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家鄉風俗的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中秋節的家鄉風俗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中秋節的家鄉風俗的作文

關於中秋節的家鄉風俗的作文1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裏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裏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關於中秋節的家鄉風俗的作文2

中秋節,爸爸的同事寄來一盒月餅。精緻的木盒子中幾塊月餅靜靜地臥在絲絨上,是皇家女兒,金枝玉葉伴着。

母親特意拿出珍藏的水晶盤子,月餅切成細細小塊,擺成菊的模樣。一家人洗淨手笑咪咪地放進嘴中品味:燕窩做的餡,味道怪異,家人通常碰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強迫自己吃了兩塊,肚中一陣排山倒海。最後狠狠心,丟進了垃圾桶。

我不禁對母親小時候的中秋節月餅感了興趣。

聽母親說,她們小的時候物資貧乏,一年只有幾塊月餅,用牛皮紙包着,多是桂花和紅豆餡的。拆開包裝,金黃的餅皮滲出鮮香的油,令人垂涎三尺。豆沙餡軟,面,入口即化;桂花餡甜,清鮮,拌上蜜糖後鮮美可口。麪皮更是層層起酥,咬一口滿嘴留香,回味無窮。

孩子們拿到月餅,通常不急着先吃,而是掰成一點點的碎渣,慢慢品味。大人們則是不捨得吃,用幾層紙包着拿回屋中。等孩子們都吃完後又從屋中拿出平分,引得一陣歡呼。有一次,外祖母將月餅放入櫃子,便忘了這事,等找到時已經發黴。全家人因此懊惱了好幾天。

飢餓是食品最好的調味劑,在物資豐富的今天,我能品嚐到高端、昂貴的月餅,卻再也買不到母親小時候對中秋節的盼望和對吃到月餅的歡喜了。

少了這些,月餅索然無味……

關於中秋節的家鄉風俗的作文3

盼望已久的中秋終於到來了,可在這個中秋之夜,月亮像個害羞的少女躲在厚厚的雲層裏,頑皮的繁星弟弟消失了。在此時,代替它們的是一望無際的烏雲。這真是個特別的中秋夜。

月亮雖然沒露面,我卻想起它的美來: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她那銀盤似的臉,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望望天空,哎!竟下起雨來,越下越大。

夜風呼呼地吹,大雨嘩嘩地下。儘管天公不作美,人們還是冒着大雨趕去與家人團聚。

今晚,我家也擺了一桌團圓飯。吃完團圓飯,一家人吃月餅、說月亮、喝喝茶、高談闊論……我不相信月亮出不來,每隔幾分鐘便出去看看。

雨依然下個不停,月亮遲遲沒出來,我感到幾分遺憾。我並不爲這幾分遺憾而壞了心情,因爲爸爸給我們講起了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入月宮”……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原來中秋拜月是百姓們爲了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這一風俗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演變爲賞月。

聽着傳說,盼着月亮……我們的誠心終於感動了老天爺,在十點鐘時,雨停了,月亮像一個含羞的少女,撩開面紗,露出嬌容,整個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夢幻般的銀灰色。我們沉浸在迷人的月色中……

中秋節是美好的,是快樂的,讓我們共同歡度這象徵團圓的佳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