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爲題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善爲題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善爲題作文

以善爲題作文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父母就非常孝順我的奶奶。

有一次,奶奶生了一場大病,父母帶着奶奶四處求醫,在奶奶住院期間,父母輪番照顧奶奶,幾天幾夜沒有閤眼,一直在病牀前照顧奶奶,奶奶想吃什麼,他們都會給奶奶買。奶奶出院後,我看見父母的頭上的白頭髮又多了許多,我問他們:“你們累嗎?”他們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樣的,都是說不累。

還有一次,屋外大雪紛飛,奶奶突然想吃梨了,媽媽聽了就出門去買,我當時並不知道爲什麼媽媽那麼着急去,現在我才懂得,媽媽想的是奶奶什麼時候想吃什麼一定讓她第一時間吃上。媽媽冒着大雪去買梨,腳印深深的印在雪地裏的情景,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過春節的時候,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卻顯得異常溫馨,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開心的吃飯。魚、肉、餃子……各種各樣的美食,應有盡有,這下我可能大飽口福了。我在這邊吃着,而爸爸媽媽卻在給奶奶夾菜,自己卻不怎麼吃。每次吃飯,奶奶的碗都想“小山”一樣。爸爸媽媽知道奶奶不能喝酒,就給她倒上飲料。我說了一個小笑話,一家人都哈哈大笑,奶奶也非常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的。

每到秋天的'時候,是我家最忙碌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在忙着收秋,奶奶在家裏做飯,而我幫奶奶打下手。爸爸媽媽回來了,奶奶的飯也做好了,看着這豐盛的菜餚,我的口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而爸爸媽媽卻說:“媽,你怎麼做這麼多菜,一定很累,我們回來湊合吃一口就行了,還做這麼多。”我想:你們這麼辛苦,奶奶犒勞犒勞你們也可以啊,幹嘛要說。吃完飯後,爸爸媽媽不管多麼累,都會給奶奶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腳,看到這,我想:我一定也要像爸爸媽媽這麼對待奶奶一樣對待他們。

“百善孝爲先”,從爸爸媽媽這,我看到了爸爸媽媽對奶奶的孝心,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以善爲題作文2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爺爺奶奶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村子裏傳爲佳話。媽媽不喜歡甜食,但對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爸爸現在還經常講起奶奶給媽媽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媽媽第一次見奶奶,奶奶給媽媽做了一大碗紅肉,放了很多糖,媽媽咬着牙吃下,奶奶以爲媽媽喜歡吃,以後經常給她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媽媽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爺爺奶奶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爲先。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爲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爺爺奶奶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爲先”,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以善爲題作文3

《世說新語》中有一則有趣的故事:華歆,王朗乘船避難,一人慾依附,王朗接受了他,後遇賊人追至,卻是華歆依舊沒有捨棄避難之人。初讀文章,只悟其王朗之友好、華歆之仁義,後細細咀嚼,猛然驚覺這是在教我們善意的本質。

放眼大自然,草木活則裝點大地,死則滋潤新生;鯨魚生則激泳潮流,滅則墜爲鯨落;沉穩幽靜的檀香木,覆下廕庇、供人乘涼,在經歷電擊雨劈後不屈地癒合傷痕形成檀香,在最後往火堆中的奮身一躍後銷聲匿跡,卻給人類留下無限悵惘的薰煙。無數生靈生來向善,可只有大自然的孩子們能做到如此忠心的從一始終。他們不畏犧牲、不懼強權,彷彿生來爲人,具有不會湮滅的深明大義。

眺望歷史長河,吳敬梓筆下的杜少卿慷慨大方、樂善好施,救人須救徹是他一生的信條;阿爾伯特·史懷哲博士首創敬畏生命,棄文從醫,52年中13次去往非洲蘭巴倫;朱自清先生堅守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的座右銘,即便身患重症、躺於友誼醫院的病牀,仍不忘在意志清醒的那分秒之中,嘟囔着:“這處本該就這麼翻譯的。”正如史懷哲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蘭巴倫。”身於芸芸衆身的我們無一不可懷善、向善、行善,如那一個個處在市井小巷的人道主義者般,有始有終地盡善到底。倘若沒有他們的善之堅持,縱使心留同情與憐憫,又何足掛齒於江水茫茫的歷史長河之中?

放眼當下,我們大多聽聞的都是某位老人70年代慘遭文革、收到的卻是晚來了28年的平反信而放聲大哭,抑或是演員孫儷資助貧苦大學生卻反被危脅。我無望於當下的假之善意:這究竟是個體的淪落,還是時代的悲哀?所幸,仍有法國威廉提出“遲來的正義爲非正義”;仍有中國網友評論“孫儷即正道”。我欣慰於無論風雨如晦、時代變遷,歷史的主流總會涌向從一始終的善意。

如同華歆並未丟棄幫助之人,我對未來也愈發堅定:鑑於歷史,鑄和諧社會之日月光華璀璨;從終行善,賞中國天地之乾坤朗朗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