式可得錯誤的動力定型,將會導致一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開始建立良好的動力定型,無疑會終身受益。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加上小班幼兒年齡小、依賴性強、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頑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個班集體裏,勢必很不習慣、很不適應。衆所周知,要搞好一個班級,建立常規是必要的,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因而良好常規的培養顯得尤爲重要。那怎樣把常規轉化爲幼兒的自覺生活習慣。本學期我們小班年段從實際出發進行了關於小班幼兒生活常規培養的研討。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現小結結如下:

一、分清階段、把握重點。

從小班一開學開始,我們在學期初就對小班幼兒一年中的常規培養做好定位,分成若干個階段: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爲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爲主。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適應爲主;後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爲主。

二、內容分層、循序漸進。

作爲教師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級常規抓好,但是每班幼兒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要培養千萬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於求成,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應循序漸進。什麼常規在什麼時候教下去才適當,深入到什麼程度才適宜,遇到問題,如何去調整,都應象會計做預算一樣有一個統盤的考慮。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導幼兒收拾玩具爲例,說說各班是如何開展的。

(一)各班級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目標。

小一班:大多數的幼兒已經學會給玩具分類,但多數幼兒區角的觀念還不是很明確,在區角活動後收拾玩具時經常將玩具放錯,如語言區的玩具放到動手區。目標就定位爲學習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小二班:幼兒不能很好的、自覺的愛護和收拾玩具,對丟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動的撿起來,目標定位爲懂得玩完玩具後要放回原位,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小三班:在玩娃娃家時,幼兒不能有次序地收拾玩具,菜市場的菜經常很隨意地放回塑料筐中。目標定位爲初步學會按相同標記收拾玩具。

小四班:一樣玩具要收拾,許多同伴都來幫忙,你幫着往那搬,我幫着往這搬,最後玩具沒收好,還爭吵了起來,有時還撒了滿地,這都是因爲孩子無法把握好如何適度的幫忙,協作幫忙的方法沒掌握。目標就定位爲學習合作收拾大型玩具。

(二)通過相互觀摩討論,尋找成功教學策略。

1、標誌法:小班幼兒不認識阿拉伯數字,更不識漢字,記憶的持久性較差,就運用標誌引導幼兒分類收拾,如放串鈴的框子外就貼上串鈴的標誌,讓幼兒通過標誌瞭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兒的分類意識;如音樂區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較形象的圖案;美工區就用畫畫等形象的圖案,讓幼兒瞭解什麼材料應該放置哪個區角。

2、遊戲法。

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遊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遊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遊戲,把班級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擺放。如:幼兒脫下的衣服疊好後放在玩具櫃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圖書放在圖書架上等,這樣使幼兒對班上物品的位置產生深刻印象,養成了不亂拿亂放的好習慣,通過這樣反覆的遊戲,幼兒知道什麼玩具改該送什麼地方,還加深了幼兒玩具哪裏拿,哪裏放的常規習慣。玩“小動物找家“的遊戲,讓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通過看不同的小動物標誌,相同的動物回到同樣的家,讓幼兒瞭解到標誌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動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兒能分類收拾玩具。

3、情景法幼兒的注意力容易轉移,對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容易接受,並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兒就注意力不集中,情景式教學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就利用小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儘量採用情景式的教學,如設置小熊家的情景,以讓幼兒幫小熊整理家貫穿整個活動,讓幼兒討論收拾玩具的次序,並引導幼兒有次序地進行收拾。

4、觀看視頻。

(1)把幼兒平日裏亂收玩具的情況拍攝下來,讓幼兒通過觀看自己的錄象進行思考和討論懂得愛護和收拾玩具。

(2)拍攝有關幼兒搬玩具的相關錄像片段。

片斷一:一個幼兒搬不動玩具。

片斷二:許多幼兒來幫忙,沒商量,方向不一致,玩具還是沒收回原位。

片斷三:一個幼兒來幫忙,協商一人搬一邊,玩具收回原位。

片斷四:許多幼兒來幫忙,商量方法,玩具收回原位。

也是讓幼兒通過觀看、體驗、比較尋找出最好的方法。

(三)活動後的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要多注意一些細節部分,如遊戲時搭建的房子不牢固,致使場面有些混亂;攝的視頻材料,不僅要注意整體內容,還要關注視頻中的對話,它可能就是影響活動的重要因素;教師組織活動要注意提問的設計,不適宜太泛,思維空間不能太大,應多爲選擇性等較簡單的問題,使幼兒稍一動腦就能回答的問題。

幼兒常規教育小結2

進入大班,孩子們比以前更有主見、更加活潑了。每每我總要三令五申,孩子們才勉強能安靜下來。這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我們班孩子的常規問題已向我亮起了紅燈。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見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班級如果沒有很好的常規,老師必定會很辛苦,很費精神,而且會時不時的不能按照計劃實施教育活動;孩子呢,最直接的必定是學習方面,會學不到老師教的很多內容,在下課的時候,入廁的時候肯定會出現很多的安全隱患問題,例如:老師他打我,老師他推我,老師他罵我,這些僅僅是些小問題。更有甚者,老師顧xx的頭上撞破了,出了好多的血,每次我都會被這些惱人的小報告弄得心情火火的,而這時,孩子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用他們的小眼睛無辜的盯着我,非常習慣的聽我哇啦哇啦的訓斥一頓,然後呢,解脫了,再周而復始的重複以上的問題。

幼兒期是孩子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更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如果這個時期孩子的沒有養成良好的常規,那對孩子的一輩子都是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的。下學期孩子們就要上國小了,常規問題應該是迫在眉睫的,對於以往的常規教育我也進行了一些反思,例如:在對孩子進行常規教育的時候要麼太過軍事化,要麼就放任自由。軍事化管理,幼兒處於被控制的狀態,而教師則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孩子則是被控制的。放任自由呢?在一些操作活動中,爲了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性,對孩子充分的放手,表面上是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極其重視幼兒的情緒體驗;其實,在離開了一定準則、規範的約束後,幼兒所處的.場景便會顯得混亂、處處充滿危機。也就是我們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例如:在一些自由活動中,當孩子們發出的吵鬧聲越來越大時,有些幼兒就會反射性地捂住耳朵、發出抗議:“吵死了!”“別叫了!”這正是幼兒對活動中不愉快的情感體驗的直接宣泄,更是對這些破壞活動幼兒的不滿和抗議。可見,放任自由和軍事化管理都不是很適合我們現在的幼兒,教育帶給幼兒應該是愉快的、有條不紊的情感體驗,而不是缺乏一定規則意識、規範約束的散亂的活動,在以後的管理中我將不斷的研究,不斷的學習,並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力爭作好班級的常規教育工作。一個班級,只有常規好了,一切才能朝着良好的軌道發展。

幼兒常規教育小結3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的確如此,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養成好的行爲習慣必定要以良好的常規教育爲基礎,一個班的常規如果不好,那麼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一日活動組織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抓好,那麼幼兒就無法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就要分散精力去維持活動的秩序,從而影響了教學活動的質量,所以幼兒的常規教育不可忽視。

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善於模仿,我們就可以用模仿來教育兒童”。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在日常的教育中,我注意把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容於一日生活之中,例如,有的幼兒早上來園見到老師不能主動禮貌的問好,還有的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也不知道問好,針對這種情況,在每天的晨間接待中,我都注意以身作則,主動熱情地向幼兒問好,性格開朗的幼兒馬上回答:“老師好!”而性格內向的幼兒還是默不作聲,如班裏的涵涵小朋友,性格十分內向,經常對我的問好置之不理,我仔細的瞭解情況後,仍是熱情地向他問好,並且啓發他說:“老師先問你好,你也要問老師好呀!”過了好一會,他才小聲說:“老師好!”我馬上鼓勵他說:“真棒,你進步了,能向老師問好了,如果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這樣及時給予幼兒表揚和鼓勵,一天一天地練習,漸漸地涵涵也能像其他開朗的幼兒一樣主動的向老師問好了。

針對幼兒進餐習慣不好、挑食的現象,我則給幼兒講故事:《珍珍的夢》,說的是珍珍不好好吃飯,挑食,變得越來越瘦,夜裏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夢見好多螞蟻把自己擡走了......,醒來之後珍珍再也不挑食了......。這個故事使幼兒知道了挑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而且挑食會有很嚴重的後果:個子長不高,沒力氣等等;知道了什麼都要吃,營養纔會均衡,身體才能健康。這以後孩子挑食的現象減少了,而且個個都做了小小監督員,互相監督挑食的幼兒。

經過這段時間的培養、鞏固和練習,現在我班幼兒的常規習慣已步入了正軌,常規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作爲教師,我們既要使用合適的教育方法又要因人而異,不能只追求結果,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逐步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爲習慣,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