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教爲作文

初爲碩士求學,便出言不遜侮史學大家,經導師提醒後卻未能悔改,以致導師一怒之下斷絕師生關係,引起衆議紛紛。是否因學生對學者不敬,便可輕易斷絕師生關係?於我觀之,學生犯錯,導師“棄”,何以“教”爲?

何以教爲作文

所謂教育,便是以一棵樹搖醒另一棵樹,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靈魂”之實,不僅是學術之精,更是做人之道。

古語有云:“師者,立人者爲先。”古往今來,無數學問大家,皆是授做人之道於其師爲先。然而羅馬非一日可建成。古有華歆、管寧“近朱者不赤”,華歆好利輕義,多次違背二者表面爲友實則師徒關係,過河拆橋,而管寧卻從不離棄,多年始終教之以君子之道義利之辨,終使華歆徹悟,今有愛迪生因偷偷買雞蛋自孵小雞而被老師批評後,被要求跟隨老師學習,寒來暑往,終學得其嚴謹做事求真務實做人之道,方得後世“發明大王”廣爲讚頌。由此觀之,人既非聖賢,又孰能無過?師者,便是首要助人立人爲先,方有後世治學之大義。反觀孫教授,因新生初來乍到對史學大家出言不遜,在僅“提醒”之後便斷絕師生關係,實在過於衝動,立人非一日之功,師者,更應有耐心將學生引回正途,又怎能草率以“無禮”“棄”之?

古語有云:“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中華大地,泱泱大國,向來以教育爲重,無論就傳統師道綱常倫理下,亦或者以規矩而言,師生關係均不可輕易斷絕。孟子師孔子,孔子師郯子,自古以來脈脈相承,情理規章皆不可絕。張廷玉之師,在與其政道思想都大不相同之際,被旁人問及是否會與其斷絕師生關係之時,仍明確表示:“我固爲師,情理之中道德之內,無論他是否不敬我爲先,於規矩而言,我仍要教育他的。”在古往今來的學制之下,在歷經千年延續至今的'道法之下,師,已如父,既已如父,又何來理由輕易斷絕?始應循循善誘,迷途引返,教以正道,纔是合規矩之說。

亞里士多德曾說:“學術即尊重,先尊敬老師,纔會懂得尊重他的學問。”尊師重道,尊師爲先,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忘記。誠然,學生,不僅爲“學”而生,更應懷揣一顆如程門立雪的赤子之心爲致學之始,學生侮辱學者固然大不敬,爲師之道,恰應包容並令其悔悟,方爲正道。

至此,何以“教”爲?應是以立人爲先,秉“爲父”之責,迷途引返,授以真學,方可立己立人,達己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