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滿分作文錦集七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滿分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滿分作文錦集七篇

滿分作文 篇1

有些記憶是瞬間的,轉瞬即逝,沒有任何痕跡,就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些記憶是永恆的,永遠佔據腦海,霸佔着回憶的空間,比如大學聯考。

回想起來,我的大學聯考已經過去兩年了,快樂也好,痛苦也罷,它只是以不離開的方式佔據着我的腦海。我那容量不大的大腦空間也樂意讓它就這麼無賴的存在着,因爲,那是我真實的青春,因爲那些年,我爲它瘋狂過。

那年,記憶依舊是那麼清晰,卷子紛飛,忙着學習,忙着理想,忙着應付我們期待已久的那場考試,忙着在青春的舞臺上留下我到過的痕跡。不記得我是怎麼渡過那些難熬的日子,只記得那時候理想在腦海中一直盤踞,青春打着張揚的旗幟讓我不停的努力!

六月是仙人掌開花的唯一一月,燦爛卻讓人心疼,也是曇花一現的時間,美麗卻又短暫。記憶中的那個六月,對於我也是銘心刻骨的,踏過了書山,遊歷了題海,終於來到了大學聯考的大門前。出乎意料的心情。獨自踏入考場。開考、思索、答題、放筆……當最後一科收卷鈴聲響起,當筆放下的那一刻,十幾年爲之的奮鬥畫上了句號,深深吸上一口氣,微笑着和朋友們告別,回家,收拾着成堆的書,整理着成套成套或許還是空蕩蕩的卷子,但是這一切都不重要了,曾經在奮鬥路上歡笑與悲傷,曾經的喜悅與難過,一幕幕的回想,靜靜地在書中坐着,看着地上的一切,放一段舒緩的音樂,讓夢想隨着飛揚。

那年,記憶中依稀存在的八月,石榴花依舊盛開,收穫的季節,大學聯考成績下來了,差強人意,有些欣慰,平靜地接受,坦然地面對。帶着回憶,攜上眷戀,約三五好友,重新把熟悉的母校再次走上一遍。不再嬉笑打鬧,平靜地走着,仍微風吹在恬靜的臉上,任頭髮飛舞,展開雙臂,閉上眼睛,只用心聆聽着有序的心跳,隨心無意地散步。走到我們最後學習的教室。聽着新屆高三讀書聲,呆呆地看着,癡癡地想着,腦子裏一片空白,說不出的滋味。轉身、離開,奔跑到操場,肆無忌憚地發泄出一年來曾有過的張揚。

時間無法絆住我追求夢想的歷程,亦無法阻止我成長的腳步,我不敢說我會在這裏寫下一段神話,但我能保證用心抒寫一段真實的屬於我的故事。

也許青春就是如此。有悲傷,有彷徨,也有無法言說的喜悅,就像大學聯考,經歷過我纔有可能說我戰勝大學聯考,同樣,青春也是這樣,只有我在青春的大路上走過,我才知道,青春是張揚的,是爲夢想努力的!

有人說大學聯考是痛苦的,也有人說回憶大學聯考是痛苦的,可是我說大學聯考是快樂的,回憶大學聯考是欣慰的。因爲我們都曾爲之努力,因爲我們真真實實的爲它瘋狂過。

轉眼又是六月,對於我們這些參與過大學聯考的同學們而言,我們依舊關心大學聯考,因爲,它的影響不僅僅是我們當年,它就這麼霸道的在我們心上停留。五月會一天天過去,六月一天天到來,對於今年參加大學聯考的學弟學妹們,我祈禱你們正常平靜的面對它,然後自信從容的戰勝它。

因爲每年大學聯考出分的時候,哭一批笑一批,悲慘一批燦爛一批,那些難過的人以爲自己下了地獄,那些高興的人以爲自己真的到了天堂。只有上過大學的才知道,再一般的學校同樣可以努力,再優秀的學校也充斥着墮落。四年後的風騷,誰的天下,都別說的太早。陰差陽錯也許比如願以償更讓人成長。

滿分作文 篇2

六年前的今天,我們還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裏,當時我們還小,什麼都不懂。可是轉眼間,光陰似箭,時光漸漸流逝,我們也即將畢業。

同一些人,同一個地點,六年前是入學,而六年後是畢業。我已經長大,從那個無知的小女孩變成了亭亭玉立學識淵博的大姑娘。即將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告別敬愛的諸位老師,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兒時的我。

滿分作文 篇3

人生是一場行走。有人把行走當成人生,把到過的地方當做勳章,這種人生還格外流行。其實人生的行走比旅途的行走艱難地多,兩者最大的區別是,人生是不可逆的。

正因爲生命是一趟隨機發車、目的地不確定的列車,那些愛我們的人總會給我們準備重重的行囊。行囊中除了金錢、糧食,最重要的是各種指南:學習指南、交友指南、防盜防騙指南、戀愛或不要戀愛指南等等。

指南通常來自長輩,他們總是說“爲你好”、“我還能害你嗎?”當我們日後被生活擊倒的時候,他們會說“讓你當初不聽我們的”,彷彿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爲我們沒有嚴格遵循指南。

然而經常被忽略的是,如果旅行路線換了,指南還有效嗎?超級瑪麗的通關祕籍指導不了魔獸玩家,這麼簡單的道理,偏偏在如此嚴肅的人生指導工作中失效了。

對長輩、家訓、老話的崇拜,在數千年如一日的農業社會是有益於個體生存的,正所謂“天不變則道亦不變”。可是天早就變了。義和團大師兄的神符神

咒擋不住子彈,算盤比賽全國冠軍的經驗也無法供最笨的程序員參考。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爲我從小就不聽長輩的話,長大之後也從未爲此後悔。比如母親很節儉,桌上的食物總是儘量吃完,吃不完也放到下一頓再吃。節儉似乎是一種毋庸置疑的美德,但我總是糾正她:如果已經飽了,還要再吃,那不是節儉食物,而是浪費身體;有些食物都放壞了還要吃,吃壞肚子再去看病,纔是真正的浪費。

後來我發現,我這代人的父母大都有過分節儉的毛病。由於成長在物質極度緊缺的年代,他們會下意識地省錢,把提高生活質量的正當消費視爲浪費。作爲子女,對這種過時的“人生經驗”應該糾正而不是繼承。

在禁慾文化上長大的父母還會禁止子女早戀,可是乖寶寶們到了被父母逼婚的年紀纔會意識到,沒有一段美好的校園愛情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在這個變化隨時在發生的時代,過多的人生指南是負擔而非財富。若把大腦比作計算機,人生指南就好比一個又一個功能單一的程序,真正應該關心的不是程序而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指認知模式。一個人的“操作系統”若是開放的,隨時可以安裝新的“軟件”。

迎接語文新時代

每次外出旅遊,我都要把一些現金以及常用藥品放到行囊中。當然,每次都是錢花不完,藥用不上。但我依然樂此不疲!老輩人常說,“窮家富路”,“有備無患”。真理在民間,這些都是大實話。真要是用得着的時候,沒有錢我們寸步難行,沒有藥我們手頭無措。道理簡單,可是不是人人都懂得的。

就拿我們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不管我們多麼強調語文的重要性,告誡孩子們要多讀書,多背誦,多寫日記,多練字。但是,總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臵若罔聞。真要等到大學聯考臨近時,那些平時積累少的同學就開始慌了。因爲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如果沒有平日的積累,光靠臨近大學聯考時猛做試卷,很難在大學聯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現在,語文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語文學習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和寫作。20xx年,河北省將進入新一輪教學考試改革。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即將出來,據說將是顛覆性的變化。所謂顛覆性,其實就是更加重視閱讀和寫作的考查。只有那些平日裏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有着深厚積累的同學纔有可能在未來語文考場上脫穎而出。

正因爲如此,所以一定要告誡國小生和國中生,必須把閱讀和寫作當做日常學習的重要內容。尤其是閱讀,甚至要從幼兒園就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喜的是,有些明智的家長和學校已經意識到語文新時代的到來。比如有些家長把學前兒童送到“蒙正學堂”這樣的學校,讓孩子從小就閱讀儒家經典。邢

臺十二中的語文主題閱讀搞得如火如荼,他們參加了李希貴老師“語文主題閱讀”大課題組。十二中孩子們除了語文課本,他們還有十幾本配套閱讀教材。未來語文大學聯考,閱讀多的孩子肯定有較大的優勢。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很多家長、老師和學校,還沒有意識到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須知,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之路上,我們一定要往孩子的“行囊”多裝書籍,因爲語文素養會讓孩子們在考學之路,甚至人生之路上走得更遠。

不僅僅學生,作爲語文老師的我們也要做好迎接語文新時代的準備。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對我們組的老師說,新課程的語文標準給我們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儘管我們現在還可以靠試題講析應付當前的語文教學與考試。但是,沒有大量的閱讀和寫作體驗,我們很難讓未來的學生信服我們。

“山雨欲來風滿樓”,新的語文時代即將到來。要想在未來的語文海洋裏徜徉,我們就必須揚起“閱讀”之帆,蕩起“寫作”之槳,備好一切“行囊”,迎接語文新的時代!

願你披戴鎧甲,也能輕鬆上陣

人都是哭着來到這世界上的,彷彿早就知道人生會是一場負重的遠行。這趟遠行的任務又是大體相似的:每個人都得揹負各自的行囊上路,都會途經高山和平原、花園與幽谷,最後走到終點。不過,這一路的心情和抵達終點的方式,卻有天壤之別。

有人把一堆石頭背在身後,原本輕快的旅程就被石頭拖住了後腿;有人把一切都扔出揹包,走到半途才發現兩手空空,徒手根本鬥不過命運的猛獸。想到這裏,才發現這趟旅程最大的智慧就在於行囊的取捨。

如果有可能,我會先在行囊裏放進生活給養,意思是生存的本領。餘華說“活着本身就是目的,這並無羞恥”,活下去畢竟是這趟遠行的第一要務。這也是爲什麼成年之前我們都要接受漫長的教育和訓練,就像雛鷹在長大之前總要進行一次次試飛。對這趟旅程要接受的挑戰心中有數,這是必須披戴的一道鎧甲,相當於提前備好一路需用的糧食和補給。

行囊裏還要放一個指南針,意思是夢想。我承認,“夢想”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務虛,關鍵時刻既不頂吃也不頂喝,但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二位,是因爲夢想就像星辰和明燈,有指引方向的力量。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沒有精神的人容易半途而廢。倘若行囊裏只有食物,沒有嚮往,我們很容易走到平原就止住腳步,遇見坑谷就視爲畏途,而其實只要循着星空的方向再堅持一下,就能攀上奇幻的山峯,領略致勝的風景。

行囊裏還有一件東西,它有點沉重,卻是我們心甘情願揹負的,那就是這趟旅程中收穫的情感。旅程越往後走,這一路教會並陪伴我們飛翔與探險的父

母、親人就會越走越慢。他們用伸出的手告訴我們:放心走,別害怕;我們用遠行的背影告訴他們:放心吧,不必追。這些沉甸甸的情感,是甜蜜的牽絆,也是堅強的後盾,是一座恆久的富礦,給我們源源不斷的供養——永遠不要丟下它們。

這一路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寶貝。有的`是一些錦囊妙計,能幫我們越過某道關卡;有的類似於菸酒糖茶,必要時也能消乏解饞。可以隨身攜帶,但要知道這不是必需品,所以一旦行囊太重,不妨就丟下它們。至於生活裏的雞毛蒜皮,路人之間的煩惱愁怨,只會成爲負擔,不如就少去撿拾吧!

大學聯考其實也是這趟旅程的一道關卡。我祝福這兩天正在通過這道關卡的孩子們,把知識裝進行囊,把壓力丟在身後;把夢想裝進行囊,把挫折丟在身後。走到終點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的人是笑着走完了全程,有的人卻將出生的啼哭貫穿了始終。讓我們努力成爲笑着走完全程的人吧,既要披戴鎧甲,也要輕裝上陣!

人生,就是一次揹負行囊的旅行

看到今年的大學聯考作文,腦海中突然就閃現了每次離家時,母親爲我準備行囊的情景。

從高中開始就在外求學,回家的時間漸少,每一次出門的前夜,母親總要忙前忙後給我準備各種東西,衣服、日用品、精心準備的美食……等到第二天起來,大包小包的堆放一地,生怕我在學校裏受委屈。即使現在我已經上班多年,每次離家母親依然保持着這種習慣。

當時,對於母親的這種行爲,我卻總是一臉的不情願。“這個衣服我穿不着了,回去買就行了”,“吃的東西太多了,我一個人吃不了”,“這個東西到哪裏都能買”。看着我一件件往外取東西,父母嘴裏嘟嘟囔囔的聲音總是淹沒在我的埋怨聲中。但到達目的地後,打開行囊發現一無所有,生活會有諸多不便時,終才體會到父母的苦心。後來,我便不再拒絕母親的這種行爲。

說白了,不想揹負行囊上路是因爲自己太懶,是爲了旅途中更加輕鬆。但是母親並沒有心疼女兒出門時大包小包的拖累,心疼的是女兒在外起居生活不方便。慢慢地,我懂得了行囊的重要和情分,那是行走在外父母的愛和心裏的踏實。我們揹負的是行囊,累的是一時,方便的卻是長久。

不知不覺上班已經幾年,偶爾會有外出,但行囊依舊,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幫忙收拾,我會將行囊塞得鼓鼓。換洗衣服、幾本小書、洗刷用具、零食……這些東西與錢無關,但鼓起的行囊卻充實了自己的內心。

人生是一場旅行,每個人都一樣,會歷經遠行、別離、焦慮、彷徨又閃耀的日子,漫漫旅途中,我們的行囊中到底需要準備些什麼呢?旅途遙遙,兩手抓牢。

滿分作文 篇4

若是在羣體中唯獨你與衆不同,若是你手持不同的答案,你會覺得自己是錯的嗎?

在你的身邊,這樣的事一定很多吧。雖說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是這種人的存在不過是極少數,而且諷刺的是,往往他們所堅信的東西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很荒唐的。

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大衆是麻木的?因爲他人的選擇有時潛移默化地進入了你的思想,使你不再堅信自己,開始加入更加大衆化的人羣。就好比上課時的舉手表決意見,你分明認爲C是對的,但當你瞄見大多數人都選擇了B的時候,你也自覺地舉起了手。但結果是,你錯了。一味地隨波逐流,麻木地跟風,看似是你融入了一個大衆羣體,但實則是你丟失了自己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開始形成了依賴他人的心理。你也不知道爲什麼,你會潛意識地選擇加入他們,而果斷放棄了自己思考的成果。有時可能是因爲你怕遭受羣體的排擠和冷淡,你過度地在意別人對你的眼光和看法,你開始動搖自己的內心。如此循環往復,造成了整個社會的跟風體。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隨波逐流的生活狀態,選擇做一根人云亦云的蘆葦。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十二公民》,在影片中當第一個人開始將兇手的長矛指向了富二代,剩下的人也紛紛有理有據地斷定兇手就是富二代,但這卻並非事實。無疑,這個羣體就等於烏合之衆。而在這十二人之中,有一個人堅信自己,想要去了解事情的真相。羣體中同樣存在着這類相對執着的人。這個社會真的很需要執着的人。羣體不善推理,有時候少數服從多數的決定真的讓整件事變得越來越錯綜複雜。在大多數人看來,羣體的力量遠遠強於個人,但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想想如若羣體做出的決定是錯誤的,而羣體裏的每一個人都催促你做一個所謂合羣的人。你爲了不用承受所有的風險和那一份迴歸羣體的歸屬感而放棄了原本正確的答案,從而使整個社會遠離了種種正解。難道,羣體這時候不是愚蠢無用的嗎?從此,希望你能做一個獨立的人。將所有事物視爲空氣的同時,再去做,去想一件事真正的答案。雖然你可能遭受更多的風雨,流更多的眼淚,承受更大的壓力,但到最後你可能會比現在快樂很多。

滿分作文 篇5

“爲什麼?爲什麼?我的答案爲什麼不正確?”要知道這道綜合性試題是我在全面思考,斟酌多次才填上去的。考場上答完這道題,我還自樂了半天,多麼有思想,多麼有創意,看着我的試卷,眼前彷彿出現了語文老師在講臺上眉飛色舞,口若懸河的誇讚我。可現實是:

試卷上一把大紅叉對我齜牙咧嘴,彷彿在嘲笑我的自以爲是,拿過同桌的試卷,他的這一題上一把大大的紅勾,我比對了他的答案:“天那,他的答案那麼死板,沒有丁點自己的思想與見解,完全一個老夫子。”

“不行,不行,我一定要爲自己討回公道。”

懷着忐忑的心情,爲了爭一口氣,在深呼吸後,走進了語文老師的辦公室,站在辦公桌邊,雙腿在發抖,手心不停地浸出細汗,猶豫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老師,您看我這道題回答爲什麼不對?”語文老師接過試卷,仔細看了看,臉紅了。

短暫的寧靜過後……

“可標準答案就是這樣!”老師露出來無可奈何的神情。

這下,輪到我呆住了,我鞠躬退出辦公室。政治老師不是告訴我們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嗎?可爲什麼又有標準答案?

夜晚的天很靜,躺在牀上,擡頭忘禁錮着月光的夜空,這般靜謐,可惡的標準答案,你否定了多少孩子的創新思想?你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創新精神?你折斷了我們中華民族騰飛的翅膀。

你這可惡的標準答案。

我多麼希望:標準答案成爲歷史;我渴望,創新的翅膀能翱翔;我夢想祖國早日騰飛。

我的夢,中國美麗騰飛的夢,天下莘莘學子的夢。

滿分作文 篇6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得有個比較,才能讓人知真假,明是非,辨高低,懂退進。世事是比而知之的。螞蟻說自己腿粗,老鼠說自己眼大,都是相比較而言的。

比而自知。其實,我們怎麼樣,不需要我們自己怎麼說高矮胖瘦,只需要別人來評說。要與別人進行比較,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什麼地方。此所謂比而自知。

比而知人。所謂的辯別人才,選人用人,都得靠一個比字,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只有多讀人,多閱人,多比較,才能把優秀人才遴選出來。此所謂比而知人。

比而不被愚弄。信息公開,就是要人們通過大量信息的比較,獲得真實的情況,而被人愚弄,不當愚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意也是要通過比較,對比,讓人們感知,什麼是優秀的,什麼是落後,啓迪民智,化解矇昧。此所謂比而聰明。

國家之間也是得靠比而知其文明程度。自吹自擂,泥塘裏打滾滾兒,不知海有多大,沒見過洋有多廣,囿於一域,總以爲自己了不起。把野蠻當勇猛,把粗魯當豪放,把浪費當大方,而不知其素質低。這些都是沒有進行比較的愚見,愚行,是文明程度不高的體現的。國與國比,能讓國更文明。

其實,這個世界,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個體的人,事事處處,都是比而知之,比而明理,比而達人,比而知榮辱,比而知奮進,比而得發展。世界靠比而知之,人靠比而瞭解,事靠比而辦妥。

你我也因比而精彩。

滿分作文 篇7

社會總是會慷慨地給予孩童一份特別的關愛,這關愛中又無疑雜着些許歆羨: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嫗,甚至比起我們,他們有明亮的眼,有光潔的皮膚,更有純粹的心靈。單純、柔軟、好奇並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貴亦在此。

然而這關愛、這歆羨恰恰暴露了我們的尷尬與不堪:我們的心,我們的千迴百轉計謀頻出的心,已不配被喚作“赤子之心”,亦無法成爲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說的,“少男少女的心靈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們自然將走向沉淪。

不必費盡心力去找尋什麼例證了,整個的社會就是最好的例證:看着老者的無助,我們的視線是不約而同地彎着的;看着旁人無視信號燈穿梭於車流這中,我們的心腸是硬的。“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爲何發笑以及爲什麼不再思考。”當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寫下這句振聾發聵之語,他是否已經預料到了物質的洪流將不由分說地捲走我們珍貴的純淨的心?他是否想見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敬畏而充滿了算計、無聊的沉淪之地?

是的,我們如此珍視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樣的純淨的心靈,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東西該如何在社會中,在這個骯髒的大漩渦中保持獨立?不是人人都像葉芝一樣,有勇氣說出“我就要走了”的脫離世俗之語,有足夠澄澈的心去“無論在車行道還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聽到遠方的海浪。葉芝是幸運的,他呵護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護了一方淨土。可是誰會來守護我們的心,來柔化我們的心呢?請先自己行動起來,拂一拂心上的浮塵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誇耀臼己的心仍是純淨的。所以當我面對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樣,直率地向世界發問並表達臼己的喜怒哀樂;看着她依舊敬良着這個世界,我無疑是慚愧的。我們不需要更多沒有感情的行屍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試圖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無法更改世界的運行軌跡,就請守護身邊的童心吧!它們的單純與柔軟,不設防備卻擁有最好的感化力量,彷彿星星點燈,終會照亮黑暗。

童心之貴,貴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長會失去許多,卻不應失去最本身最純淨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說的:“我們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觸手可及的部分。”我願這赤子之心,可長存你我周圍,更長存於你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