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十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00字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十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端午節的下午,回到家裏,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願地說:“好吧!”。原來,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爲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划槳,同心協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絃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衝刺階段終於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願,“紅龍”我真爲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裏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爲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瞭解了關於“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奶奶出門看熱鬧去。作爲保姆的奶奶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奶奶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奶奶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奶奶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奶奶微笑着說,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糉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奶奶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糉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奶奶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奶奶在我上國小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隻糉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再划龍舟了,奶奶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吃糉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划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着奶奶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奶奶。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第一次國家將這天定爲法定節日的一天,我們潮汕地區每年過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忌拜祖先:可能很多人過端午節時都會想起屈原,但是在我們南方,特點是在潮汕地區,我們這天不單是用來記念屈原,同時它也是做爲我們記念自己逝去親人的日子,在這天,我們會像清明節了一樣,對自己的親人進行記念,以勉懷他們生前的事痕,讓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來之平易。

賽龍舟:這是做爲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的活動之一,潮汕地區也不會少了這項活動,在端午節這天忌拜完祖先後,人們就會來到江邊溪邊,進行一年一度的龍舟賽,而且這項活動我們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龍舟賽可以一直賽到農曆的五月十五之後結束。相傳如果過了十五還賽人就會精力渙散,無心工作,因爲此老一輩的人都會把十五那天做爲龍舟賽的最後一天,而在那天也是最激烈精彩的一天。另外,在潮汕地區還有這樣的賽舟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只能由男生參加而女生不能參於

糉子:這也是端午節的傳統食物,但是在潮汕地區,在這天我們還會吃更外一種傳統食物。在我們這邊稱之爲積糉,它是一種用糯米與植物汁做成的糉子,而在這天吃積糉有暗喻來年行好運之意。

龍鬚水:在端午節這天前後下的水我們潮汕地區會稱爲龍鬚水,而且以端午節這天的水由爲靈,聽老輩人說這天的水是龍王送福給人間的靈水,所以在這天,我們這裏的人都會沐浴,以求來年的健康長壽。

可能有人會覺得很迷信,但是他們確在潮汕地區流傳很久的習俗,其實,這也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這不當會在我們這輩中流傳,我也相信它們會在今後及以後的子孫們繼續流傳下去。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糉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糉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糉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糉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衆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咬着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糉子,扔到水裏。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爲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裏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着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有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說法。在此我只想說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後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採回艾蒿草放在窗臺上,夾在門把後,還夾在咱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瀰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後慢慢才從睡夢裏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說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咱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徵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s十個,而咱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後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咱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後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戶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着小狗,吹着口哨從咱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風伴着歡笑飛舞,春日迎着咱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後,滿身是沙子的咱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臥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麪餅已經擺好了。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這一天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聽大人們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屈原,因爲就在這一天,屈原爲了自己的祖國,跳江自殺。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爲我喜歡吃糉子,端午節到了,我就有糉子可以吃啦!

我家鄉的端午節

七年級吃糕;八年級吃糉子;九年級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20xx年,六月十四、十五十六,是法定放假的日子。農曆初五爲端午節,端午節有許多許多別稱,如:端午節、龍舟節、女兒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等等。

端午這一天,不禁想起了這首《端午》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聽到這首詩,想必定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位古代名人屈原。

相傳:當年,奸臣的陷害,王君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國已經危在旦夕……當你勸楚懷王多次後,卻始終都沒有成功,反而被奸臣反咬一口,你終於來到了汨羅江畔,看着滔滔江水,訴說着自己的愛國之情,訴說着自己的報國之志,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的人生價值觀,你終於下定了決心,你縱身一跳,在空中畫出了一條美麗的弧線,你——屈原,天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是多麼的精明能幹,多麼的擅長言辭,又是多麼的明於治亂,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語謗君子之爲,以小人之言嫉君子之才,於是,你被疏遠了,想着《離騷》,跳入江中。……沉淪的光明中,灼灼生輝的只有這汨羅江中一顆不屈的心!可是百姓卻從沒忘記你,每年五月初五,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喝雄黃酒等活動,全是爲了紀念屈原。

我愛吃外婆裹的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看着外婆包糉子,然後吃香噴噴糉子,直至吃不下去爲止。輕輕將棕葉撕破,裏面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糉子,忍不住吃上幾口。吃慣了外婆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糉子,總覺得不如外婆包的好吃。不知怎的,每每吃起糉子,總會有種特別的感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個大英雄屈原。滿口噴香的糯米,陣陣香氣中,彷彿出現了那個英雄不滅的屈原的幻影,自己也彷彿回到了那個失落千年的楚國……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雙黏糊糊的說。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經沒了,那屈原跳江的樣子卻始終留在我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本來想去看划龍舟比賽的,卻意外地穿越了!一眨眼的功夫,我就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找一個人一問,原來我來到了公元前278年。我才意識到,我已經像電視劇一樣穿越了。難怪身邊的人穿得都和古代一樣,房子也是茅草做的。

這時我看見很多人拿着許多糉子和雞蛋,紛紛向一個地方走去。出於好奇心,我也跟着他們一起走。不久,他們停了下來,來到了一條江邊。江邊有個牌子——汩羅江。我一看:這不是屈原投河自盡的那條江嗎?就在我疑惑的時候,那些人,把籃子裏的糉子和雞蛋都投入了水中。他們奇怪的做法讓我感到不解。怎麼能這樣浪費食物呢?不吃可以給我啊。爲了尋找答案。我隨便找了一個人,便問:“你們爲什麼要把這些食物扔進這條江裏去呢?”

那個人很無奈地說:“這是用來保護屈原大夫的屍體的。看你還小,可能不知道。我來告訴你吧。”那人喝了口水接着說:“幾十年前,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大夫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了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但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大夫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非常悲傷,仰天長嘆一聲後,就投入了這個汩羅江。我們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還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免這些魚蝦吃掉屈原大夫的屍體。”

“哦,原來是這樣,謝謝你了。”我謝了那個人便離開了。走着走着,我感覺身體越來越輕。隨後竟然消失了……

早晨的陽光從窗戶中擠進來。我眯了眯眼,原來我是在做夢。這讓我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明白:從今,我要做一個和屈原一樣偉大的愛國的人!

七年級:黃婷鈺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9

盼望着,盼望着,快樂的端午節就已經悄悄的來臨了。我喜歡端午節,但終於讓我有了一次體驗的機會。

這天,我一大早就起牀。出門就聽見喜慶的鞭炮聲以及人們的說笑聲,哦!還有那些賣糉子的商販。作文這樣的日子反而讓我更喜歡。於是,我便買來米以及包糉子的葉子,加入了他們的行業。首先,我學着大人的樣子,將米洗乾淨,但也總是糊里糊塗地了事,然後我再將買來的葉子上的可怕的毛清洗乾淨,在清洗的過程中,那毛真是可惡,像一羣小小的調皮的小蟲一般,爬來爬去,到現在還隱隱作痛,不過總算洗完了。隨之,我像大人一樣,將這些白白胖胖的米裝入自己所裹好的葉子中,雖然裹的不是很完美,但畢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也罷了;經過這一系列的步驟,糉子包好了,嚐了一口太美味了!我感嘆道。我體驗到了端午節的味道。

不僅是體驗到了端午節的味道,我還體驗到了端午節的樂趣。端午節有龍舟賽,都說龍舟賽是有趣的、快樂的、激烈的,果不其然,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的確是這樣的。他們有統一的服裝,和他們那條龍舟上的人數都是規劃好了的,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要數他們的龍舟。看吧!那多麼美麗的龍舟上的花紋,還有它的龍頭以及長長的船身比賽已經開始了,每隊都像火箭一樣衝了出去,鼓聲越來越激烈,打起的水花濺在他們身上。時不時還會聽見他們的怒吼聲。開始是紅隊領先。快!快!超越紅隊,黃隊加油!我在電視機旁邊大喊道。如我願,黃隊使出吃奶的勁兒,一下子就超越了紅隊。但好景不長,藍隊超越了黃隊這樣的比賽,不是有趣和激烈嗎?但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都獲得了自己應有的名次,這樣的比賽,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獲得該有的名次,不是很快樂的嗎?我更加關注的是龍舟賽的第一名,啊?龍舟賽的第一名不是紅隊,也不是黃隊,而居然是藍隊!我吃驚道。真是萬萬沒想到啊!

原來,端午節的體驗是這樣的,啊!它是快樂的、有趣的以及它的味道是那樣的美!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0

小時侯過端午節 那是一個很快樂的時光。媽媽提前好幾天要到有蘆葦的池塘裏摘糉子葉,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姐妹6個一齊動手幫媽媽包糉子。晚上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那是很隆重的呀!

爸爸早把煮糉子的柴禾準備好了。我們圍坐在媽媽身邊,一邊聞着糉子的香味,一邊聽着媽媽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我們都在等媽媽給我們戴上她親手做的五彩驅邪的笤帚。我們家的規矩是從小的開始戴,我是老大總是最後一個戴上的。不過我從來都是快快樂樂的地一邊等待一邊幫媽媽扎笤帚。當媽媽要給我們戴時,還唸唸有詞地說:“ 五月五日 五色絲係臂,闢兵及鬼,令人無病疫。”

煮糉子的同時,還要煮雞蛋,鹹鴨蛋,這是端午節的正式食品。那時媽媽還告訴我們煮糉子的鍋初四不能開,爲的是吉利。長大了我們才知道那是媽媽爲了不讓我們頭一天吃糉子騙我們的。

初五的早晨,家家戶戶都要起大早。我們不等大人叫,我們就早早地起牀,穿戴完畢,等待爸爸帶我們去拉露。媽媽給我們每人分發一塊小手帕。我們就用小手帕拉草葉上的露水洗臉。據說,這樣洗臉一年不會害眼病。拉露回來時還要採些艾蒿,掛在街門上端門樓下,以驅鬼避邪。

拉露回來我們要出去分糉子。那時分糉子我們家要分送給十幾家的。送糉子也有規矩,對還沒有開門的人家就把糉子放到門口就可以了,也不用擔心別人拿走,或者被狗叼走。開了門的人家直接送到主人的手中。其實那時送糉子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對平日相互關照人家的一種答謝。我們家門口當然也會有從“天上”掉下來的糉子的。我們也很開心。以上工作都是在早飯之前做的。早飯當然是糉子、雞蛋、鹹鴨蛋了。

那時我們家雞蛋每人兩個,誰也捨不得吃,留着拿到學校送給老師。端午節那天,老師講桌上總會有許多學生送來的糉子、雞蛋、鹹鴨蛋的。雖然我們每個人都饞得口水直流,但是對老師的那份心意卻決不能少。

現在每當回想起那充滿了親情、友情和師生情的端午節很是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