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爲什麼這樣紅》讀後感作文

初拾《于丹爲什麼這樣紅》這本書時,只是出於好奇感和娛樂性而已。但出乎意料的是,我看後竟有一股思緒充斥大腦,久久無法平復。

《于丹爲什麼這樣紅》讀後感作文

這本書中談到于丹這所以這樣紅,一是她有重要的後臺—“壟斷”地位的中央電視臺。二是媒體。因爲媒體往往可以憑藉自己的影響引導民衆的注意力,從而給民衆制定一個“議事日程”。雖然,媒體不能決定大衆具體怎麼想,但它能決定公衆在一段時間內關注什麼,從而對社會施加自己的強大影響。也就是說,是媒介的的強大的力量推動于丹迅速走紅。但,我不敢苟同。後臺和媒介固然有重要作用,但其承載的內容纔是關鍵和核心。若於丹教授講述的道理根本不值一提,那麼我想我國的廣大民衆並不會如此熱心於她的演講。更別提以六十多的老奶奶排兩個小時的隊,只爲到于丹面前說一句話,即感謝你!感謝你把孔子給我們找回來了。這是一個多麼有勇氣的`老人啊!在我看來,她必定看過於丹的演講,也必定多少了解一些孔子的著作,纔敢如此大膽地說出這樣的話。倘若只是後臺和媒體的緣故,我想于丹籤售會周圍也不會出現交通堵塞的現象。這一樁樁一件件足以說明民衆注重的是于丹演講的內容,而並非是中央電臺。

於是,有些學者評論于丹的演講內容庸俗也是她走紅的重要原因。並且抨擊她的演講中所宣傳的思想其實是她個人的生活感悟,大多與《論語》無涉,而是借歪曲、篡改孔子思想來爲自己的感悟求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文化的純正性和承襲性。更甚者,說她愧對爲一個學者。因爲他們認爲,若她是一個學者,也該算作爲西方人之經典定義中的知識分子。而既然是知識分子,就應該有知識分子自己的話語系統和表達方式。且不說知識分子應像賽義德所言那樣,得向權勢說真話,就是退居於馬克斯·韋伯的立場,把學術作爲一種“志業”的學者也該保持一種價值中立吧。而於丹在百家講壇中所演講的方式及內容都是那種通俗而淺顯的,與那些學者的想法截然不同。因此,他們就批判、抹黑于丹。

就這點,我感觸頗深。我個人認爲我們不能用朱熹標準來看于丹,她並不是專門研究《論語》的學者,並且她演講的目的不在於開拓,而在於普及。易中天也曾言:“我只希望激起廣大觀衆對祖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興趣,而深入研究是那些歷史學家的事。把歷史文學化,使它變成有趣的事情,激起大家的興趣,他們再去讀書。這樣,我們的歷史不就傳承下去了嗎?”這正是我對於丹演講的看法。況且,雖然于丹把《論語》庸俗化和簡單化,但她根據《論語》所闡述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問題,古人早已遇到過,古聖先賢經思索,做出解答。這些解答雖不是可以照搬的現成答案,但卻有跨越時空的價值,起碼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一種參照、一些建議,能給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的人以啓發。不言建設,建設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