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端午節主題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與端午節主題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與端午節主題作文

又是一年端午節,家家的糉子散發着清香,悠悠飄來,感動着我的心。

“寫寫端午的糉子吧!那裏,有着一個美麗的世界!”我這樣對孩子說。

每年此時,你都聞着這樣的清香,你都品嚐着這樣的溫暖,可是,你想過它了,你凝視它了嗎?

糉子,和歷史有關,和文化有關。春秋戰國,汨羅江畔,屈子終身一躍,寫進端午的詩篇。從此,那浩蕩的江水,傳頌着這樣的美名,漂盪着這樣的清香。

糉子,和溫暖有關,和親情有關。爺爺奶奶包的糉子你還記得其中味道嗎?爸爸媽媽包的糉子,你還能想起那些細節嗎?我還記得姥姥包糉子的過程,三層糉葉錯落着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顆紅棗點在米中,再一撮米蓋在上面。姥姥不會讓棗露出米外,於是紅棗的汁液不會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卻更香更甜。姥姥的大手緊緊捏着盛滿餡的糉葉,一根線繩緊緊繞過,纏兩圈,繫住,便成了一個精巧的四個角的糉子。

我覺得姥姥的糉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隻來做量詞,輕輕拉一下,線繩便解落,展開糉葉,精緻的四個角的糉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綠,第一口是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那是生命!你想過糉子是有生命的嗎?

糉子,和成長有關。小時候,我們走過的路上,都飄滿這樣的香味。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門前的小樹隔年盈尺,長輩們卻在我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糉子相隨的歌謠,你還記得嗎?“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清晨的布穀鳥起的調啊。而今,生活水平高了,我們吃的東西也豐富了,可是,端午的糉香還是會在某個時光飄進我們的記憶。那些糉子隔着時光和故鄉,與我們相思凝望。

浸潤於每一張箬葉的時光,滲透進每一粒糯米的親情,纏繞在每一根糉線的感動,糉子就是“我”,這不起眼的普通大衆之物,給我們帶來了這多的記憶,歷史的`,文化的,親情的,成長的……“我”讓世界想起汨羅江的千百年潺潺的流淌,“我”讓世界擁有這麼豐厚充沛的親情,“我”讓大街小巷響起這麼生動的呼喚,“我”讓世界流傳這樣悠遠的感動,世界怎麼不因“我”而精彩?

“原來我不懂”,這樸素清香的糉子,才最是童年的記憶,最是愛的味道。

有一種“向前走”是逆向而行,走回童年的路,走到飄滿糉香的鄉村,不僅是糉子的召喚,更是本心的迴歸!

記住糉子的歌謠,媽媽的糉子有我們的童心!

這一次,我們就細細讀讀糉子的細節,選擇這生活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