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點評作文錦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點評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點評作文錦集5篇

點評作文 篇1

命題作文“格”導寫及佳作點評

作者/ 王淦生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格”有“標準、法式”的意思,如格局、格式等;“格”還有“表現出來的品質”的意思,如格調、風格、人格等,當然,“格”還有其他的含義。

請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以“格”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特徵鮮明;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思路點撥】

這則作文題的導語,基本上已經限定了作文的主旨——或者從“標準、法式”的角度入手,或者從“品格、品質”的角度立意。自然,“格”還有其他方面的含義,比如“格物致知”中的“格”就是“推究”的意思,“格格不入”中的“格”乃是“阻礙、限制”的意思等等。如果從這些方面立意,雖說略顯冷僻,但也未嘗不可。所以本文審題難度不大。

如果從“標準、法式”的角度立意,尊重“格”、嚴守“格”以及適當的“破格”都可以作文文章的主題。在一個法治社會裏,對規則的尊重和遵守應當成爲每一個公民自覺的行爲,任何自由都是一定規則範圍內的自由。當然,這種“格”又是建立在特定的社會基礎上的,隨着社會的發展,“格”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故“破格”的現象又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從這一意義上說,既要遵守“格”,維護“格”,又要不斷打破“格”,修正“格”。

如果從“格調、風格、人格”的角度立意,文章可以涉及的範圍也是相當廣泛的。人有人格,各種文學藝術作品、每個人的做人處事都有自己的風格,人們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也都有各自的格調和品味……這其中,人格應當佔據主導地位。因爲一個人的人格往往決定了他的生活格調和處事風格。我們的古人甚至將花草樹木都與一定的品格聯繫起來,可見“品格”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所以,高尚的人品、有格調的生活、獨特的風格應成爲每一個人的追求。其中,人品爲重中之重。有道是“文如其人”,人品也會影響文品!

這篇作文在體裁的選擇上可以有多種考慮。議論性散文可能是最爲適宜的體裁。因爲議論性散文兼具散文和議論文的長處,取材、構思和表達相對靈活、自由,又可避免傳統議論文比較程式化的短處,更容易打動讀者,讓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而且古今中外衆多的素材會爲議論性散文的寫作提供充足的論據。當然,好的記敘文也一樣可以贏得讀者。比如短小精悍而蘊含深刻哲理的故事結合曲折多姿的結構、生動有趣的語言,同樣會斬獲高分。

總之,文無定法。無論採用何種文體,皆須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方可取得成功。

【佳作展示】

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三(2)班 薛文菁

人只能在一方天地中獲取真正的自由。

——題記

“你看看你,又不按格子寫!這裏,這裏,字都寫出格了!”爺爺的訓斥像耳邊嗡嗡的蚊子,揮之不去。我緊咬嘴脣,一言不發,心裏卻在暗暗反抗:哪來的那麼多規矩?哪來的那麼多條條框框?字寫出格怎麼了?這樣才瀟灑啊!纔有與衆不同的美啊!

又是一張“隨心所欲”的臨帖,爺爺終於看不下去了。

“你站一邊去,我寫給你看!”

我賭氣地把頭扭向窗外。

窗外是鄰家的孩童在嬉戲。他們在玩什麼呢?是我幼時玩過的跳格子的遊戲。幾個孩子小心翼翼地從一個格子跳入另一個格子。格子很小,僅能容納一隻腳掌。可他們就在其中,踮起腳尖,謹慎而又熟練地蹦來蹦去。

突然一陣喧鬧,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吵嚷起來:“你出格了,出格了,你輸了!”那個“出格”的小男孩似乎還想耍賴:“我就踩到格外一點點,憑什麼就算輸了呀?”旁邊一個小女孩頭一昂,一本正經:“這是遊戲規則,出格的就是輸了。”“出格”的男孩嘟着嘴,極不情願地離開了格子。

臉突然燒得難受——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我怎麼到現在都沒明白呢?

是啊,做任何事都有一個“格”,“出格”自然就輸了。魚兒遊得再歡快,離開了水,便失去了生命的依託;舞蹈演員的身姿再優雅,跳出了舞臺,便無人認可她的美;一個人車技再好,駛離了道路,就容易釀成慘劇……格是一種束縛,更是一片保證你可以自由發揮的天地,因爲出了格,自由便無從談起。老師常講,寫作文是“戴着鐐銬跳舞”,想來,這“鐐銬”便是作文的“格”。寫作是這樣,寫字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即使是自成一體的書法家也講究“筆筆有出處,字字有來由”,這“出處”和“來由”不正是書法的“格”嗎?

爺爺的字已經寫好。多美啊!工整,大氣,灑脫,字字在格中,卻字字有自己的獨特風骨,字字不同凡響。再看看一旁自己的字,字字都想跳脫格子的束縛,好像想飛上天外,顯得凌亂不堪,毫無美感可言。

我終於明白了爺爺生氣的緣由,坐下認認真真地按格書寫——我已經懂得,不管做什麼事情,“格”中才是你真正的自由天地。

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三(3)班 蔣潤秋

這是我爲眼前這些學棋的孩子上的第一課。

我從包裏取出一張棋盤,擱在講臺上。經年的摩挲讓棋盤變得平滑而溫潤。我不是要向孩子們科普象棋知識,因爲這些孩子很多已經是有着多年棋齡的“老手”。我是要向他們講述一段我自己的故事,告訴他們下棋的第一“要訣”。

……

隨着我落下棋子,老師遺憾地搖了搖頭,而對手欣則喜若狂振臂慶賀。就這一步棋,讓我輸掉了參加象棋電視大賽的資格——這是一個爲業餘棋手搭起的平臺,它的大門向站在巔峯的人敞開。我能讀懂身旁的老師的眼神,他在說:“唉……你這孩子……”我盯着自己落錯的棋子發愣,只聽到老師低聲詢問:“這是初學者都不會犯的錯誤,怕是走神了吧?”我木然地點着頭。是的,那一刻,我走神了——我想到了此次獲勝之後的無限風光。

結果,我下了一步常人都不可能下出的漏招。連日的壓抑與強化訓練得到的結果竟然是失去了這次機會?不,或許還沒有失去吧?我看到了老師的眼神,他似乎在鼓勵我重新坐下,讓我收回那步錯招——畢竟這不是正規比賽,只是棋校舉辦的讓學員競爭一個參賽名額的內部比賽,實際上不過是在爲我熱身——因爲我當時在棋校絕對稱得上是實力超羣,我的身上承載了所有老師的期望。那一瞬間,我幾乎已經動搖了。老師勸導的目光,同情者急切的催促,對方沮喪的表情……這一切讓我重又感覺到了勝利那溫熱的呼吸。我幾乎已經伸出手去,是的,只要我願意重新動一動手指,這勝利將失而復得。

我感覺到指尖的沉重和顫慄。就在觸碰到棋子的一瞬間,似乎有一股電流流遍全身。我眼前浮現出父親那凝重的面影,我想起在我幼小的時候父親抱着小小的我,我費力擁着他剛剛爲我買的棋盤的情景……我聽到他說:“我什麼也教不了你,只送你四個字……”

我緩緩地收回汗涔涔的手——這是一雙不似同齡人的纖細嬌嫩,而是十指包裹着摩擦棋子而長成的繭子的手——衝老師無奈地笑笑:“我輸了。”這句話,耗盡我全身的力氣。

但是我也贏了。因爲我嚴守了父親送給我的四個字——“落子無悔”。

我收藏了那張棋盤。棋盤上鐫刻着的橫豎交錯的線條中,承載着我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隱痛,記錄着我的挫折與成長。那一步棋,讓我在通向成功的征程上多走了一段彎路,但更讓我守住了一位棋手的底線。落子無悔,是我受到的最深刻的教誨,是棋手間共同遵守的契約,是我對自己象棋人生的承諾,是我不能跨越的禁地,是我用心去守護的人生信條,是輸掉一切也要捍衛的榮耀……所以,我要在第一堂課上把它鄭重地交給我的學生們。

……

聽完我的故事,孩子們一下子都靜了下來。我知道,這個故事,無關棋藝,無關戰績,但它關乎棋品,甚至關乎我們的人格、尊嚴。

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高三(4)班 凌文青

莫言的新書《我們的荊軻》問世不久,各種仿作便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單看那封面,你可能還以爲它們是系列叢書。

對初學者來說,模仿本無可厚非。但令人悲哀的是,很多所謂的成熟作者也敢於拋棄自己的風格甚至人格,一心等待大家的作品問世,好仿作一部魚目混珠,騙取豐厚的稿酬,甚至想借此名利雙收。

這不僅是文人的悲哀,更是文學的悲劇。事實上,諾貝爾文學獎從最初的風格保守到如今的不拘一格,其變化不正說明了文學創作應體現出一種創新和獨特嗎?

文學是有靈魂的,文學作品的風格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作者人格的體現。所以說我們提倡文學風格上的百花齊放,對文學作品來說,就是要有獨立的思想和獨特的風格,不被某種潮流所左右;於作者而言,就是要有獨立的精神和人格,不爲名繮利鎖所羈絆——其實,這兩者本身就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

但是要做到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不容易。前人的定論或許會成爲影響自由創作的障礙,但這無關緊要,《蛙》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不就一定程度上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嗎?關鍵在於這“拿來”的目的是服務於自己的創作,而不是爲了追求形似而刻意模仿。對於前人留下的一切,要有揚棄的勇氣和智慧,再融進個人獨到的經驗,既有所繼承,更有所開拓和創新。如此看來,保持獨特的風格對一位既樂於接受他人先進的成果又不迷失自我的作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太難辦到的事。

比較糟糕的是一些來自外部的作家自身難以擺脫的束縛,尤其是最不應當干涉文學創作的政治會對作家的創作產生巨大影響。政治對文風的干涉力量巨大,影響甚深。明清之際思想專制,文字獄盛行,文學趨於八股化。再如蘇聯時期專制集權,文學亦受到頗多限制。在這樣的狀況下,大多數文人選擇了順從,放棄了自己獨特的文風而隨波逐流。實際上,某些作家在放棄自己獨立風格專寫那些“遵命文學”的同時,也放棄了自己的人格。

爲什麼在那樣的歲月中,索爾仁尼琴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蘇聯國內與他同樣才華橫溢的人應該不算少吧,可他們因爲種種原因泯滅了自己的風格和人格。但索爾仁尼琴卻不,他不認同蘇聯模式,亦反對西方民主。他的寫作純粹遵循了自己的風格,一如他一貫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他獲得了讀者最高的認可——“索爾仁尼琴是俄羅斯的良心”。

明代的桐城派、公安派散文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正是因爲那羣作家乃是反對摹古、追求獨特風格的代表。文章一旦被一種定式所束縛,拘於一格,就會因太多的羈絆而不能盡情達意。做人亦是如此。當然,我這樣講並非鼓吹無視法度,摒棄規矩,只是覺得,要想真正有不朽的作品問世,文學家就必須要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堅守文章獨立的風格。只有在百花齊放風格紛呈的園林中,我們才能見識真正的美。

龔自珍曾經疾呼:“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亦祝福今天的中國文壇,能有更多不拘一格的大師們出現,願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模仿秀”們越少越好。

點評作文 篇2

看了唐代海通和尚治水的故事,覺得可笑之至。他募集了民間大量錢款,在大渡河畔的凌雲山邊主持鑿了大佛一尊,企圖借佛力永鎮勢如奔馬的河水。可是,石頭佛像再高再大,對滾滾滔滔的激流又有什麼作用可言?其結果可想而知:船隻照樣傾覆,船伕和船上乘客照樣不能擺脫葬身的命運。雖然海通爲了保護佛財不讓官府詐去而獻出了一隻眼睛,後人因而給他塑像紀念,並冠以“爲民獻身”、“普渡衆生”之類的美,但頭腦清醒的人卻不會被他所迷惑。

我認爲海通治水是可笑的,他的方法不僅沒有成效,而且勞民傷財。有人或許要說什麼“不看功勞,還要看苦勞”,來爲海通辯護,但我以爲,他的一隻眼睛犧牲得並沒有價值。海通此舉實爲不重科學的中國傳統弊病的典型病例。對於奔騰咆哮的大渡河水,他茫然不知所措,只祈求於佛的法力。他根本不會躬請水工共商治水之策。囿於傳統,他這個佛門弟子怎能與水工來往?因爲水工之輩處於封建社會的最底層,人們是不屑同他們往來的。

海通離我們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他所犯的病仍然在當今的中國流行着。因爲這種病的病毒是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溫牀的。中國文化的弊端一天不除,病號就一天不斷。從校園這小小的窗口便可窺一斑。有的學生課後遊蕩,但聽課效率高,學習方法好,考試得高分;有的學生卻終日端坐桌子前,埋首書中,不懂科學的學習方法,只知死記硬背,考試也能得高分。老師往往欣賞後者,說他們是好學生,要大家向他們學習;對前者卻扣以“不守紀律、自由散漫”的帽子。後者的學習方式不是海通治水嗎?他們書雖然讀好了,但身體也垮了。終於當立業之時,羸弱之身不允許他們專注地投身於工作之中,而終日與藥片、針劑打交道。

從海通治水到“愚生求學”,中國傳統文化弊病已流行了千餘年了。但何以沒有解決的方法呢?這值得我們深思!但有個答案是肯定的:提倡科學。

點評作文 篇3

你說來日方長,邀我焚香煮茗;你說心在咫尺,轉眼人走茶涼。

——題記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的一闕瘦詞,道出了他清曠、閒雅的生活之態。懷抱着對這首詞的喜愛,我邂逅了于丹的新書——《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蘇軾在幾度人生起伏過後的驀然體悟,也是于丹在這半世浮華中對生命的思考。書中,于丹用自己的五十載春秋告訴我們,當有一天,我們踏盡千山萬水,嚐遍世態百味,唯有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方可稱之爲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然而,這又有多少人可以體會?蘇軾用了一世光陰,于丹用了半世春秋。那我們呢?最爲普通的我們,則又需要多久纔會明白?于丹說,來日方長並不長。的確,在生活中,我們虛度了多少光陰,留下了多少遺憾,我們可以做的,唯有好好珍惜。

世人都說來日方長,來日方長,然而真正懂得生活,真正體味過生活的人才會明白,來日方長並不長。林徽因曾言愛的,不愛的,一直都在告別中,本以爲來日方長,本以爲可以愛一生,殊不知一轉眼就來不及了,一轉眼便再也見不到了。

20xx的元春佳節,人人都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中,而對我家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值得慶祝之事。我的曾祖母,離世了

打我記事開始,曾祖母就是一個老人;她那麼老,好像從來未曾年輕過,她那麼老,好像生來只爲了做我的曾祖母。記得小的時候,我就愛聽曾祖母講述她的故事。從鬼子進村到嫁作人婦,從生活變故到歲月變遷,彷彿在她的口中有着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那時光,歲月靜好,時光荏苒,曾祖母安詳地坐在竹藤椅上,慢慢地搖,輕輕地搖,搖出了那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搖着搖着,思緒便搖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曾祖母的聲音顫抖着。她的前半生過得並不安穩。七十五年前的那個秋日,風兒蕭瑟;七十五年前的那個小山村,變得不再安寧。日本人侵略了曾祖母的故鄉。那時的曾祖母隻身一人,在二十歲的如花年華里,忽的失去了一切。烈火的焚燒,飛機的盤旋,無情的掠奪,使原本堅強的曾祖母變得不再堅強。在今後的生活裏,她開始變得敏感,變得膽小。輕微的響聲,都可以觸碰到她敏銳的神經。但惟有在親人面前,她是那麼的堅強,那麼的堅定。

我癡癡地想,癡癡地聽,癡癡地以爲可以這樣過一生

曾祖母越來越老了,我也在漸漸長大,我聽到的,也不再僅僅是一個個的故事,更多的是人生道理。每每離開她,她總是微笑着告訴我下次一定要再來哦!我點點頭。然而光陰似梭,下次再不知是何時。再轉身,再回首,一人,一椅,一樹,而已。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行善,二孝順。記得再後來見到曾祖母時,已是在醫院的病房中。蒼白的臉,灰白的牆,黃白的牀單,一切都是那麼壓抑,難以呼吸。她那麼靜靜地躺在那兒,依舊那麼安詳。她是那麼膽小的一個人,可面對死亡,卻依舊含笑着。我知道,樹已落葉,椅已不搖,人已蒼老

母親說,曾祖母太老了,她要去另一個世界了。

離開醫院的時候,我紅了眼眶。我拉了拉母親說,走了走了。母親不說話。我一下子就哭了,又使勁拽了拽母親說,媽,走了走了。母親被我拽得後退了兩步,我發現,我也站在原地沒動母親也溼了眼角,嘴裏重複着我說的話:走了走了

我總以爲一個人再老總可以再活一年吧,然而有一天,曾祖母還是離開了我們。就像土垛的院牆,風雨多了,總有一天會塌下來,沒了,完了曾祖母的一生我也知道的很少,我總以爲來日方長,總以爲可以慢慢了解她,孝順她,然而一切都來不及了。就像,她愛我很多,我只是喊她——曾祖母。

我輸了,輸給了來日方長。

有人爲我們沏了一壺感情深摯的熱茶,我們卻總說來日方長;於是將茶碗擱置,待在花間一遊再回,或他處小酌而歸,以爲它依舊會熱香撲鼻等在那裏,殊不知這世上回首之間便是人走茶涼。

請趁熱喝這碗濃茶吧!

于丹錯過了生命中的張主任和耿總,才驀然醒悟來日方長並不長,我錯過了生命中的曾祖母,才清晰明瞭來日方長並不長。史鐵生說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我想,曾祖母的故事便也是這樣的吧。它們是內心深處的溫暖與朦朧,無法再組織成言語,只是爲了收藏。張主任與耿總的承諾也已不再是承諾,它們是于丹內心深處的溫馨與寂寥,和那些故事一樣,僅僅,爲了收藏。

不要錯過了才明白珍惜。

來日方長,並不長。

20xx很難忘。

點評:讀你的文章是一種享受。首先是思想感情的愉悅,當然來自你文章深邃新鮮的立意。生命脆弱,人生亦有諸多不可避免的錯過,往事已矣,重要的是珍惜當下,展望未來,不再錯過。你是個生活的有心人,你用真情打動了別人,這是你作文的最大成功。

用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寫出好文章,加油!

點評作文 篇4

藝術表演中的主要角色成爲主角,次要角色稱爲配角,在人們的認識裏,二者也是截然不同的類型,主角就是主角,配角就是配角,有輕重之分。

但我卻不以爲然,如果只有主角沒有配角,那麼藝術就失去了應有的逸韻;如果只有配角沒有主角,那麼藝術就無法表現它的主題。所以說主角與配角沒有輕重之分,他們的共同存在是藝術表現的需要。

生活中的主角和配角就更沒有輕重之分,他們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提起《西遊記》,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主人公孫悟空,他耿直、疾惡如仇,在這裏他是主角,而那懶惰、愛佔小便宜的豬八戒就成了展現孫悟空人格魅力的配角,主角與配角一目瞭然。但我們充滿智慧的電視製片人不迷信與主角配角之分,他們靈活的將豬八戒搬到了主角的位子上,展現出了他活潑可愛的形象,孫悟空是那麼的迂腐,襯托出了豬八戒的可愛。孫悟空變成了配角,豬八戒成了主角。電視更加受到人民的歡迎,轉換一下主角,效果也許會更好。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教育成爲人們接受知識的來源,教育制度改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於是素質教育誕生了。素質教育將應試教育中的主角與配角交換了位置,學生成爲了主角,老師擔任配角的位置,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潛能,使得學生更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主角與配角轉換一下也許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萊特兄弟可謂是衆人皆知的人物,在法國航空領域有兩個人更值得我們尊敬--一個是卡車司機法爾芒,一個是大學教授馮·卡門。法爾芒在法國駕駛飛機屢創記錄,當馮·卡門告訴他有位偉大的科學家說“比空氣重的物體不可能飛上天”時,法爾芒回答說:“是那個研究蘋果落地的人吧,幸好我沒讀他的書,要不這次飛行的獎金就沒有了。我是卡車司機,至於飛機爲什麼會飛上天,那是你們教授的事。”正是這一句話,使得馮·卡門踏上了研究之路成爲航空事業的先驅。法爾芒的話點出了人生的哲理--不同的領域,主角不同。在駕駛領域,司機法爾芒是主角;在研究領域,教授馮·卡門是主角。

生活、工作中,人不可能一直是配角,總有一個崗位,我們會成爲主角。不要去迷信權威,像法爾芒與馮·卡門那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裏盡己所能,做好主角,展現生命的色彩與智慧的光芒,在其他領域做好配角,努力爲主角服務,實現自己的完美人生。

點評作文 篇5

看完電影,最大的感受是本片其實是一部打着浪漫愛情輕喜劇旗號的人!生!勵!志!劇!

影片中年輕的女主角Rosie不敢向自己好朋友Alex表白,因賭氣或者其他原因稀裏糊塗的懷上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男生的孩子,於是Rosie做出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決定——生下孩子並最終決定獨自撫養她長大。而這一切,遠赴美國留學的Alex並不知情。

接下來,偷嚐禁果Rosie理所當然地被困於家庭主婦的生活,整天跟尿布打交道。當昔日密友世界頂級大學讀書,高中時期最討厭的女生登上雜誌封面,自己卻只能做一個小小的酒店清潔工。過早承擔起當母親的重擔,也過早的失享受青春的機會。過早地告別兵荒馬亂的青春的Rosie從而過上柴米油鹽的主婦生活。

五年過,因爲緣分的陰差陽錯,兩人再一次錯過。期間兩人發生了一次強烈的爭執,導致R跟Alex的友誼似乎劃上了句點。而當初“逃走”的孩子的父親也重新回到母女身邊,R再次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跟孩子的爸爸複合。接着,R的父親世,Alex重回身邊,想挽回Rosie,但信件被R的丈夫偷偷藏起。

Alex一直等不到Rosie的回信。期間,Rosie發現自己的丈夫偷偷出軌。回到家中,Rosie撬開上鎖的抽屜,才發現Alex的信件。可緊接着,又得知Alex跟高中時期自己最討厭的女生Bethany大婚在即。Rosie在好友的鼓勵下決定在追回Alex,但最終作罷,只是在Alex的婚禮上發表了一番感人的演講。

Rosie回家,開起了一家小旅館。面朝大海。旅館落成,Alex也不約而至。並最終向Rosie述說衷情,兩人在旅館海景房的窗邊擁吻…… (劇情介紹完畢)

故事情節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狗血的浪漫愛情,關於“勇氣”與“愛情”,關於“錯過”與男“閨蜜”在當下的熒屏輪番上演,但講究理性與實際的西方人將電影拍的生活感十足。不像《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的李大仁,從始至終在女主身邊狗腿子一般當暖男;更不像《何以》中男主喪心病狂地如萬年冰山一樣堅定等待女主多年。現實的生活告訴我們,錯過的兩個人就該各奔東西彼此相忘於江湖,剩下的通通交給命運的機緣巧合風雲際會——要麼永遠錯過老死不相往來,要麼命中註定最後幸福在一起。

Rosie悲催的人生,卻仍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這便是獨屬於電影與小說的魅力。

可以說,在人生最關鍵的幾步,女主通通走錯——年輕時面對愛情太懦弱,孩子生得太輕率,太輕易放棄讀大學的機會並開始單身媽媽的生活,接着又太不明智地嫁給一個自己根本不愛且事實證明極其不負責任的男人……

可看完電影我們會發現,原來人生踏錯一步,人生並不一定會全盤皆輸。 誰說人生一定要按照某些步伐按部就班地進行?難道像Alex上了大學找到體面的工作娶了公認的美女過上外人看來精緻而美滿的生活哪怕到頭來迷失了自己內心空虛纔算是成功嗎?

我們生命中踏錯的腳步,的確意味着從此將與自己的規劃背道而馳。但要知道,人生本來就是無法估計與預料的。命運只是要求我們永遠懷抱着一顆積極進取敢於冒險勇於開拓的心,哪怕走錯,我們永遠可以踏進另一個世界,開闢另一番疆土。從而欣賞另一番風景,過上另一種幸福生活。

正如Rosie所說,找到對的人,纔算是最大的幸福吧。而五年,看似漫長,也僅僅是人生的一步。五年的時光,足以重新雕琢一個人,足以重塑人的眼光,甚至顛覆你我的世界。

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階段性地勝利不等於最後的勝利,那麼同樣,一個人哪怕在最關鍵的幾步都踏錯,最後的最後,她人生結局,仍有大反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