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傾聽作文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閱讀教學是學生學會和文本對話的過程。即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句話強調了對話的過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總是鼓勵學生髮言,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髮言的人越多,說明課堂的氣氛,也說明學生都理解的好。

要學會傾聽作文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鼓勵學生髮言,對於較爲好理解的句子,舉手者云云,個個躍躍欲試,而且有時,別人發言,他卻喊着叫他,學生善於表現很好,但我深刻地領會了這樣的缺憾。當這個孩子爭着要發言時,他是否聽到同學說什麼,同學是否比他說的全面或比他所說又有不足?他根本不知道。所以看似熱鬧的課堂,我卻深感這樣做的.不足。其實,我們聽到的只不過是不入耳的喧嚷。而且,有些學生似乎成爲一種慣性,只要發言就是我表現好。發言結束後,如釋重負,對於別人的發言充耳不聞。對話就顯得無味,沒有深度,思維變得龜裂而不流暢,不能形成集體的智慧。有些不善於發言的孩子,都有些麻木,更覺乏味,所以就根本無心聽課,眼神呆滯,要麼就各自悄悄在玩。

我發現很多孩子最大的不足就是沒有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剛開始,要麼人云亦云,要麼無動於衷,幹什麼的都有。我從鼓勵他們個性化理解開始入手,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在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我能從他們的表情中讀出他們的內心。我常走進學生中間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我不會站在講臺前居高臨下,學生有一種壓抑感。所以現在發言的學生越來越多。而有時上完課,作業中出現的課堂上研討的內容,有一部分學生竟然不會做。我反思了上課時種種課堂表現。這一部分孩子都是不傾聽的孩子。

我看了一名的日本課堂教學研究學者所著書靜悄悄的革命中的一段話,這段話說得與我同感。傾聽這一行爲,是讓學生成爲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爲。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擅長傾聽的兒童。只愛自己說話兒不傾聽別人說話的兒童(人)是不可能學得好的。學習,一般認爲這是能動的行爲,但不應忘記的是,在能動的行爲之前,還有傾聽這一被動的行爲。學習,是人人身心向他人敞開,接納異質的未知的東西開始的,是靠被動的能動性來實現的行爲。我讀完這段話深受啓發,我醒悟爲什麼會有一部分孩子上課所學的他還不會。我的課堂上多了這樣評價學生的話學會傾聽別人發言的學生,纔是會學習的孩子,聽完別的學生髮言的人,那是更會學習的孩子。所以現在已有一部分學生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小組彙報時,爭着發言的小組,我會說:能聽他們小組發言的再補充的小組成員,那才更有水平!

我們往往向40分鐘要效率,要質量,鼓勵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關注學生傾聽這一學習習慣的培養?我的回答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