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節作文【精】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過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過端午節作文【精】

過端午節作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北方看不到龍舟競渡,只有吃糉子的習慣了。

早上,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媽媽也給我蒸好了糉子,有蜜棗山藥味的、有叉燒味的、有板栗味的、有黑糯米味的、還有豆沙味的……等許多味道的糉子。我拿了個蜜棗味的糉子,打開一看糉子是白白的,裏面夾着一個紅紅的蜜棗,好漂亮啊!咬一口粘粘的、甜甜的;我又拿了個豆沙味的糉子,白白的糯米包着紅紅的豆沙很好看,吃起來也是甜甜的、粘粘的,還散發着紅豆和糯米混合的香味。糉子的味道真是好極了!

過端午節作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跳江自盡。在端午節當天要賽龍舟、吃糉子。

星期一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大亞灣,我們先回宿舍換好游泳褲就下海了。今天的海水是漲潮了,離防鯊網很遠,我和媽媽一邊游泳一邊聊天。可開心了。今天下海游泳的人很多。第二天下午我和媽媽又下海了,但是,海水是冰涼冰涼的。而且人也不多。星期三早上我們就回家了。

這幾天真開心哪!中國傳統的節日真有意義!

過端午節作文3

中國有許多節日,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節、端午節。其中端午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就是端午節了。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用來懷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聽奶奶說:到了端午節每家每戶都少不了包糉子這件事。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的最愛。糉子的形狀各異,有三角形的,有棱形的,還有正方形的。糉子的味道也有很多種,鮮肉的、板栗的、紅棗的。味道好極了!

如今,端午節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過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在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要吃糉子。我最喜歡吃蜜棗味的糉子,味道很甜。爸爸就喜歡吃鹹味的。糉子有大有小,味道都不一樣。

除了吃糉子,還有一個大家喜歡的活動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這天,很多地方都舉行龍舟比賽。據說龍舟比賽是爲了紀念楚國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消滅,屈原不忍心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羅江而死。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非常傷心,紛紛划着小船去救他。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纔有了今天的賽龍舟。

過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天投汩羅江,於是端午節這一天也是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掛艾葉、蒿草、菖蒲。要划龍舟、吃糉子。

媽媽買來了糉葉和糯米,然後淹好了五花肉,然後又把糉子包好了,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香噴噴的糉子真好吃呀!

過端午節作文6

我愛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在這個節日裏流傳着很多的風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習慣,而且全國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吃用江米做成的糉子和涼糕;門前或窗臺上要放一把艾草,聽老人們說能驅邪。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能吃上姥姥親手做的香噴噴的涼糕,裏面有紅棗、葡萄乾等許多好吃的東西。

據說古時候,詩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絞,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又

叫端陽節。

過端午節作文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主要活動有賽龍舟、吃糉子。相傳龍船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

每個地方過端午節的方式都不一樣。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不論南方北方都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手腳腕兒上繫上五彩絲線等……

我們家端午節是這樣過的,端午節的前一天早上我們去早市買一些艾草插在門上,可以驅趕蚊蟲。晚上爸爸、媽媽與太奶奶一起包糉子吃。

我喜歡吃糉子。我非常喜歡過端午節!

過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一個紀念屈原的大節日——那就是端午節!

我們會划龍舟,吃糉子或碰蛋等做很多事情,來紀念屈原。

我家就有一個項目:吃糉子。

吃糉子,但我叫它“糉子大吃會”!我們全家進行比賽,規則:我把三個肉糉分別放到三個盤子中,然後我說開始!,我們就開始狂吃。“開始!”我大喊。我們就開始狂吃,爸爸吃東西對他來說,可是一門強項。他吃糉子如同餓狼吃食物一般的速度,一分鐘不到,一個糉子就已經在爸爸那大大的啤酒肚裏了。媽媽吃東西都是細嚼慢嚥的,我則大口大口地狂吃,但我吞的速度沒有爸爸那麼快,最後結果:爸爸第一名,我第二名,媽媽第三名。

端午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

過端午節作文9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的習俗之一是吃糉子,我們家自己包糉子,媽媽對我說:“包糉子先要把糯米和竹葉在水裏泡一天,纔好包又好吃。”所以媽媽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葉,並備好了一些配料。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糉子葉,把一頭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狀,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一塊淹好的五花肉,把糉子葉摺好捆緊,一個肉糉就包好了。接着媽媽一邊包一邊示範給我看,我仔細看着,學着她的樣子慢慢的包着,終於包好了一個,雖然形狀還不太好,看着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我高興極了,後來我包的一個比一個好,“好棒!”媽媽笑着說。

糉子煮熟了。我聞着清香解開糉子,一邊吃着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故事。

過端午節作文10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我喜歡端午節,因爲每到端午節的時候,爸爸開着車帶我到一個地方去看賽龍舟。每一隻龍舟顏色都不一樣,有黃的、紅的、綠的。比賽開始了!龍頭龍尾都站着一個人,中間還站着兩個人,一個人在打鼓、一個人拿着旗飄來飄去,岸邊觀看的人都在喊着加油、加油!他們劃得非常激烈不分上下。

回到家裏我問媽媽,媽媽今天晚上吃什麼?吃糉子,媽媽又說:農曆五月初五,俗稱叫端午節。端午節的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我又問;那爲什麼吃糉子和賽龍舟呢?媽媽接着說:端午節是我國民族的傳統節日。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喝雄黃,則說爲了壓邪。

過端午節作文11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是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

另外一種說法指出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自認爲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他們把食物裹在竹葉裏,投到江裏面去,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過端午節作文12

大家都知道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這是我國獨有的節日。端午節還要吃糉子的習俗啊!我真想快點過端午節呀!

今天晚上村裏要在過節之前舉行一場演出,每個小孩子都要參加。一聽見這個消息,村裏的每個孩子都興高采烈地跑回了家,準備着晚上的演出。我也激動的跳了起來,屁顛屁顛地回到了家裏,時間像飛箭一樣,一眨眼到了晚上,人們早早的來到舞臺前,排着長長的隊伍。演出開始了,每個孩子演的都精彩萬分,掌聲是那麼熱烈,笑聲是那麼的開心。輪到我了,我緊張的走上臺,看到底下人們期待的眼神,我鼓足勇氣爲大家講了一段笑話,人們笑的合不攏嘴。

通過這次演出,我從此變勇敢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有信心,沒有做不成的事。”

過端午節作文13

每年家歷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每逢端午節,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來源]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習俗也與“五”數字在一起。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南方北方,天還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過端午節作文14

這個週末又可以多放一天假了,知道爲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因爲今年的端午節已經被訂爲國定假日了。媽媽告訴我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也有很多。媽媽還告訴我端午節要吃糉子、黃魚、黃膳等,還要配戴香袋。

這下我才明白了,早上就看見外公準備了這些好吃的,當時我還在想:今天怎麼有這麼多好吃的菜呀,原來是端午節的必備菜。到了晚上只見外公準備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大家邊吃邊聊,有說有笑的,過節的氣氛還是蠻濃的,真希望每天都過節,那樣就可以放假和吃好吃的了。

過端午節作文1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