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糉子高中作文

糉子是漢族人民過“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筒糉”,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爲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包糉子高中作文,歡迎閱讀。

包糉子高中作文

  【篇一:包糉子】

“包糉子了!包糉子了!”隨着媽媽的叫喊聲,我和妹妹連忙放下手中的平板電腦,急匆匆地跑到廚房去——包糉子,我們連忙忙了起來,時間倒流2個小時。

可媽媽準備工作還沒做完呢,他們只好把準備工作交給了我們,這個準備工作呀,就是剝蛋,說說簡單,做起來可難了我可沒跟你開玩笑呢。媽媽微笑 教我們:“你們要把蛋黃弄到這個碗裏,蛋清弄得那個碗裏。”我聽後,連忙做了起來,我先拿起一個鹹鴨蛋,在碗的旁邊敲了幾下,鴨蛋頓時裂開了一個橫,剛挖開,鼻涕似地蛋清膨了我一聲1,我把蛋倒到碗裏,然後把蛋黃撈到另一個碗裏,看我的辦法不錯吧,不過是妹妹給我的啓發哦!可不聽話的蛋弄得我手都粘粘的,好像抓了鼻涕似地,別提有多噁心了。哈哈,一個蛋黃剝好了,萬事開頭難,不過我還是剝的挺好的,一旁觀看的妹妹也投入了,也剝了起來。起先,妹妹連蛋都挖不開,只好求助我,我給他掩飾了一遍,妹妹就會了,我和她越剝越起勁,不一會兒,就剝好了,媽媽和阿姨不得不豎起大拇指誇獎我們呢,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我們不得不笑了起來。

接着是正式包糉子了,只見媽媽把鹼水放倒米里,讓米變得黃一些,媽媽示範了一遍,我就把鹼水搶了過來,也親自示範了一遍,妹妹看着那麼有趣,也搶過來試了試,真的好好玩呀。媽媽先拿了一張竹子皮,捲成漏斗形,然後再裏面裝入一點點的米,放入一顆蜜棗,再裝入米,咳,師傅沒有,我們這些初學者也只能自學成才了,不過媽媽跟着別人包過幾次,還會包一點,接着媽媽把竹葉折來折去的,然後綁好線,看着媽媽的演示,我也包了起來,可包着包着就散架了,唉!出師不利呀,只見妹妹也糊里糊塗地包起來,媽媽和阿姨包的糉子形狀別提有多少了,有的像槍,有的有4個棱角,有的有3個棱角。我只能做前勤者,把米裝入糉子裏,折就交給媽媽了。我又包了起來,剛開始,我們大家包的都不好看,慢慢地,媽媽來了靈感,越包越像,可我根本學不會,幫幫大人乾乾活,不過,我剛綁了一個糉子,就不幹了,咳,連綁線都這麼難呀!因爲繞來繞去,都快煩死人了。沒過一會,我們大家包了好多,媽媽把一些糉子放的高壓鍋裏蒸了又蒸,我和妹妹一個勁地催着糉子,可糉子跟我們作對似地,總是不能出爐

等到3點左右的時候,糉子的味道瀰漫在整個廚房間裏,香香的,“哦!可以吃糉子了。”我和妹妹歡呼起來,媽媽把燒好的糉子拿了出來,黃黃的肉肉立刻站住了盤子,“哇!我們包的糉子真漂亮!”我們四個人一嘗,味道好極了。我和妹妹掙着搶着吃肉糉,我們發自內心地笑了起來。

這次包糉子,讓我嚐到了“第一次”,也讓我體會到了包糉子的累,幹什麼都沒有那麼簡單呀!

  【篇二:包糉子】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糉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

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篇三:包糉子作文】

除夕到了,我們家也忙起來了,今天早晨,奶奶說我們晚上的年夜飯要吃糉子,我激動地蹦了起來。奶奶先拿出了一捆糉葉和一條又長又細的紅繩,然後一起放進熱水裏煮,我問奶奶:“奶奶,這是做什麼啊!”奶奶微笑着回答:“這樣才能使糉葉和繩子變得柔軟更好包。”聽了奶奶的話,我又學到了一點本領。

糉葉和紅繩煮好後,我們便開始包糉子了,這次還加入了一個“搗蛋鬼”——張博揚。我先拿來兩張糉葉重疊把它們折成漏斗形,接着學着奶奶放入少量糯米,然後也是我最愛的五花肉,我有點貪心放入了非常多的五花肉,最後我在上面再加上一層糯米,結果將糉葉包起來的時候,糯米都撒出去了,一旁的弟弟卻哈哈大笑,說着:“哈哈,叫你貪吃,還說我包的沒你好。”我聽了,頓時不服氣,要跟他來一場比賽,看誰包的糉子好,奶奶來當裁判,沒想到弟弟同意了。爲了爭第一,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就把五花肉少放了點,然後將糉葉裹緊,用繩子捆住,我看着自己的作品,然後又看看弟弟,我不禁大笑起來:弟弟一邊手忙腳亂地包着糉子,一邊向奶奶請教。

我開始包第二個糉子了,我原以爲會非常順利,沒想到我一個不小心,沒拖住“漏斗”底部,糯米全撒出來了,幸好底下還有一個盆子接住,沒浪費不過這可讓弟弟嘲笑了我一番。我又重新包了起來,這回我非常小心翼翼,生怕被弟弟搶了第一,我瞧見奶奶那已經包了許多個了,而且個個都飽滿又結實,再看看我的,個個樣子都不一樣,有的胖有的瘦,還有的被我弄了個四不像,我想:這樣子還怎麼得到冠軍啊,我得努力才行。過了幾十分鐘,糉葉被我們包完了,比賽也結束了,我拿着自己的作品擺在奶奶的面前,奶奶拿起一個端詳了一會兒,評價道:“還不錯,外觀也可以。”我聽了奶奶的話,心裏樂開了花,接着弟弟拿着他的作品給奶奶看,奶奶笑着說:“呵呵,這個糉子還沒包結實呢,這麼小一個等會兒你自己吃吧。”然後奶奶公佈了冠軍,毋庸置疑就是我了。

晚上,糉子熟了,我挑了一個自己包的,因爲我的繩子是系蝴蝶 結,所以特別好認。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感覺甜甜的,有着年的味道。

  【篇四:包糉子】

今天是一月份的最後一天,我和家裏的大人們一起來到酒樓包糉子,迎接新年。包糉子是我們家的習俗,每年在即將到新年的那一天,帶着芭蕉葉,糯米,香料,竹繩來到酒樓、奶奶家包糉子。

包糉子的前一天,我們早早的就洗好了糉葉,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酒樓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們把葉子放好,在門外淘好了米,放在一個大盆裏。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飯用的米,而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香糯。我們家包的糉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綠豆,但它依然散發出香味,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我們包在糉子裏的,是一種香料,這種香料,平時種在奶奶家的陽臺裏,一到包糉子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的葉子摘下來,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撕的時候,可以聞到清新的香味。當我們小孩已經把葉子撕好的時候,就會把它交給大人們,放在一個小小的用磚製成的小罐子裏,大人們拿着一個小棒子,把它搗碎成粉,搗碎後,再放到鍋裏抄一抄,綠色變成了黑色時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準備竹繩。這種竹繩,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種竹子做成的,並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繩的。做成竹繩的竹子,必須是節長眼少,不嫩不老,長得勻稱。選好竹子以後還要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當一切的材料 都準備好了以後,我們坐在沙發上,開始包糉子了。

姑丈、爺爺、爸爸、媽媽負責綁糉子,姑媽、奶奶、姨婆則負責包糉子。我呢,在旁邊觀察,幫幫忙什麼的……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葉子,疊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葉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塊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間,再舀起一小碗米蓋住肉,然後把葉子和起來呈長方形狀,再把多餘出來的葉子折起來,交給負責綁的人。綁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繩繞在糉子頭上,繞兩圈,再在糉子的斜側面繞個小結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繩,接着重複上面的步驟,直到糉子尾,大概一個小糉子上有五根竹繩,一個大糉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繩。

接下來,在大家的'努力下,糉子已經放滿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數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個糉子!

今天包糉子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幫什麼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包糉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繩嘞紅了。但是大家的心裏都是甜蜜蜜的,因爲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的結果!

  【篇五:包糉子】

星期六,我們班的十個同學和王老師一起去了董孫伊的家,和她的奶奶一起包糉子。

阿婆看見我們來了,熱情地把我們招呼道桌子前,請我們品嚐糉子。我看着一大鍋的糉子,不禁產生了許多疑問:這些糉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些葉子的名字叫什麼?王老師似乎猜中了我們的心思,讓我們嘗試着包糉子。阿婆把浸泡好的的葉子拿到桌上,讓我們觀察。只見葉子上有許多條紋,整齊地向下垂直,葉面上,有許多黑、褐色的斑點,像是葉子的花紋。老師告訴我們,這種專門包糉子的葉子也有自己的名字:箬葉。阿婆把一種透明的材料拿出,她告訴我們這是鹼。只見阿婆用明晃晃的小刀削着,立刻糯米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鹼。我正想問爲什麼,聰明好學的虞清源已經向阿婆提問了:“爲什麼要放鹼呢?”阿婆笑呵呵地說:“放了鹼可以讓糉子的味道更好。”說話間,阿婆已經把米掏成了淡黃色。

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阿婆把箬葉熟練地往裏折,變成了一個圓椎形的漏斗。再把淡黃色的糯米裝進漏斗裏,不多不少,剛好一半。然後放了一顆蜜棗,再把糯米填上,填到滿了爲止,把箬葉翻轉,捏緊留出來的一段箬葉,塞到裏面。最後用竹葉細條紮緊,十字交叉,打上結,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我們都向阿婆投去羨慕的目光,光是看着,就非常難,更何況自己做呢!“誰先來試一試?”老師問。同學們我看看你,你看看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最後,還是我自告奮地準備試一試。在我的帶動下,是個同學一起準備包糉子。

我拿到箬葉,細心觀察,發現有漏洞,又重新挑了一片箬葉做起來。看着到手的箬葉,我一時不知道該做什麼,我轉動着箬葉,怎麼也成不了漏斗的形狀,我急了,連忙向周圍同學看去:他們有的心靈手巧,一個漏斗的形狀已經出來了,有的手忙腳亂,大顆大顆的汗珠滴到了脖子上,可眼睛還是目不轉睛地盯着箬葉看,還有的虛心向阿婆請教……

我琢磨着,回憶着,一個漏斗做出來了。我憑着我的記憶,把一個糉子做出來了,正當我喜滋滋的時候,糉子的“小尾巴”露了出來,整個糉子又鬆開了。這下不管我怎麼拉,糉子也不老實啦!我只好請阿婆幫忙。阿婆向一位醫生,馬 上找到了“病根”。原來,我包的糯米太多了,所以不管我怎麼拉緊,糉子就是不會變苗條。在阿婆的幫助下,我的糉子包好了,看着同學們羨慕的目光,我別提多開心啦!

我真高興,因爲我又學會了一樣本領。“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個端午,比任何一個都過得有意義。

  【篇六:包糉子】

據說:古代詩人屈原五月五投汨羅江,人們到江上打撈他的屍時體卻找不到,人們爲了讓魚蝦不傷害他,而把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現在人們已經不把糉子投到汨羅江裏,但是糉子卻成了每年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昨天下課,李老師給我們發一個糉子,讓我們品嚐品嚐,李老師說:“明天,把糉子葉帶過來,回家洗一洗就不沾了,把繩子準備好了。晚上把米浸泡好,明天把準備好的材料帶過來。”晚上,我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把糉子葉洗了一遍,又把繩子放進書包裏,我又拿了一勺米,放在小碗裏,又把水放在小碗裏。第二天,我高高興興的來到學校,只見老師走上講臺高興地說:“有哪位同學會包糉子那?”只見王少航高高興興地舉起手來,李老師說:“那就有請王少航王老師教我們吧!大家熱烈歡迎。”王少航興奮地走上講臺,舉起糉子葉說:“先把糉子葉做成漏斗形,然後再放三分之一的米,再放一些陷,然後再用米把陷給埋住,接着用漏形的上方往下折,最後用繩子把它纏結實,這就OK了。”咦,我的糉子怎麼會漏米哪?這使我大惑不解,老師讓我繼續做。

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漏米,又是一個三角形的,我看着第一個糉子,心裏又一個個不願意,我怎麼這麼笨呀!連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道題,卻不會做。看着眼前的這個小小的糉子,我有點想放棄了。當我在放棄時,我想到了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她說:“你不能在你不知道這道題是怎麼做時,或是某件事時你都要堅持下去,絕不能向不會的題或事情低頭。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加油!我決不向困難低頭,我要戰勝困難。

我不放棄又堅持包第二個糉子,包的根本就不像,我又接着包第三個,第四個……發現越來越不像了,我生氣極了,我轉念又想,我王少航怎能包那麼好,而我卻包的什麼也不是,我要和他比試比試不可,我給自己打滿了氣。

我非常想放棄,媽媽的話再在我的耳邊響起:“遇事一定不要退縮,要去面對困難,人生路上甜苦和喜憂,你一定要把這句話記住,記在心裏,這樣有困難就想想我對你說的話。”我又鼓足了勇氣,又包了一個,呀,我成功了,我終於包的像了,雖然不是特別的像吧,但是已經學會了。就像一個打了氣的小氣球又重新在天空中飛翔。

真是“吃糉子容易,包糉子難呀!”

  【篇七:包糉子】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祝你開心又順心……”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糉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牀了,手接着地到菜場上買包糉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糉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說要吃肉糉,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糉!”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糉葉先洗乾淨,燒上水,然後把洗乾淨的糉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糉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裏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糉子來可漂亮了。”

糉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醃製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乾淨,最後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糉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在糉葉裏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後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糉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着三角糉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糉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糉子上繞線。這哪裏是糉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糉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傑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美的。

  【篇八:包糉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每到這時,媽媽總要包一鍋香噴噴的糉子,今年也不例外。這不,一會兒就忙活上了,不過,今年我也學會了包糉子。

首先,要準備各種原材料。有新鮮的蘆葦葉、糯米、花生、豌豆、紅豆、蜜棗以及最後要用的棉線。五顏六色的,種類齊全,簡直就像開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待一切準備齊全,就可以開始包了。

首先,媽媽給我演示怎樣包糉子。先選兩張糉葉,要顏色翠綠鮮亮並完整的,把兩張疊在一起,光滑的那一面朝上。然後一隻手抓着頂部,一隻抓着葉子的三分之一處,同時往裏窩,形成一個漏斗狀。一定要保證底下沒有空隙之後填充原料。順序有講究:先蓋上一層糯米,再放棗、花生、紅豆,上面放一層糯米,要把漏斗填平,最後一步是一隻手捏住糉子兩端,另一隻手把糉葉蓋在漏斗上,蓋嚴後,再把糉葉尾部剩餘的部分纏在糉子口上,最後把準備好的棉線纏上。不大一會兒,一個美觀、精緻的糉子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看着媽媽嫺熟的動作,我心裏想:這有什麼難的,包就包。我洗乾淨了手,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選糉葉的這一關我非常順利地通過了,可窩漏斗這一關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完成。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或者是底下留有一個小洞。可惡的糉葉似乎在跟我作對,我一連試了七八回也無功而返。我無奈地看看媽媽,媽媽已經包好五、六個了。再看看手中的的糉葉,它彷彿瞪着眼睛,嘲笑我說:“你真笨,連我都制服不了。”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情,對我說:“彆着急,慢慢來,總會成功的。”聽了媽媽的話,我開始認真地練習起來。不一會兒,我就能熟練地窩出一個漂亮的漏斗形了。

下一步是填餡,由於沒有抓緊,第一次嘗試,我的糉子底部出現了一個小洞。哎,一個小差錯,前面的辛苦就付之東流了。還要重新來,看來真不能大意啊。

最後一步是封口,這也是最艱鉅的一項任務,小心翼翼地拿着自己的糉子,在媽媽的指點下一點一點地封口。耶!終於成功了。

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大火煮開後,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燜煮,我耐心地等待着美食,終於可以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掀開鍋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揭開糉葉,白花花、亮晶晶的糯米展現在我的眼前。再往裏,是五顏六色的豆子、棗、花生。趕快嘗一口,蘆葦葉的清香配上糯米的香味,再加上棗的香甜,那味道,怎一個“香”字了得。

煮好的糉子,媽媽給親朋好友分送糉子,望着他們的笑臉,我格外自豪,因爲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功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