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守千秋紙上塵爲題目的作文

喜歡讀一點歷史,也喜歡唐太宗關於“以史爲鏡可以知得失”的論斷。然而歷史最喜歡開玩笑,總是在不斷的重複演繹過去曾經發生的故事和事件,有時候這種玩笑還不止一次。歷史的宿命也難以逃脫輪迴的眷顧,也許這就是歷史本身的魅力所在。

獨守千秋紙上塵爲題目的作文

許多偉大的人物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把握機遇,創造歷史;而更多的小人物,只是在歷史的故事裏自生自滅,享受着轉折帶來的幸運以及飽受着變革帶來的痛楚。

如此輪迴反覆的歷史,尤如一雙智慧的眼睛和靈透的鼻孔,在慧眼中發現和放大任何一個關乎歷史變革和延續的路徑,也許在發現中我們習慣於用不太智慧的眼睛去放大變革中的一切因素,於歷史的夾縫中艱難的選擇一條趨於合理的道路,同時我們始終保持着高度的嗅覺,一來是是爲了呼吸變革帶來的自由和新鮮的空氣,二來是在呼吸這些新鮮空氣中增強對歷史的責任感以及創造歷史的信心。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曾經在《讀史》中這樣抒發自己的感慨: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黯黮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在這首詩裏,作爲變法改革的一代宗師似乎已經預見改革和改革的下場,可是他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養天地浩然正氣,抱負“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獨派精神,一如既往的推行新法。他不在意在有生之年流言蜚語的打擊,他傲然面對“天變不足畏、流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三不變。縱然是被人誤解,也毫不在意,更不必談及死後小人們對他的議論紛紛。

作爲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深刻明白在歷史的長河中,他的`出現時註定是帶着使命而來,而在是否完成使命的重壓下,他頓悟了“丹青難寫是精神”,所以,他由衷的感嘆“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也許歷史的主角最終的命運,就是由後來的丹青書寫者,憑着“書法不隱”的春秋筆法,如實的回顧和記錄。無論忠奸,無論是非,本來的存在就是在歷史的舞臺上扮相着不同的角色,在層層迷霧裏,我們後來人靠着一點微薄的知識點,試圖去全面而客觀的復原歷史本來的真相,是何其的可笑與可悲。一切過往的君子與小人,一切帝王將相,和一切在歷史中苟且偷生的普通人,他們最終的結局不過就是記錄在史書中或重或淺的一筆,最終這些史書不過是束之高閣蒙塵睡去,而歷史在這些睡去的史書中周而復始的輪迴演繹。

一切終將過去成爲歷史,而我們在歷史當中,作爲歷史的行爲人的主宰者,我們何曾撥開雲霧,看見啊一輪旭日東昇,於是我們的王安石大人在另外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歷史的風雲際會裏,有多少勇士敢於憑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登山最高層的人生頂峯,去一覽衆山小啊。

過去的終究過去,過去的發生的故事,有多值得書寫在丹青中,而且把這些故事以及故事的主角的精神寫的淋漓精緻,過去吧,一切都過去,在過往的當口,如果您還有心,不妨把那些蒙塵的丹青,從高閣中虔誠的取來,撣去那些灰塵,焚一柱清香,沏一杯香茗,在開卷掩卷之際,一點一點回味着歷史,在這些歷史的玩笑中,看清楚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