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400字國中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400字國中

  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一)

生命、健康、財富、權利和地位,你會選擇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生命和健康,因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沒有財富、權利和地位,但生命和健康還在,依舊可以去努力、去爭取。如果沒有了生命和健康,那麼一切的一切都會化爲烏有。

說起健康就必須想到衛生。如果你想讓疾病和你永遠地說拜拜,那麼,就搞好個人衛生吧!搞好了個人衛生,絕大部分細菌都能被消滅,再也不會乘虛而入,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搞好個人衛生首先要勤洗手,據不完全統計,人的一隻手上附着40萬個細菌,這麼多的細菌吃進去肚子裏面該有多麼可怕呀;其次要勤洗臉、洗澡和換衣服,這些是我們搞好個人衛生的必修課。勤洗手會使你的小胖手又滑又爽,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勤洗臉、勤洗澡、換衣服,做到了以上幾點,會使你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噢,對了,還要勤刷牙,保持口腔衛生。來吧,來吧,讓清新的空氣把地球徹徹底底地清洗一番吧!環境污染是全球關注的問題之一,全球已經被這位無形殺手摺騰地死去活來,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沙塵暴相繼來臨,這些問題足以讓人們絞盡腦汁,傷透腦筋。爲了人們的未來,爲了生存,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的家園——地球。覺醒吧,人們,把清新的空氣還給大地,不要再貪婪地掠奪吧!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物質都不可替代。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更談不上什麼文明和發展。水是那樣的普通,普通地讓人須叟不可缺少而又可以隨時忘記。人只是在餓的時候想到吃飯,渴的時候想到喝水,而對於糧食和水本身,可以說關心得很少,甚至從未關心過。至今,絕大多數地球人的心目中,水仍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到處都是對水資源的過量開採、揮霍浪費以及粗暴的踐踏與污染。由於世界人口的劇增,人口的過快增長,地下水的過度開採,生活用水使用中的驚人的浪費,以及工業污染造成的河流污染等原因,人們正在失去他賴以生存的老朋友——水。水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要保護“水”這位惠及人類無私奉獻的美麗天使!爲人類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如果只是搞好個人衛生、保護環境、節約水資源就能健康成長嗎?NO,NO,還有一點,那就是心理健康,美國心理學家理查德?卡爾森教授的一條黃金規則是:不要讓小事情牽這鼻子去。要冷靜,要理解別人。當你產生高興、快樂或是傷心、生氣這些情緒時,是不是也要“冷靜”地憋在心裏呢?完全沒有必要,要知道“強忍自己的眼淚,就等於慢性自殺。”你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恰當的方式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達出來。

怎麼樣,現在懂得了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了吧!你還等什麼?還不趕快乘坐本次健康快車,去一同成長?來吧!“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銘記這句名言吧!

  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二)

在我們六年級裏,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了。

今天我們就有一節心理健康課。課題的題目是“和爸爸媽媽做朋友”。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怎麼能跟爸爸媽媽做朋友呢?爸爸是工作太忙。媽媽呢,每次還沒跟他說幾句話就因爲種種矛盾就吵了起來,怎麼可能成爲朋友呢!”我們在課上還進行了選擇,其中有一條是這樣問的:心裏如果有祕密,最想跟誰說。裏面有好幾個,有老師,家長,好朋友等等!我們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好朋友。爲什麼有了事情不跟最親的父母去說呢?這就不難發現有些家長根本就不理解我們,我們如果給他們說了,他們又不跟我們的觀念一樣。同學們都這麼認爲只要父母能理解我們就是最好的了。

比方說我的媽媽,我在吃飯的時候給她說我們學校發生的事情,她不是不說話就說行了行了,煩不煩趕緊吃飯吧!可來到學校我們就可以給好朋友們開開心心的聊!不是說家長不愛我們,只是在理解我們那就更好了。這節心理健康課可講出了我們的心裏話,真好!

  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三)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電教室上了一節難忘的“心理健康課”。

到了電教室,我們看見一位美麗的、身上散發着香味的女老師。我想:“這麼美麗的老師,肯定心理健康課也上得不錯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的位子,滿懷希望地坐了下來。

老師開始上課了,當我看見精美的課件時,我想:老師爲了這堂課肯定花費了許多的心血。

當老師問我們:“你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幫助?現在,就請大家和曾幫助的同學表示感謝吧!”

說完,我分別向吳紫婧、惠冰倩、徐悅靜等幾位同學一一道謝:是她們在我有困難時,就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在我傷心時,她們耐心地安慰我……

再看看其他同學,有的相互擁抱在一起,有的緊緊地拉着雙手……那情景是多麼感人,多麼溫馨啊!

我們又向日夜操勞、和藹可親、時時刻刻關心我們的園丁——張老師表示感恩。我們不會忘記張老師上課時的生動有趣,也不會忘記張老師教育我們時的循循善誘……

接着,老師教導“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她希望我們做一個會感恩的人。

最後,老師讓我們寫下自己要感恩誰,寫完了就貼在愛心裏。我認真地寫着,邊寫邊聽着《感恩的心》這首歌,聽着聽着,我的心裏充滿了溫暖。

  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四)

進入新世紀以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爲一名國小高年級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那麼能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帶着這樣的問題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積極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微小。只有靠學生內在情感動力,才能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國小生作文源於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人或事。國小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無需太多的加工潤色,更無需這樣或那樣的刪改,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來面目。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學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聯繫起來,是可以起到教、育兩不誤的作用的。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實踐。

這一實踐的宗旨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教、育共長。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國小生學習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爲基礎。寫作文的過程既是培養、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又是陶冶、豐富學生情感的教育過程。學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內在動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記錄。因此,抓住這一切入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把對整體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個別學生的心理教育相結合。

在實施過程中,我注意抓住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利用作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學要求轉化爲學生的內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長會中,有些家長反映學生受不了委屈,因爲一點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鬧不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重視,於是我佈置了作文《當我受了委屈的時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寫道:“當我受委屈的時候,我會非常生氣,有時候我會哭,有時候會靜靜的坐着不理睬他們,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時,我會打架,有時會罵人,還有時會摔東西。”一看就知道這個孩子的處理方式具有極大的.普遍性。還有的孩子寫道:“會和好朋友說一說,讓她們說誰的對,如果是我的錯,我會向那個人說聲對不起,讓她原諒我,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很顯然這樣的作法具有很強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對於這樣的作文,教師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進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進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給第一例學生的評語是:“你和我受委屈時的反映很像,而且這種方式確實可以充分的發泄一下,但這很不好,是嗎?我常想,其實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或解釋,或走開,或不去想,都可以,對嗎?”類似的評語,可以指導學生的行爲,使他們知道再發生類似的情況時,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個好學生》這篇作文中,有學生這樣寫道:“小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在我們班裏差不多,我真想超過學習成績一直比我好的同學,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學習,終於超過了比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我認爲學習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個好學生。”她是這樣寫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爲什麼一直對班裏的事情漠不關心的原因。於是我在評語中寫道:你說的非常不錯,其實,我覺得你不僅要認真學習,更應投入到集體當中,這樣你纔會有更大的收穫,有更多的快樂!此後我有意識的在班級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讓她做,逐漸改變了她狹隘的學習觀。還有一名學生的作文更令人吃驚:“做一名好學生,不但要學習好,更要在老師和同學以及別的領導眼裏留一個好印象。”我一直對這名學生的印象不錯,但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孩子的內心竟有着如此”成人化”的想法。於是我在評語中語重心腸的寫道:“做一名好學生的標準很多,其實最終一點就是你的健康成長,你明白嗎?”

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有效的發現、糾正了一些學生的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健康、向上、樂學、合羣、自信、自主、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

學習寫作文和提高認識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高年級學生掌握了足夠的字和詞彙,視野逐漸擴大,能主動地觀察周圍的變化,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見解,對於生活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學,歸根結底是爲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沒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毫無意義。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收穫

事實證明:經常寫作文會使一個人勤於動腦,感情豐富,思想活躍,促進認識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們會遇到許多人和事,要求他們寫下來,喜歡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讚揚它;憎惡的、壞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評它。久而久之,便會在孩子們心中形成一個衡量好壞、美醜、善惡的標準,使其用這種標準衡量生活,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辨別力,豐富了感情,對於優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於讚頌,對於骯髒和醜惡的人和事敢於鞭撻,提高了審美能力。讓學生在交往中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勇於負責,培養了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已的行爲,以奮發向上的態度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有關心理健康的作文(五)

《國小生守則》裏有了一條新的守則,那就是:關注健康,珍愛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就更應該珍愛生命,健康成長。從我記事時起,父母總是叮囑我不要翻窗戶,不要玩火,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總擔心出意外。開始我總不以爲然,總認爲那是杞人憂天,但自從我親眼目睹那件事以後,我才感到了安全的可貴。

記得那是我讀二年級的時候,外公送我去跳拉丁舞,當我們快要到重百商場的時候,看見那裏圍了許許多多的人。我們擠進去一看,只見兩位叔叔把一個看上去只有五六歲的小男孩擡上了救護車。旁邊有一大羣小男孩的親人,早已哭成了淚人。爺爺在呼喚,奶奶在呼喚,爸爸在呼喚,媽媽在呼喚,可他再也不能醒來了,在場的人無不爲之動容,直抹眼淚。據說,這個小男孩是剛從九樓摔下來的。當天他家正在裝修房子,他一個人偷偷跑到陽臺上,站上小板凳,扶着欄杆往下看,不知爲何,他一失足掉了下來,當時就摔死了。就在這一瞬間,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兒子,爺爺奶奶失去了疼愛的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