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守靜的作文六篇

  篇一:守靜

飛蛾因爲急躁地衝向火焰,最終走向了滅亡;蝴蝶因爲安靜地等待,最終衝出繭子,流連於花叢間;葡萄因爲安靜地醞釀成長,所以甘甜;野百合因爲安靜地綻放,所以美麗。懂得守靜,方能參透世間之理,體味自然之美。

關於守靜的作文六篇

聰慧的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明白守靜的重要與其帶來的獨特情趣。唐代詩人常建以一首《題破山寺後禪院》而聞名。幽深的竹叢小路,直達後院,發現禪房在花叢樹林深處,給人以靜謐之感。“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一句,更是令人心地空明,雜念全消。所謂“禪意,深矣!”便是如此吧!詩人因爲守靜而放下心中雜念,進而感悟到自然山水,鳥鳴潭清的寧靜,用山水之靈氣化解仕途失意之愁。若是詩人心境浮躁,怎能感受到那“鐘磬音”的意蘊之深?怎能讓那失意之愁得以排遣?恐怕只有整日悲嘆吧!

當然,守靜帶給我們的未必只有山水之樂和空明心境,還有以不變應萬變的成熟心智。軍事諸葛亮之所以能坐到那個位置,我想光有頭腦是不夠的,還需有遇到緊急關頭靜觀其變的冷靜。任憑沙場風雲四起,我心依舊靜如止水。諸葛亮的空城計可謂是經典了,在緊急關頭,諸葛亮淡然地端坐在城樓上焚香彈琴,司馬懿見勢,以爲城內有埋伏,不敢輕舉妄動,竟撤兵離開了。我想,司馬懿要是知此,腸子估計都悔青了吧。“以靜制動”是一個上策,這取決於在動盪關頭,你是否能守得住靜。若守住,則會扭轉局勢;若未守住,則會方寸大亂,甚至錯過進攻的最佳時機。在蟬、螳螂、黃雀這三個生物中,我想黃雀成爲最後贏家的原因與它懂得守靜少不了關係。心急的螳螂一心想着眼前的美食,不顧身邊的危險,所以因小失大,丟了性命;然而黃雀卻會察言觀色,它默默地站在枝頭,守住性子,待時機成熟,再一齊拿下。所以,任何事情,切忌急躁,守靜方能應萬變。

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守住內心的寧靜。最近,湖南臺的《快本》新推出了一個遊戲項目名叫“我想靜靜”,其目的在於提醒人們不要被喧囂的社會迷亂了內心,適時也要靜下心來,體悟人生。我覺得,光是“靜靜”是不夠的,還要能“守靜”纔是真有用。

世間太多不易事,靜思之,解之;焦躁之,煩之。便是守靜之大用。

  篇二:守靜

汪國真有這樣一首詩:“心雨的時候,表也是雨;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我們不妨換言之:“心躁的時候,靜也是躁;心靜的時候,躁也是靜。”在當今這個“維物主義”的時代,被物質所控制的我們,更需要去堅守一份寧靜。

“靜以修身,儉以修德。”守靜作爲修身養靜之道,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教誨,傳承已久。那什麼叫做“靜”呢?是荒無人煙的沙漠,是千年一日的標本,還是寂寞無聲的夜晚?不,這些都不是。“守靜”並非“一鳥不鳴”的空寂,而是在於靜心與靜思。

丘處機曾勸誡成吉思汗:“長生這道,清心寡慾。”其實這不僅是長生的祕訣,更是爲人處事的訣竅。真正能夠干擾我們的往往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來自內心的噪音,說白了就是人愉心的慾望。也難怪佛家和道家都把“清心寡慾”這四個字放在首位。人只有平靜了心氣,靜下心來,才能把事情做好。

而諸葛孔明說:“非寧靜無以致遠”,非但有靜心之遠,還有靜思之深。《三國演義》中“劉玄德三顧草廬”一節描述劉備見門上大書一聯雲:“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心中暗歎。有人曾評價諸葛亮,說他的料事如神、沉着冷靜、臨危不亂都是從“閒冷”中積蓄得來。可見,諸葛亮若無昔日靜心之思,怎能有致遠之見,又怎能在金戈鐵馬、風雲變幻的亂世中守得與智慧?此般本領,關羽與張飛可有?周瑜、曹操可有?

所謂的“守靜”,並非安於現狀或逃避世事。在我看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離開塵世尋求心靈的安靜只是一種“小隱隱於山”,並不是真正的守靜。真正的守靜應該是一種“大隱隱於市”的堅定,在社會的喧囂中,不隨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

靜時可深思沉守,如處子;動時則當機立斷,有擔當。真正的守靜者,該靜則靜,該動則動,並非孤注於一方。

我們能做到真下的守靜,也是一種氣質!

  篇三:守靜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農民出身,一生都傾心於科研,他最單純樸素的願望,不過是希望他培育的水稻能長得像高粱般挺拔,顆粒能像花生米般飽滿,那樣人們便能夠吃飽穿暖,解決生存的最根本問題。這是多麼誠懇樸素的願望!

在我眼中,袁隆平是一個寧靜致遠的人,他沒有爲了名利而去進行不懈的科研,他的心中是裝着國家與百姓的。他能夠把最高科技獎所囊括的獎金都捐獻出去,不追逐名利。他深知他所肩負的責任——替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造福。於他,名利是極其淡的事情,細細思索,如果一個人沒有這樣淡泊、寧靜的心境,怎麼會做到這樣高的境界?

可如今,反觀我們身處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他般的心無雜念?沒錯,如今這是我們的時代,一個人心浮躁、物慾橫流的時代,急功近利是人們爲了成功衍生出來的`心態,真正能夠靜下來、守住靜的人又有多少?大學的導師們不恪守職責,去抄襲他人論文,不過是爲了名利,這還是爲人師表該有的模樣?還有近年來受到青少年追捧的郭敬明的作品,一部火了,便連載,賺眼球、賺人氣,翻拍出來的電影其奢侈程度令人咂舌,人們對此評價褒貶皆有,即使郭敬明在熒幕上大膽承認:“我寫文章就是爲了賺錢!”文學是崇高的,可人們卻爲了賺錢爲了利益,失去了文化最根本最充實的底蘊!何其可悲……面對如此種種,我們不禁疑惑,我們這個時代怎麼了?爲什麼我們總是感慨諾貝爾文學獎鮮有中國人?真的是因爲我們中國人笨、創新能力低下嗎?不,顯而易見這不是原因,是因爲在中國,大多數人們的心態是浮躁的,社會風氣如此,真正能擁有一顆極淡泊名利的心的人很少!

我們應該多學習袁隆平,以寧靜而致遠,不追名逐利,別讓慾望淹沒了人們的道德底線。這些話不僅要讓那些處在名與利尖端的人們明白,普通老百姓更要知道。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寧靜致遠的心境,樸素誠懇地做好每件事,我們的社會纔可能不那麼浮躁,最樸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遙遠的夢想,我們的國家也定會有更加偉大卓然的成就。

  篇四:守靜

江面平靜,山谷幽靜,夜晚寂靜,人心沉靜,“靜”似乎總充斥着這個花花世界。而“守靜”,守的不僅是一種際遇,也是一種心境。

姜子牙在江邊願者上鉤,正是因爲他耐得了靜,守得住靜,才釣來了一條大魚---周文王。守靜,守得是機遇。不甘於平庸的人,不僅要滿腹的才華,更要有一顆平靜的心去等待屬於自己的機遇,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耐心等,那個識得金子的人定會出現。而心性浮華的人,急功就利,不懂得收斂,不知守靜,往往一事無成。諸葛亮寒窗苦讀,守靜多年,終在27歲等來了劉皇叔。多年耐得住寂寞的守靜心性,也鑄就了他遇事不慌,冷靜思考的風範,不然恐怕也不會有空城計那一妙招吧。守靜,是蟄伏在山林的智者所爲,伺機而出,正是所謂“非寧靜無以致遠”。

守靜,守的是一種心境,古有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辭官回鄉,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守靜生活,今有楊絳閉門謝客,守靜,是淡泊名利,是不慕權貴。如今的社會,世人追名逐利,心中原本僅存的一點靜念也被不時傳來的鳴笛聲鬧得灰飛煙滅,古人那種以梅爲妻,以鶴爲子的清欲靜態生活似只能活在邊角泛黃的書頁上。那種笑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愜意守靜生活能淡化人心的雜念,清掃心中的塵埃,守靜,讓人更純粹。守靜的生活裏,人才能移出思考的時間,閱讀,悟出藏匿在書中的哲理。守靜,讓人更睿智。在無慾無求的日子中,人的心性就像是被甘霖滋潤過的旱地,被熱火灼燒過的鋼鐵,清爽,而又堅韌。寧靜,能磨礪出人百折不撓的心性。

世事紛蕪,寧靜,不是隻生活在寧靜的環境裏,更是生活在平靜的內心世界。寧靜心懷一方淨土,遇事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做事不驕不躁,沉穩淡定;想事不緊不慢,周到無缺。守靜,等待機遇,磨礪心性,造就堅韌的性情。守靜,拒絕求權附勢,淡泊名利,追求本心。

守靜,如賞蓮。唯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才能讓本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篇五:守靜

前段時間,網絡上流行着這樣一個段子:“我想靜靜。”“靜靜是誰?”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講講“靜靜”到底是什麼和“我想靜靜”的重要性。

靜,安靜。自習課的時候,守靜是最基本的規矩。如果教室夠安靜,不吵鬧,每個同學都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寫作業,看書,學習效率怎麼會不高?相反,若是大聲喧譁,環境嘈雜,如何能專心致志地鑽研問題?現在有一種污染叫噪音污染,日常生活中噪聲無處不在,鳴笛會使人煩躁,不如安靜一下,少鳴幾聲笛;大半夜,總有些人把音樂聲開得很大,營造一種很嗨的氛圍,卻使別人“嗨”到從夢中驚醒無法入眠。所以,守靜吧,這樣有利於構造一種令人舒服的環境,能讓自己的生活和別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靜,寧靜。“寧靜以致遠”,這句話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吧。現代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十分浮躁,在這種浮躁不安的大環境裏我們更需要保持一份寧靜的心態,守護自己內心的一方“靜”土。東晉陶淵明在當時那種追捧功名官位的浮躁環境裏,不爲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用一顆閒適寧靜的心打造了自己的世外桃源,“採菊東籬下”的寧靜,不一定要隱居山林才能得到,只要靜下心來,照樣可以做到。如果你內心浮躁,爲了一點點功名利祿捨棄了自己的內心,定會一事無成。所以,守靜吧,這樣有利於心靈的昇華,能讓自己的內心閒適寧靜以至於在不知不覺中收穫很多。

安靜下來,你會聽見彼此的心跳,在一起澎湃着追夢的熱血;安靜下來,你會發現來自大自然的聲音,鳥兒的鳴叫宛轉悠揚;靜下心來,你會感受到心中的寧靜,萬物的美好;靜下心來,你會感受到風在你耳邊的呢喃,洗滌着你的心靈沒什麼可以阻擋你的靜思冥想。

那麼,從現在開始守靜吧,放下心中的雜念,停下嘴裏的污言穢語,輕聲細語,安靜對待這個世間的一切紛擾,謾罵也好,褒獎也罷,堅持自己的內心,不爲別的一切不相干的事煩惱嘆氣,靜靜地看着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篇六:守靜

現代社會的人們爲了追求名利而不顧一切,有的一天到晚只看成功學的書,有的找關係去做官,還有的用錢去買學位。這一切的背後,都是人們浮躁的提醒。因此,守住平靜顯得極爲重要。

在學校,我們要守靜,因爲只有安靜了,我們才能跟好的學習與思考。如果我們不能守靜,而是吵吵鬧鬧,那麼將會影響自己與他人的學習,降低學習效率。

因此,我們要守靜。

在家中,我們要守靜,因爲安靜是有教養的體現。如果我們在家中吵吵鬧鬧,那麼將會影響家人的心情,甚至會破壞家庭和睦的氣氛。

因此,我們要守靜。

在公共場合,我們要守靜,因爲這是大家的共同的場所,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如果每個人都大聲喧譁,那麼社會將會十分混亂。

因此,我們要守靜。

守靜,要守住的不僅僅只是外表的平靜,更是內心的平靜。

東晉的陶淵明,在當時追名逐利之風盛行的情況下,他不同流合污,毅然辭官歸隱,只爲守住自己內心的那份平靜,最終過上了他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平靜的生活。如果他像世人一樣追名逐利,那麼他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平靜生活帶給他的快樂。

北宋的蘇軾,在黃洲沙湖道與朋友遊玩,風雨忽至,朋友們深感狼狽,只有他十分淡定,寫下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因爲他知道,大自然有急雨撲面,人生路途亦是如此,難免會有挫折,但只要我們沉着面對,守住內心的平靜,那麼一切都會過去。他的一生經歷過許多挫折,但卻沒有被生活打敗,而是更加的熱愛生活。因爲他守住了自己內心的那份平靜,不爲外物所幹擾。

守住平靜,聽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卻需要外表與內心的統一,做到真正的心無雜念,這樣才能守住平靜,從而到達更高的境界。

守靜,是一種做法,更是一種精神,我們要守靜,從而更好地學習,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