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的作文

比亞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突尼斯等國相鄰,大部分國土是沙漠。1912年,它成爲意大利殖民地。此後,法國曾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1951年,利比亞獲得獨立,成爲一個王國。18年後,卡扎菲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建立了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衆國。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十分重要,其與歐洲隔海相望,周圍又是四個講法語的國家。很多法國的政治家都將利比亞視爲一個對本國而言的特殊國家,法國當局自然不能袖手旁觀。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法國政府因爲石油利益,只能先同在利比亞首都黎波里的卡扎菲政府斷交,後又承認了利比亞反對派,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這就可以理解爲何法國高調宣稱要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因爲法國在利比亞主要的石油設施,都集中於利另外一大城市班加西中(反政府武裝控制範圍內)。

利比亞的作文

經濟因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資於能源領域。據美國網站報道,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着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央視評論認爲,對法國而言,如果利比亞政府穩住了局勢和統治地位,前者將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反之,如果幫助反政府武裝上臺,法國無疑將成爲最大的'受益者。

歐盟之疾

去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讓歐盟成員國遭受重大經濟打擊。好不容易通過半年多時間的調整,慢慢步入恢復階段之時。國際油價,特別是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一路狂飆,使得大部分使用北非石油的歐洲國家,面臨着輸入型通脹的風險。這在我《中纖財評:石油/棉花 美國操控下的資本大挪移》中以有所介紹。

美國從經濟角度上考慮,戰略目的非常明確,攪亂北非局勢之後對歐洲輸入通脹,然後打壓歐元提振美元。以德法爲首的歐盟自然不甘示弱,在對付美國“軟刀子”的同時,一方面歐洲銀行積極構築金融防火牆,另一方面也在利比亞局勢上藉着美國戰略“順水推舟”,乾脆推翻卡扎菲政權,扶持利比亞反對派上臺,屆時法國在利比亞將大幅提升能源方面的利益。

本來日本大地震,暫時打壓了國際油價,對歐盟真還算是利好。沒想到華爾街分析師們,沒隔幾天竟然視日本大地震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不顧,調轉筆頭一致對準利比亞局勢,強行拉漲國際石油期貨價格。加上美國爲應對日本盟友的大地震“殫精竭慮”,無暇顧及卡扎菲同志,致使利比亞政府軍大有重新掌控局面的趨勢,爲此利比亞戰局又一次陷入了僵局之中。看起來歐盟又被美國擺了一道。作爲歐盟兩巨頭之一,德國肯定是不會率先出兵干預(二戰戰敗國),因此法國沒辦法了只能被逼出頭和利比亞現政府撕破臉皮。

美國——“軟實力”終極體現

美國之疾

日本9級大地震之後,最急的莫過於美國。爲什麼?當然他不是爲日本着急,而已由於美元指數橫盤過久,好不容易找到在76一線做底反彈的機會,一次超級大地震導致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從而又一巴掌把美元打了下去。急得美國昨天強組西方七國集團(G7)召開緊急磋商,聯合干預日本匯市。有趣的是英國財政部和法國央行昨日先後承認干預了日元,德國也央行證實在干預市場,而歐洲央行卻拒絕置評,這很值得玩味一下。

而在利比亞問題上,美國政府則含糊其辭。這和美國外交一向跑在最前面的強硬對外政策相左。爲什麼?很簡單,利比亞無論是政府軍勝,還是反對派贏了,對美國都無利可圖。只有讓利比亞局勢、北非局勢繼續亂下去,纔會對美國有利。別看美國軍艦20日對利比亞發射了100多枚“戰斧”,人家主要是先“清庫存”,然後拉動一下國內軍火製造業的內需而已,就業崗位就是這麼被創造出來的。

他美國人就從未指望利比亞局勢能立馬搞定。因爲美國的石油利益在中東、在沙特、巴林這些國家(沙特、巴林最近發生反政府示威活動,美國馬上力挺沙特出兵鎮壓,沙特政府“剿匪”那是相當的給力),而不在北非。且利比亞石油儲量僅佔世界的3%主要供應歐洲,且近幾年產量都在回落。

因此,目前美國在利比亞沒有明確的利益目標存在,相反利比亞不過是美國人的一步楔子,對付歐盟的楔子。所以,看似以歐美爲主流的國際社會,都支持軍事上打擊利比亞的行動。而背後的實質和西方集團不同利益訴求,必將讓後期利比亞局勢更加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