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2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2篇

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1

(一)超越平庸,追求卓越

“超越平庸,追求卓越,這是一句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超越平庸,就是不能隨波逐流,全力以赴去做有意義的事,而且做得比別人好。”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事情要超越平庸,例如:考試,你考了99分得了全班第一,並且得到別人的讚美。可這樣的喜悅與你考了100分時的激動是不一樣。在這裏99就是平庸,而100就是超越。僅僅是1分,就是平庸與優秀的跨越。

“追求卓越,就是在盡一切能力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一種最完美的境界。”居里夫人不就是在盡一切能力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一種最完美的境界嗎?她不就是在簡陋的條件下發現鐳的嗎?我們生活在21世紀,沒有戰亂,沒有饑荒,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我們難道就不能比她做得更好嗎?我們現在所做到的甚至不及她的一半兒。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優越條件提高自己。

(二)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知足常樂的這種生活態度不應該是我們年輕人所擁有的,年輕人應該有雄心壯志。我們年輕人不能只滿足於現狀,要有理想有追求。如果我們做事情凡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一輩子都不會有出頭之日。我們追求盡善盡美,學習工作時給自己制定一個更高的標準。只有這樣,我們纔不會受懶惰等不良習慣的侵蝕,我們才能竭盡全力,充分享受追求成功時帶來的充實感。

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是對超越平庸、追求卓越的補充和完善,當我們考試得了99分全班第一的時候,我們不能沾沾自喜,滿足現狀。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不足,爲什麼沒有做到考試的一百分。我們自己本身還是存在問題,我們要完善自己,做到盡善盡美。

把永遠追求完美,追求精益求精作爲我們的人生信條。如果我們堅持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又不盡力的行爲的話;如果我們能夠在每一件事上嚴格要求自己,只要我們能夠有毅力、有決心追求自己的目標,就一定會成功!

在學習上,貴在堅持,在學習中要勤奮,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珍惜美好的學習機會,讀後感《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假若我們心甘情願地嘗試這苦的滋味,再苦也是甜,爲自己學習,所有的`東西都是你學習得來的,什麼東西都可以拿走,但你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是拿不走的,爲自己學習是最快樂,主動學習最帶勁兒。這樣最終才能走向成功。

的《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你在爲誰讀書》,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腦子聰明而不願用功的少年。他和我一樣認爲學習很苦、很累、很無味,考試成績跟學習時的認真程度呈正比——時好時壞。但這個少年卻被十封神祕來信“修理”得心服口服,自稱倪浦清的寫信人對他的一舉一動明察秋毫,還爲他量身定做了“趣味測試&魔鬼訓練題”。楊略按照信中“招式”修煉,不僅在學習成績上有了提高,更在思想品德上有了大大地進步。

“你在爲誰讀書?”這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深思:“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天生不是周恩來式的偉人,我只要完成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就盡到了一個合格公民的責任,何必頭懸樑、錐刺骨跟自己過不去。“爲父母而讀書?”他們都有自己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衣食無憂不需要我來改變生活。“爲我自己讀書?”我只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打遊戲、看電視、畫畫、捉蝌蚪……我只知道大家都在讀書,我也就得要讀書。讀書變成了任務就沒有了樂趣,媽媽說我的學習成績是“過山車”——忽上忽下。我嘗試過很多種提高成績的方法,但多是半途而廢。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事情是因爲我們不敢做才變得困難,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我明白了:“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更學到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你想對學習充滿信心和動力,也來讀讀這本《你在爲誰讀書》吧!

翻開這本書,挑戰你的悟性!

合上這本書,確認你的座標!

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2

《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姓名:宋玉義宋昊同學家長創建書香家庭讀書體會

讀《你在爲誰讀書》後,感觸頗多,本書書道出了中國小生普遍存在的一個疑問:我們一直在爲誰讀書?是在爲老師讀書嗎?還是在爲父母讀書?

我認爲這本書把我們的內心世界與社會發展與生存需求很好的通俗易懂地進行了詮釋。從國中生的內心世界進行剖析,激勵我們自動自發地學習進步直至取得成功。

作爲一名初中學生,即將面臨的是會考——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經歷過了許多考試,大考小考總是伴隨着生活,考試考的都快麻木了,喜怒哀樂更是相伴左右。“讀書很苦,讀書很累,讀書很無味。”我覺得這句話正確說出了許多學生的感受,許多學生不愛讀書,也正因爲這個原因。但是,當你從學習中、讀書中領略出其中的快樂,化被動爲主動,你就能登上高峯“一覽衆山小”。所以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要爲自己而讀書!我們讀書是爲了自己,不是爲了別人。我們認真讀書,學到了好學問、大智慧,得到好處的是自己,別人一點便宜也佔不到。就好比楊略一樣,七年級時成績中下,3年的磨練和爸爸暗中的幫忙,自己通過努力,終於成功了並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只有爲自己而讀書方可從中領略快樂。學習就是爲了自己,想玩時,要提醒自己,有人在認真學習呢,要超過別人。現在的競爭很激烈,只有憑自己的努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落後於別人的都能追回來。

在這本書中,把成績表現分爲3種:一種是平庸、一種是中等、另一種是卓越;把學習的感覺分爲4種:痛苦、平淡的快樂、突破和很快樂。這清楚地寫出了學習的感覺往往決定了學習的好壞。所以只有你爲自己學習了,能從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後,成績能不提高嗎?

態度決定成績,方法決定成敗,視野決定格局,性格決定命運。只有瞭解你在爲誰讀書,你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假如體育課上,你頭疼的是跑400米。可以先開始將目標定在100米內,對自己說:“只要25秒就到‘終點’了。”第二圈開始時,我將目標定在第三圈的起點,路程也是100米,對自己說:“現在只有30秒就又到‘終點’了。”第三圈時我的目標和前面一樣:100米內。說:“只有35秒,目標就又完成了。”最後一圈時對自己說:“45秒,馬上就到了。”這種辦法效果很好。

本書將芸芸衆生大致分成的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卓越的人,即領袖。這種人具有主動性。主動性就是沒有被人告知,卻在做着恰當的事情。他是自動自發的,他的體內有一部發動機。這種人早晚都會成爲卓越的人,他們永遠都是領導、領袖的候選人。世界賦予了他巨大的褒獎,這種褒獎不僅有財富還有榮譽和地位。

第二類是優秀的人。任務只需佈置一次,他就會認真地做好,不論有什麼困難險阻,不需要任何人再講第二次,而且下次再做同類事情就不需要別人耳提面命了。這種人僅次於自動自發的人,他們是優秀的執行者,是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羅文式人物,是社會急需的人才,他們永遠不會失業,是社會上的白領,是公司裏出色的部門經理。

第三類是非常普通的人。這類人,事情要別人佈置兩到三次,提供相應的條件,他纔會相應地去做好事。且做事情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的。這種人與榮譽和財富絕緣,他們只能做普通人,並且永遠不會有出人頭地的日子。 第四類是永遠的"貧困者"。他們處於金字塔的最底層。這種人只有在飢寒交迫、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才會奮鬥一把,要背後有人踹他一腳纔會出門找食。這種人似乎一輩子都在辛苦工作,卻又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運氣不佳,而老闆又如何壓榨,卻不知道反省自身的問題。只有當他們被貧窮壓迫得沒有出路時,纔會去做事。但一旦有了錢,懶病又會發作。這類人只會遭到漠視,收入當然十分微薄。他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盼望幸運之神突然降臨到自己身上。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以你現在的狀態爲基準,以此座標系爲參考,想像一下十年後的你,確認你的位置。然後問問你自己:我在爲誰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