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論文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論文

(一)教育學基礎

當代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批判傳統的哲學思想,提出教育的本質是生活經驗的改造和重組,教育即生活。杜威針對當時教育脫離社會生活提出這一觀點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生活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更好的生活需要教育,通過教育來改造社會生活,教育的最終目的內化於生活當中。中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結合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主張生活即教育,他認爲生活就是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二)心理學基礎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尊重人的價值和主觀能動性,人的潛能需要自我挖掘和實現,教育環境只是在這一過程中起了促進作用。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學強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操縱者,而是引導者,引導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寫作,讓學生擁有寫作的主動權。

(三)文學理論基礎

文學交流活動,是人類活動中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在文學活動中人的生活經歷是文學活動的基礎,文學賦予人的生活以美學。文學活動產生於人類的生活,文學無法脫離人類生活獨立存在。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學擺脫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爲中心,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鼓勵學生描寫生活中的事、關注生活中的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實踐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教學目標生活化是高中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首要方面,指語文作文教學要取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教學目標在制定過程當中,應當考慮語文綜合素養要適應生活需要,一是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二是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藝術薰陶和人格養成。例如《十八歲和其他》,這篇文章的教學意義在於指引學生在珍惜青春的同時,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時,語文教師可以將課程目標進行生活化設置,比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與父母等長輩,同學朋友等同輩進行交流溝通。讓同學們在十八歲這個結點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成長,這樣將生活實際與教學目標相結合,既滿足了教學要求又能促進學生情感價值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資源生活化

教學資源生活化,是高中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學資源生活化是指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論是自然資源或人文資源,所運用的工具或者文化元素要與生活緊密聯繫。在這一過程中,應當做到現實自然資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或是藉助自然資源輔助教學,其次應當充分利用學生較爲熟悉的人文資源,將它們融入教學當中。利用學生已知元素進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外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一同感知生活中的語文元素。例如《祖國土》,在講授這部分內容過程中,可以將本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到田園鄉村旅遊景點或其他地方進行考察,積累自然資源素材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在調查結束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描寫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培養學生對於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的認知和體會。同時,增強他們對於家鄉和國家的熱愛。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

高中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善於運用生活中的元素,聯繫學生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在這一基礎之上,培養和激發學生用文字來表現生活樂趣的習慣。教學要立足於生活,但也要高於生活,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積極的創設生活情境,在課堂之中進行情境模擬,改善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例如《荷塘月色》,這篇散文當中,朱自清運用了許多細膩的景色和情感描寫,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尋《荷塘月色》視頻資料,在圖文並茂的視頻展示中能夠讓學生在整體上對於文章所描述的景物和意境有一定的認知,在文章講述之後可以選取“縷縷清香似歌聲”這一典型的句式,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有哪些生活現象,或者在生活中發生的事,可以用通感這種手法進行描述。在課堂交流討論之後,向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及運用通感的手法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描述。高中語文作文在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三個層面進行生活化,是實現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