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善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爲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爲善作文4篇

爲善作文 篇1

有人說,小孩子剛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如果要畫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首先,要有一支好的畫筆,而我認爲,這支畫筆就是好的家風。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經常告訴我與人爲善是爲人之本。

與人爲善就是要將心比心。去年年底,我們家裝修房子,幾個工人叔叔在我們家忙了一天,累得滿頭大汗、口乾舌燥,於是,我們不時地倒茶、倒水給他們喝,我還給他們切水果吃,工人叔叔非常感激。臨走時,他們感動地說:“我們以前在外地打工的時候,從來沒有人這麼熱情地對待我們,謝謝你們!”那一刻,我知道工人叔叔心裏一定是暖暖的',在以後的工作中,他們也會把這份溫暖傳遞給別人。

與人爲善就是要樂於助人。在我們家附近的菜市場,有一個老人每天總是孤零零地挑着一籃子少得可憐的青菜在菜市場旁邊叫賣。由於她的青菜品種少,品相差,所以很少有人去買。但是,每次媽媽帶我去買菜時,總會叫我跟老奶奶買一些,而且從來不討價還價。我不明白,媽媽爲什麼要這麼做,“菜市場裏面的菜又多又新鮮,爲什麼偏要去買老奶奶的菜呢?”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說:“這位老奶奶已經七八十歲了,還出來賣菜,她的家裏應該比較貧窮,我們是不是應該幫幫她呢?”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與人爲善就是要有社會責任。上個月,我和爸爸媽媽去劍英公園郊遊時,看見草地上散落着各種各樣的垃圾,於是,我們一手拿着塑料袋,一手去撿那些垃圾。草地很大,垃圾不少,我們的頭上開始沁出細細的汗珠。這時,幾個家長和小朋友也加入了我們的隊伍。不一會兒,草地就乾淨了很多。爸爸媽媽告訴我,梅州市我們的家,她還是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呢!我們要給人們帶來一份清潔,給外來的遊客留下一份好印象。

與人爲善其實並不難做到,只要我們有心,身邊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爲善事。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與人爲善,那我們的家庭就會多一份歡笑,我們的社會也會多一份安寧。

爲善作文 篇2

用自己的認知評論事物,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稱人先稱己。挑人過錯,自己也有不完美;責人短處,自身也有缺陷。一味步步緊逼人,不會讓別人走上絕路,而會讓自己無路可退;眼睛總盯人是非,不會讓人顏面盡失,而會讓自己顏面掃地。

一個人的寬容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一個人的涵養來自一顆尊重他人的心;一個人的修爲來自一顆和善的心。眼裏容得下別人的人,才能讓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柔和待人的心態常伴讓自己處處祥和。

不要以自己的判斷去評論一個人,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波及其他人。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尊重他人的選擇。人不能霸道,霸道無友;心不能自私,自私則困。心中有愛有情誼,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裏,而在自我修爲裏。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做事要留有餘地,說話要留些口德,惡語出口不足以喪身,卻足以喪德,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人的嘴要吐真話、善語,不要無中生有,信口雌黃。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戲謔有度。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凡事不必做盡,留些餘德。多一些捫心自問,少一些爭執指責;多一些觀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責。有所覺悟會從自身找問題,沒有覺悟只會把箭射向別人。

與人爲善,於己爲善;與人有路,於己有退。他人有過不究,於人有恩莫念,愛人先愛己,責人先問心。地至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對待伴侶需要包容,對待朋友需要寬容。君子有容人之雅量,不會爲小事而一爭高下。

人人都如同有缺口的杯子,只要你不從缺口處去看,杯子就是完整的。朋友對你說了慌,應考慮他是否有難處;他人給你帶來麻煩,應換位淡定面對。看事不要武斷,做事不要趕盡,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這顆心;真正的慈悲,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裏。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煩惱如風,無根而起;憂愁似雪,無源而來。爲他人想,爲自己活,做事不佔全利,爲人不求苛盡。路要用心去丈量,人生要靠自己完成。入目的即是風景,原諒的即是寬容,退讓的即是慈悲,不爭的即是智慧。

做事,進有招退有術;做人,心無邊行有度。看淡紛擾,看輕得失,來了、去了,隨緣隨喜。功名利祿皆爲過眼雲煙,不是自己的不要強求。真正的君子是,明知有機可投卻不爲所動。做人不求問心無愧,只求無愧於心。

所遭所遇皆看成難遭難遇。跌倒,只爲更堅強的爬起;挫敗,只爲更好的成功。朋友背叛,應心生歡喜,總比到最後知道的好;遭人背後使壞,不要生惱戳穿,讓你看清人的真面目。

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爲我而生;以感恩心待人,人人皆是我師。親人讓你懂得大愛;朋友

讓你知道感恩;對手讓你知道包容;小人讓你知道看清。好心情來自好素養,好素養來自好心態。眼寬能容人,心寬跳出三界外。安然,自然;豁然,悠然。

爲善作文 篇3

在當今的社會裏,人與人相處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可能現在的社會太殘酷,俗話說:“適者生存!”就這樣把人們的心靈上有了很大的轉變。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自己的生存,而去損害甚至傷害他人甚至是最要好的朋友是不少見的。《史記》上記載着,孫臏與龐涓一事,他們可以說是同窗好友,“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龐涓卻怕孫臏的能力比自己強,超過自己而斷孫臏之兩足。而反之,不久,“孫臏設伏,死龐涓於樹下。”這便是龐涓嫉賢妒能之結果,最終龐涓以害人始而後以害己終。我認爲人與人之間,朋友與朋友之間應與人爲善。不應像龐涓那樣嫉賢妒能,爾虞我詐,那樣的結果必將是彼此受傷,將友誼劃上了句點,讓生命劃上了終點。

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強調要友好、友愛,與人爲善。

記得在某雜誌上,我曾看到這樣一段“與人爲善益的健康”。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在優越的環境裏不能保持身心健康,

自己也重新踏上尋找工作的旅途。許久之後,孟經理因偷稅被捕。

這件事情中的張玲是那種嫉妒心強的女人,出賣了朋友之間所具備的坦誠,這是一種極爲惡劣的問題。最終的結果不但害得朋友王燕離開工作崗位,自己也因其所做的狡猾、奸詐、忘恩負義、嫉賢妒能的行爲所害,留下了罵名離開了公司。以害人始,而終以害已終。

與人爲善,善之樂也!以人爲惡,惡之痛也!何不善乎?

我們何不這樣做呢?給人快樂的人,自己也就能夠快樂!給人施加痛苦的人,自己也會痛苦。

泰樂公司職員中張玲和王燕是最要好的朋友,而在工作張玲與王燕相差甚遠,她心裏很不是滋味。正巧王燕和孟經理不和。因此王燕一直在蒐集一些孟經理偷稅的賬目,張玲明着幫王燕蒐集。暗地裏去向孟經理報告,因爲孟經理曾誇下海口說將要提拔張玲當副經理。當王燕把所以的賬目都蒐集好後,因有其它事務纏身,相信張玲的她把這張存滿賬目的軟盤交給了張玲,讓她一定要保管好,而張玲卻直接交給了孟經理。孟經理第二天把王燕辭掉了,王燕離開公司之前還告訴她的“好朋友”張玲小心孟經理的狡猾。張玲卻心喜地等待孟經理公佈她的升職,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孟經理毅然地把她也辭了。當張玲想問清爲何的時候,孟經理開口告訴她:“連朋友都能出賣的人,我怎麼能留在身邊呢?可能有一天我也會像她那樣!”張玲驀然,不但害的朋友失去了職業,自己也落了如些下場,她後悔莫及。

與忽視了道德對健康的.重要性有關,他們在追逐物質文明的同時,放棄了對道德標準的恪守。損人利己,唯利是圖,使之心理受到壓力甚至逐步加重,健康狀況日趨不良,出現未老先衰,甚至會患上一些怪病、絕症。可見,人們要想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也需要重視道德品行的修養,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以善爲本有益身心。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倡以"善"爲特徵的道德修養。"先養性者,所以習以成性,性自爲善",他強調說:"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不愁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生之大經也",他主張"養生必先養德"。

經常做好事的人心無掛礙,故無恐懼,良心安寧,泰然自若,他們或熱情豪爽樂於助人,或傾心於公益事業,無求報答。他們在善待別人的同時也善待了自己,這不僅能使自心俱安,精神愉快,而且還能體現自身價值,使自己的精神和心理獲得很大滿足。

既然與人爲善對人有這樣多的一觸,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與人爲善有益身心。

爲善作文 篇4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四年,一路走來,從學生到教師再到如今的崗位,身份在不斷改變。一路上雖不能說是荊棘密佈,但也是歷經坎坷,從浮躁到慢慢變得平靜,總是努力在調整自己的心態。

這些年來,風雲變幻,多少事物不復當年模樣,只是有些東西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恆久不變,一直指引着我們前行。與人爲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嘉善這座地嘉人善的城市賦予了它更飽滿的生命。我慶幸生活在這流淌千年的河邊,聽着流傳千年的故事成長。

曾看到過一個朋友的個性簽名,說“做人什麼叫成功?就是別人在可幫你可不幫你的時候選擇幫助你,這就是你的成功。”這句話的確也沒錯,但是我認爲,當你可幫人可不幫人的時候,選擇幫助別人,這纔是你的成功,也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常態,是我們新時代共青團員共同的價值觀。

失敗教會了我們感恩。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每當你失敗,總有幾隻豬在笑。可是我們更應該看到,每當我們失敗,總有人伸出手來拉我們一把,不論是陳年老友亦或是萍水相逢,一個堅定的眼神就能讓我們忘記憂傷。感謝那些無私幫助過我們的人,因爲你們,我們走出了心靈的荒漠;感謝那些批評教育過我們的人,因爲你們,我們逐漸走向成熟;感謝那些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對手,因爲你們,我們才能更快得進步;感謝那些給我們製造困境的人,因爲你們,我們才變更堅強。

生活教會了我們寬容。生活本就艱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我始終相信人心向善,得饒人處且饒人。尊重別人的獨特之處而能有一種兼容之心是一種寬容;承認別人的長處而常懷讚賞之意是一種寬容;瞭解別人過失的起因,並給予原諒,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種寬容;體察別人的痛苦和難處,而抱同情之心,並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種寬容……霍懋徵給偷竊學生的`一支鋼筆是一種寬容;麥克勞德的兩幅解剖畫體現了校長韋爾登的寬容;蘇霍姆林斯基的三朵玫瑰是他對一個摘花小女孩的寬容;四塊糖果是陶行知對同學王友的寬容。寬容使我們少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使我們更能看到真相;寬容讓我們更能觸及別人的心靈,產生心靈的共鳴。

成長教會了我們慈悲。慈愛衆生並給與快樂,稱爲慈;同感其苦,憐憫衆生,並拔除其苦,稱爲悲,二者合稱爲慈悲。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學着電視裏的畫面,雙手合十,說一句“我佛慈悲”,可是那時候我們不懂。如今我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可是卻懂得了慈悲。歲月是把無情的刀,刻下了回憶留下了成長的足跡。80後的我們也許沒經歷過大苦大難,但我們見證了汶川的地動山搖,舟曲的石沙天降,生命如此脆弱,成長教會了我們慈悲。張愛玲說,因爲懂得,所以慈悲。歷經成長的我們逐漸懂得了世事無常,歷經成長的我們逐漸懂得了天高地厚,歷經成長的我們逐漸懂得了虛懷若谷,所以我們變得慈悲。會爲別人的痛苦而不安,會爲別人的感動而流淚,會爲別人快樂而大笑。

縱然我們在善文化的薰陶下,不斷成長,然而與人爲善非朝夕之

事,需要持之以恆,待之以誠。與人爲善不是爲了聽一句感謝,也不是爲了得到什麼,更多的時候只是爲了與己心安。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別人需要幫助,如果我們幫了,那麼很快就忘記了;如果我們能幫卻沒幫,那我們一定會常常想起,不能心安。

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只有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養,培養良好的情操,才能更好得樹立價值觀,更好得詮釋“善”的意義。我認爲“八個度”可以概括我們的努力方向:爲人要有風度,待人要有溫度,站立要有高度,做事要有法度,工作要有熱度,思維要有深度,嗜好要有適度,行進要有速度。

與人爲善,與己心安,不問付出,只求無愧於心,年輕一代的我們,應該揹負起善文化傳承的重任,願大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