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是心上秋爲題目的作文

祖先造字,學問很深。什麼是愁?愁就是心上秋!

愁是心上秋爲題目的作文

連續幾日,細雨纏綿。晨起站在窗前,只輕輕地將窗戶推開一條縫隙,風便裹着淅瀝的雨絲,夾帶着些許寒意,一股腦地灌了進來。窗外原本是鬱鬱蔥蔥的綠,不知什麼時候已開始泛黃。路邊兩排原本神采奕奕的國槐也沒了精神氣兒,花園裏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名貴樹木一臉茫然地矗立着,任雨絲沖刷着單薄的身體,當葉片從自己身體上掙脫飄落,它們也似乎懶得正看一眼,全沒了往日的高傲張揚個性。最可憐的,要數勤快人家在院子裏栽種的那些葫蘆、南瓜等了,一個個耷拉着腦袋,原來大如盆的'葉子現在看上去很像一朵朵殘缺的傘花兒疊放在那兒了……秋,已經如約而至。

北方的秋,是收穫與播種的季節,既意味着結束,也蘊涵着開始。不同心境的人看秋,得出的結論自不相同。常言道:文人多性情,古人多悲秋。你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把秋的靜謐安詳描繪的讓人癡迷,而“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的李白、“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的蕭愨、“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的來鵠,以及“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的杜牧,雖然他們以小喻大、以物寄情的傷秋的情緒躍然紙上,但展現在眼前的更像是一幅畫卷,其中不乏濃濃的詩情畫意。但戰國楚宋玉的一句“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卻把秋天的蕭條、悲涼與無情的畫面勾勒了出來,讓人不僅頓生寒意。更有絕望者辛棄疾,“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看那樣子已是萬念俱灰了。試想,把這樣的秋、這麼多思緒按放在心上,不愁纔怪呢!

說起“愁”,不只是古人文人的專利,現代人皆而有之。人只要有感情,就會有愁緒。譬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的相思之愁,“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別離之愁,還有“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的鄉愁……等等。只不過除此之外,好象城裏人的愁,大多是在衣食無憂之後、百無聊賴之時產生的一種情緒,恐以莫名的閒愁成分居多,且顯得有些消極。與此不同的是,鄉下人的愁可能更現實、更具體、更實在。但即便如此,從他們忙忙碌碌的身影、樸實而憨厚的臉龐上,卻也看不出他們多麼的憂心重重來。原來,他們把愁緒深深埋在了心底,把愁緒變成了汗水砸在泥土裏,因而他們的愁,又變成了把心思寄託在秋的收穫裏,化解在了快樂的忙碌中了。

同是心上秋,即使秋的露水再濃、再重,只要心境不同,愁的滋味便有了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