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世界的優秀作文

這是一本小說,更是一部反映時代貼近生活的小說。我喜歡那種古色古香的意境,喜歡充滿地方特色的作品,這部小說完全滿足了我的口味。我最佩服的,是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力,劉心武只在這本書裏寫了一天,他向我們敘述這個故事的方式是獨特的,從整體來看,以時間爲順序(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申酉之交)主要講述了薛家娶親這日發生的事。僅12個小時的事情,但文章的筆觸決不停留在這12小時裏,作者縱橫千里、信手拈來,娓娓的向你講述了中國幾十年的歷史,幾十年的物事變遷,由鐘鼓樓一帶而延伸至整個北京,整個中國,物是人非,鐘鼓樓風雨不變的屹立着,鑑證的人世間的對與錯,見證着時間的款款而逝……而每個時間段又被細分爲幾個小段,每個小段有一個不同的重點描寫的人物,這些人物與這場婚禮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繫,但是在屬於對他們的描寫中卻不一定與婚禮有關。如果說小說的主軸——薛紀躍和潘秀婭的婚禮——是一棵樹,那必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樹。

一天一世界的優秀作文

小說講了北京一個四合院裏的各色小人物一天之中發生的悲喜故事。作者借薛大娘家二兒子的婚事,向我們展現了幾十張鮮活的臉孔,形形象象的人盡收於我們的眼底。其中的人物都是市井平民,但作者許是有意要說明沒有一個人是平凡的。每一個人物都隨着婚禮的進行自然而然的出場,但是出場後作者又會花大量筆墨來描述這個人物的`人生背景。在書中多次出現了插敘、倒敘與回憶等多種表現手法,這樣便讓許多故事情節自然的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個緊湊的環節,能從各個人物身上延伸出另一段故事,濃郁京味的市井世相。書中的完整細膩是電視劇表現不了的。幫廚路純喜、京劇演員詹臺智珠、陷於暗戀的張秀藻、修鞋的荀師傅以及知識分子荀磊等等,他們讓舉辦婚禮的四合院不再僅僅是一個場景,而是變得有生氣。而對於這些小人物的背景描寫絲毫不顯多餘——從人物本身來看,這令他/她鮮活起來;從整個故事來看,每個人看似獨立卻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使人物在事件中的反映顯得有理有據、合情合理。例如新郎關於手錶的回想則使手錶被偷後各人的反映不顯得突兀……婚禮進行的同時,與故事相關的一些小人物身上也在發生着故事,作者對此同樣投入較多筆墨。整個故事情節,就像目錄頂端說的"並非開頭"目錄底端寫的"並非結尾"。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開始過渡高潮結尾,只有時間這個切口,僅是一個片斷,就把人物連成了圈,把歷史連成了圈。透過這個圈,每個人都能看到過去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時間,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歷史,也是一樣。

《鐘鼓樓》就像是文學版的《清明上河圖》一樣,向人展示一個時代的百姓生活與風俗人情。我喜歡劉心武的這種敘事方式,你讀他的小說,不太覺得他在寫小說,只覺得他就就象在你的耳邊輕輕的說,他與讀者的距離特別的近,讀起來覺得很親切。同時,跳出故事的情節來看這些看似與主軸無關的敘述,我看到了一副獨特的時間畫像。時間對於每個人是一樣的,但似乎又是不一樣。正如作者在書末所引用的愛因斯坦的理論。

我覺得讀這本書,收益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故事中的旁徵博引,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北京文化,很多細節和用詞;另外一方面是通過對幾十個人物有所側重的描寫,能夠讓我體會到在那個時代,各種各類人物的不同遭遇、命運、思想和價值觀念。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個疑問:爲什麼這部滿眼都是時間論的小說要用《鐘鼓樓》做題目。也許因爲鐘鼓樓見證了一段相當長的歷史,也許將它們和普通北京市民的一天做比較更顯得層次分明富有哲理,也許鐘鼓樓的故事太多太慘烈太宏大才能反襯出平凡百姓生活的波瀾不驚雞毛蒜皮,總之這個鐘鼓樓自始至終都貫穿在小說裏。它就如俗世凡塵外的一雙眼睛,默默關注,卻緘默不語。對鐘鼓樓來說,小四合院裏的一天相對於千年風雲變幻不過是一瞬,但這一瞬卻能改變許多人的命運,劉心武說得好:人類社會的流動變化,從整體角度來說,便構成了歷史;從個體角度來說,便構成了命運。我們無法掌握時代的脈動,但其實我們早已是時代的一份子。雖然個體是滄海一粟,可是一粒微塵也可以看世界,每張不同的面孔,每種不同的個性,細細品味,生活的真味在裏面,真實的情緒也在裏面。北京風情畫《鐘鼓樓》只寫了一個小院一天發生的事,所涉及的人物來來去去也不過是曾到小院一去的人,卻帶出許多老北京的掌故,老北京的衚衕、老北京的酒館酒肆、老北京的寺院、老北京的集市,還有老北京人的生存狀態,真讓人應接不暇。

生命能承載多少記憶,有的人過完一生也沒有留下多少記憶,而智者則把過去的每一分每一秒沉澱了下來,變成一筆可觀的財富。劉心武就是後者,世相百態,命運沉浮,時光在他身上刻下密密麻麻的印記,於是他用一個有趣的視角栩栩如生的記錄了下來。一部作品,寫活了一羣羣北京的市民,寫活了一個活生生的北京城,這是不容易的。請記住,在北京城中軸線的最北端,屹立着古老的鐘鼓樓。鼓樓在前,紅牆黃瓦。鐘樓在後,灰牆綠瓦。鼓樓胖,鐘樓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