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道的作文集合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孝道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孝道的作文集合15篇

關於孝道的作文1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我家的家風是''孝”,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要我時刻記住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無論在家裏還是在社會上。並且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講述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如“臥冰求鯉”“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親嘗湯藥”。那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孝”的種子。

我的外婆是個高血壓患者。記得一次外婆因爲血壓高導致頭暈,繼而嘔吐起來,我急忙跑過去拍拍外婆的後背,遞給她餐巾紙,還給她拿來熱毛巾,倒來熱開水,然後把外婆扶上牀喂她吃藥,最後我給爸爸,媽媽打了電話,直到他們趕到家。不知怎的那次外婆說話時眼淚竟噙在眼眶中,也許由於我的存在,外婆感到無比的欣慰吧!這事被鄰居們知道了他們都誇我是個孝順的孩子。

還有一個晚上,媽媽身體不舒服。爸爸正在燒飯,我說:“爸爸,我上去陪媽媽了啊。”爸爸說:“好,你趕快去吧。”我走到媽媽旁邊說:“媽媽你要喝水嗎?要吃藥嗎?”媽媽說:“我不要,我就躺一會兒吧。”我說:“媽媽,您睡吧!”

媽媽醒來後,我說:“媽媽,你睡了好長時間了。”媽媽說:“謝謝你一直陪着我。”爸爸對我說:“你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快吃飯吧!”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是人民的家,這個家風就更重要了。在我看來,更爲重要的是他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是一個強國。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關於孝道的作文2

“笑聲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無孝怎知人間情。”正是那聚首的歡笑,離別的憂傷,讓我倍加珍惜親情的可貴。

孝,是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爸媽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爸媽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爲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爲人之本。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孝道也佔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論語裏有很多處都在講孝道,“爸媽在,不遠遊”,“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爸媽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中國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當頭。友情故然可貴,但親情更可貴,而“孝順”則是對長輩的關懷或證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只要有了孝心,纔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人成熟,長大。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麼能談得上愛我們這個國家呢。

孝心無價,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孝道的作文3

孟軻有一句話說的極其準確,“大孝終身慕父母”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人以孝爲本,首先要學會孝,其次才能學會善良,最後才能做一個成功的人。在xxx年感動中國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中就有這樣的一位女生——孟佩傑。

孟佩傑五歲時,因父親車禍不幸身亡,而母親也在將她贈人撫養後不久因病去世。可是厄運並沒有停止對她的捉弄,養母在三年後癱瘓在牀,養父不堪生活壓力而一走了之。絕望中養母企圖吞藥自殺,是八歲的小佩傑用自己發自肺腑的呼喚重燃了養母生活的信心,“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又媽就有家。”

好一個“有媽就有家”,從此以後,當別人家孩子在父母膝前央求着買這買那,要去動物園時,小佩傑正在獨自買菜中,一路上揹着自己編的口訣“長長的青蔥圓圓的蒜,扁扁的豆角綠油油……”回到家,她獨站在竈臺前的小板凳上炒着菜,滾燙的油點濺到她的手上,她也不敢出聲,她生怕驚動了病牀上的媽媽!踮着的小腳無數次踢翻了小板凳,從灰塵中爬起的她甚至還來不及擦乾眼角的淚水就開始了工作。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xxx年的秋天,孟佩傑考入山西師範大學臨潘學院,她成了揹着母親上大學的第一人!是她,小小年紀,撐起了九經風雨的家!是她,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激起千萬人心中的漣漪!是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讓我們深記她的名字——孟佩傑。

孝順是忘不了的情,孝順是無法重演的幸福,孝順是生命與生命的接口,但孝順斷裂之後,將再也無法連接。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定要知道,因爲他們經不起等待!

關於孝道的作文4

“天下無雙,孝子黃香”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更是每一個孩子應當做到的。這不,這個暑假我家每天午餐的鍋碗我承擔了,給媽媽分擔家務。

"左擦擦,右擦擦......”我一邊哼着自編的小調兒,一邊勤快地洗着碗兒。總之,我對洗碗這種小菜一碟的事情是充滿興趣的。不信,你瞧我這般架勢:左手拿碗,右手抓着抹布,有模有樣地洗着。可沒想到是,我在中途遇到了一隻“攔路虎”:小花碗和我開玩笑,調皮地從我手裏溜到了水池裏,自個兒跳起了“水上迪斯科”。我生氣了,表情由晴轉陰,皺起眉頭,毫不客氣地拿起油油的小花碗,對它氣呼呼地說:“你不仁我也不義!"也許它害怕我了,便不再也不敢調皮地玩滑滑梯了。

接下來,我就得接受媽媽的檢查了。原本我還以爲可以得到一枚“洗碗勳章”。可媽媽的話如同晴天霹靂:“哦,這個米粒兒是怎麼回事?”我一下“囧”了,臉瞬間像魔術般紅成了大蘋果。我立刻拿起碗重新洗,這次,我比剛剛認真了許多,因爲我想得到媽媽的認可。

“哦,我終於再次洗完了!”我長舒了一口氣,轉過身去剛想叫媽媽,卻只見媽媽倚在在廚房門旁,欣慰地看着我,給了我一個愛的擁抱。

“百善孝爲先”讓我們用語言、用行動從小事情做起,向父母傳遞一份愛,表達一份孝心。

專家點評:

這篇作文寫得是幫媽媽洗碗的事,通過這件小事來寫孝順,文章語言幽默,結構條理,最後點出了“百善孝爲先”的主題。文章略有不足的地方是沒有把幫父母做家務與孝順的關係交代清楚。

關於孝道的作文5

每個家庭都有有一個不成文的做人規矩,有一種傳遞正能量的風氣,這就是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孝順,百善孝爲先嗎!

下面我就和大家講一講發生在我家中的真實故事:

我家住在河北省承德縣八家鄉彭杖子村四組,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太祖父八十五歲那年病逝,太祖母今年九十五歲高齡了,身體康健,完全能自理;爺爺七十六歲,奶奶七十五歲,爺爺雙目失明,但身體卻很好。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與太祖母生活在同一個大院落裏。太祖母的生活開始主要由奶奶負責,後來隨着爺爺奶奶的年齡增長,體質逐年下降,照顧太祖母的重任就落在了爸爸媽媽的肩上,兩個姑奶也常來照顧太祖母。

去年八月二十日上午,太祖母突然病了,全體家人馬上把老人家送到縣醫院,進行緊急治療,打針、輸液,半個月過去了,身體逐漸康復。出院後,經過家人地精心呵護,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又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和妹妹經常爲太祖母洗臉洗腳、攙扶着她老人家到外面曬太陽,有時依偎在太祖母的懷抱裏,感覺太幸福了。

我爸爸才40歲,但身體不是特別好,前些日子患了眼疾,挺厲害,但是父母二人每天還要堅持無微不至地關懷爺爺、奶奶、太祖母的飲食起居。

每天看到長輩們孝敬他們的長輩,心中總有一種感覺在慢慢萌生、發芽——這就是世界上最能感動萬物的“孝”。

“孝”是什麼,孝就是晚輩對長輩的關心、照顧,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都會讓長輩感動。古時孔融四歲會讓梨,黃香可以幫父母溫席,而我們現在又能爲長輩做些什麼呢?

古人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積德行善,要“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對家人、朋友、同事這樣做了,對陌生人更應該如此。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然這得靠我們的自身修養,並且要持之以恆。毛爺爺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做個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關於孝道的作文6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爲先”,“人之行莫大於孝”這幾句諺語就說明了華夏兒女對孝道的重視。歷代聖賢都在提倡“孝”,這使得我們華夏文明能夠在文化禮儀上保持完整性和規律性,我們也因此受到異國人士的讚譽。然而如今社會上出現了孝悌觀念出現了日下的勢頭,因此重新探討和正確闡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文解字》對“孝”字的本義作了生動而又準確的解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詩經》中則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詠歎。

“孝”是尊敬長輩,侍老奉親,指子女對父母謹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祭祀等等。因此,“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首先是一種社會道德準則,用於處理家庭中長輩同子女之間關係;然後,隨着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新的內容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死,爲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爲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舉幾例: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中的“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婦綱”等,現今已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經》,恐怕現代社會很少人不去理髮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孟子裏婁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拋棄。

我們應當有所繼承孔孟儒學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鑑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諧調、親和家庭成員的血親關係,促進家庭的和睦與穩定,進而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互助友愛的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敬老養老的社會氛圍,讓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得到發揚光大!

關於孝道的作文7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這些都說明了孝的重要性。當今社會也在倡導孝,但是孝也有着不同的層面,那麼怎樣做纔是真正的孝呢?

大家都知道“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成語故事,後作典故比喻人的孝心,但這兩者表現的是孝的不同層面:“反哺”爲養,是物質層面;“跪乳”爲敬,是精神層面。“孝養”是指能贍養老人,保障他們的物質生活;“孝敬”則是以尊敬的態度來恭順他們。孔子說“色難”,意思是說對父母給予物質的幫助是容易做到的,但是要始終保持和顏悅色的恭敬則是困難的。孔子還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說明了孝除卻提供物質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對長輩的敬意。

莊子對孝的'認識比孔子更深刻:“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也就是說,子女對長輩敬容易做到,因爲敬是一種姿態,但愛是一種情感,一種真心的流露。或許愛對於一些人容易,但讓自己與父母長輩的和諧相處成爲常態,使他們精神滿足,以至於自己與他們感覺不到隔閡,達到忘親是很難的。也許有人能做到,但讓父母長輩忘記自己,不因自己的孝順而感激,又不爲自己的所爲而擔憂,那則困難更大。在今天,我們都在爲生活事業奔波,但是我們應該始終對父母充滿真心的愛,讓父母感到心靈的安適,精神的平和,感到親情的和諧溫馨。由此可知,孝不僅是能養能敬,同時也要能愛能忘。忘是沒有隔離隔閡,是一種真正的和諧。孝不需要絲毫做作,它是心靈上安適。腰無感覺,說明腰帶舒適,腳無感覺,說明鞋子合腳,父母對兒女的孝無感覺,說明兒女做的到位。當大家都投入到愛的和睦之中,這就是孝的高境界。

孝是仁之本,也是做人的本分,是社會和諧的保障。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當我們把對父母的孝與愛推及到他人,我們的整個社會就會變得和諧安詳。

關於孝道的作文8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我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爲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孝道。

我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尤其奶奶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常常喜怒無常。可是爸爸、媽媽從來都計較,總是耐心服侍奶奶,爲奶奶做好吃的,逗奶奶開心,一有空就陪爺爺、奶奶。不僅如此,爸爸、媽媽也教育我和姐姐要孝順爺爺、奶奶,不能頂撞他們,吃飯的時候一定等全家人坐齊才動筷。

有一次放學回家,我特別餓,飯菜已經擺好,可奶奶又犯病了,說什麼不上桌子吃飯,我就想先吃。媽媽看見了,把我叫到院子裏,批評了我。然後對我說:“奶奶很不易,現在卻是這樣,我們應該好好照顧她,不能冷落了她呀。記着:百善孝爲先,這可是我們的家風啊!”接着,媽媽又說:“奶奶最喜歡你,你快哄哄奶奶,讓她吃飯。”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回到屋裏,我就哄哄奶奶,奶奶終於笑了,並和我們一起吃飯。

受家風的影響,我和姐姐像爸爸、媽媽一樣孝敬爺爺、奶奶,同時也孝敬父母,不讓父母爲我們操心,一有時間我們姐弟倆就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辛勞的父母稍稍清閒些。

其實,孝敬父母很簡單,如:他們累了,我們搬把椅子給他們坐;他們渴了,我們倒一杯清茶給他們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我們就以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他們。

“百善孝爲先”,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這良好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從小做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關於孝道的作文9

傳承孝心

蒼鷹感謝天空,因爲天空讓它飛翔,高山感謝大地,因爲大地讓它高聳我感謝許多人,但我最感謝的人是父母。人生在這世界上,長在這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爲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孝盡父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父母爲這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記在心上。可惜,有的人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這世界上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

記得有一次,在晚上爸媽回來得很晚。我看到他們很疲倦,我本想去倒一杯水給媽媽喝的。可沒想到的是,水壺太重了我沒提穩,手不小心一滑,水壺裏面的開水全部倒到了我的腳上。當時真的很痛,我就大哭了起來,爸媽急忙跑過來,把我抱到了牀上,拿了些藥給我擦。當時我在心裏想,媽媽爸爸爲了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回報他們是應該的。從那天開始,我就幫媽媽做一些自己做的到的家務。有一天,吃完飯後,碗還沒洗,我就主動把碗拿去洗了,我認真的洗着。可一不小心在碗的裂口處割到了手,出了好多血,媽媽就去拿了創口貼,我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我只是想盡點孝心,連這點事也做不到。”媽媽說:“你好好讀書就是對我盡了孝。”我當時就在媽媽的懷裏哭了。

“孝乃百行之本,衆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至此後悔已遲。

評語:作文以優美淡雅的筆調開篇,敘述了我一次想盡孝的經過,

以“子欲養而親不待”作結髮人深思。文章結構完整,內容真實感人

關於孝道的作文10

“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着小小的我駛向金色的彼岸……”我非常喜歡這首童謠,因爲父母給了我無盡的愛。

父愛如山!爸爸是一家駕校的教練,工作壓力非常大。但是爲了讓我能夠幸福地生活,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還要不斷地“充電”,不僅要開車很好,還要學會入庫倒車。我心疼爸爸,勸爸爸不要熬夜,爸爸卻輕輕地撫摸着我的頭說:“不要緊,我的身體棒着呢!”爸爸生活很節儉,但每次送給我的禮物都很昂貴。

夜深了,人靜了,窗外漆黑,別人早已進入夢鄉,可媽媽仍在操勞。一覺醒來,看見燈光下工作的媽媽,我彷彿看見媽媽所經歷的風霜和艱辛;彷彿看見我生病時,媽媽日夜守護着我的情景;彷彿看見無論颳風下雨,媽媽都在放學路上翹首等待我的情形……我一陣心酸,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而淚光中媽媽的白髮是那樣的耀眼!媽媽每天都要忙到深夜,第二天還要早起爲我做飯。媽媽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是一個平凡的人,她也知道累,但決不停下來。“絲絲白髮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是我催白了媽媽的黑髮……

如今我長大了,懂得了孝敬父母。在爸爸四十歲生日那天,我冒着傾盆大雨,用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錢買了一個鬆軟甜美的大蛋糕送給爸爸。爸爸收到這份意外的驚喜,不禁心潮澎湃,激動地說:“女兒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了,這是我平生中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三八”節那天,我親手製作了一張賀卡送給媽媽,並對她深情地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禮輕情意重,媽媽瞬間留下了熱淚。我知道,這是媽媽幸福的眼淚。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爲了父母,我會在漫漫求學路上去迎接挑戰。我一定會報答他們,讓他們永遠健康、幸福!

關於孝道的作文11

我們都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沒有誰天生貧窮。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棄,是拒絕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靈的抉擇。

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 百善孝爲先 ;有人恪守 一闖孝義生死關 。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醜,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繫於一瞬。

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矇蔽心靈,爲老人,爲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孝敬和判逆之間,介子推爲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魁隻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後世;香九齡爲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個有價值的,無愧生命無愧社會的真正的人,人們也會贈與你回報。

風雨中求生的人,會奮不顧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個在沙漠裏跋涉的人會毅然解下腰間最後一壺水給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騎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個孝子蛻化成逆子;有人爲省錢使老人變勞力;有人爲分房分田,打老人,罵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錯了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麼多幹嘛呢?到頭來,反而一無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過,又賺得了幾把同情淚?也沒有人再來幫助你。

雄鷹,就選擇敬老;如果你是沙鷗,就懂得贍養;如果你是麻雀,就會自覺服侍長輩;如果你是一個人,就更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

你,一個不願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 乾淨、漂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變爲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關於孝道的作文12

蒼鷹感謝長空,因爲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謝大地,因爲大地讓它高聳……我感謝許多許多人,但我最感謝的人是父母。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爲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父母爲這個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記在心上。

一天下午,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她彎下腰,準備把沙發底下的灰塵掃出來,卻不小心把腰閃了,坐倒在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強忍疼痛,捂着腰站了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連忙說:“媽媽,您休息一會兒吧,我來幫您做清潔。”媽媽笑着說:“好兒子,都會孝敬父母,幫父母做事了。也好,那我就休息一會兒吧!”於是,我拿起掃帚,幫媽媽掃起地來。說實話,掃地還真是挺辛苦的。我先掃客廳,從牆根掃起,掃好掃的地方都花了我十幾分鍾。媽媽坐在一旁不時提醒我:“桌子底下掃了嗎?”“那兒還沒掃乾淨呢!”“把灰塵掃到一起呀!”客廳還沒掃完,就累得我滿頭大汗。接着,我又用掃帚尖把角落裏的灰塵也掃了出來。最後,我把所有的灰塵都掃到一起,用簸箕裝好,倒進垃圾桶中。回頭一看,地下還是灰濛濛的。媽媽從我手中接過掃帚,笑着說:“傻孩子,掃地不是那麼容易的。還是讓我來吧!”說着又開始掃起地來。

在生活中,我們應在小事上關心父母,孝敬父母,而不應該高談闊論,不求實際。父母所需的,不是豪言壯語,只是希望你能夠成爲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所貢獻的人。作爲一名學生,孝敬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學習上努力,在家中爲父母分憂,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關於孝道的作文13

孝心,乃是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古至今的傳承美德。古人云:“百事孝爲先。”“孝”字,傳承的是一種溫馨,千百年來,它從未斷過:從孝感天地的舜,到親嘗湯藥的劉恆;從齧指痛心的曾參,到刻木事親的丁蘭……孝心,是延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基石。

每次,我獨自走在黃昏的路上,都能看到幾位老爺爺在那裏叫賣,賣的是一些瓜菜。看看那些老爺爺的手就知道,這些瓜菜是老爺爺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他們哺育的孩子去了哪?那些本應懂得養育之恩的孩子應該讓那些老爺爺住在溫暖的溫室裏,喝着熱騰騰的茉莉茶,吃着碗裏那香噴噴的飯菜,而不是坐在冰涼的地面上,讓過往的路人任意使眼色。他們的孩子應該贍養老爺爺,他們有義務去照顧老爺爺。

一些外國人有獨立生活的傳統和價值觀,所以,在他們成年後,都紛紛和父母告別,因爲這是他們認爲十分對的傳統。而我們中國人,也應該把孝敬父母的孝心傳承下去,而不是讓他們的父母隨風而逝。

其實,“孝”字不光可以用在父母上,對於少年時代給予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的老師,用“孝”字也適用:曾在不懂事的孩提時代,老師,就是我們除了父母的第二任“行走的書”,是老師教會我們複雜而又明瞭的母語:漢字;是老師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讓我們把漢字發揚光大;是老師在我們青年時反覆的指引着我們;也是老師,成就了我們的今天!所以,孝敬老師,也是爲了感謝老師對我們的恩惠。

中國的傳統博大精深:團結、節約、誠實。也許,孝順,承載着更多的道理,它指引着我們,像黑暗中的明燈,永遠潔淨,永遠明亮……

關於孝道的作文14

如果我們是一條小船,那父母便是浩瀚的大海;如果我們是一片樹葉,那父母便是一棵挺拔蔥鬱的大樹。

我們成年前父母努力護我們周全,我們成年後父母幫我們排憂解難。他們盡心盡力的想讓我們能學習好,爲的是在他們無能爲力時,我們生活的很好,出人頭地,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孝敬他們。

孝這個詞語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不光我們人類有着孝,動物們互相也是有孝的。古今中外流傳的關於笑的詩句名言有很多,例如:百善孝爲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等。這句話充分寫出了動物們的孝道恩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意。而人們還流傳出了孝是人生的根本、人生孝爲大之類的說法。並且還有人撰寫出了《二十四孝》講的就是古人的24個孝到舉動,其中尤以扼虎救父和百里負米最爲出名。

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像《二十四孝》中的主人公一樣,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假如你之前也有讓爸爸媽媽生氣、或是和爸爸媽媽頂嘴的話,那麼下次見到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他們道鄭重其事的道一個歉,並且從這一刻起,好好孝順他們,等他們老了,便要孝敬他們,要擔任起贍養他們的義務,不過那是以後的事,現在我們要做好的,那就是順從父母的意願,讓他們開心,如果父母不開心,那麼就要幫他們分擔憂愁,還要逗他們開心。當他們下班回家時,要幫他們捶捶背、捏捏腿,幫他們做做按摩,還要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因爲他們上班很累,他們只是爲了我們生活的更好,學習的環境更好。

我們難道不應該好好的、盡心盡力地孝順父母嗎?

關於孝道的作文15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

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在紙上它是一個字,一個靜靜地躺着,悄無聲息的黑字。孝,在生活中,它是一件事,一件讓人很難滿足它意願的事。

古今孝事,且不說轟天動地,作爲平凡人的我們能在今夜月圓的日子回家看看,也是一種孝;能在父母生病時給予力所能及的照料,也是一種孝;能在父母忙不過來時,幫幫忙也是一種孝。孝,生活中到處都有,唯一缺少的是發現 孝 的良心。

孝,在不同的人眼裏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要靠父母來賣取血來維持學業,他們相信到衣錦還鄉的時候,就可以讓父母享清福。可時間是殘酷的,會讓你無法償還父母的恩情。

要懷着一顆體貼的孝,對待父母,我們要懷着一顆誠摯的孝心。因爲,孝一但被污染了,那麼它將會成爲悲哀的歷史。記得看過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湖南泳洲的女人,當得知媽媽銀行卡密碼時,就偷偷地把裏面僅有的1.6萬錢偷偷地轉入自己的銀行卡帳號內,她媽媽知道後叫她轉回去,而她不肯,在最後無奈下,媽媽威逼要把她告上法庭,她回答說,寧願自己坐牢也不肯把錢還回去。孝,它是這麼脆弱,禁不起金錢的誘惑,些人對孝的理解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嗎?孝字,躺在紙上容易,一但活在了世上,是可望而不可即。

行孝即是感恩。李密在多次被舉薦的時候多次拒絕,是孝心在留住他即使蠢蠢欲動的心,他也要堅持留下陪着撫育自己長大的祖母至終老。親人的愛,不求任何物質的回報,只要你能敬一點孝心就好了。另外,不能讓他們的身心爲了我們受任何的傷害,這即使行孝,即是感恩。

孝,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