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古詩的作文精選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古詩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古詩的作文精選7篇

有關古詩的作文1

奶奶的歌謠裏牙牙學語,唐詩、宋詞、元曲縈繞耳畔;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馬致遠、杜甫、白樸的腳步因我向前……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這是一首寫秋景的小令。作者是白樸。幼時的我,天真地問奶奶“殘霞”是什麼意思?奶奶指着紗窗外的“月餅”告訴我:“月餅”回家了,當它落到“棉花糖”上時,那令人陶醉的畫面就是殘霞。我不禁拍手叫好,奶奶卻只是嘴角微微翹起……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這兩句我也懂。“我並不喜歡菊花的長相,它們的花瓣爲何如此呆板整齊呢?紙剪出來似的,只是寫了花梗又黏又滑,還有一種難聞的怪味。”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作者遠在他鄉對家人的思念。張籍的《秋思》中的“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我體會到了詩人的憂愁及享年親人的情誼。以至於“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中有無數珍寶,我們在詩海中遨遊。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文理,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有關古詩的作文2

傾聽古詩,感受其中的奧祕;傾聽古詩,感受其中的惆悵;傾聽古詩,感受高興的情操;傾聽古詩,感受思鄉情懷。

詩仙李白,從山西太原遊歷歸來,途中客居洛陽,在一個春風盪漾的夜晚,他聽到一首悠揚的《折楊柳》笛曲,想起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和親人。於是,寫了那首傳唱千古的《春夜洛城聞笛》表達了自己無限的鄉思之情。“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秋風乍起,見葉落飄零,大雁南飛,唐朝田園詩人孟浩然,站在江邊遙望雲端,不禁睹物傷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然而,江水漫漫,試問路在何方?思鄉之情和寫景之間渾然一體,深沉蘊藉。

北宋詩人范仲淹的《漁家傲》是他在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時所作,整首詞表達了作者破敵立功的決心和思念家鄉的矛盾心理。“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生動形象的表達了作者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家是人避風的港灣,在外流浪的遊子,無論身在何地,身處何時,都會想念自己的家鄉,仔細口味古詩,那份濃濃的化不掉的情意,盡在其中啊!

有關古詩的作文3

瞧!一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草,彷彿鋪在地上似的!風輕輕一吹“沙沙沙”的響聲穿的到處都是.

聽!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聲聲歡樂的調子逗弄着晚風,慢慢的小時在耳邊.

早上太陽露出半臉的時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笛子,哼着小曲.歡樂的在草地上奔跑,無拘無束,人有任何煩惱.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雲和小鳥們,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吃完晚飯,太陽照一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來,牧童手裏拿着笛子,邁着歡樂的腳步來到草堆上,不脫下身的蓑衣就躺下來,聽着草叢裏的不知名的小蟲唱這美妙動聽的歌,擡頭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腦海裏浮現在一個個畫面.

你聽那歡樂的調子有吹起來,多動聽啊!咦!怎麼停下來了,哦……原來是牧童眼睛進入了夢鄉.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讓他聽聽蟲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覺吧!

有關古詩的作文4

這次,我來到鄉下,未曾想鄉下的景色也這麼美。放眼望去,碧綠碧綠的草地,無邊無際。像一塊巨大的綠毯。草地乾淨而平整,像是被誰特意鋪上去的。

小草長得密密的,每一棵都精神抖擻。清新的'空氣中,飄着草的芳香,這景色,讓人心曠神怡。傍晚,夕陽的餘暉籠罩着大地,一座座農舍升起了裊裊炊煙。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遠處的田野開始變得朦朧。鄉村在暮色中顯得和諧和寧靜。一陣暖暖的微風吹來,隱隱約約地,有幾聲悠揚的笛聲,隨風飄了過來。順着笛聲找去,原來是牧童放牧回來了,他穿着蓑衣,騎着一頭老黃牛,輕輕地吹着竹笛,很是悠然自得。

晚飯過後,天色完全暗了下來。月亮也急不可待地露出了大半張笑臉。牧童連蓑衣都沒有脫,就躺在了柔軟的草地上,出神的望着天空的明月,不知他在想着什麼……可能是太疲倦了吧!沒多大一會兒,便進入了夢鄉。他嘴角掛着一絲微笑,似乎夢到了什麼讓他愉快的事情……

有關古詩的作文5

幾天前,校園裏到處掛滿了古詩詞,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

老師給我們下達了一個艱鉅的任務:每天早上背幾首校園裏的古詩。

清晨,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把不會背、背得不熟的古詩抄了下來,然而我一見到古詩就頭疼,有許多詞句都很難理解,這不,一早上還沒背一首呢!“九曲黃河萬里沙……”咦?是誰背得這麼熟練,扭頭一看,哦!原來是“古詩大王”衛鳴凱正在背古詩,見此情景,我心想:何不問問他背古詩的技巧呢?我便上前去:“衛鳴凱,你背得那麼熟練,教我點技巧吧?”“看你這樣誠懇,就傳你幾招吧!背古詩要細心品味其中的含義,背之前,要先看看詩意或詞意,以便加深對句子的理解。這樣再背,就感覺得心應手了。”

我聽了,豁然開朗,按他的方法去做,嘿!果然很快就背會兩首了。從這件事上我體會到了:做任何事都要掌握方法技巧,這樣,纔會事半功倍。

有關古詩的作文6

黃昏十分,草地被太陽照得金黃金黃的,草地上還站着一個人,那就是大詩人呂岩正在那裏作詩。

放眼望去全是草地,好像看不到邊的沙漠,平平坦坦的,似乎是有人故意將它鋪開,又似一塊非常大的綠地毯,使人不禁想躺在綠地毯上休息一會兒。這時颳起了一陣涼爽的晚風,晚風中還帶着不知是那個牧童吹起的悠揚自在的笛聲。

詩人尋着笛聲找去,終於找到了這個牧童,原來這個牧童黃昏十分,牽着牛回到家吃完飯後,連身上的蓑衣都沒有來的急脫下來,就來到池塘邊。躺在池塘邊的草地上,觀賞着皎潔的月光,傾聽着青蛙的鳴叫。

這時詩人想了想,大聲地吟道:“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詩人不由得感嘆道:“如果我有像牧童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就好了。”

有關古詩的作文7

功名利祿,一生榮華。這是多少文人志士所追求的,爲了名利,背井離鄉,十年寒窗,有多少人在名利場上失意,但在他們眼中,我卻看到了一八份坦然┅┅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就是陶淵明夢中的桃花源,辭官歸隱,可能只是出於無奈,但他的眼中卻流露出一份坦然。

李白的放蕩不羈“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投國無門,月下獨酌,邀月共飲,他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才華無處施展,一種無奈,但他的眼中也流露出一份坦然。

曾經的雕欄玉砌,金壁輝煌,結果則是國破家亡,彈指間,名利只是一陣輕煙。無言上西樓,把哀愁化作一江春水,任它東流,“剪不斷,理還亂”,但,他――南唐後主,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他的眼裏依舊是那份坦然。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面對愛人的離去,瘦比黃花,相思苦困擾着她,她的眼中,不止是不盡的哀愁,同時也是因爲了有了那份坦然才能將哀愁化作美麗的詩章。

在面對世俗時,他們有那樣一份坦然,真是的難得,這種坦然只有在古詩中,我們才得以一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