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合集15篇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

星期天中午,我跟着奶奶學包糉子,開心極了!

我們包糉子的材料有:糉葉、糯米、繩、肉、綠豆和豆沙。準備好一切材料後,就動手包糉子了。

奶奶先拿起一張糉葉,熟練地將糉葉捲成漏斗形。我邊看邊做,可捲來捲去手中的糉葉怎麼也卷不好,我自言自語:“笨手笨腳的小公主,怎麼才能學會呢?”奶奶和藹可親地說:“小公主,看奶奶怎麼做。”只見奶奶左手拿住糉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糉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一個漏斗形。接着,奶奶將一根筷子放在漏斗形的糉葉中間,然後裝入糯米、綠豆和豆沙,再用筷子均勻地轉動起來。最後,奶奶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肉放進綠豆的中間,再蓋上一些糯米,把糉葉尾部回折蓋住,用線綁住,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範。我學着奶奶的樣子,認真地拿起糉葉,終於把糉葉折成漏斗形了。可是我太用力了,糉葉被我戳了一個洞,奶奶忍不住笑起來:“小公主,糉葉漏了。”我又再選了兩張糉葉捲起來,裝入糯米,再用筷子均勻地轉動起來,中間放進綠豆,再蓋上一些糯米,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終於在我手中出現了,我興奮不已。奶奶也高興地說:“我孫女學會包糉子啦。”後來,奶奶又告訴我糉子的形狀和味道有好多種,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包了好幾個。

包好糉子後,媽媽把糉子放到鍋裏煮,煮熟的糉子香噴噴的!一大籃子的大糉子被媽媽端到桌子上。我開了一個糉子,咬了一口,那肉軟綿綿,糯米香香的,綠豆金黃金黃的,吃了還想再吃呢!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真高興!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2

每當我吃到又香又軟的糉子時,我就會想起我第一次學習包糉子的情景。

去年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買好了棕葉,泡好了糯米,備好了棗子,準備包糉子了。我很好奇,心想:糉子是怎麼包的呢?於是,我就跑到奶奶跟前,說:"奶奶,我要學習包糉子!"奶奶一口就答應了。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一邊做示範,一邊告訴我包糉子的步驟和要領。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拿兩片棕葉,一片放在上,一片放在下,然後從左邊捏一個小角出來,小角不能有縫。可是,我捏了半天才把小角捏得"天衣無縫"。我再放一點糯米,就像一張白沙鋪成的小牀,然後把棗子小一姐請上一牀,最後在放一點糯米,幫棗子小一姐蓋上"被",接着,把右邊的棕葉拉倒頂左邊還捏一個小角,把棕葉對摺,圍着那個出發點轉幾圈,再用絨線繫緊,拿剪刀剪去"雜草"。嘿,大功告成啦!你們猜,我的糉子怎麼了?第一個小角沒捏好,漏了!唉,我笨手笨腳的,還是別包了吧。可是奶奶不停地鼓勵我,我就繼續包……

呀!終於包出來了!雖然沒有奶奶包得那麼好,但第一次能包成這樣,我覺得已經很不容易了。於是,我拿着自己包的成果放到了蒸糉子的鍋裏。過了一會兒,糉子熟了!看着它"站"在盤子裏,就像一名軍人似的,我多有成就感啊!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別提心裏多甜了……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3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着外婆學包糉子。

準備好糉葉、繩子、糯米和各種餡後便可以開始包糉子了。我看着外婆熟練地把糉葉捲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也學者外婆的樣子,一隻手捏住棕葉,另一隻手往裏一卷,可我卷的不是太鬆就是太緊,可我並不氣餒:不就是卷一個圓錐嗎?我又一次嘗試,唉,還是不行。外婆在一邊指導道:“左手按緊,右手輕輕往裏一卷。”我按着外婆說的再小心地一捲,哈,終於成功啦!接着,我拿起勺子,往裏面灌入糯米和赤豆,下面就該捆繩子了。只見外婆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的“身體”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樣子小心地捆上繩子,就這樣我的第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翠綠的糉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又大又圓的赤豆,多好看啊。

最後就要煮糉子了。剛下鍋一會兒,那清香就飄滿了整個房間,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時不時地去打探糉子熟了沒。過了幾小時,糉子終於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滾燙的糉葉,只見白白的米團裏彷彿嵌了幾顆深紅的瑪瑙,霎時好看。

看着看着,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哇,香香的軟軟的甜甜的,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啊!

吃着自己包糉子,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4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我們都會吃糉子。

快到端午節了,爸爸坐在院子裏包糉子,我很好奇糉子是怎樣包好的,於是我問了爸爸,爸爸叫我拿起一片糉葉,邊講邊做。爸爸說:“要包糉子,必須要選一片好的糉葉,糉葉要中間沒有縫隙;然後把糉子的角下彎成像酒勺的形狀;再向裏面倒一些米,還可以加一些棗子、玉米、臘肉等各種食物。”最後,爸爸對我說:“一定要把糉子用繩子緊緊的捆住。”因爲在煮糉子的時候,沒有捆緊,糉子就會散。接着我和爸爸包了許多糉子。

糉子包好了,媽媽拿到鍋裏去煮,我和爸爸都迫不及待地想吃糉子了。糉子煮好,我剝開一個糉子,香噴噴的。不一會兒,糉子就被我們吃完了,我高興地說:“端午節真好啊!”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姐姐到奶奶家包糉子。

來到奶奶家。首先,奶奶把糯米淘乾淨。又從盆中拿出兩片泡好的糉葉,交叉,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桶狀,把淘好的糯米放在裏面,又放了一顆蜜棗,再在蜜棗上面放一些糯米,然後又繩子把糉子紮緊,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裏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啊!我真想試一試。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你們也包一包試試吧。”於是,我學着奶奶的樣子也包了一個,誰知糯米竟從從縫隙裏漏了出來。但我沒有放氣,吸取教訓,接着包了一個又一個,終於包出了合格的糉子。後來我才發現:包時,糉子兩邊要壓多點,扎的要快,這樣才能包出合格的糉子。

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不到一會麼就煮熟了,散發出一股淡淡的糉香味。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真是美滋滋的。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6

端午節,我們最熟悉的習俗就是包糉子了!

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媽媽說:“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教你包糉子吧!”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廚房,看見媽媽正在準備包糉子的東西,有竹葉、糯米、蜜棗等。媽媽說:“先要把兩片竹葉對摺形成一個倒圓錐體,把糯米和蜜棗放進去,再把竹葉纏緊包好,最後用白線繫住就好了”。我說知道了,不一會兒,我就包好一個,我得意洋洋地說:“我包好一個了!” 說完,正要往鍋裏放,就露餡了。我終於懂得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於是我跟着媽媽慢慢學,媽媽也細心地教我。我認認真真地學,仔仔細細地包,總覺得自己這次一定能包好,又包好了一個,希望這次不會露餡,我輕輕地放進鍋裏,果然沒有露餡,我高興極了!媽媽說:“你就是沒耐心,你看你靜下心來就包好了吧!”我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會了,糉子煮好了,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甜滋滋的!

啊!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7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往年的糉子都是媽媽包的,我都沒有包一次過糉子,今年我也要學一學包糉子才行,剛好老師說這個星期天下午我們一起包糉子。

星期天下午,老師給我們看了包糉子的視頻,好讓我們可以包快點。師傅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師傅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於是我就看多了一次視頻: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我終於卷好了糉葉。

師傅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視頻那寫着:搖動筷子的時候要清一些,把糉葉捏緊些。我邊看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捆繩。只見師傅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然後我就一連包了好幾個。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8

端午節那天上午7點半,我們一家人去爺爺家過端午節。

我們到了爺爺家後,爺爺就叫我們一起包糉子。

爺爺說:我早就知道你們會來,我這裏早買了一些米和肉,包肉糉子。爺爺說完,媽媽又開始說:爸爸,你是不是沒有把肉浸浸味?媽媽話音剛落,爺爺的臉就紅了。

我們把肉浸好味後,開始包糉子了。我看媽媽包得這麼好,我也來包。我拿了兩片糉葉圈成漏斗形,把米放進去,再放一塊肉,再把一部分米放上去包成圓柱形,還沒開始繫繩子,我的糉子就一下子散開了。媽媽看到了,總結說是因爲肉很大,米太多,糉子葉就很容易散開。

我第二次包,就弄了一點點的肉,這次糉子沒有散開,可是媽媽又說這肉太小了,煮出來就像吃米飯似的。最後,媽媽看不下去了,手把手教我包糉子,包得差不多了,叫我拿着繼續包,結果我一下子拿漏了,米撒了一些。

又嘗試了幾次,我真的學會了包糉子。這時,我知道了:不要懶,要尋找做事的樂趣,認真投入地去做事情。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9

今天是4月5日,也就是清明節。“清明大似年,淘米裹糉子。”這是一句民間諺語,而我今天好好體驗了一回包糉子的民間習俗。

每到清明節,媽媽都會包糉子給我們吃。今天我看到媽媽又準備包糉子了,腦子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於是我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糉子。”媽媽當然滿口答應。

我先看着媽媽包了一個糉子,接着就學着她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折成圓錐形,再用勺子舀一勺糯米,放在糉葉裏。“哎呀!”我叫了起來,“糯米漏出來了!”黏黏的糯米都粘在我手上,像被蚊子咬出了許多黃色的包,我只好去洗手。回來後,媽媽把她包了一半的那個給了我,讓我繼續。我接過來,用筷子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上,然後用剩下的糉葉封住口子,最後我一手把線捏在糉子上,一手繞糉子一週,拉緊;再繞一圈,拉緊。最後我再將繩子兩個頭打了一個結,大功告成,一個糉子“順利誕生”。

媽媽看了一眼我包的糉子,一邊誇獎我包得好,一邊接過糉子重新把裏面的'米壓緊一些,把繩子繫緊一些。我知道,和媽媽的相比,我包的糉子還差“十萬八千里”呢。我認真地學着媽媽教我的辦法,又包了一個、兩個、三個糉子,樣子一個比一個好,動作也一次比一次熟練。這回,媽媽微笑着點了點頭說:“不錯,進步很大。”我聽了心裏比蜜還甜。

今年清明節,你包糉子了嗎?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0

“哇,好香啊·”香噴噴的糉子終於出爐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進入了我的眼簾。“啊嗚!還真不錯。”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我的心像打翻了的蜜罐甜絲絲的。

那已經是去年端午節的事了。“吃糉子,賽龍舟,歡歡喜喜過端午。”我哼着小曲,一邊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裏提着幾把綠油油的竹葉。我們先把葉子放在水裏浸泡。接下來就是準備包糉子的配料了。奶奶準備了糯米,紅豆,五花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蛋黃了。真是應有盡有,色香味俱全。let's go 我來告訴你怎麼做吧!

首先,要選出2片大小几乎相同的竹葉,把它們交叉捲成圓錐形;放進糯米,接着加入餡料,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再用凸出來的竹葉向下折蓋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間。然後用麻繩紮起來。我看了會奶奶包糉子,就照着她的做法試着包了一個,可是最後不是餡溜了出來就是“犯人”逃脫了麻繩的管束。三十六計走爲上策。我有點灰心喪氣,就想溜了。奶奶說:“做什麼事不都是容易的,只要你認真學習,你一定行的。”於是我就在奶奶的指導下認真地學起來了。奶奶笑眯眯地說:“餡放進去的時候,你可以用湯匙壓平,再把竹葉緊緊蓋住,扎麻繩還是要講究技巧。就像這樣。”奶奶隨手拿起竹葉包了起來。她動作是那樣的輕巧靈活。扎糉子的手蝴蝶一樣一上一下地舞動着。過了一會兒,一個“綠裏透白”的小胖子,立刻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一個,兩個,三個......”我越包越起勁,越包越熟練......

每想到端午節,我心裏總會有一種包不住的喜悅。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1

一天清早,我聽到廚房裏有聲音,我便從暖和的被窩裏爬了起來。悄悄地走到廚房的門前,輕輕地推開了門。哦,原來是奶奶在包糉子。

我立馬跑到奶奶旁邊,看着她聚精會神的包着糉子。奶奶包糉子可真有套本領,只見——她用手把糉葉卷好;接着把糯米放進糉葉裏;再放新鮮的豬肉;然後用糯米把肉蓋住;最後將美味的糉子用線纏緊,就完成啦!

我看着奶奶熟練而輕鬆的樣子,暗暗的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呀!奶奶竟然能那麼熟練的包糉子,我一定也能包的很好。“奶奶,我會包糉子啦!”我自告奮勇的對奶奶說道。“真的嗎?”奶奶奶半信半疑,“原來我家霏霏也會包糉子呀!”

我拿起糉葉,腦子裏還想着奶奶剛剛包糉子時的動作,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但是包糉子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我先把糯米放進糉葉裏,哎呀,糟糕!糯米放得太多了,我連忙幫糉葉減輕負擔。我再次拿起糉葉,準備再試一次,但是還是失敗了。這次糯米又放太少了,糉葉裏面空蕩蕩的。我火冒三丈,正當我想放棄的時候,奶奶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包糉子。

“這放糯米也是有講究的,”奶奶用手指了指,“看!大概這麼多就夠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原來是這樣呀!”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後來我包出來的“糉子寶寶”一個長得比一個好看,看着我的“大作”,我心裏美滋滋的。

夜幕初垂,到吃我們包的糉子的時候了,那一刻我覺得我包的糉子格外美味。

我每一次想到這件事,都會很開心。因爲我成功的學會了包糉子,也嚐到了我辛苦努力之後的美味。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2

宅家期間,妹妹學習了一篇課文——《端午糉》。上完課,妹妹意猶未盡,對媽媽說:“我想吃糉子!”媽媽聽了便開始着手準備材料,我們一起來學包糉子。

包糉子的蘆葉和糯米絕不能少。媽媽在網上購買了100片蘆葉和一大袋糯米,外加兩包蜜棗和豆沙,由於我們是第一次包糉子未免有些緊張。我們觀看了許多遍包糉子的視頻,又經過多次嘗試,首先媽媽終於掌握了包糉子的訣竅。看着媽媽十分輕鬆的包着糉子,我也躍躍欲試,學着媽媽的樣子準備包糉子。媽媽拿出蘆葉給我做示範,她先把一張蘆葉捲成圓錐形。再往裏面添加糯米,放一顆紅棗,加糯米蓋住蜜棗,然後把多出來的蘆葉部分向下折,最後用長細線捆住一個挺着將軍肚的糉子,有棱有角的大糉子就出現在我眼前。

呵,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呀,這可是我沒想到的。我拿起蘆葉照貓畫虎把它捲成圓錐型,然後有模有樣的往裏面放糯米和蜜棗。我心裏一陣得意呢,突然我手心一涼,低頭一看,剛纔的興奮勁蕩然無存。原來糯米從圓錐狹小的洞裏跑了出來,手裏給抓了一大把。沒法,我只好把蘆葉裏面的糯米和紅棗隨之全倒進盆裏。我又不斷嘗試努力讓圓錐形不鬆散,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的彎折蘆葉讓糯米不再鑽出來了,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又沮喪起來。剛剛只顧抓緊糉子,卻不知怎麼封口了。我用求助的眼神望着媽媽,媽媽心領神會,接過我的糉子做了一次示範,我很快記牢了封口和捆線的要點,包出了一個扁扁的小糉子。

我學會了包糉子,雖然有點出師不利,但是捧着這個四不像。心裏卻有說不出的甜蜜。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3

有一天,外婆來到我家包糉子。我看着新奇,便照着外婆的樣子學起包糉子來。

我先從準備好的材料裏拿出葉子,把它裹成圓錐形,然後再把糯米裝到裹好的葉子裏。接着我用手指在裏面戳一個小洞,把一塊肉像埋種子似的埋在糯米里。最後,再把頂部用葉子包上,一個糉子就這樣包好了!我正開心,想着包糉子也不難嘛,沒想到剛一放下糉子,它就不堪重負散開了,一瞬間把我剛纔的驕傲沖刷得一乾二淨。

我不甘心這小糉子的犧牲,又包了一個糉子,可它還是像它的先輩一樣不可避免地散架了。氣餒之餘,我開始包第三個糉子。這一次,我改進了方法,用了好幾片葉子,嚴嚴實實地把它裹了起來。等我小心翼翼地放下它時,它終於沒有再散架,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開心極了!

別看這一個小小的糉子,包起來可沒那麼容易呢!包糉子這件小事也讓我明白了無論幹什麼事,只要能仔細觀察、掌握要領、認真練習、開動腦筋,就一定能做好!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4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來沒有自己動手包過。今天是週末,我準備跟外婆學包糉子。

我靜靜地在外婆身旁坐了下來,我拿出一大一小兩片棕葉,學着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在摺好的角筒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加上豬肉、蝦仁、香菇、花生米等餡料,再用糯米捂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原來還是蠻簡單的。

當我把棕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溜”出來。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倒掉一些糯米,外婆說:“糯米不要太多,不然裏面的空間不夠,糯米可要跑出來歇氣了。”我點了點頭,舒了一口氣,總算到了扎棕繩了。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在棕繩上面打了一個美麗的蝴蝶結,我以爲大功告成了,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糉繩結短的那頭,只聽“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像失了驚嚇的小鹿一般,四處逃散。我真傷心,十多條糉子在外婆手中已經誕生了,可我唯一的“小寶貝”居然夭折了。外婆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做人和做糉子一樣,不光要好看,最重要的是要實用。慢慢學,外婆也是學了很久才學會這門手藝的。”

我用力地點了點頭。後來,我小心多了,在外婆的指導下,我耐心地學了起來,終於成功地包了八個糉子,我把它們放到蒸籠裏蒸熟。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糉子,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5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到了,我要拜師學藝——包糉子。

老師教了我一遍,我連忙拿起一片糉葉,從中對摺,折成一個漏斗形狀,再從碗中舀了幾勺白白的糯米,放一顆紅棗,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糯米是淘氣嗎?總是往外竄!不,糯米一定是暈車了,吞進肚子,又吐出來了吧!經過我一番折騰,糉子終於成形了。我取來一根糉繩,齊糉子腰間輕輕纏繞,可是糉繩總是上滑下滑,彷彿在玩滑滑梯,我使勁一拉,糉繩斷了,我又重新開始。哎,此刻,我才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是非常不容易的。

糉子寶寶下鍋了,煮了半個小時,糉子已經散發出清香。“出鍋了!出鍋了!”隨着小富的叫聲,我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熱氣騰騰的糉子,咬了一小口,“又糯又香,軟軟的,真是美味極了!”我驚奇地說。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又品嚐了糉子的美味,真是開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