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學生第一有感(通用2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學生第一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學生第一有感(通用25篇)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

當我拿到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的新著《學生第一》時,令我吃驚不已,這本書很特別,裏面展示了一幅幅風清日麗、鳥語花香的教育圖片,從每張圖片中可以看出,十一學校中的每個生命都在自由地生長,一種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漫步其間,我們能夠深切領略生命成長的動人景象,分享到十一學校學生洋溢出來的令人羨慕的幸福。

細細品讀,我再次被裏面一個個小小的故事吸引。這本書的內容都是源自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切身體驗,學校管理中得點滴小事,也許正是這些學生參與的親身體驗,才使得內容更顯得親切、有血有肉,給人毫無造作之感。他們開展了大量的、多姿多彩的、不拘一格的、甚至是聞所未聞的活動,如:開學護照、世界文化藝術節、校園裏面開公司、校園 潑水節、名生講堂、每月百星、學生影院、學生出版社、學生大使團、學生院士、校長有約,共進午餐,並且帶學生參加重要活動,模擬國際新組織,將未來職業素質要求告訴學生等等,等等,這些活動讓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風,也讓每一個生活在北京十一 學校的學生以及讀過這本書的讀者感受到: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指向學生,爲了學生,成長學生,一句話,“學生第一”!

“開學護照”這是我最感到新鮮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手裏有一本,六年就是六本,裏面記錄了孩子們的各種經歷和活動的努力過程,記錄了學生每一年的開學足跡。看到圖片中學生們興奮的互相看彼此的護照,就可以看出他們是多麼的在意,多麼的認真。而且這一活動的確可以掀起校園內師生交往、生生交往、家校互動的熱潮;增加了師生相處、交流的機會,增加了學生之間傳達感情的機會,增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的機會。這個活動,還讓我想起了我家的孩子,在參加“大兒童社會”活動時,也有一本護照,這就是一個身份證明,她每次的活動都會在上面留下記錄,而每次的活動都要靠她自己努力完成。當她得到一顆標誌的時候,她臉上洋溢着成功後喜悅的表情。自信心倍增,感覺自己像個大人似的。

“校園機會榜”也是個很好的創意,把學校近期的活動安排公開公佈,讓有能力的孩子承擔任務,這一過程,很自然的給學生搭建了鍛造自我的舞臺。孩子們的創造力是豐富的,有些設計的確可以讓我們大吃一驚。“校園機會榜”,給學生提供的不僅僅是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機會,還是一種全新的成長體驗,是一個展示和鍛鍊能力的舞臺。這不免讓我想到了我們平時的工作,有時工作千頭萬緒,忙的自己焦頭爛額,從沒有想到讓孩子們去做,或者是想到了,但不敢放手讓他們去做,這就使很多有能力的孩子沒有用武之地。以後一旦有這樣的機會,孩子們也就畏手畏腳,不敢做了。

另外,“校園潑水節”“學生大使團”“學生出版社”等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活動不僅帶給學生們愉悅的情感,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給同學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使得他們的人生旅程更加精彩了。

學生時代,本是快樂幸福的,可是現在的孩子恐難享受學校給予的幸福了。家教補習、課外輔導、特長髮展、高壓作業、成績排名、升學壓力等,使得孩子談習色變,學習倒成爲學生心中難以承受的痛。每問孩子:你學習快樂嗎?生活幸福嗎?孩子的回答總是讓我們深感無奈與心酸。確實,現在的孩子很難快樂起來,因爲教育給他們留下的幸福太少了。

《學生第一》給我們展現了一羣了不起的孩子,他們自信、陽光、勇於擔當,有着寬厚的翅膀;他們睿智機敏,有着智慧的韜略;他們熱情友好,樂於助人,有着仁愛的情懷。我想,這不也是我們學校生命教育的真諦麼。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2

自從踏入教師行業,特別留意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偶然間碰到了《學生第一》這本書,一拿起這本書就放不下了。這真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用書,在書中,作者李希貴(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將自己近年在學校裏的實踐和思考記錄下來,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陽光的校園,一羣了不起的孩子。在這座陽光校園裏的孩子們自信、陽光、勇於擔當,有着寬厚的臂膀;他們睿智機敏,縱橫闢闔,有着智慧的韜略;他們熱情友好,樂於助人,有着仁愛的情懷。

在書後面還有李希貴校長的語錄摘記,其中一句說:“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更多的想法。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真實問題的解決中來,是我們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由此可見,學校教育要立足兒童立場,發現和引領兒童,才能讓學生享受幸福教育。

一、由《學生第一》引發的思考

兒童是“腳”,教育是“鞋”,教育不能“削足適履”,所提供的環境和教育內容應該隨着兒童的需要進行改變和調整。因此,所有的教學、活動應該是爲了學生的發展,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第一”。在《學生第一》這本書裏,我們看到66篇文章、200多幅彩圖,生動展現改革者的魄力、教育者的智慧。當然,無數的創意,所有的用心,一切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這是真正立足兒童立場的教育。

看了《學生第一》,再回頭看我們的學校,我們是一所國小,國小是人生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屬性,就是爲學生持續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即身體基礎、精神基礎和學力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駐足兒童立場,構建兒童意識,樹立兒童觀,從兒童視角出發,才能爲學生保留一個美好燦爛的童年,幸福成長。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在這核心理念的統領下,我們追求“綠色教育”,“綠色教育”所追求的是綠色分數、綠色比賽名次,追求的是關注學生整體素質、追求的是“原生態”的教育。

爲了讓“綠色”惠及到每位孩子,我們提出了“創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創適合教師發展的管理”辦學價值觀。適合學生髮展,就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有差異的發展”;創適合教師發展的教育,就是“尊重教師差異,以人爲本,賦予教師選擇權利,自主發展”。

二、由《學生第一》引發的探索

探索一:創設兒童文化滲透無聲教育

在《學生第一》這本書裏,我們看到了一羣孩子幸福的在校園裏成長。幸福教育就是要追求兒童的精神幸福,不僅要着眼與學生未來的幸福,更應該重視學生當下的幸福。只有行走在充滿兒童文化的校園裏,每個學生纔是快樂、富足、美好。在學校裏構築一種屬於學生的文化,就要求我們以兒童視角去規劃和創設,讓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家園,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故事分享:“開放式”書吧VS誠信教育

學校以“走廊門廳成書海,露天書吧溢書香”爲文化宗旨,創設書香校園,讓校園書吧隨處可見,大廳、通道走廊甚至每一個角落。爲了豐富書吧的藏書,學校各個班級出謀劃策,最後學生自己提議每一個人捐一本,1444位學生就有了1444本,這就是我們“獻一本看千本”捐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將自己現有的、珍藏於自己的小書架的、或是最喜愛的書籍捐獻出來。當然捐贈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自由選擇,可以選擇永久捐贈,也可以選擇捐贈一個月或半年。學校對學生捐贈的書籍進行整理、編碼,然後上架,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可以隨處隨時隨手取書閱讀。

開放式書吧,讓學生觸摸書香,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享受生命成長的樂趣,同時又是一種誠信德育的無聲滲透。剛開始建立“開放式”書吧時,總會發生丟書的現象,1400多本的書,沒幾天就只剩下一半數量了。管理書籍的班級總會反饋:今天書籍又丟了不少。於是,我們在學校內開展了一次“做誠信人”的主題,將書吧丟書的事件做爲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如果你特別喜歡書吧裏的書,你會怎麼做?在一次次的討論中,學生慢慢達成了一種共識,這是屬於同學們的集體財產,如果真的喜歡書籍,可以帶回去閱讀但之後應該要主動送回。自開展主題教育之後,書吧丟書的情況逐漸減少,現在書籍基本不丟,甚至還有同學悄悄的將破損的書籍帶回去,修補好再帶回來的。

探索二:推行評價變革實行自主教育

評價是指揮棒,但不是唯一的標準,它是促進,不是甄選。只有構建靈活的、溝通的、支持的和滿足兒童成長需要的評價體系,才能激勵學生做更好的自己,實行自主教育,享受幸福成長。

李希貴在《學生第一》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我們又陷入了思考,怎麼爲“每一個孩子”定製一把適合他的尺子,給他們提供更寬廣的評價舞臺,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呢?於是,我們推出了“曬曬我的學習成果”活動。在期末來臨前2周時間,學生可以就音樂、美術、勞技、綜合實踐等課程,申請參加“曬成果”,然後由學校組織檢測,對於通過的學生頒發“特長卡”一張。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基於學生的本身出發,讓學生自願選擇,另一個改變了以往的評價手段,讓評價實現多元化,讓學生學會自信對待“學習那事兒”,“你在這點好,我在那點好”。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3

一直認爲,生命是一段旅程,在旅程的每一個階段,總會有一些特殊的人陪伴着你,也總會有一些關鍵的事件影響着你。而教師,將陪着學生走一程,在學生求知慾最旺盛、充滿無限發展可能的階段;而結伴同行的路上,教師的學識、修養、工作態度和專業技能等,必將帶給學生一定的影響,或保護或損害,或促進或阻礙……

常憶起自己的學校生活,一些性格鮮明的老師總會躍上我的心頭。記得上幼兒園大班時,我趴伏在矮桌上午睡,酷熱難耐,輾轉難眠,突然感覺一陣陣涼風吹來,原來是長辮子的小朱老師搖着蒲扇挨個兒爲我們扇風,我在幸福中漸漸入睡;上二年級時,我爲了早一點交完作業出教室玩耍,作業做得馬馬虎虎,一向慈祥的老夏老師第一次板起了面孔,狠狠地批評了我,使我從此再不敢懈怠;進入中學,從部隊轉業到學校,操着一口極不標準的普通話的陳老師,在學完《荔枝蜜》一文之後,將一本《楊朔散文選》借給了我,由此我開始盼望每月一次的借閱圖書……雖然老師的容顏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模糊,但他們陪伴我一路走來所給予我的溫暖、智慧、力量令我感念。

自己當了老師,便像我尊敬的老師那樣,在陪伴學生走一程時,努力帶給學生有益的影響,愛自己,愛他人,愛閱讀,愛美好的事物……前些年,這些都還行得通,高年級學生還比較單純,低年級學生還很天真,教師憑藉自己的信念和力量可以營造一個師生和諧相處、共同成長的世界,自己也頗有些成就感。然而,當我連續教了五六年低年級孩子之後,突然與一羣活力四射的高年級學生相遇,我發現,一切不再那麼順利。儘管我不時地跟學生講述身邊的真善美,煞費苦心地爲學生添置了圖書,組織了一系列讀書活動,設計了一些微型課程,然而,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我也因此難以真正地接納和喜愛這批學生。我遇到了瓶頸,苦惱着,並尋求着破解之道。這時,重讀李希貴校長的《學生第一》,豁然開朗。

之前初讀這本書,感嘆的是十一中學爲學生創設了富有創意、多姿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露才華,豐富體驗,提升自我,生動活潑地發展。而今重讀這本書,讀出了活動背後的真意,李希貴校長寫在卷首語的一段話令我反覆尋味——“我和我的同事們在努力詮釋着教育學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們試圖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給他們找尋成長的舞臺,提供空間,創造條件。這種教育理念就是‘學生第一’。”

叩問自己之前的教育行爲,一切似乎都是源於“我喜歡”“我以爲”,我自認爲自己的教育活動是出於好心,出於對學生負責,卻不知我忽視了學生的真實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並未真正踐行“學生第一”;當我看到學生身上的問題,我並未以朋友的角色介入,而是在無形的講臺上控制着學生,規劃着學生的學習生活,這也是沒有踐行“學生第一”。良好的教育,是基於人性的,是尊重人性的,是幫助孩子形成和建立良好人性的過程。否則,我們就會離良好的教育越來越遠,甚至南轅北轍。學生自然需要改變,而改變,必須從我開始。

因此,接下來的一段生命旅程,我應當和學生結伴成長。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要掌握的技能也有很多,例如,去和學生交朋友,去聆聽學生,去了解需求,去透過現象看本質,去引導學生設計活動而不是由我來規劃活動……

“只有當培養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時,孩子纔會茁壯成長。”我將以此鞭策自己。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4

“有一種愛,一生一世值得你去回報,那就是母愛;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愛,她就是母親。”當我們和老師一起學完《第一次抱母親》時,大屏幕上出現了這句感人肺腑的小詩,我們不禁讚歎,文中的母親真是一位偉大的媽媽。伴隨着震撼人心的音樂,我們每個人都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對我們的愛真是比天高,比海深哪,這偉大而無私的愛值得我們去回報。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母親生病了,我抱起母親換牀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親,我不由自主得想到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裏很難過也很愧疚。於是,我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把母親抱在懷裏讓母親入睡。結果我卻發現母親的眼角里流下了淚水這樣一件事。

這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了文中母親對兒子的無私的愛及兒子的愧疚之情。是呀,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一位母親都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許多,然而又有多少兒女懂得去感恩母親呢?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晚上,我被一條應用題搞得頭昏腦賬,去問在做家務的媽媽,但媽媽根本就不會,因爲媽媽只是一名國小還沒畢業的國小生。我就對媽媽說:“要是爸爸在就好了,他一定會幫我講解的。爸爸是高中生嘛!”媽媽立刻背朝我,心情好像十分難過。

那天深夜,我因睡不着而起牀,卻看見媽媽的房間有燈光閃耀着,便躡手躡腳地走近房門,輕輕地把房門推出一條縫隙兒,看到媽媽在讀書,仔細一看,那不是我的數學課本嗎?想着當晚發生的事,我心裏已經知道三四分了。由於衣服穿的比較少,我忽然打起噴嚏來了。被媽媽發現,我還以爲媽媽會怪我這麼晚還不睡覺,出乎我的預料的是,媽媽並沒有怪我,反而卻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媽媽沒用,沒能幫你講解題目。”

媽媽要照顧我的生活起居,還要上班,本來就夠不容易的了,她還心繫我的學習,爲了幫我完成應用題,竟學到深夜,而我卻無動於衷,讓媽媽難過,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我總是不斷地向媽媽索取,而卻未曾想到要回報自己的媽媽。我那時的心情就和文中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時一樣,難過、愧疚。

現在,當我感受到了媽媽對我無私的愛後,我多麼想和文中作者一樣回報媽媽呀!雖然我們還不能掙錢養家,但可以用一些小事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給他洗一雙筷子、幫她擇一把菜、替她掃一下地······雖然我們不能爲她排多麼大的憂,解多麼大的難,但總可以讓他們爲這個家少操一份心、少費一些力吧!讓我們一起用心來回報自己的媽媽吧!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5

這本書講的是在畢業晚會上,長相醜陋但成績優異的葉小美爲了完成得了老年癡呆症的奶奶的心願,不顧別人的嘲笑邀請班上帥氣的男孩林在沅和自己跳第一支舞。善解人意的林在沅答應了葉小美的請求,完成了葉小美奶奶的心願。跳完舞之後,葉小美說出了埋藏心底多年的心裏話,其中,有一段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十八年前,我出生後被抱到所有人面前。媽媽先哇地一聲大哭起來,親戚朋友們都皺起了眉頭。只有一個人懷抱着我這個醜小孩,眼中閃着幸福的光芒,說:‘我的孫女真漂亮!’不用說,我對奶奶的依賴超過了任何人。而且,奶奶給了我一種強大的力量,她讓一個醜丫頭這些年來沒有低着頭走路”。正是奶奶對葉小美的讚揚和鼓勵才讓葉小美沒有自卑消沉下來,而是積極樂觀地去迎接生活,最終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並且和全班最帥的男生跳了第一支舞。

這些感人肺腑的話語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爭先與小美跳舞,讓葉小美的高中生涯不再有遺憾,她也成爲了當天最受歡迎的party-girl醜女孩終於贏來了自己的春天。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啓示就是,我們的成長離不開鼓勵的力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的成長總是平順中伴隨着曲折、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隨時帶來了失敗。所以在我們處於困境的時候,特別需要給我們一許讚許、給我們一份喝彩,就象《誰和我跳第一支舞》中的奶奶和男孩林在沅一樣,這對我們的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鼓勵是一抹讚許的目光,是一句熱情中肯的話語;鼓勵是撫一下頭,拍一下肩;鼓勵也可能是鼓一次掌,喝一次彩。

我們班有個男生叫李躍。一次,學校舉行運動會,班主任來到班裏選運動員,李躍參加了400米長跑,可就在練習當中,他發現自己的長跑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每一次練習,他都會跑錯跑道或是比別人起步晚,同學們就嘲笑他,說他比蝸牛的十八代老祖宗還要慢。李躍爲此而失去了信心,於是他向班主任提出不參加這次比賽。老師問他爲什麼要退出比賽,李躍說自己不如別人,就連體育不及格的同學都比他跑得快,而且同學們也經常嘲笑他跑得不如一個小女生。

老師聽後,生氣地說:“李躍!你怎麼可以就爲這一點挫折就放棄比賽?!同學們怎麼說,就讓他們說去吧,有什麼大不了的,就算你跑的不如一個小女生,但是隻要你肯去努力,肯去練習,你就會有收穫!還沒有比賽你就退出,這是一種懦弱的行爲。你怎麼能輸在那些嘲笑上呢?你應該在賽場上展示自己的毅力和精神!老師希望你不要輕易說放棄,一定要找回自己的信心,證明給那些嘲笑你的同學看,希望你好好加油!”

聽了老師這些鼓勵他的話,李躍受到很大的震動,拉着老師的手,急忙感謝老師,老師卻只是笑了笑。

從那天開始,李躍就努力練習,如果有同學在旁邊嘲笑他,他的心裏總是想:隨你們說去吧,我會用我自己的付出證明給你們看,讓你們大吃一驚。

就這樣,在隨後的日子裏,李躍一天比一天跑得快,終於,李躍的付出沒有白費,在全校的長跑中他拿得了亞軍,那些嘲笑他的同學對他刮目相看。李躍笑着解釋說,如果不是老師那一番鼓勵的話,我早就是你們嘲笑的逃兵了。

一些讚揚一些鼓勵,可以讓自己身邊消沉的人樂觀起來;一些讚揚一些鼓勵,可以讓自己身邊自卑的人充滿自信!讓我們多讚揚多鼓勵身邊自卑消沉的人吧,讓他們也感受到人生的樂趣!

這就是《誰和我跳第一支舞》給我們的啓示。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6

這一課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偉大和力量。無論是汶川災難的萬衆一心,還是北京奧運的齊心協力,團隊精神無時不刻在現場顯現。團結和諧的團隊精神是奧運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的精神實質。《開學第一課》,團結互信、相互扶持的集體主義精神將在孩子們的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這種高貴的品質將使得這一代人終身受用,更好地擔負起時代的重任。

《開學第一課》教材讓孩子們樹立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這是一個時代的青少年應有的民族情感,也是他們建設美好未來的強大動力。汶川災難中讓孩子們看到了全民一心的力量,一個堅強的中華民族讓他們爲身爲中華民族的一員感到驕傲;北京奧運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巨大潛力和見證北京奧運在世界創造的輝煌,培養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他們爲自己是一名龍的傳人而自豪。《開學第一課》是精彩的一課,上好這一課,關乎祖國未來,民族希望。

《開學第一課》由王小丫等人主持,並請來中國奧運明星及冠軍團隊當嘉賓和課堂老師,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林浩和開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國》的林妙可將在節目中分別扮演小班長。節目通過名人教安全知識的形式,讓孩子們懂得了怎樣去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守護生命。

被網友稱爲史上最牛校長的四川省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在《開學第一課》的寄語中說:5月12號,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我們全校2300多名師生僅僅用了1分36秒,全部撤離到安全的地方。這一奇蹟,緣於我們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疏散演習。我倡議,每學期開始的時候,給學生上一堂緊急避險課。因爲,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7

進入外國語已經一個學期了,作爲一個新人,我已經積攢了一點點教學經驗,但是這種經驗是感性的,是不成體系的,是雜亂無章的,此時正是梳理實踐經驗、明確教學觀念走向的關鍵時期,學校便提供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充電的機會。我從來沒有讀一本書可以這麼輕鬆,站在窗前,沐浴着冬日的陽光,一口氣就讀完了李希貴的《學生第一》。

這本書讓我記起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生活在指責中,就學會了冷漠;生活在諷刺中,就學會了偏激;生活在否定中,就學會了自卑;生活在恐懼中,就學會了憂慮。反之,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生活在朋友之中,就學會了熱情;生活在鼓勵之中,就學會了自信;生活在認可之中,就學會了自愛;生活在愛撫之中,就學會了愛人。由此,我想到了可愛的孩子們,他們都是懷揣着夢想來到學校,這就讓我更加堅定了“每位學生都是最重要的”。

在《學生第一》中,我們看到的時一羣了不起的孩子,他們自信、陽光、勇於擔當,有着寬厚的肩膀;他們睿智機敏,有着智慧的韜略;他們熱情友好,樂於助人,有着仁愛的情懷。我相信,這羣孩子是在健康的校園文化中培養出來的:如果教師每天帶着微笑走進教室,與每一個學生的交流變成自己的習慣,堅信每位學生,給予他們積極的鼓勵,幫助學生建立向上向善的信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生活熱情,那麼陽光睿智的孩子將會越來越多,一些小細節,恰恰能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懷,當然真正遇到原則性的問題,絕不姑息。

讀了《學生第一》這本書,我被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所吸引,書中介紹了一個個讓學生展示和錘鍊能力的舞臺,使得同學們真正成爲了學校的主人。在學校這個大舞臺中,同學們盡情地發揮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去,既增長見識,又培養了能力。讓同學們在快樂中成長,在實踐中提高。我們經常強調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事實上,學生不光是課堂的主人,也是學校的主人。

所以我們無論舉辦什麼樣的校園活動,都是以學生爲中心的。在這本書中,“校園潑水節”、“學生大使團”、“學生出版社”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活動不僅帶給學生們愉悅的情感,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也給同學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使得他們的人生旅程更加精彩了。在去年的夏令營中,我有幸參與了整個活動,我看到了這本書中所提倡的“快樂校園”的種子正在我們周圍埋種、發芽。我們外國語學校也在懷揣着這樣的情懷建構教育!看到小故事中前人所展示出的教學成果,我的教學觀念的方向也就確定了,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的高度吧!

《學生第一》中的66個故事看似簡單,實際上每個故事背後都凝聚着北京十一中學的老師們鞠躬盡瘁、甘爲人梯、匠心獨運的精神。

如果沒有非凡的責任心和抱負,再可愛的學生也會有讓你覺得疲倦的一天。那個時候,內心會有一瞬間覺得自己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平時可愛、溫馨、純真的學生、教室、學校會蕩然無存。培養有想法的學生,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這樣纔能有創造力,我們的民族纔能有希望。這是十一學校的育人目標。

讓我們樹立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開啓教育教學工作新的起點!我會更加努力、堅定信念,力求成爲一名學生們喜歡的老師,欣賞學生的老師,適時引導、共同進步!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8

閱讀了北京市十一中學校長李希貴的《學生第一》,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着創新和智慧,凝結着十一中所有老師的心血與汗水,在每一個小故事中,都詮釋着李希貴校長的辦學思想——學生第一。這纔是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精彩活動,爲培養學生的自立、自強、自信提供展示的平臺。開學護照、校園機會榜、學生影院、學生大使團、帶學生參加重要活動、模擬國際新組織等,讓我們感到: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爲了學生,“學生第一”

在十一中,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校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學生參與下完成的。李校長說: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真實問題的解決中來,是我們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校長有約,共進午餐”:給學生表達想法提供了場所,並且努力使那些合理的、富有創意的想法在校園裏變成現實。請學生參加校務會,在校務會上響起學生的聲音,學生票決餐飲公司去留等,給予學生無限的尊重。

一位優秀的校長,一位優秀的教師,能俯下身子,蹲下步子,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態教育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裏想法。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把學生的需要和成長放在第一位,給他們搭建舞臺,提供空間,創造條件,這就是李校長和他的同事們努力探索和踐行的教育理念。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樂園,學生是學校的真正主人,在十一中,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校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學生參與下完成的。

課堂、課本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不一定給學生們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在十一學校推行的素質教育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相信十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體會到了這種“幸福”。《學生第一》讓我們教師用這種力量去愛每一個孩子,真正做到學生第一。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9

這本書從六大模塊六十六個章節集中展現了北京十一學校在學生培養方面如何去實現學生爲本的價值,怎樣去落實學生的中心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爲學校的主人。

李希貴校長作爲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我由衷地佩服李校長的智慧與努力。做校長,李老師的觀點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並提出教育理想是“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學生第一》這本書中體現了“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在我看來,《學生第一》這本書不僅僅是李校長教育思想和教學技術的總結,更是學生個人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典範。

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更多更好地想法。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真實問題的解決中來,是我們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十一學校學生的參與度之高令人驚歎!

“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應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應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也是讓李希貴至今感到震撼的話。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以着眼未來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課堂民主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他在十一學校推行的素質教育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相信十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體會到了這種“幸福”。

《學生第一》這本書的內容都是源自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切身體驗,學校管理中得點滴小事,也許正是這些學生參與的親身體驗,才使得內容更顯得親切、有血有肉,給人毫無造作之感。比如書中的“校園吉尼斯”給學生展示特長的平臺;“帶學生參加重要的活動”讓學生跟着他尊重的師長,參加重大的活動,接觸各界精英人士。

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積極地影響。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對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會有多麼巨大的影響力,這樣才能培養自主、自信、陽光、勇於擔當、有智慧、有寬容心、熱愛友好、樂於助人、有仁愛情懷的了不起的孩子們。

《學生第一》這本書給我的感動和觸動很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幸福感令人嚮往。我認爲人在年輕的時候,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體驗,多參與,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將會非常有幫助。從根本上爲了更好地實現校園裏的‘學生第一’。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0

近段時間,很多老師都在閱讀李希貴校長的《學生第一》。我也不例外,待我把書讀完之後,感到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從中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大家的智慧與創意。

《學生第一》,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創意層出不窮。而且一切創意活動都是爲了學生而設計。全書66個小故事,每一個都凝聚了李希貴校長和十一中老師們的教育智慧,心血與汗水。他們所有的教學思想都表現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纔是真正的第一。

比如“開學護照”。我們都經歷過開學典禮。但是北京十一中把普普通通的開學典禮變成了有趣的,適合孩子口味的活動,讓卻讓孩子們在明媚的九月就擁有了嶄新的生活。還有校園潑水節。在那潑出去的一盆盆水裏,洋溢着同事情、師生情、同學情。彷彿潑出去的是一盆盆水,而是一種師生交融在一起,密不可分的深厚感情。

還有很多活動:校園吉尼斯、學生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文化藝術節、學校紀念日……這些紛繁多彩的活動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和諧美麗的畫卷,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副理想的教育藍圖。在她的搖籃裏,學生才能成爲真正的主人,才成爲了真正的第一位。

看到北京十一中的點點滴滴,我卻由此想起我們學校舉辦的那些活動。某中程度上來說,我感到我們學校和十一中真的很相像。我們也有很多絢麗多彩的學科活動。我們也有着我們的潑水節。十幾年來,每年的八月,歡快的一幕都會在求實中學上演一次。雖至盛夏,驕陽似火。

但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渾然不覺。大家都在水池中你來我往的潑個不停。歡笑聲,嬉鬧聲響徹雲霄。潑水節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再有所謂的隔閡,老師們幾乎無容置疑的都成了被攻擊的焦點,大家笑着,叫着,所有的煩惱都隨着清涼的水流一掃而光。

另外,我們還有讀書節,體育節,瘋狂英語節……很多學生喜歡的學科活動,我覺得我們的張校長的理念和李希貴校長的思想不謀而合。他們都希望校園真正變成教師和學生的家園和樂園,教師在這裏幸福地工作,學生在這裏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和諧地相處。

他們從不一味地追求教學質量和升學率,其實這些都不必講,這樣的學校升學率不可能不高。就像我們學校,在這裏,我們張校長她並沒有對孩子們大肆宣揚要愛國,愛黨,愛人民,熱愛學習,長大成爲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儘管國小生都會受到這樣的教育。但是我們評選孝星;每個母親節,父親節我們都會要求孩子給爸爸媽媽說感謝的話,給父母洗一次腳,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意和尊敬;每個假期都會給孩子留在家幫助父母做家務的作業;每週我們都會帶領學生觀看感恩重情的節目……

至今,我還記得張校長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麼?你的爸爸媽媽喜歡吃什麼樣的菜?雖然我們不曾宣傳過什麼愛國主義,但我們的孩子在外的口碑一直都是最好的,我們的孩子素質都是很高的,他們知書達理,行爲舉止無不透漏着紳士,淑女的風範。

這是因爲我們的張校長很清楚——教育的起點,本來應該是愛;是循循善誘,是身體力行,啓發被教育者感受愛,發現愛,是在世俗生活中踐行愛。因此,升學不是我們追求的至高無尚的目標,教育的價值就是試圖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給他們搭建舞臺,提供空間,創造條件,成就未來。

因此,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學校也一定能成爲一所像北京十一中那樣的,學生第一的理想校園!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1

剛拿到學校贈送的《學生第一》,我很有親切感,因爲我對教師應該轉變的教育觀念記憶猶新:教師要轉變觀念,要以人文本,以學生爲中心。真正在教學中體現“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李希貴在這本書中說:“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應當指向學生、爲了學生、成長學生,一句話,學生第一。”學校給孩子搭建舞臺,提供空間,創造條件,成就未來。

李希貴在《學生第一》裏面展現了理想教育的藍圖,在北京十一中,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生的許多大膽的設想都能在學校成爲事實。學生自己出版作品,自己開公司,自己聘用職員,自己選擇喜歡看的電影,自己當大使……這些屬於出了社會才能做到的,卻再校園裏成了平常,這些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也是我們看到的學生第一的新理念,真真切切能夠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原來學生第一不是觀念,而是事實。

在十一中,學生們又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有良好的平臺來展現自己的才華,來提前接觸社會的點點滴滴。他們擁有許多屬於自己的空間,還有許多實踐的機會。他們可以通過學生廣告公司,學習開公司的相關業務;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爲學生院士;可以作爲大使團,像外交官一樣接待世界各地的來訪者;還可以自己成立出版社,自己徵集和編輯優秀作品;通過模擬國際組織,把握時局,預測未來。

就是這些空間和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讓校園真正成爲學生成長的園地。

學校還開辦許多活動,來培養和發展學生。比如:“開學護照”將老師、學生、家長三方都牽引到“新學期開始”的事件中來,讓三方都能見證學生的開學,也讓學生對這樣的開學終身難忘。還有,校園吉尼斯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出自我悅納,充滿自信的學生。校園開展潑水節,師生同樂,甚至連校長也能脫下身份,和學生一起潑水。十一中的潑水節,潑出的是水,帶來的是親密的關係,愉悅的情感,它給孩子緊張忙碌的校園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成爲了師生的樂園。

學校還是教師們的家園。十一中,再教師中評選月度人物和青年才俊,讓老師們都能展現自己的風采。還建立教師互助中心,解決教師工作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問題。甚至,建立了教工健康促進中心。給與教師們家一般的溫暖和關愛。

北京十一中通過“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讓校園變成了教師和學生們的家園和樂園,教師再這裏幸福工作,學生在這裏快樂的學習、健康地成長、和諧地相處。我們沒有看到關於成績,教學質量的內容,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特色的學校,一個以創造一個屬於孩子們的學校爲價值取向的特色學校。這讓我聯想到我們學校的校訓培養學生成爲“勤學習、做真人、善實踐、求創新”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其實,我們還是在做藍圖之夢,只是十一中已經成爲了現實。有許許多多的原因,阻礙着我們國小成爲如十一中那樣的特色學校。但是,我們都會相信,我們“學生第一”的藍圖終有一日會成爲現實。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2

《學生第一》這本書是被學校評爲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時,學校贈給的一本書,拿到家裏,一直沒有時間細看。今日拿來翻看,一下就被它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所吸引。書中介紹了北京十一學校一個個讓學生展示和鍛鍊的舞臺,使得學生成爲了學校的主人。

在學校這個大舞臺中,學生們釋放個性,盡情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去。他們既增長了見識,又培養了能力,真的所有孩子們嚮往的學校。在這本書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學生是主體,其中校園潑水節、學生大使團、學生出版社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們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得到了鍛鍊,他們個個了不起,他們自信、陽光、勇於擔當、他們睿智機敏、有着智慧的韜略,有着仁愛的情懷。

不知怎的,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情是舒暢的,因爲學生第一,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和諧的,這讓我想起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學會了譴責,生活在指責中,他就學會了冷漠,生活在諷刺中,就學會了偏激,生活在否定中,就學會了自卑,繁殖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中,他就學會了感激、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生活在認可中,就學會了自愛。

這就讓我想到了自身的教學,他們的境界,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在自己的教學中,儘量把更多的時間和權力讓給學生,不束縛學生們的思維!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3

《學生第一》這本書共收錄了66個鮮活的小故事,這些小短文所描述的智慧,體現了李校長的辦學思想,是他和十一學校的同事們心血的結晶。實際上,這66個故事的後面都凝聚着十一學校領導、老師們鞠躬盡瘁、甘爲人梯、匠心獨運的精神。

爲了體現學生第一,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李希貴校長作了好多探索,這一點在中國尤其可貴,值得其他的校長學習效仿。 作爲老師,看了很受啓發。校長看會更好。佩服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中國多一點這樣的校長、這樣的學校,那將是中國教育的希望。很多年,人們只重視學生的感受而忽視教師的感覺,這本書能把教師當成普通成員中的一員,教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在當今這個社會上教師的地位不是很高,人們對教育不是很重視,感謝作者能爲老師呼籲。

學生第二,是一本書的名字。李希貴先生說他寫這本,是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只有校長把教師放在了第一位,教師纔會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因此,在校長心中教師第一,學生第二”。學生第一,則是基於教育學的價值取向。我的理解是,從教育學意義上說,學生永遠是第一位。

校長把教師放在第一位,教師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學校呢?我認爲,如果非要讓學校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排出一個順序的話,學生無疑應該是第一位的。很顯然,學校存在的意義不就是爲了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優秀的人才嗎?既然如此,學生就應該是學校這個場域中最重要的人羣,是第一位的。

如何做到呢?北京十一學校的一系列做法值得學習,但不能照搬。學習的要點在於其始終把學生推到前臺,把校園一切能夠讓孩子們自己做的事情,悉數交給他們。比如辦廣告公司、複印社,搞電影課程,發放開學護照,選課,參加學校重大項目招標事宜等。校長和教師退到後臺,作後勤保障。

不能照搬,是因爲十一學校的特殊地位、特殊積澱、特殊條件,並非所有中國學校都具備,更多的學校是望塵莫及的。有差距,不代表不能有所作爲,關鍵在思想、在理念。就實踐層面而言,從校長到教師到校園裏所有成年人,都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爲他們的未來着想,自然就能生成許多辦法。

學生第一,意味着“育人爲本”的真正落實。校長、教師的視線應該始終集中在學生身上,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需,一切從孩子發展的高度出發,有所爲有所不爲。學生第一,不代表包辦代替,不代表我們能冠冕堂皇地以愛的名義,強加給孩子許多他們不喜歡、不樂意接受的東西。 學生第一,是李希貴先生循教育規律辦學的大膽實踐。但我要說,這不是創新,而是大大小小的教育綱領裏早就闡釋得一清二楚的事情,只不過我們的絕大多數學校沒有照做罷了。然而,我們仍應爲李希貴和十一學校喝彩,他們的非典型案例,至少讓我們明白:寫在文件裏的東西,可以成真。

如何讓學生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如何讓學生在學校裏獲得終身受益的本領,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爲校園的主人……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地展示了李希貴校長在北京十一學校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改革。細細品味此書,你就會深切感受到,種種創新舉措真的.有一種令人拍案叫絕的感覺,並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4

最近我拜讀了李希貴校長的《學生第一》。這本書沒有過多華麗的語言,也沒有講過多的教育理論,而是以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闡述了李希貴校長 “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書中的66個故事,每一個都充滿着創新與智慧,都讓我有所感觸,感受最深的就是十一學校孩子們的自信、陽光、熱情,讓我也不禁感受到了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榮譽感其實就是讓孩子們能夠得到快樂的學習機會、健康的成長環境,愉悅的課堂氛圍,寬泛的知識源泉及在如何在實踐活動中去經驗和鍛鍊的方式方法。從這些學生身上也讓我感受到了這是一所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開學護照、校園機會榜、學生影院、學生大使團……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無一不體現了“學生第一”的辦學理念,學校爲培養自信、陽光的學生提供了最好的平臺,培養了每一名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纔是學校的主人。學校就像是一個孩子們的“王國”,是屬於每一個學生的“小社會”,在這裏學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能,盡顯自己的才華,彰顯自己的個性。

打開這本書寫在扉頁上的是這樣一句話——“謹以此書獻給我親愛的同事們”,背景上滿滿地寫着全校每一個教師的名字,書中一幅幅的精彩紛呈的照片以及每一幅照片旁邊詳細記錄着時間、班級和每一個學生名字的說明,一個個小的細節都充分體現了對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無不體現着“學生第一”。拿着這本書感覺到 “沉甸甸”的,似乎在它裏面寫着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畫面,能讓每一個讀它的人似乎都聽到了學生們歡快的笑聲,能讓每一個讀它的人都感受到了這本書與所有十一人有關,這個學校是所有十一人的學校。“校園潑水節”學生們行暢淋漓的“潑水大戰”,一盆盆灌進老師脖領裏的水,一張張充滿純真的笑臉,讓人感受到了學生在校園裏的自由、平等、歡快,夥伴式的師生關係也讓每一教育人羨慕不已,在這所學校裏尊重是第一位的,學生、教師和校長都是第一的,他們彼此尊重,共同參與學校的管理,進而推動學校的健康發展。教師品味着幸福,學生充滿着快樂。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我們的學生需要尊重、需要自由、需要無限展示自己的空間、需要自我價值的體現、需要有那麼幾件讓所有人都覺得“很牛”的事兒,而這所有學生想要得到的,也是他們必須要得到的需求,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我們要反思、我們要努力、我們要改變,“學生第一”給了我很多的啓示……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5

又是一年寒假,又是一年新春。在這個假期中,學校推薦老師們閱讀李希貴老師的著作。對於李希貴老師,我曾經有所聽聞,一看他的簡歷,不由得感嘆真了不得——李老師曾經是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長,兼任國家督學。這樣一個在教育行政部門呆過,又督導過學校工作的教育家,會寫出怎樣的著作呢?帶着好奇心我只用了一個晚上就讀完了《學生第一》這本書,感觸頗深!

在《學生第一》中,北京十一中的學生們那種自信陽光、活潑向上、熱情智慧的精神面貌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中。在豐富的校園活動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更加熱愛生活,激發對各種領域的興趣。校園機會榜,學校的開學護照,學生出版社,學校裏面開公司,校園吉尼斯,校園潑水節……不得不感嘆這些活動創意十足,每一種都對學生健康成長起着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身爲一名教師,我認爲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潛能,是對教育者最高的要求。那麼如何做到這點,最基本的還是從自身出發。多思考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有時候好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言傳身教從古講到今,而《學生第一》中着重強調的是通過改變教育方法,寓教於樂,使學生們願意學、樂於學。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向書中學習,多想想我應該如何設計有趣的課堂、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不壓抑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善良的童心與旺盛的好奇心。當學生有了求知慾,就非常利於當堂課的學習,同時對這門學科以後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有自己想法的學生,是《學生第一》裏面北京十一中的育人目標。給我深刻印象的是書中關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堅守自我的教育理念,非常富有批判精神。這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本來世界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而孩子們在中學階段恰恰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教會他們在讀書時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符合“授人以漁”的教育目的。曾經看過一句話這樣說:一般的老師,讓學生沒有問題;優秀的老師,讓學生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形成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然後,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上下求索,讓學生在快樂和經歷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尊重別人的想法,學習新的知識,讓學生快樂着併成長着!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6

一口氣讀完《學生第一》這本書,驚喜不已。這本書主要收錄了十一學校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相關資料,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溫馨而有趣味、充滿創新與新教育理念的教育圖畫。縱覽全書,我能深切領略到生命成長的動人景象,分享到十一學校學生洋溢出來的令人羨慕的幸福。

66個小故事,每一個都充滿着創新和智慧,這是一所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學校開展了大量的、多姿多彩的活動,爲培養自信陽光、睿智機敏的學生提供着最好的平臺。開學護照、校園機會榜、學生影院、學生院士、學生大使團、模擬國際新組織等各種異彩紛呈的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指向學生,學生第一。而這也正與我校活動特色教育不謀而合,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爲孩子們展現豐富的校園文化盛會,20幾個社團活動豐富着孩子們的校園生活,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

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把學生的需要和成長放在第一位。創造性的請學生參加校務會,師生共同編寫教材、學生票決餐飲公司去留等等,都爲孩子們提供展示的平臺、創造鍛鍊的機會。十一學校,真的是學生自己在經營、在打理;十一學子,也真的是自己在成長、在發展!十一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們默默地爲學生搭建起一個又一個寬廣的舞臺,舞臺的主角,永遠都是學生!

其實在我們學校也一直在努力踐行着這些理念:開展“校長開放日”,貼近學生心靈;爲退休老師製作“退休紀念冊”留下教育的足跡;爲學生設計“畢業紀念冊”,留下成長的足跡;讓學生自主選擇新聞播報、紅領巾之聲、製作讀書節海報等等,都在朝着培養自信陽光、秀外慧中的儒雅少年這個目標邁進。或許我們現在做的還沒有十一中學精彩,但是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心裏所期盼的也是讓學生快樂的成長,努力的在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以後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需要努力的就是創設更多機會,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間與時間,用力去愛每一個孩子,真正做到學生第一。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7

近日,我閱讀了李希貴老師的一部新作《學生第一》,這部新作主要收錄了學校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相關資料,圖文並茂, 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活動中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價值取向,給人以深刻的啓迪。

書中66個小故事給了我們答案。每一個小故事都充滿着創新精神和智慧的結晶,凝結着十一中所有老師的心血與汗水,在這一個個小故事中,精彩的詮釋着李希貴校長的辦學思想——學生第一。學校教育中沒有太大的事情,各個學校所開展的活動也都大同小異,但是很多涉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小事都可以做得很精緻,讓學生樂於參與,讓學生從中受益。《學生第一》用生動形象的事實告訴我們,學校可以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多種可能性。

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把學生的需要和成長放在第一位,給他們搭建舞臺,提供空間,創造條件,這就是李校長和他的同事們努力探索和踐行的教育理念。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樂園,學生是學校的真正主人,這個最基本的常識,做教師的都懂,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我們的學生怕進校園,一進校園如入苦海,原因何在?看看十一的做法,想想我們的作爲,答案不辯自明。死板的課程,教條的制度,枯燥的課堂,單調的活動,單一的評價,這些似乎都是原因,但又好像不是全部。我覺得最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把學生放在第一的位置。

學校的一切工作都體現出對師生的激勵和人文關懷。在教師中評選月度人物和青年才俊,在學生中評選每月百星,只要是有一技之長的學生都可能榜上有名;建立教師互助中心,解決工作上困惑和心理上的問題;建立教工健康促進中心,關注每位員工的身心健康;讓所有師生都能在校園裏留下痕跡,讓所有師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很得要,教職工的幸福感,來自工作的成就感,也來自家庭的美滿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傳道授業時,學生的成長生態就會更加理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第一也就水到渠成了。

讀完《學生第一》這本書,我被李希貴校長的睿智、創新、博愛所感染,正因爲這種智慧,他纔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把教師放在第一位,正因爲這種智慧,我們的教育才會煥發出勃勃生機!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爲教育的一員,我將繼續追尋一種教育本真的東西,懷揣一個小小的教育夢想,在生活中,努力學會尋找屬於自己的職業幸福感。讓這種幸福感充盈每一個日子,用這種力量去愛每一個孩子,真正做到學生第一。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8

想起多年前很流行的一句話,著名的三個一切——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這是不是就是“學生第一”的意思?

學生第一,以生爲重,一直以來,我們都有這樣的意識與原則。走進城中校園,“相信潛能,充滿期待”巨大的標語是那樣顯眼。把學生放在首位,讓教育不是單向的施予機械的操作簡單的呈現,而是尊重和期待。既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相信學生對學生的發展充滿期待,也是喚醒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發現自己的潛能。因爲相信潛能學生第一,所以我們的教育不再急躁不再匆忙,而是變得從容、舒緩、優雅,師生共同享受教育過程的美好。

學生第一,我們的確做到了。新目標教育,讓教學更高效。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每篇課文獨特的知識點,尊重每個年段學生的學情特點,從學生學情出發,不滯後,不過高,定好每堂課的教學目標,真正實現用教材教、一課一得。我們精心設計與課堂教學相配套的作業,講究質注意量。高效率的課堂,高品質的作業,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

學生第一,我們的確做到了。愛心教室的創建,讓學生第一的理念淋漓盡致地得到體現。各班師生羣策羣力,擬定班名,共同許下班級願景,明確班級共同的奮鬥目標。大家從實際出發,制訂班級公約,用以規範與約束班級成員的行規。愛心教室的創建,給每個學生一個發展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每個孩子都得到尊重,每個孩子的才能都最大可能地得以施展,每個孩子的進步都得到大家的肯定。在愛心教室裏,大家一起動手,佈置環境。名片牆上個性張揚,閱讀角里智慧迸射,感悟欄裏妙思紛呈,光榮簿上進步喜人,圖書角里書韻濃濃……

學生第一,我們的確做到了。我們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將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放到首要位置。從校長到普通老師,從體育專職老師到各位班主任,我們堅定思想,我們改進方法,我們關注成效。集體晨會作動員,體育課上明方法,陽光體育保時間。“我運動,我健康”的理念深入每個學生的心。

學生第一,在我們身邊,早已成爲一種落到實處的習慣。我們的新愛心教育,就是“學生第一”的最新詮釋。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19

其實,教學以來,什麼應該是第一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最近閱讀李希貴的“學生第一”這本書,有了些瞭解。其實,一本好書,要想真正瞭解其中的精髓,是需要很長得時間的。淺顯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我的瞭解也就顯得很膚淺。這本書實在是值得好好品讀的。

李希貴校長說: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常常令管理者事務纏身,說好聽一點叫日理萬機,說白一點則是焦頭爛額。但是當我們真正想着一切爲了學生的時候,一切難題都迎刃而解了。 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賴學生,這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無論什麼樣的教育都要以培養學生爲目的,學生第一恰恰說明學生在學校的中心地位。學生在學校裏學習是一個有目標、有規律、有計劃的過程,從一年級到高中畢業,甚至大學畢業,在學校裏培養什麼樣的技能才能讓學生終生受用,那就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學生一生的立身之本。假如在學校沒有全面落實三維目標,那學生的成長將會出現一些問題。可能某些方面就會出現問題,當只關注孩子學習的時候,那他的品德會出問題,自私、霸道等獨生子女身上的問題表現尤爲突出。

培養全面發展、個性突出的學生,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要只是爲了教學而教學,需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其實,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感受,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身,都會招到排斥。所以,我們更應該在生活當中多和學生多多接觸、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心裏變化及碰到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20

記得剛看到這本書時,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迫不及待地翻看每一篇小故事,覺得暢快、過癮,感嘆於十一學校的一些我們想都沒想過的做法,驚異於十一學生們的才華和能力,更感嘆每一個做法之後滲透出來的教育理念,學生第一。因爲這個理念,從開學典禮到學校課程,處處體現着對學生的呵護和關愛;因爲這個理念,校務會上纔會響起學生的聲音;因爲這個理念,每一項活動都着眼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展示。

“學生第一”,這個簡單的說法使我對自己的教書過程進行了深思。自己每天都在教育教學一線忙個不停,可是我到底要教學生什麼,我的育人目標是什麼。當我們被日漸繁雜的工作困住的時候,當我們在教育的路途上遇到困惑的時候,不妨靜下來思考一下:我的教育理念是什麼,我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這一理念。

“學生第一”,李希貴從最初的一個想法、一次嘗試到最後形成一項制度。我想十一學校如今能運轉得如此成熟,中間經歷了不少研究、實驗。回想自己參加工作的時間不算短,當班主任的時間則和工作時間一樣長,一直毫無建樹。很慶幸能讀到這樣的一本書,用來指導我的工作。

秉承學生第一的理念,我們才能俯下身子傾聽學生心靈的需要;秉承學生第一的理念,我們才能走到學生中間一起歡笑痛苦;秉承學生第一的理念,我們才能用自己的雙手爲孩子們托起施展才華的舞臺。希望我和能夠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從這本書中汲取的理念加以發揮運用,爲我們的孩子服務。

當然,做法可以借鑑,思想和理念唯有自己播種才能結出果實。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21

以前老是聽張校長說《學生第一》這本書怎麼怎麼好,春節前我在網上一下子買了《學生第一》和《學生第二》,先拜讀新書《學生第一》,受益匪淺。

翻開扉頁,首先看到的是粉棕色和一句溫馨的話:“謹以此書獻給我親愛的同事們”,而在整個扉頁中,除了這句話字體略大,剩下的是滿滿一頁老師的名字!我很震撼!在李希貴眼裏的學校管理中,教師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教師第一,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第一。

我在想作爲老師的我們是否已經把自己的學生名字記住了呢?今年春節前我見到國小的一位數學老師,我給她老人家問好後,她竟然能叫出我的名字!還說我那時的數學很好,但有些調皮。說實話我們好多年沒有見面了,她老人家還能記得我,這位數學老師給我上了一課!雖然我每年都教三年級能記住大部分學生的名字,但我從現在就必須要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我尊重、重視每個學生。在我的心裏裝着每一個學生,這能給學生無限的力量。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帶着放大鏡尋找每一個學生身上哪怕十分微小的閃光點。閃光一次,也許就成了這個孩子上進的起點!於是我們又多了一個自信、上進的孩子!像我們的一些不危險的實驗我都會讓給孩子動手做,十二班的張雲堯課下給我說:“老師,我今天很幸福!”我說:“爲什麼?”“因爲我今天在化學課上給大家做了演示實驗。”所以我覺得我們教育者要大膽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開拓創新,孩子們真是潛能無限!

這本書我細細讀了兩個多月,接下來再讀《學生第二》,我要自己的視野開闊,多讀書多反思,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新時代教育的步伐!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22

在張校長的引領介紹下,我讀了北京十一中校長李希貴的《學生第一》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爲主體”。本書共有六大模塊,66個章節,通過多個活生生的案例來集中展現北京十一學校是如何培養以學生爲主體的價值理念 ,是怎樣落實以學生爲本,學生中心地位的。

李希貴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教育就是讓孩子自由呼吸,自由成長。爲了實現這一理念,李校長做了很多努力,組織了很多活動,比如:校園機會榜,開學護照,學校裏開公司,學校吉尼斯,學生出版社,校園潑水節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得到了鍛鍊,獲得了成長的經驗和經歷,在快樂中享受生活和學習。李希貴的做法喚醒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達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由此,我聯想到了求實高中,爲了能讓我們的孩子們幸福的快樂的學習,高中部想方設法搞各種特色活動,比如非常有求實特色的晨會,讓學生快速成長學會做人的晚總結,還有各科組織的學科活動,英語組英文歌曲大賽,和分角色演繹課本,語文組的九月文學社報刊和詩詞朗誦,體育組的跳繩籃球比賽,文綜組的人體拼圖……這些活動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校園充滿生機,到處洋溢歌聲笑聲,也正因爲這些活動,師生關係的融洽程度也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應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應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句話讓李希貴至今感到震撼。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以着眼未來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課堂民——主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他在十一學校推行的素質教育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相信十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體會到了這種“幸福”。

求實中學在張校長的帶領下,也正在打造“願每一天校園生活更幸福,願每一位師生生命更精彩”的教育願景。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23

讀《學生第一》的感覺,和之前聽中關村四小校長的報告一樣,首先是豔羨(確定是豔羨而非僅僅羨慕),心說:哇噻,人間天堂,教育聖土!他們居然這麼有自主權?他們那兒沒有名目繁多的檢查評估嗎?或者他們的校長、行政和老師們個個都是鐵臂阿童木?

偶爾,我會壞壞地想:要是今天檢查這個,明天評估那個,繼而這個進校園,那個進課堂……如此折騰個幾次三番,即便是阿童木也難免 “滿面塵灰煙火色,心憂評估嚇破膽”。

我知道這樣賊眉鼠眼不懷好意的揣測,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對《學生第一》的歪批。讀書總該讀別人的,想自己的。於是我端正態度再讀這本《學生第一》,領悟李希貴先生管理的最高境界“ 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及其教育理想“ 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 。 這是一本近似經驗報道的剪報合集,圖文並茂,一目瞭然,任誰都能不費勁地知道書裏寫的是什麼,知道北京十一中做了些什麼。本書的形象直觀分可以打滿分,假如能提煉出與之相關的概念、原理或系統的理論,估計會有更爲普遍的指導意義。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讀別人的,想自己的,彼此聯繫,舉一反三。

別人的學校能開公司,能建博物館,能請白巖鬆、楊利偉等名人進校園,能把學校辦到北美去,我們的學校怎麼辦?相比“不差錢”的學校,我們農村學校的資源條件不可謂不落後啊。

別人的學生能接待國際友人,能經營出版社,能協助編教材,能自主研修,我們的學生怎麼辦?相比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學生團體,我們的多數孩子就是農二代、工二代、負二代,簡直就是吊絲。

學校、家庭、孩子,比無可比之下,我們能改變的是什麼?我們力所能及的是什麼?

首先是改變教育觀念。不管貧富高下,不管是哪一類“二代”,教育管理者都該力所能及地“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包括我一直奉行的“教師第一”,經李希貴先生啓發,其實也是“學生第一”:立師德,強師能,就是爲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成長。

我想說明的是,這裏所提倡的“學生第一”,與社會上畸型的“學生第一”不是一個概念,那種家長動轍要起訴要見報,千錯萬錯都是學校老師錯的破觀念,不是“學生第一”,而是家長愚昧地自以爲“老子的兒子第一”。

其次是調整教育行爲。回顧我們課堂內外的教育行爲,學生不是第一,教師纔是主人翁,處處可見教師強勢的身影。這倒也情有可原,畢竟國小姓小,畢竟他們到自主還有些距離,還很需要老師扶上馬走一程,然後放手。扶,是爲了放,不能揪着不放。我們要考慮的是怎麼實現從扶到放,而不是隻一味琢磨怎麼扶得更穩。好比教人學自行車,你應該從未見過哪一位教導者死扶着學習者騎車100 公里沒放過手,然後得意地炫耀:瞧,我多會教!

教,是爲了學。因而,備課時,要漸漸地變備教案爲備學案;課堂上,要點燃、喚醒、鼓舞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愛學習、會學習。我們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學生喜歡不喜歡?哪些內容學生已經懂了不必再教?哪些內容教了沒用也不必教?假如我是學生,我更喜歡學什麼,怎麼學?……

活動,是爲了學生髮展(而非迎檢或宣傳)。因而,策劃活動時,我們得多想想學生喜歡不喜歡,學生參與了能不能得到發展?哪些事得由老師負責,哪些事可以交由學生自主(即哪些該扶哪些該放)?假如我是學生我更喜歡參加什麼?哪些我想試一試?

假如,我們信奉“學生第一”,相信學生能行。於是,課堂自主、探究的氛圍漸濃了;學校文學社、廣播站、少先隊大隊部漸能自行運轉了……學生也能爲學校發展出謀獻策了……學生成了真正的主人翁。那時候,我們會驚歎:學生確該第一,學生確實能行!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24

上學期校長向我們推薦《學生第一》這本書。初次聽到書名,很是不解,自古至今我們一直倡導尊師重教,一日爲師當終身爲父,當然是老師最重要,老師第一了,怎麼還成了學生第一了?帶着好奇打開這本書讀了起來。

這本書圖文並茂,描述了北京市十一中學學校內發生的66個精彩的故事。這66個故事似乎讓我親眼目睹了十一中學生校園生活與活動的場面,一種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這66個故事讓我深切領略了十一中學生生命成長的動人景象,分享令人羨慕的幸福。

李希貴校長在卷首語中的話解答了我的疑惑我和我的同事們在努力詮釋着教育學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們試圖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給他們找尋臺,提供空間,創造條件。這種教育理念就是學生第一。我們希望在所有的教育教學包括管理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活躍的身影,我們還推動着孩子們能夠慢慢地脫離家長和老師去自己做事情,我們甚至十分情願地讓自己的虛榮心‘喪失殆盡’而看着孩子們的作爲不斷地超越自己。這種理念、這個想法打動了我,我也很想在我的教學中學習運用,我應該如何去做呢?讀完這本書,掩卷思考,我有了想法,這學期我校即將啓動談固國小文化節,文化節將歷時一個月,每週有不同主題,分年級進行,這不是很好的機會嗎!文化節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去做,就像讓學生自己組織聯歡一樣,有些活動在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下,讓學生參與全過程,先是小範圍的,比如一個班或一個年級內的,逐漸在校內。如果真正能讓學生操作,這樣的文化節纔是他們的節日,纔有意義。我們理應像北京十一中的管理者和老師們一樣,默默無聲地爲每個孩子搭建屬於他們自己的舞臺,培養他們自信、陽光、勇於擔當,有着寬厚的肩膀;睿智機敏,縱橫捭闔,有着智慧的韜略;熱情友好,樂於助人,有着仁愛的情懷。當然第一次嘗試會有失敗或者不理想,我們要允許失敗,要尊重、賞識他們。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

我們的願景是願每一天校園生活更幸福,願每一位師生生命更精彩!我們學校正在打造的幸福校園,應該和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殊途同歸吧!

讀學生第一有感 篇25

寒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的一部作品《學生第一》,這部作品就像一縷清新的陽光映射進我的內心。我深深地被李校長和他的同事們努力探索和踐行的教育理念所折服,李校長能夠如此做到以學生爲本,這是一顆對教育懷着怎樣的耐心和虔誠之心的人啊!

於是,我再一次認真地細讀了李校長的著作,李校長有一些做法給我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一、創意無限 激發潛能

有人說:“仰慕山的高度,只要挖掘自己的潛力,儘可以塑造生命的高度。驚歎海的深度,只要挖掘自己的潛力,儘可以開拓靈魂的深度。潛力無極限,你,總會成功。”現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豐富情感和內心,都具有獨立的個性,而且他們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和發展潛力,他們的潛能是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十一學校爲學生創造了一個個廣闊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健康和諧地發展。

在實踐中,學校讓每個教育細節都融進學生的想法,都契合了學生的需求。你看,開學護照、校園公司、名師大講堂、學校紀念日、學科博物館……真是創意不斷、精彩紛呈。於是,整個校園,就真真正正成爲學生自主成長和發展的沃土。

李校長還很巧妙地創設了這樣一些展示舞臺——師生共編教材、與學生共進午餐、讓學生參與校務會,讓學生在校園裏辦出版社、開公司,甚至接待世界各地的來賓。這些在我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在十一中真切的發生着,事實也證明了孩子們自負盈虧的小商店可以辦的紅紅火火,學生大使成了校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說明學生身上的潛能遠超於我們所能想到的水平,我們需要及時大膽的提供一個寬鬆自由的舞臺,尊重他們主人的角色,用充分的信任來激發這些驚人的潛能。

無數的創意,所有的用心,一切都是爲了學生的發展。孩子是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獲得了成長的經驗和經歷,在快樂中享受生活和學習!

學校不僅激發學生的潛能,教師的創造性也同時不斷被激發出來。月度人物、青年才俊、非正式表揚、教師互助中心、教育家書院……在這樣的條件下,當然學生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學校爲學生的發展不斷創造機會,提供條件,搭建舞臺,就是爲讓更多的學生投入校園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與失敗,在實踐體驗中積累經驗與教訓,在經驗積累中發展與提升,這正是新教材改革的初衷。

二、終生髮展 始終如一

我一直認爲教育是爲學生服務的行業,之所以對學生進行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爲了他們能夠在社會上謀生,爲社會創造價值。既然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那麼作爲教育者的我們當然應該對“最終產品”負責任,而不只是爲下一道工序負責。所以,教育工作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應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信仰和幸福負責。

那怎樣保證服務質量,便顯得非常重要。李校長在職業與人生規劃方面的做法讓我眼前一亮,邀請名家大師講解人生經歷,開設社會職業考查課程和學生職業諮詢與輔導,以學生的職業與人生規劃爲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切實可行的職業目標而明確人生理想,幫助他們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個性與才能的領域。我想這種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的服務教育方式,勢必會培養出志存高遠、目標明確的人才!

三、學會賞識 愛意無盡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仔細琢磨李校長的經典語錄,李校長就是這麼做的,他讓十一學校的孩子和老師都感到特別幸福,也充滿熱情自信,陽光智慧。

美國心理學家盛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老師從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頷首,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尊重的姿勢……都會使學生有一份收穫的快樂。

月度人物,學校百星,青年才俊……爲的就是給大家展示的舞臺。當學生成功的時候,學校對學生加以賞識。在學生努力的過程中,學校對學生加以認可。每個人都迫切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哪怕親人、朋友、老師們的一句鼓勵,就足以讓每個人熱血沸騰,演繹出更多的精彩。

把學生放在第一的位置,真正瞭解了學生的需要,剖析了學生的心理,參與了學生的活動,體會了學生的情感。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發展,不是公開課上的表演,而是我們教學的基本目標;“學生第一”不是一句空話大話,而是我們教育生涯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曾經看到這麼講一句話:“教育者的技巧就在於能夠機智地、敏銳地看到孩子那種要求上進的心理,給以信任,加以適當的引導。”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學會賞識,表達無盡的愛意,這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做到的事。

四、善待過失 真愛永恆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李希貴生動概括的一句經典。李校長認爲思想品德教育應最大限度地順應孩子的天性,最大限度地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活動內容。他常對老師們說,只要你蹲下來,試着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現孩子眼裏的世界不一樣,你就能學會理解孩子。孩子們犯的錯誤,常常是“美麗的錯誤”,是成長中的必然。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尤其是國小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有關專家指出:“兒童是出現過失最多的時期,與成年人的明知故犯不同,兒童出現過失往往是出於好奇或無知,有時候也與控制不住自己有關”。由於他們的自制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各有差異,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未免會做出一些令人發笑、幼稚無知的事情,教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審視一個孩子的所作所爲,加以指責批評,甚至責罵,而應該認真分析(搜尋孩子過失),因勢利導地引導教育他,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其進步。錯誤有時候是美麗的。泰戈爾曾經說過:“如果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時,真理也要被關在外面了。”我們可以辯證地看,錯誤與失敗也並非一無是處,錯誤可以讓我們今後不至於重蹈覆轍,正如常言說,吃一塹長一智,錯誤可以變成我們寶貴的經驗和智慧,在挫折中體驗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錯誤是成功的橋樑。

因此我們在教育中,要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正確對待,合理寬容學生的過失行爲。這些對我們來說不算難,就像李校長說的“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靜思我們現在的工作,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雖未成年,但同樣擁有尊嚴和自己的想法,這需要我們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瞭解學生的真實狀態與需求,只要我們用心,在愛的力量下一定能夠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成爲社會有用之人。

而今天,作爲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爲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