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包糉子話題作文

糉子其實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讓我們體驗一把勞動的樂趣。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學包糉子話題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包糉子話題作文

  學包糉子話題作文1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糉子,這糉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糉子在別的同學碗裏。

其實包糉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着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爲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糉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時,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糉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糉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時,這糉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糉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糉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爲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糉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爲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着同學們的糉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糉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學包糉子話題作文2

端午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糉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糉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糉子究竟是怎麼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糉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裏,又準備了好多塊醃肉,幾個蛋黃。由於還要包肉糉,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裏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狀,往這裏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鹹肉,然後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餘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糉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糉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糉子裏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糉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後,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糉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纔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裏的箬葉鬆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並沒有灰心,又繼續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繫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裏,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於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糉子!之後,我越包越熟練,看着一個個自已包的糉子,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糉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糉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糉子。端午糉飄香,糉子香,學包糉子的過程更香!

  學包糉子話題作文3

今天是週六,我們去姥姥家玩,正趕上姥姥包糉子,我便自告奮勇報名跟着姥姥學包糉子。

姥姥包糉子可真有套本領、手藝,只見她用手把糉葉卷好,用湯匙在盆子裏挖了些糯米倒進糉葉桐裏,然後用桑皮、線將糉子纏緊,讓後放進鍋裏,姥姥抱的糉子可真好看,有三角形的、菱形的,還有用簸籮葉包成的橢圓形的……各式各樣,有趣極了。

我看着姥姥那熟練而輕鬆的樣子,禁不住誘惑,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哎呀,只顧看姥姥怎樣包,自己一不留神,糯米稀粒啪嗒落到了地上,我又小心的重新挖了一勺糯米,小心翼翼的放進糉葉裏,模仿者姥姥的樣子用線繩將它纏緊……姥姥一邊包糉子一邊問我:“小杰,你知道爲什麼要包糉子嗎?”“嗨!不就是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嗎?”姥姥又提醒我說:“屈原跳江自殺後,江邊人們就拿些饅頭、窩頭之類的東西扔進江裏讓魚兒、蝦兒吃飯吃米,別咬屈原。”姥姥又問:“那屈原是幾月幾日投江的?”我不加思索的回答:“當然是五月初五,又叫端午節。”姥姥滿意的點點頭說:“小杰長大了,還真學了不少知識來”。我聽了姥姥的話,信心十足,又大膽的學着包了幾個,儘管沒姥姥包的精緻,可總算會包了。

吃晚飯的時候我搶先坐下,一口氣吃了三四個糉子,我覺得這次的糉子比哪一次也好吃,以前只知道每年的端午節前後,經常從姥姥家帶回糉子來吃,可從沒親子學過、實踐過、嘗試過,今天我即學到了手藝又顯露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