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十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00字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十篇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哇,今天是端午啊!太好了!”我起牀看了一下日曆,盼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吃完早飯,老爸走來對我說:“嘿,今天去逛家樂福,好不好?”“好啊。let’sgo!”

到了超市,到處洋溢着端午節的味道。咦,那是什麼?一個貨架上飄出了一股艾草的幽香。我走近一瞧:哦,原來是香包!只見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香包上都繡着十二生肖。我屬龍,便拿起一個繡着龍的。香包上的龍威風凜凜,有力的爪下拿着一顆火球。旁邊還有幾朵祥雲悠然飄過。

香包的背面,是用繁體字繡的“吉祥安康”。“要不,”老爸笑着說,“買一個?”天大的機會啊,我能不買嗎?買東西一向猶豫的我果斷的拿起了一個。回到家,只見門上已懸掛了艾草,一株株艾草增添了不少節味兒。

此時,正接近正午,我悄悄打開門,糉子那三角綠衣的身影便呈現在眼前。我探出了頭:耶,四周除了老爸,其他人都在做事。我趕緊拿起一個糉子,“且慢!”誰?啊,是老媽!

“現在即將舉行吃糉子比賽,不管您是閒事客、忙碌客、過路客還是必勝客,都請就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都趕緊來到桌旁坐好。大家拿好糉子,解開繩子,把糉葉剝開。只見老爸拿着糉子,一直傻傻盯着它,恨不得“囫圇吞糉”;旁邊的老媽吸了一口氣,聞起糉子淡淡的香味;奶奶由於右手不方便,正思考怎樣吃才快;爺爺呢,卻哼着小曲兒,十分放鬆;大家更想知道我吧——我差點“口水直流三千尺”,當時那個“囧”啊......

開始吃了,我們狼吞虎嚥。

老爸把嘴張得特別大,一大口就吃掉了四分之一;老媽好文雅哦,一點一點慢慢品嚐;奶奶“吧嗒吧嗒”吃得津津有;爺爺眯着眼睛,咀嚼着;我呢,撒了白糖——那味,真是太太太好吃了:黏黏的糯米配上白糖,甜而不膩。

不一會兒,比賽結束,老爸,冠軍,我,亞軍,奶奶,季軍。到了下午,我們去了湖邊賞了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可謂是各種各樣,船上的選手們,齊心協力的划着船......

這真是快樂的端午啊!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咚咚咚!鏘鏘鏘!呼啊呼啊!”你一定認爲這是在拆什麼東西吧。我告訴你:“NO!這是我們在參加端午節賽龍舟活動。”什麼?你不信?那我就帶你去看看吧!我們的比賽地點在福州長樂市三溪村,傳說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由於三溪村端午節賽龍舟的比賽歷史悠久,比賽還沒開始,岸邊就已經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了。

我看到這情形,一下子血液沸騰、激動萬分,也忽然緊張起來:這是怎樣的比賽啊,這麼多人這麼早就趕來看了?快快開始吧!放眼溪裏,已有幾艘龍舟開始練習了:有的在練習加速。有的在練習控制方向。有的在練習整齊劃一的節奏,還有的在練習怎樣增加士氣。比賽馬上開始了,我們一家三口也穿上救生衣參加了賽龍舟比賽,我們登上了“祥龍號”,哈,我好激動啊——我竟然也能成爲一名龍舟賽手,多麼光榮啊!我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發揮!我們的槳開始跟着手轉了起來。嘩啦啦!啪!濺起的水花彷彿雨點般落到船上“安家”。我飛快地拿起勺子,手忙腳亂地把這些“入侵者”趕走了,因爲爸爸告訴我船上的水會增加重量,減慢船速。

這時,有一艘龍舟趕了上來,大家看見了,手裏的槳像風車似地轉地更快了,我們的鑼更響了、槳更快了、心更齊了,我跟着叔叔大伯們大聲地吶喊:“嘿,呦,嘿,呦!”我忽然發現我的聲音竟然也能這麼響亮!我們的吶喊聲匯成一片,淹沒了水花聲,和着鑼鼓聲,響徹長空!聽見了嗎?那聲音是那麼振奮人心!在我們齊心協力下,那艘龍舟被我們遠遠地甩到了後面,就這樣,我們使出了看家的本領,吃奶的勁,在這次的龍舟賽上,越劃越勇,超過了所有的對手,獲得了第一名!雖然滿身是水,雖然嗓子喊啞了,雖然手臂都劃疼了,但我們,十分開心。這次激烈的龍舟賽,讓我真切地懂得了什麼叫做團隊的合作精神,只要人心會齊,就會顯示出無窮的力量。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難得這次六一遇上了端午,所以我們連放了三天假。於是,媽媽決定帶着我去外婆家感受一下過節的氣氛,由爸爸開着車,來到了外婆家。

一進門,我便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糉香味,我來不及脫下鞋,“飛”一般地衝進了廚房,只見鍋裏放着一串小巧玲瓏的糉子,我順手拿了一個,剝開糉葉,兩三口就把它吃進了肚子裏。不一會兒,外婆回來了,見着垃圾桶裏的糉葉,笑吟吟地對我說:“等一下咱們來包糉子吧!”我開心地說:“贊成。”

過了半個小時,外婆端來了洗淨了的糉葉,我好奇地摸了摸,問:“這是啥呀?”媽媽嚥下去的一口茶差點噴了出來,說:“這是糉葉啊……”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忘了嘛。”不一會兒,外婆拿了三盆材料走了過來,我看了看,哦!原來是香菇、竹筍炒肉還有糯米呀。我們來到了陽臺上,拿了兩把椅子坐了下來。外婆拿起兩片糉葉,弄成勺子狀,用湯勺打了些糯米、少許的香菇和竹筍炒肉,最後再用一勺糯米把餡料都蓋住,壓了壓,把它弄成小三角,綁在了糉繩上。我見了,也學着外婆的樣子,拿了兩片糉葉,左翻翻右掰掰。糉葉好像和我作對一樣,不是漏洞,就是分開。我氣壞了,使勁地一掰。啊哈!弄好啦。我的臉比翻書還要快,馬上做出了勝利的表情。接着,我把料一樣一樣地裝進了“糉子殼”裏,把它給包好,笨手笨腳地把糉子綁在了糉繩上。一看外婆,哇塞!外婆已經把那一把的糉繩給綁滿了!那糉繩看上去就像是一棵長滿了糉子的樹。我也加油起來,一鼓作氣包了三個。這三個糉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媽媽見了,對我說:“不錯嘛,你的糉子能評上一個‘形態各異獎’喲!”我笑了笑。

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那一盆滿滿的糉葉一下子就精光了,而我也吃上了我包的糉子。嗯!還是覺得自己包的糉子比較好吃呀!

我愛濃情端午節,更愛我的外婆和美味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我一年裏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着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糉子。這時,我纔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糉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裏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許多人在湖邊等着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衆都爲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着。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着。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着,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着,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持的龍舟加油。觀衆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龍舟奪冠。我吶喊着,爲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着。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爲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希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終於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着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衆沸騰了。我也爲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爲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爲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爲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糉子”一齊成爲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爲中國的傳說。爲了什麼呢?爲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我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爲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必須會感到很欣慰。 我爲你而驕傲,又爲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這天,我們仍然過着這端午節,爲的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今天是五月初五,中國人特有的節日——端午節,相傳是爲紀念屈原而設。這天人們都要吃糉子,這個節日,全國各地的風俗亦同。

聽爺爺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他一生才華橫溢而投報無門,他痛恨朝廷fu敗無能,憤然投江自盡。人們懷念這位才子,懼怕他的屍體被魚蟲啄噬,遂投噴香的肉糉疏散魚羣的注意力。故事就是這樣,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爺爺一起過,因爲爸爸媽媽太忙,不能回來團聚。奶奶離開我們有很多年了。這些年來,爺爺和我相依爲命,我們家並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卻有滋有味。爺爺也因爲有我這麼個聽話的孫子而自豪,逢人便講。可是隻要講到我學習上的忙,他就無能爲力了,還好爺爺的建議,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爺爺給我找了家教老師,以彌補我學習上的缺陷。

今天爺爺早早地買來了糉子、還準備了我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東西——雄黃、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東說說,西問問,好像當年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好奇。爺爺沒有因爲我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邊整理這些東西,一邊跟我說話。

只見爺爺用棉花棒從雄黃酒裏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額頭、手臂和腳背上,說是可以防蚊蟲叮咬的;接着又講雄黃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說是可以防止和驅逐蜈蚣、昆蟲和蛇之類的害蟲入侵。

聽爺爺說起,端午節還是天氣變化的分界嶺,有古話說得好,吃過端午糉,寒衣件件送,就是說,過了端午。天氣會慢慢轉暖,不再有冷空氣空襲了,人們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糉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學着爺爺的樣子,把細線慢慢解開,褪去糉子的外衣後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裏,先將早就不聽話的鼻子往前湊了湊,好歹也先讓鼻子享受下這天下無雙的美味吧。一縷縷糉子的香味隨即飄逸過來,我深深地吸了口氣,閉上眼睛,慢慢品位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糉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記了旁邊還有一位爺爺。

快吃吧,亮亮!我被爺爺的話語打斷,這才睜開雙眼,用筷子夾起美味可口的肉糉吃了起來。嘉興肉糉,飄香萬家,一點不假,我吃的就是嘉興肉糉。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8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咱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9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很好,但是從起牀開始,我的心情就很忐忑不安。因爲今天爸爸媽媽不能帶我去玩了,而是要帶我去做一個小手術。

在路上,我和爸爸媽媽嘻嘻哈哈,說說笑笑,希望能放鬆一點,但是一進入醫院大門,我忐忑的心情又捲土重來。我不停地問爸爸媽媽,手術要多長時間,打麻藥會不會很疼,挖的時候會不會有失誤,縫合的時候會不會引起皮膚感染等等亂七八糟稀奇古怪的問題,其實就是想拖延時間,不想進去。但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再逃避的,因爲我已經在做檢查了。此時,我心裏想:“哦,老天爺呀,我額頭上爲何有這個稀奇古怪的傢伙呢,今天你可把我害慘了。我一定要把你做成標本,放在陰暗的小抽屜裏,遺憾終生。”

爸爸特地給我準備了兩種麻藥,首先是外噴的麻藥,是爲了減輕一會兒扎針的疼痛,噴上去之後,我感覺額頭上有涼涼的薄荷味道,爸爸用了特別細的針頭,爲我親自打針,整個手術過程是爸爸和尚阿姨爲我做的,爸爸是尚阿姨的助手。爸爸說我以前幼兒園撞破頭的時候,也是尚阿姨爲我縫的針。剛開始扎針的一瞬間,我咬牙忍着,有點痛,慢慢地,局部麻醉生效了,我不再覺得疼了。

之後我閉上眼睛,開始消毒,挖除,縫合,這些我都不覺得疼了,但是我感覺老爸那臭臭的塑膠手套在我鼻子前晃來晃去。開始真正手術之前,媽媽還在給我拍照,說要留下這個紀念,但是真正剛開始挖的時候,尚阿姨和爸爸說我出血比較多,媽媽就開始暈血了,喘不過氣來,她只能走出手術室到外面去透氣了。不過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就在我半夢半醒的狀態時(已經快到睡着了),老爸叫了一聲:“老瑞,起牀了。大功告成。”於是我的眼睛朦朧地從手術燈下慢慢地睜開了。哎呀,我的臉部全麻了,老爸爲了慶祝我這次手術做得非常成功,帶我到醫院對面的西餐廳去吃牛排了。

這真是我人生中特殊的一天,特殊的一個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0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