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點亮快樂童年作文

  篇一、遊戲點亮快樂童年作文

童年,是人生中一段最快樂的時光,在這最快樂的時光裏,遊戲是最讓人回味的插曲。

遊戲點亮快樂童年作文

爺爺的遊戲

爺爺說:他們小時候捏過泥巴;他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將一團團泥巴有時捏成人物造型;有時捏成建築模樣;有時又捏成動物。千奇百怪,盡其所能。不高興時,就將做好的泥巴當做發泄物,用手摔,用腳踹……反正弄壞了還能再做。

滾鐵環也是他們當時最流行的遊戲之一。用一根鐵絲做成一個前端帶鉤的推杆,推動圓圓的鐵圈,誰滾得遠就誰獲勝。

爸爸的遊戲

爸爸曾經說:他們小時候最流行的運動遊戲是“拱雞”;拱雞可不是讓二個公雞打架,而是將一條腿盤在另一條腿上,幾個人用膝蓋互相碰撞,誰被拱倒了或先將腿放下來,誰就輸了;爲了得到冠軍,他們發明了各種招式,我聽了以後,心裏也癢癢的,也模仿的和同學們在課間開展了這個活動。

當時,爸爸他們也很愛打陀螺,以前的陀螺是他們將木頭在車牀上車出來的,從輪胎上抽出幾股的橡膠線,纏在木棍上,那時,陀螺被車出的形狀五花八門,線也是各盡其能,但誰的陀螺轉的越久越快,誰就贏;而且他們經常將高速旋轉的陀螺互相碰撞,看誰的陀螺先停。

我的遊戲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的遊戲也升級了,遊戲裝備更新換代了。

我玩PSP,滑板,四驅車,MP4,爺爺和爸爸說我趕上了好時光,要好好珍惜這美好的童年,好好學好本事,長大了爲這個社會多做貢獻,讓我的下一代的童年比我還要好。我們的下一代?他們的童年的遊戲會是什麼呢?我異常好奇的琢磨着,那時會有什麼新奇的裝備呀?一定全是高科技,肯定的。

童年的遊戲讓人終生難忘。

  篇二、遊戲點亮快樂童年作文

童年是七彩的夢,是換了的歌,更是我們孩子的“天下”。

今天的作文課上,我們要玩兒一個叫做投筷子的遊戲,我心中又迷惑,又開心:這個遊戲好玩兒嗎?

站在桌子的一邊,兩個人一組比賽,每人十支筷子,誰投進盒子的數量多,誰就獲勝,這就是遊戲規則。

比賽開始了,老師選了楊雨欣和候德鑫。楊雨欣先開始,她連續三支都沒有命中,第四支時,命中了,她的表情很緊張,手一直在抖個不停,又投了四個,可是隻進去了一支,最後幾支也沒能命中,最後成績是兩個。到侯德鑫了,她的第一支也是完全沒有準星,直到第五支的時候才成功。此時他開心了,可是接下來的筷子的結果也不如人意,同樣是命中兩支,和楊雨欣打了個平手。

我們全班進行了大比拼,我投中了四個,候德鑫投中了五個……只有陳永亮是最多的,投中了六個。最終贏家屬於陳永亮。

我們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時候,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篇三、遊戲點亮快樂童年作文

我的遊戲好像只在童年。童年的那些遊戲粗糙、簡陋,卻帶給我無限快樂,是絕無僅有的快樂。

“龍門龍門幾丈高?三百六丈高。起白毛,帶花刀,走進龍門罩一罩”。

兩個小朋友對拉着手並舉到頭頂,其他小朋友手拉手圍着其中一個轉圈,大家邊走邊念這首兒歌,到最後一個字“罩”的時候,舉到頭頂的手就落下來,把其中一個小朋友管制裏面,那人就算出局了,站在外面旁觀。我一直不明白這首兒歌的意思,問爸爸什麼是龍門,他說那龍門呢,就是鯉魚跳龍門的龍門,很高很高哦,被罩進去的.小魚肯定是跳不了龍門的,所以你一定要逃得快別讓他們把你罩住;我又問什麼是“起白毛,帶花刀”,爸爸就含糊其詞了,所以到現在還是沒弄明白是啥意思。

不明白沒關係,反正一點也不妨礙我們玩這個遊戲的。記憶當中這遊戲總是在夏天的夜裏玩的。大人們搖着蒲扇聊天乘涼,我們玩“穿龍門”,擡頭是滿夜空的星星,一幅多麼和諧的山居漁村夜涼圖。

我們的遊戲是玩在現實中的,是將想象以孩子能夠參與的形式表達出來。比如老鷹抓小雞,天上的老鷹來了,地上的小雞要跑了,老母雞張開翅膀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如果換做現在,這樣的老鷹抓小雞、官兵抓強盜簡直是太幼稚了,虛擬空間裏完全可以設置更多的危險情節,展開更多的奇思異想,可惜,也因此沒有了一羣人實操模擬時滿頭大汗、哇哇亂叫的情形了,也沒有了大家同仇敵愾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的分工合作了。

小時候還有一個“踢踢絆絆”的遊戲,那是冬天邊曬太陽邊做的遊戲。小夥伴們在自己帶的小板凳上坐好了,排成一列橫隊或者半圓形,伸出紅紅綠綠的花棉鞋,輪着由一個小朋友拿着跟樹枝或者棒棒什麼的一個一個地從腳尖上點過去,再點回來,邊點邊念:踢踢絆絆,絆過南山;南山北麓,市中買牛,牛蹄馬蹄,嗦囉嗦囉縮只腳。

最後一個字音落,那隻被點到的腳就要縮進去;哪個小朋友兩隻腳都被點得縮進去了,他就得出列。如此循環往復,我們的心總是提在嗓子眼上,等自己僥倖逃過了,會拍拍胸口長吁一下。最緊張的是到了最後兩三個小朋友的時候,那兒歌念得可快了,眼見那樹枝從自己的腳尖點過,心驚肉跳呀。不過最後的贏家只有一個,失敗是正常的事,學兩聲狗叫貓叫都可以,除非你寧可被大家打手心。

今天,我再回憶並念起這首兒歌,那遊戲的場景竟歷歷在目,只是不知不覺要和那首《南山南》串起來。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山南,北海北,北海有墓碑。

哎,我的兒時的小夥伴已有人逝去。我每次聽到這首歌,總是有無名的憂傷。

上學後,女孩子家做的遊戲也很多,比如踢房子,跳橡皮筋,跳橡皮筋的花樣很多,而且可以輔助與各類歌曲,甚至是《小年先鋒隊隊歌》,還有當時的流行歌曲《南泥灣》之類的。男孩子的遊戲那就多了,比如甩三角、大銅板、打“李逵”、打彈子、滾鐵環等等。不過我們那時候女孩子也比較野,男孩子的這些遊戲我們也都參與的,不過經常玩不過他們。

我的強項是玩撿子的遊戲。“撿子”遊戲裏的子一般是爸媽叔姨幫我們用竹子做的,鋸成麻將牌大小,如果有心還可以在竹片的內心點畫一些圖案,而沙包可以是自己的,一般是我們自己用布縫成的約2釐米見方的小沙包。小夥伴們的手藝如何邊看着沙包的結實耐用性如何了,針線活不過關的,那一邊拋沙包一邊就漏沙子,那遊戲肯定要輸的。

玩這個遊戲的是需要規劃的,大概算是比較練“心計”的遊戲。一手將四個子撒出去,得掂量個分寸,輕了,子與子有粘連,取同色子有危險;重了,同一色的子離得太遠了,那收子的時間不夠沙包掉下來的時間。所以,拋沙包也得預計自己收子的大致時間,收子容易的要拋的底點兒,不易的就要拋得高一些,給自己足夠的收牌時間。要將撒開的同一色的子收入手中,線路的難易取捨很重要,手指運用的輕重靈巧是關鍵。而算計收到的分數更是個智力遊戲,因爲撿子撿兩個或三個甚至四個相同的牌都是計不同分數的。現在教育所謂訓練左右腦的平衡,手眼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大腦和動作的反應能力,如此一項遊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