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7篇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1

昨晚,居然看到凌晨,好久沒這樣看書了,《布魯克林有棵樹》,真的是本好書。今天,趁着“菲特”肆虐,放假一天,於是,一邊享受着涼爽,一邊走進布魯克林,一種久違的寧靜與感動!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7篇

《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是一本講述成長的書,講述一個個卑微的生命如何走向高貴。在貧窮、飢餓、寒冷、輕鄙中……不低頭,不屈服,保持尊嚴,種下天堂樹。

貧窮,沒有人希望自己貧窮,但貧窮不是一無事處。在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尼雷,非常堅強、堅韌,特別是弗蘭西,她的堅強超她的外婆,她的母親,她的姨媽,她的堅強,讓她超越困難,實現家族夢。以致後來,弗蘭西和尼雷談到他們的妹妹不用再吃苦時,竟然說:“可憐的勞瑞。”因爲她體會不到苦中的那份甜和樂趣。

貧窮,還賦予人類另一種財富——善良和愛。貧弱的弗蘭西飽嘗了大人們爲生計奔波的艱辛:撿垃圾、賣垃圾、購物、儲錢……但弗蘭西的處境改善後,到糖果店,默默地做好事,給某個貧窮的孩子一次幸運的摸大獎的機會。小說寫到,人們對待自己貧困的背景通常有兩個辦法:“一個通過自身艱苦奮鬥走出了社會底層的人,通常有兩個選擇。脫離當初環境後,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這個環境之後,永不忘記自己的出身,對殘酷拼搏中不幸拉下來的人充滿同情,充滿理解。”無疑,弗蘭西就是後一種。

貧窮中“羅姆利家族”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外祖母沒有讀過書,母親國小畢業,弗蘭西16歲上大學去。艾薇姨媽要讓她的三個孩子,擁有三個文憑;茜茜姨媽在孩子出生時已經給孩子買教育基金。即使貧窮到上頓接不上下頓,弗蘭西、尼雷卻擁有巨大的精神財富。弗蘭西出生時,她的母親凱蒂告訴她的外祖母,她不希望她的孩子以後像她一樣辛苦。她的外祖母建議她的母親凱蒂給自己的孩子讀《聖經》,讀莎士比亞,每晚都讀,直到他們自己能看懂爲止————多麼了不起,多麼偉大,在充斥嘲笑、骯髒、破爛的布魯克林!水泥地裏,香椿樹(天堂樹)也能萌芽。於是星期天下午,弗蘭西坐到家門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濃濃樹蔭裏,她在這裏看着書,做着白日夢。這樣的時刻,讓她超脫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頓,她得了A,她的作文在校刊裏發表……她每星期都去圖書館借書,想把圖書館的書從A到Z,看過遍。最後一次,她去圖書館還書,圖書管理員和往常一樣:她依然連頭擡都沒有擡一下。但天堂樹還是鬱鬱蔥蔥地成長起來了。

天堂樹,不擇環境,它何時何地都能萌芽,成長。在你我的心中種一棵天堂樹吧。它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支撐。有一天,你會驀然發現,你的身邊有許多天堂樹,你也是其中一棵——鬱鬱蔥蔥。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2

暑假裏,我讀了美國作家貝蒂斯密斯所著的《布魯克林有棵樹》,它講述了20世紀初紐約的布魯克林,一個叫弗蘭西的女孩的成長故事。

平平淡淡的開頭,帶我進入了弗蘭西的生活。漸漸地,我離弗蘭西的生活越來越近,也因爲我發現了我與弗蘭西的共同點,弗蘭西就不再是一個角色了,她彷彿就在我身邊。我融入了她的生活,認識了她的家人,一起和她體味生活的一點一滴,我體會到了她生活的艱辛,漸漸地,我感覺到那些故事就不再僅僅是故事,那就是生活,因此,我被她以及那些生命的堅強所感動。

這本書很特別,它只是向我靜靜地敘述了一個很長的故事,沒有夾雜一句議論或者抒情,而我就靜靜地聆聽,一點也沒有覺得乏味。這就是它,靜靜地閃耀着人性溫情的光輝,卻也有着令人感動的無限力量。

那些生命,可歌可泣——

在弗蘭西畢業那天,她收到了已經去世了的父親提前爲她準備好的畢業禮物——一束玫瑰與一句寄語。

讀到這裏,我的淚與弗蘭西的淚一起奔涌。

不禁想起,汶川大地震中,"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着,一定要記得我愛你!"一條未發送的短信,是一個母親的信念,她的母愛有不懼生死的力量,傳遞給寶寶和我們每一個人。那彷彿是一個誓言,無論生死,都永遠要用母愛保護寶寶。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就是有那麼多的生命,他們相信愛,他們相信愛是永恆的。雖然生命的活力離他們而去,他們的愛卻依然活在人們心裏。

《布魯克林有棵樹》,那棵樹是指弗蘭西,也指布魯克林的所有人,甚至是世界上的全部生命。每一個生命都像一棵樹,只有經歷了滋養和風雨,才能堅強地挺立,倔強地成長。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3

兒子的語文老師要求兒子假期讀幾本書,其中一本《布魯克林有棵樹》,給他買到後,今天我一天把它讀完了,好感動!

書中主人公是一個貧窮而快樂的小女孩弗蘭西,她必須熟悉回收站每一種廢品的價格,因爲只有通過賣廢品她才能得到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零用錢;她必須知道如何買到完整的廉價發黴麪包,因爲只有發黴的麪包才能爲他們節省那麼一點點的生活費用她生活的條件那麼差,環境那麼惡劣,但弗蘭西卻有自己的辦法使自己快樂起來,她能在平凡中發掘快樂。她賣廢品得到的零用錢是稀少的,但她卻如視珍寶,她會小心的計劃,一些存錢,一些去買自己喜歡吃的小零食,雖不經花,但她卻樂在其中;她買的廉價發黴麪包味道固然不好,但她卻會纏着媽媽做獨特的美食,品嚐着這廉價卻飽含快樂的食物;她每到週末都會去圖書館借書,雖然圖書管理員對她的態度不好,她卻不放在心上,每次借完書,她就坐到家門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濃濃樹蔭裏,她在這裏看着書,做着白日夢。這樣的時刻,讓她超脫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頓,她享受着、快樂着,就這樣,她拿着一本書,守着一碗零食,獨自一人在家,看着樹影搖曳,任下午時光溜走,這是一個小女孩所能達到的化境。她就這樣看着書,與世界和諧共處着,心裏頭快樂着

這是一本關於生存的書,講述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講述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養與命運,講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個堅強的小女孩,在貧窮而溫暖的家庭的支撐下,始終保持着那份尊嚴和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人生的大門終於爲她打開她得到了更多的快樂!

她告訴我們,要學會尋找快樂!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4

這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書,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在生活中,總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的身世或許很不幸,他們的父母或許不寵愛他們或者過早去世,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

弗蘭西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親偏愛弟弟,深愛他的父親過早去世,家境貧寒,在學校受人輕視。她就如那棵長得鬱鬱蔥蔥的天堂樹,頑強地在貧民區生長着。

她是一個堅強的人。

整本書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轉的民謠飄蕩在夜空裏,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幾分漣漪。它不是陽春白雪,只能在華麗的宮廷中歌唱;它或許是下里巴人,在貧民窟骯髒的街道上、破爛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弗蘭西是一個孩子,但是她飽嘗了大人們爲生計奔波的艱辛:賣垃圾、購物、打工……是這些讓她成長起來的。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受益終生。

其中有一段令我記憶猶新:弗蘭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學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爲他們玩泥巴餡餅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骯髒、沾滿泥巴的弗蘭西受到了醫生和護士的鄙夷:“這些人這麼骯髒的活着,實在不應該。”但弗蘭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胳膊和我一樣髒,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好了。”

護士很吃驚:“我真不知道我們說的這些話她居然都懂。”

爲什麼弗蘭西應該不懂?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沒有“知書達理”、“有文化”的權利嗎?這個護士出身於布魯克林,可是當她飛黃騰達以後,她選擇了忘本——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我在思考着:“布魯克林有棵樹”,這裏的“樹”指的是什麼呢?是那棵天堂樹嗎?不是的!這棵“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一種滋長在窮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種在貧民區中也可以頂天立地的精神!

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只要你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書就會茁壯成長,抵達天堂——這就是天堂樹。

我們的心中,是否有這樣的一棵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5

這本書很有愛,我有點覺得不可思議。堂堂美利堅合衆國居然也會有這麼窮的角落,而且這些人都能活得那麼開心。

主人公弗蘭西和這個街區的其他幾戶一樣,出生在一個夠窮也夠過日子的家庭。她媽是清潔工,性格堅毅,不愛表達感情。她爸是在酒吧賣唱的,開朗,熱愛生活,性格軟弱,多愁善感,所以經常借酒消愁,但往往是愁更愁。她弟,是天時的化身,除了不愛學習,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她自己,性格內向,從小不結交人類做朋友,天天以書爲伴(書呆子的成分極大),愛學習(怪胎),算是個自學成才的知識分子。這一家四口(後來爸死了,又添了個女兒,但她在此書中的戲份可以算是一個路人甲般路過式人物)在布魯克林這個充滿移民後代的窮卻和快樂的地方過着平凡無奇的生活。

要知道孩子是會長大的,長大了就會難免有些想搞早戀的非分之想,至少在中國,這是全社會重擔打擊的焦點。可美國的家長不以爲然,他們認爲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之路,他們只會開導孩子要找怎樣的人才算一個好的伴侶,纔能有益一生。說實話,這也是我不愛國的一大原因。那兩個孩子在有這方面意識後作者做詳細描述的那章節是全文最吸引我的部分,別說我膚淺,別說我愚昧,你們可以把全年級的孩子都拉出來調查一下,我打賭有九成的答案和我給出的一致,也許是兩國文化、意識差異太大。我也知道,早戀不是好事,學校、家長都禁止也正常,可如果連這方面的想法都要完全封殺,那這就不是在幫助我們成長,這是在毀滅我們的青春。現在校方對男女關係過於敏感,哪怕只是異性的普通朋友,在走廊上肩並肩說說話開開玩笑都招來校領導的一頓教育。你們現在的所作所爲都只會讓我們在將來長大後回憶自己從前的青春歲月時只有書本和課堂,難道這就是你們人爲的完美、成功的人生嗎?

說嚴重點,再這樣對學生與異性來往如此過分的嚴抓嚴打,那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會是一片“斷背山下,百合花開”。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我沒看懂,但我羨慕他們的教育環境,爲什麼我們一個千年古國都不敢和這個只有兩百年曆史的國家叫板?也許差距就是在這些細微之處拉開的。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6

合上書,映入眼簾的便是家門外綠油油的農田,這許多年如一日的景色,我早已看倦。但現在不會了,因爲又有開發商看上了這塊地,這農田的一半已被推土機推平,被黃沙覆蓋,看不到一點綠了。再然後,這裏會建起一座高樓大廈,遮蓋住後面的低矮的房屋,能照進我窗邊的陽光就所剩無幾了。我呆望了一會兒窗外,感到無所事事,於是只好再次就翻開了膝上的書看。

這是一本老書,書頁泛黃,封面已將微微翹起,刻着歲月的紋路,封面非常樸素,唯一的裝飾只是一棵樹,但在這簡單的封面背後,蘊含着一個厚厚的、普通的、平凡的、感人的故事,這故事超脫親情、友情、愛情,最後凝聚成一顆大鑽石:感動。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10年代一戰前的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這裏住着許多貧窮的人,當然,弗蘭西就是其中的一個,這本書以他的成長經歷爲線索,生動刻畫了他成長道路上陪伴和錯過的那些人,抑或欣喜,抑或悲傷,抑或沉靜,抑或激昂。當她的內心成長到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高度時,戰爭終於踏着喇叭聲開始了,但她也不會像小時那樣迷茫了。她提着她的小箱子,與母親、弟弟一起,離開了布魯克林。

其實,關於成長,最有發言權的是孩子,他們正在經歷這一階段,內心洋溢的是最真實的情感,我們擁有着大好時光,且稚嫩着,但願世俗的眼光不要過早的使我們的花朵凋謝,就像作者在序言中說的一樣,她並不希望浪費她的時間,願她的青春美好時光過得充實而有意義,這樣,等她老了,就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感慨:“原來我曾年輕過!”而是欣喜:“啊!現在我正年輕着!”

但成長也有我們所不能接受的事實,我們要學會接受它,就像接受一個自然過程一樣,成長有分離,有苦痛,也有苦盡甘來的感悟,也終將會有拎着行李離開的時刻,到時候,你會向那個和你玩在一起的好友告別嗎?是不是應該去看看那個坐在梯子上看書的女孩兒?她很像你以前的樣子。

你看見了嗎?她關上了窗戶。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六年級作文600字7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美國作家貝蒂·史密斯的力作,它與《安琪拉的灰燼》屬於同類小說——是"成長小說",也可稱爲"家小說"。它寫了女孩弗蘭西一家子的故事。這是一本關於生存的書,講述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講述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爲與命運,講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長起來的故事。在生活中,總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的身世或許很不幸,他們的父母或許不寵愛他們或者過早去世,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弗蘭西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親偏愛弟弟,深愛他的父親過早去世,家境貧寒,在學校受人輕視。她就如那棵長得鬱鬱蔥蔥的天堂樹,頑強地在貧民區生長着。弗蘭西是一個孩子,但她卻飽嘗了大人們爲生計奔波的艱辛:賣垃圾、買東西、打工……是這些讓她成長,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受益終生。書中有個片段讓人記憶深刻:弗蘭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學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爲他們玩泥巴餡餅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骯髒、沾滿泥巴的弗蘭西受到了醫生和護士的鄙夷:"這些人這麼骯髒的活着,實在不應該。"但弗蘭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胳膊和我一樣髒,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好了。"護士很吃驚:"我真不知道我們說的這些話她居然都懂。"爲什麼弗蘭西應該不懂?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沒有"知書達理"、"明辨是非"的權利嗎?這個護士同樣出身貧寒,卻附和着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小孩。沒有人希望自己貧困,但貧困未必一無是處。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尼雷一起談到不用吃苦的妹妹時,反而表現出同情來,說可憐的勞瑞沒有了那苦,也就體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了。相信從困境中走過、後來又擺脫困境的人們對此深有同感。人可以受困、受窮,卻不可以失去骨氣和樂趣。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地吸收父母的精神傳承。弗蘭西的堅強像媽媽。這種堅強讓她超越前人:外祖母連字都不識,母親上完國小,而弗蘭西要去上大學。弗蘭西的想象力來自爸爸,她的想象力讓她擺脫了生存的艱難、思想的束縛。外祖母建議媽媽凱蒂給弗蘭西姐弟讀《聖經》,讀莎士比亞,好讓處在困境之中的孩子們不致沉淪,雖然在物質上一無所有,但卻擁有巨大的精神財富,帶領她邁入更加廣闊的世界。

我想"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棵"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一種滋長在貧困孩子心中積極向上精神,一種在貧民區中也可以頂天立地的精神!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只要你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樹書就會茁壯成長,抵達天堂——這就是天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