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彙編10篇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古代老百姓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彙編10篇

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五,許多習俗也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絨系在兒童的剝淨、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這天,據說爲了壓邪,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我們家每到端午節,媽媽都會到外面去買一些糉子,有蛋黃味的,有棗泥味的,有肉糉,還有豆沙糉。我最喜歡吃豆沙餡的糉子,糉子的味道聞起來很香,吃起來有五種味道——香、甜、軟、糯、粘。這些糯米寶寶好像很喜歡趴在我的牙齒上,一動也不動,需要我的舌頭費好大勁兒才能把它們頂下來。

去年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金雞湖邊去看賽龍舟。一條條龍舟都用明豔的色彩裝扮得格外美麗。龍舟上的選手個個都滿頭大汗,但是都充滿了幹勁,“一二”,喊着齊整的口號。而岸上的人也拼着力氣在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吆喝聲此起彼伏,真是熱火朝天,看客們都熱血沸騰。

我喜歡端午節,盼望着今年的端午節早點到來。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2

端午節在中國是一個有趣的節日,因爲各地的風俗不同,所以過法不同。

端午節除了吃茶蛋外,最重要的莫過於糉子了。在以前糉子只有肉糉和鹼水糉,哪比的過現在啊,五花八門的糉子,各有各的千秋。火腿糉、豆沙糉、紅豆糉……

包糉子可是一件難事:沒有包好會漏米;沒有紮緊會散架。如果是包有餡的糉子,餡可不能放的太多,那樣就沒有糉子味了!包糉子這種事情老人家最在行的了!那又枯糙的手如飛似舞,嘴用力咬繩子,把包好的糉子用力一拉,一個糉子就包好了,記得奶奶包糉子的時候,我坐在一旁看奶奶包糉子,眼花瞭亂的望着她那雙靈巧的手,她一邊包糉子,還一邊和我講故事呢!

我到現在還依稀的記得那個故事:似乎是說屈原跳江自盡的故事,後人就在端午節這天向江裏投糉子,紀念屈原。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3

年年蒲月五,歲歲端五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糉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重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匡助懷王,做過佐徒,三閭醫生,主張彰明法度模範,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而,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與鄭袖讒害離任。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與上官醫生勒尚的讒諂,被流放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酷好故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衝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國民的痛苦,屈原悲痛欲絕。他既有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身政治理想的破滅,可以或許就在這一年的蒲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國民聞訊,曾紛繁盪舟去救並把糉子投入江中,省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屍首。這便是蒲月初五吃糉子賽龍舟的源頭。

屈原終生一生沒世的政治生涯是悲哀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質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爲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厚,文彩光澤,氣魄魁岸,也是一篇照射千古的浪漫主義精品。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高尚的名譽,對後嗣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祖先對他的作品的仰慕。

目前,屈原的作品已譯成多種外文,活着界各地普及轉達。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4

端午節到了,媽媽買了很多葡萄乾、大紅棗回來。“媽媽,今年端午節,咱們家自己包糉子啊?”我問媽媽。

“是呀,你看我這不是買了很多的葡萄乾、大紅棗回來嗎?糯米和糉子葉都泡好啦,今天咱們要自己包糉子。”媽媽高興地說完,就開始忙活起來。

哇,太好啦!我看見媽媽將洗好的葡萄乾、大紅棗、芸豆和事先泡好的糯米混在一起,順手拿起糉子葉。“媽媽,我也要學包糉子!”看着媽媽不一會兒功夫就包好了一個糉子,我的心癢癢的。

“行,你也來吧!”媽媽笑着說。

我先看媽媽包,只見媽媽取了兩片糉子葉,輕輕舒展一下,重疊放在手心,將糉子葉旋轉一下,糉子葉就成了一個圓錐形,像一個漏斗。媽媽先在漏斗的底部放上一枚洗過的大棗,然後用水盆裏的糯米、葡萄乾、芸豆將漏斗填滿,再在漏斗的兩側分別放上一枚大棗。接着將上端多餘的兩片糉子葉折回蓋住上面的糯米,用草繩環繞糉子四周,將糉子緊緊捆住。不一會兒,一個四角形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上誕生了。

看了媽媽包糉子的過程,我也拿起兩片糉子葉準備大顯身手。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把糉子葉一折,做成一個圓錐形,然後依次放上了大棗、混合在一起的糯米、葡萄乾、芸豆,接着再在邊角上放上兩枚大棗,把糉葉往上一蓋,用草繩捆了起來。

看着自己的作品,抽抽巴巴的樣子,怎麼看也不好看,不過我還是很高興。我得意地瞅了媽媽一眼,“怎麼樣,包得不錯吧?”只見媽媽朝着我嘿嘿一笑,表情有些古怪。我懷疑地看了看我的糉子,哎呀,糉子的底漏了,糯米都跑出來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媽媽叫我再試一次。有了第一次經驗,第二個糉子順手多啦,而且包出來也比第一個好看多啦。

“哈,太好啦,我也學會包糉子啦!”我高興得跳了起來。“等糉子熟了,我一定要嚐嚐自己包的糉子!”看着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我心裏默唸着。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5

等星星,盼月亮,終於把端午節盼來了,我可是最喜歡吃糉子,這下可以大飽口福啦!

一大早,我就纏着媽媽包糉子,樂顛顛地準備要用的材料,泡在水裏的糯米,潔白無瑕;洗淨的紅棗,紅潤飽滿;煮過的糉葉,墨綠、舒展。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開動了。

把糉葉捲成一個倒圓錐,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到裏面,再捏一枚紅棗小心翼翼地放在糯米上,看起來,就像鑲嵌了一顆紅寶石,漂亮極了!然後用多餘出來的葉子包裹起來,把口封上,最後用絲線纏起來。可是,這糉子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娃娃,上竄下跳,搞的我“手忙心亂”的,就是纏不好,不是漏了米,就是開了線,真是“氣”人太甚!哼,我就不信,還纏不上你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雖說形狀有些古怪,可總算是做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包好的糉子拿給媽媽。拿起我包的糉子,媽媽很仔細地看了又看,撲哧一下笑了,跟我說:“剛纔糉子對我說,你把它糟蹋成這樣,大大減小了它的功力,可能煮熟後就發揮不出它的香氣啦!”這句話,讓我哭笑不得,笑吧,是媽媽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也想的出來:哭吧,是我白忙活了一場。看着我的樣子,媽媽哈哈大笑:“逗你玩哪,包的不錯呢,一定會很好吃!”我這才放下心來。

吃着煮熟後香甜的糉子,真是開心啊!親愛的端午節,我愛你!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6

在我記憶的長河裏,有的事情使我悲傷,有的事情使我後悔……然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我學會包糉子那件事。

記得那是去年的端年節,按照習俗是都是吃糉子的。那天早晨,我對媽媽說:“媽媽,快去買糉子吃吧!”哪知道媽媽突然心血來潮,說:“我們今年不買糉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糉子了,我們自己來做糉子吃。”“爲什麼?”,我不解地問“買回來多方便呀,熱一下就能吃,幹嘛要自己做,自找麻煩。“可是我們家有材料啊,爲什麼不做,除非你不會做。”媽媽說。聽她這一說我可火了,竟然說我不會包糉子。好!我今天就讓你瞧瞧本姑娘的厲害,便隨口說了一句:“做糉子就做,誰怕誰呀。”

可剛說完我就後悔了,因爲我卻不會包糉子,不過我外婆很會包糉子,媽媽小時侯跟外婆學過,所以,我家的包糉子能手要數媽媽了。

五分鐘後,媽媽把材料準備好了,大家都開始包糉子了。我不會包,既然有“高手”在場,不妨先“偷師”,然後再開始包。只見媽媽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葉子,熟練地捲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幾勺江米裝進“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三個紅棗,最後三下五除二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線繩繫緊,一個四角的大糉子就包好了。這一下,可把我這個在傢什麼事都不幹的人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我真對媽媽佩服得五體投地!媽媽似乎發現我一直盯住她,就說:“瑋瑋,我教你練着包吧!”“這有什麼?包就包吧!”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子葉捲成個大“喇叭”,用勺子舀了幾勺江米,又放上紅棗,然後包了起來。可糉子在我手裏卻不聽使喚,一會兒,江米“拱”了出來,慌忙抓起一片葉子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可羞死人了!這是什麼糉子呀?圓鼓鼓的,簡直成了個大肚娃!還有江米露在外面,好像在咧嘴笑我呢!再看看桌子上,又是江米又是水……我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正想放棄,可又想想,要是被同學知道我連糉子都不會包,那多沒臉子呀。不行我一定要包好,我暗暗下了決心。我包一個又一個,當包完第五個的時候,“哈哈!”我高興得笑出聲來,我終於包出一個合格的糉子了。我真高興啊!當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時,感到無比的自豪。這次包糉子的事情深深印在我心裏。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7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

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着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8

我學會了包糉子

三角四楞長,珍珠裏面藏。

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打一食物

小朋友們,你們猜出來了嗎?讓我悄悄告訴你們吧,謎底是糉子。想起它的模樣,那可真可愛!白白胖胖的米粒,擠擠攘攘地被蒸好,發出誘人的香味。拿起來,沉甸甸的,裏面淨是豐富美味的食物,讓你情不自禁的打開,然後一吞而盡,令人回味無窮…

我雖愛吃那香糯可口的糉子,但自己從未動手包過。那天,看到媽媽又要包糉子了,準備的材料非常豐富,有棕葉、糯米、紅棗、鹹肉、醬油和棉線……我突然心血來潮,暗想何不自己動手試試呢。於是我就央求媽媽教教我,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一邊哼着小調,一邊沖洗糉葉,開心極了。

開始學包了……可以看出形狀。聽了媽媽的鼓勵,我心裏頓時樂開了花。現在我……(這一段根據格子,適當刪減)。

這次包糉子的體驗,既讓我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此外,我也很珍惜這次跟媽媽一起做家務的時光,家務活看起來容易,也不輕鬆呢,以後我要多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9

一個多雲轉晴的星期五,全校同學一起乘坐一輛輛大巴車來到了城陽世紀公園。

我們繞了一大圈,才氣喘吁吁地來到了吃飯的場所——一片小小的草地上。吃飯時,劉迦南送我了好多新鮮美味的薯片,我連忙分給大家巧克力棒吃。歡聲笑語遍天下,大家興奮又快樂,完美地幹完了吃飯這愉快的事兒,我們每個人都收穫了分享的快樂!

緊接着,我們繼續乘坐大巴車來到了包糉子的場地。全體師生紛紛換上了整潔雪白的工作服。在一區包糉子時,我的糉葉因爲有裂縫,如“殘疾的兵”一般,總也包不好。後來,我來到了四區,尋找到一位阿姨教我包糉子。第一次、第二次,我都失敗了:手中的糉子稀里嘩啦,成了一灘爛泥巴,我煩惱無比。於是,心裏那股不服輸的勁兒鼓了起來。最終,在阿姨的指導下,我終於包好了兩個有模有樣的小糉子,像個有骨氣的小卒一般雄赳赳、氣昂昂。

第二天的早上,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做的小糉子,真是軟糯香甜,美味無比!我好捨不得哎——真想保存到三十年之後再吃。但是媽媽說:這可不是酒,越醇越美味!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0

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爲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糉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說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糉子的,這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說:“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說教,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糉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糉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糉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傑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匯成商學院,可心裏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外婆給我示範了一遍,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糉葉疊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後,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外婆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連忙說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裏出來的。”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糉葉裏。我自言自語地說:“外婆真不愧是糉子專家。”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在我包的糉子裏放上了一枚硬幣。誰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糉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糉子包好後,接着就是放進蒸爐裏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糉子和外婆、爸爸媽媽的糉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糉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糉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糉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裏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糉,外婆吃到的是豬肉糉,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糉,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糉子裏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糉子,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