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與蛇讀後感3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夫與蛇讀後感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夫與蛇讀後感3篇

農夫與蛇讀後感3篇1

《農夫與蛇》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農夫與一條凍僵的蛇的故事。在一個極其寒冷的冬天,農夫發現一條凍僵的蛇,他非常可憐它,就把蛇放在自己懷裏,蛇被溫暖甦醒過來以後,恢復了它的本性,便咬了恩人一口,這使他受到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我憐惡人,應該受到惡報。”

當然,像蛇這麼狠毒的人還是比較少,我覺得更多的是還算善良卻也很在意自己是善良的人。你幫助他,他也會幫助你,僅僅是這樣的話,善與善會相得益彰。可是,一旦受到傷害,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善良的本性受到傷害後,羞惱糾集起來,鬱積在心靈暗處,釀成毒液,埋下仇恨的種子,於是開始製造新的傷害。這時候,好人就難做了,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怨抱怨,成爲一種相對公正,有人把它看成是挽回自尊的必要手段。在惡與惡的“合理”對抗中,憐憫反被視爲應得的報應,作爲人性證明和良心基礎的惻隱之心,成爲被譴責的罪行,想起來都令人感到悲哀。於是乎,新一輪農夫與蛇的故事重演的時候,蛇咬了農夫之後仍舊心安理得,而下一位農夫就會變得和蛇一樣了。

所以說,愛的給與並不全然都是無私的,而是有分別的,它和恨相反相成,隱蔽着仇恨的危機,愛的付出要求等價的愛作爲回報,這種愛轉化成爲仇恨的例子已經數見不鮮了。無私的愛是一廂情願的,沒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愛,不要求回報的愛,即使對方以怨報德也無怨無悔,是隻問付出,不問收穫。俗語有云:只有瓜連子,沒有子連瓜。說的就是這種愛。

農夫與蛇讀後感3篇2

《農夫和蛇》這個故事大家是在熟悉不過了,故事情節也是爛熟於心。農夫好心救了凍僵的蛇,而蛇卻忘恩負義,反咬了農夫一口,最後農夫在刺骨的寒風中長眠了。

讀了這個故事,你一定很氣憤吧。因爲這一條蛇竟然毒害了他的救命恩人。這說明了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給善良的人。對那些大奸大惡之人過於仁慈,他們的本性也不會變的。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心存感激,懂得回報。這種惡人,你對他付出,而他未必回報,甚至會害了你。

寓言中的農夫有愛心而蛇無情,初看起來農夫是一個善良而愚蠢的農夫,同情的愛心不分對象,可悲而可憐。其實不然,在現實的社會當中,人都是一樣的五官一樣的軀體,看不清的是內心。誰能分清誰是好“蛇”,誰是毒“蛇”呢?如果奉獻愛心要區分清對象纔可以,那有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分清對象是有沒有毒的`“蛇”呢?況且需要愛心的人通常都是在風雪之中,旦夕之間,焦急而迫切的時候,容不得深入的調查和考察。那怎麼辦?辦法只有一個:寧肯相信它是一條好“蛇”而非毒“蛇”。結果要是好“蛇”,那愛心有所值,要是條毒“蛇”,最起碼你可以無比坦然,不至於因爲內心有愧而終日惶惶。 記得前幾年,我看過一則新聞,大概內容是是有人去扶摔倒的老人,而老人卻污衊人家推倒他。這和蛇有什麼不同。打那起,結果社會上沒有人再願意去扶摔倒的老人

恩將仇報的人將被世人永久的唾棄,做人應該懂得感恩,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別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不僅要播種感恩的種子,還要澆灌,使之發芽成長。對等像蛇一樣的惡人,我們不有同情,不能心慈手軟,要識破他們的詭計,千萬不能上當,要狠下決心,要把他們置於死地,不然的話,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請大家一定記住這一點。

農夫與蛇讀後感3篇3

《農夫和蛇》是我上二年級時在《國小生報》上看到的。故事說,冬天時,農夫在外面散步。突然,他發現了一條凍僵的蛇,農夫就用自己的身體溫暖着它。沒有想到,蛇醒了後,很快就咬了農夫一口,農夫死在了茫茫的白雪中……

農夫是一個好心人,把蛇救醒了;可蛇卻不知農夫的好心,咬死了農夫,這不是讓人非常氣憤嗎?有句話叫: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農夫就是呂洞賓,而蛇卻是狗。人家對你好,你卻對人家壞,這不就讓人惱上加惱嗎?不要,作爲一個人,要知道報恩,人家對你好,你就要對人家好。雖然蛇是動物,但是所有的動物都會理解人的心。正如我看過一篇叫《農夫、鷹和蛇》這個故事一樣,它們知道報恩。

在生活中,我要學習農夫這種精神,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當然如果有壞人向我求助,我理都不會理。因爲,我時時記住,幫助壞人,壞人很少報答;幫助好人,總會有一天來報恩。假如,我是農夫懷裏的甦醒的那隻蛇,我第一時間就會想方設法幫助農夫,而不是一口就把農夫咬死。要是我是一個過路人見到農夫被蛇咬死後一定會飛快地打死那隻可惡的蛇!

《農夫和蛇》讓我明白:人和人之間不要被人家幫了忙,反而還對他幹一些壞事。這些人是讓人特別討厭!所以,我們要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