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感人的故事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個感人的故事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感人的故事作文

一個感人的故事作文1

大幹世界,多姿多彩;人間生活,關愛燦爛。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嚴冬的早晨。在一個偏僻的小巷裏,卻有許多人圍在一起看着什麼,忽然一箇中年男子擠進了人羣,他發現冰冷的地上竟蜷着一個哇哇直叫的女嬰。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他顧不得一些人的議論,毅然決然地把女嬰拖了回家。

這位中年男子便是本地的一位菜農。他家的經濟並不富裕,一家人靠賣菜爲生。他的妻子見丈夫抱着嬰兒回來時,先是吃了一驚,當她聽完丈夫的敘說後,便同意收養這可憐的孩子。夫妻倆商量了一下,給孩子取名爲"龍女"。從此,龍女幸福地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可好景不長,好的名字並沒給她帶來幸福的命運,就在龍女11歲那年,一次她在放學的路上突然昏倒。龍女的父母得知後,迅速將其送進了醫院。 醫院辦公室裏傳來了醫生和龍女父親的談話:

"你的女兒患的是腎功能衰竭症,兩個腎的功能不久將會完全喪失,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要想治好這種病,只有換腎。"

"換腎!?"龍女的父親驚疑地問,猛然間又急切地說,"換,一定換,我就是要飯也一定給她換上!"

"可醫療費是很昂貴的,大約需要20萬元左右。再說這合體的腎又從哪裏去找呢?"醫生同情而又爲難地說。

龍女的父親急呆了,他沒說話,只是沉默,只是流淚。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主動地捐款,來救助龍女。

全市各級領導一邊組織了"獻愛心"的捐款活動,一邊在媒體上尋找合適的獻腎者。這時,山東一位幹部來電說,要獻出一個腎。人們憂愁的臉上綻開了一絲笑容。

換腎手術成功後,在醫務人員悉心護理下,龍女康復很快。龍女知道這一切時,覺得這彷彿是一場夢,一場讓她無法置信的夢。可無論如何,在龍女的眼裏,她已有了成於上萬的父母——那些曾經救助過她的好心人,是他們給了她新的生命。

親愛的朋友,你聽說了這段感人的故事後,難道你不認爲這是生活中用愛交織成的亮點嗎?在生活中也正是這些亮點,奏響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偉大樂章。我想,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生活中的亮點一定永放光芒,發揚光大。

一個感人的故事作文2

那是在一九五五年的秋天,我的師傅方成山從抗美援朝的前線剛復圓,被安排在丹東市的一個運輸隊,每天都要開車經過二道灣,有一天我的師傅開車經過時,由於缺水他把車停在了公路邊,來到一家住戶要點水,就這樣認識了田芳媛。芳媛當年她十九歲,我的師傅他二十三,他每天都順路把芳媛來接送,日久天長他們二人生好感。我的師傅找人去說謀,可芳媛的父母楞不幹,原因是芳嬡一家是回族,回漢兩族不同婚,這條制度在過去是特別嚴。

我的師傅和田芳媛,二人深愛在心間,幾次“出逃” 都未得逞,被芳媛的爸爸追到火車站。芳媛被爸爸關進黑屋裏,每天只給二頓飯。芳媛被關將近二個月,連急帶氣她住了院。芳媛的病情剛好轉,就被姐姐、姐夫帶回老家―—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中衛縣。我的師傅他乾着急,天天想着見芳媛,圍着芳媛的家周圍,轉了能有大半年,但始終沒見到芳媛面。可憐一對有情人,天涯海角各一邊。

四十年後的某一天,遼寧省報的廣告欄,登出了一篇格外醒目的尋人啓示,說一位危病患者叫田芳媛,臨終前想見一面丹東的轉業軍人方成山,這個消息幾經轉折到了我師傅的耳朵裏,他聽後心情激動淚花閃,他只跟家裏告個別,說是外出旅遊逛幾天,連夜乘車去了寧夏,幾經轉車纔到了中衛縣。接站的是田芳媛的小女兒,說媽媽病危有好多天,不能吃喝也不睡覺,口中念念不斷叫成山,我的師傅聽後他熱淚流,急急忙忙往醫院趕,見了芳媛他哭出了聲,抱着芳媛淚滿面。芳媛用力的睜開眼,臉上微微露笑顏,緊緊的拉着我師傅的手,顫顫巍巍的把頭點,“看來我當初愛你沒愛錯,你是個有情有意的男子漢。今生未能和你做夫妻,下輩子我一定陪你一生到百年。今天我先走一步,奈何橋上再相見。”說完芳嬡她閉上了眼,隻身去了奈何邊。

我的師傅他放聲喊:“剛剛見面你就走,西天路上你太孤單,我苦苦找尋你四十年,沒想到僅僅與你見了一面,你不該走得這麼急,我滿腹的話兒還沒說完。”人生自古誰無死,人生自古誰無憾。我的師傅和芳媛,僅僅相識幾個月,卻深深思念幾十年。可嘆芳媛一世情,不見親人心不死,不見親人不合眼,太慘、太慘。

一個感人的故事作文3

山的那一邊是什麼?是一片貧清的土地,但這裏卻講述了一個感人而真實的故事。

石娃是一個七歲還穿開檔褲的普通的農民的兒子。他家裏窮,窮得只能讓一個孩子上學。於是父親便讓他和姐姐轉勺來決定他倆的人生命運。多麼殘酷的`辦法!多麼殘酷角勺現實!它將一個渴望求知的孩子拒之於校門外。然而石娃是幸運的,他由父親揹着淌過了那條水沒過膝蓋的河,走進了知識的殿堂。可石娃那不幸的姐姐卻只能在家裏操持家務,下地千活,承擔起早逝的母親所應承擔的一切。看到這裏,不禁讓我心酸,想想我們,山的這一邊的我們的生活,從小不愁吃穿,且樣樣都追求“完美”。對家長几近苛求,在我們的字典裏,理解與謙讓都被抹去。與他們相比,我們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多麼沒有分量!

石娃國中就要畢業了,然而姐姐爲了使他能完成學業,卻違心地嫁人了。父親長年積勞成疾,不堪生活的重負,終於中風偏癱了。生活上的一次次的打擊,沒有將石娃壓垮,相反,正是在這樣的逆境中,石娃取得了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的一等獎。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因爲我們受到一點挫折,一絲委屈,就常常以爲走到了人生的末路,而採取極不理智的做法,以逃避現實,向困難低頭。我們會做的,只是一味地推卸責任,怨天尤人,卻不肯挺起腰板,去面對困難。與石娃相比,我們這些見多識廣、生活優越的城裏人,只覺得羞愧與自責。

父親爲了不拖累考上師範的石娃,竟投井自盡,石娃奮不顧身跳人井中,救起父親。沒有了母親的石娃又怎麼能再失去父親!倔強的石娃,拒絕了村裏給予父親五保戶的待遇,毅然背起父親,踏上了一條不尋常的求學之路。

還是那條彎曲的山路,還是那條渾濁的河流,十六歲的石娃成了父親惟一的依靠,他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他就像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面對風雨,卻勇敢地、“自由地在泛着白沫的大海上飛翔”!去迎接那雷聲,跟狂風爭鳴!

讓我們這些面對暴風雨,只會呻吟的“海鷗”,嚇壞了的“海鴨”和膽怯的“企鵝”們,快些變成海燕吧,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高傲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