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滿分作文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滿分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滿分作文十篇

滿分作文 篇1

寫作(滿分50分)

餐桌是反映飲食衛生習慣的明鏡,餐桌是展示家庭生活質量的平臺,餐桌是體現主人審美觀念的飾品,餐桌是濃縮設計者智慧的結晶;餐桌曾見證過我們的喜怒哀樂,餐桌上曾發生過許多動人的事情;餐桌從遠古到未來,一直伴隨着人類文明的生活,餐桌的歷史令人感慨,餐桌的未來引人遐思……,──請你就上述提示中的某個方面,以“餐桌”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1.文題自擬,文體不限。

2.字跡工整,書寫清楚(達到此項要求,評分時可獎勵2分),不少於600字。

3.文中請不要露出真實的姓名和學校的名稱。

2.楊皖寧同學的滿分作文《泱泱華夏之見證》

泱泱華夏之見證

情悠悠,思悠悠,炎黃子孫志未酬!

中華自有雄魂在,莽莽我神洲!

——題記

遙思昔日,那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巨斧,元跨草囊……偉烈豐功,嘆滾滾英雄誰在?區區餐桌一席,竟已見證。君請看——

六百里阿房宮灰飛煙滅,造就了一個西楚霸王,時勢卻又成全了劉邦。項羽於鴻門宴請劉漢王,那餐桌之前,項莊舞劍,險象環生,若非張子房之妙計,沛公早做劍下之鬼矣!那“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嘆由誰來發?六百年的漢土何處去尋?餐桌啊,你見證了劍氣之寒!

白帝城,孔明受了先主的託效之任,這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良相也日夜憂嘆。六出祁山,劍指中原,不勝不休,在那五丈原,彌留之際的老人仍吃喝不下書案,但他怎領咱的將士再出徵?清風將他攬入懷中,但諸葛大名垂宇宙,萬代不朽。餐桌啊,你見證了這兩朝開濟的老臣之心啊!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好飲,人們總是能在他的詩中體會那種舒筋活血的通暢。李太白有酒便有詩,席宴之上方是他釋懷之所。餐桌啊,你見證了詩仙之醉!

陳橋驛,一位大將軍黃袍加身,成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實現了中華大地上的第四次統一。這人是宋太祖,他很自私,忘記了那些追隨他南征北戰的弟兄們,一杯酒,竟奪走了軍中宿將的兵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講了一千年。餐桌啊,你見證了君王之風!

山海關,滿清鐵騎入關了,幾代人都敢於喊着“反清復明”,可這是徒勞。但滿清卻在西洋的堅船利炮下低頭了,使中華低頭了。當中國使節與那些“陰平窮寇”們談判時,西洋鬼子在餐桌上打趣道:“如果中國的軍艦也和中國菜一樣好,那麼認輸的將是我們。”多麼令人髮指的一句話,令華夏民族的歷史扭曲的一句話。餐桌啊,你還見證了中華的喪權辱國之恥!

一席餐桌見證的太多了,有國仇,有家恨,有輝煌,有暗淡……歷盡滄海變桑田,已是物是人非。但炎黃子孫的骨氣沒有變,華夏兒女的氣節不會變。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終有一日,雄於歐洲,勝於地球!

滿分作文 篇2

聽見敲門聲,我迅速拉開門,一位老人揹着揹簍佝僂着腰站在走廊上,兩頭差不多都着了地,像一張拉滿弦的弓正對着樓道天花板。

我俯身一看,竟是幺叔!

我忙拉幺叔進屋內坐。他說什麼也不肯進去,說:“農村人,家裏窮,沒什麼好送的,剛宰了年豬,給你送了一塊肉,不大,你可不要嫌棄不要哦。”

我一向爽快,也就毫不客氣地說:“幺叔,您送的哪有不要的理兒,肉我收下了,你可要在侄子家多玩幾天。”

“還玩,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一個人過,家裏連看門的就沒有,雖沒有什麼東西怕偷,可牲口這些活玩意兒還等着我去伺候呢。不回去不行!”

我拉了幾遍都沒強留下他,只得讓他走。

我去爲他找車,他回去可有二十多里路,全是上山路。

他死活也不要我給他找車。他說:“你給我找車,我就又欠了你一個人情了,我老了,沒能力還情了,你不要給我出難題哦。”

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給我送豬肉,該不是爲了還所謂的情吧。

今年春上,他進城買化肥,六十多歲的人了,背一包八十斤的化肥就像蝸牛一樣趴在地上慢慢蠕動。看他着實吃力,可憐,我就找了輛吉普把他送回了家。

這次,他說絕了:“你找了車,打死我也不坐!”

我只好望着他的背影,看他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視線裏。

幺叔實際上與我毫無血緣關係。我年少時,與他同居一個村落,他長我三十多歲,我便一直叫着他幺叔。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幺叔老了。這二十多年裏,我每年總要回家鄉幾趟,去看望二哥。每次都是匆匆去匆匆回,連多看家鄉一眼的功夫都沒有,自然也就經常好多年不見幺叔一面。聽二哥說,養老院接他去,他說不自由,硬要一人過。

今年春節前回家鄉,與二哥談起幺叔,我說他送了我一塊豬肉,我無論如何要去給他辭個年。二哥說:“你千萬別去,他說了,他給你送年豬肉是爲了還你找車送他的情,你再去,不是又給他出難題嗎?他不是又要一直在心裏惦掛着給你還情嗎?”

二哥的話印證了我以前的猜測。不過,我沒聽二哥的,我也不願欠下別人的情。我捏着兩百元錢去了幺叔家。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呀,一間房,一張灰不溜秋的滿是坑坑窪窪的桌子擺在同樣坑坑窪窪的屋子的中央。他正孤零零地一人坐在桌邊吃飯,見了我,便忙着架火燒水泡茶。爲了不耽擱幺叔吃飯,我忙向他說明來意:“本來是想給您買點過年貨的,可我買不好,只有請您自己代勞了。”幺叔說什麼也不肯收下,推攘了半天,我一句出氣話才最終讓他妥協。

回到二哥家,早飯正熟,邊吃飯邊與二哥二嫂對幺叔的境遇和爲人唏噓不已。二哥說:“我敢打賭,最遲不會超過明年春上,幺叔又會到你那兒去還情。”

正說着,幺叔來了,他卻不進屋,二哥拉他吃飯,更不肯,說:“剛吃了,立雄見着的。”二哥拉他喝酒,平生最喜歡咂二兩的他說什麼也不肯就坐。二哥知道,幺叔是怕喝了他的酒難以還情,便不再強拉。

幺叔說給我提了幾個雞蛋,不多,等明年雞下蛋下得多了再給我送去。放下方便袋,幺叔便顫顫巍巍地走了。

我只好望着幺叔的背影發呆。二哥說,快回屋內接着吃飯吧,你又不是不知道,農村人都這樣,再窮,也不願欠別人的情,欠情如欠債,頭頂鍋兒賣,特別是老年人,更怕欠人情還不上。幺叔明年再給你提雞蛋去你就不要再爲難他了。

我“噢”了一聲,怔在那裏,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滿分作文 篇3

橡膠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且只生長於熱帶。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由於本土無法種植橡膠只能依賴進口,於是愛迪生提出:“能否從植物中提取類似的成分?”在這一設想提出後,美國研發出了人工合成橡膠。

《大學》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以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在當下,創新應被大力提倡。

創新往往源於現實的挫折與對未來的希冀。正如大樹有對遠方的嚮往但又無法移動,這一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使其以新辦法實現願望。對國家強大的希望與邦聯現實的混亂使美國棄邦聯而採聯邦。同樣,有着對人民更好生活的嚮往,讓中國選擇改革開放而非固步自封。

所以欲先創新,要打破固有的“差不多”這類得過且過的思想,更要打破舊有的溫牀。人是有惰性的,而國人思維體系中又有保守、謹慎的一面。正如魯迅先生所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創新的思想保證應是對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對未來的追求才會有對現實的不滿,纔會產生創新的動力以跳出舊生活。而僅是主張有口飯吃,也就無從創新了。

創新以自我革命形式實現。大樹的新辦法並非仙人傳授,果實也不是上帝爲其所掛,而是自出心裁。當代社會競爭加劇,時代飛速發展,只有能創新者可以勝出。反觀百年老店柯達,雖率先研發數碼相機,但死守膠捲不放,最終黯然破產。究其根源,在於其公司以其成熟膠捲技術爲傲,而不願輕易改變。

這說明創新需要一個自我革新機制。這種機制外在動力是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內在動力是體制內部具備的發展認知,而後者更重要。要實現對舊有的突破和否定絕非易事,雖有外來壓力,人們也可選擇逃避,只有內在對發展趨勢的認識,纔可以促使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推動革新,又反作用於這種創新思維。今日無數大型企業秉承創新理念,斥巨資於研發,而創新帶來的成果又使企業煥發新生。

創新最終引向成功。大樹以果實讓鳥獸將種子帶向遠方,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在現實中,創新作用遠不止此。創新一方面給創新者帶來了物質效益,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努力後精神上的力量的增強。此外,一人的創新起到的帶動作用可以激發全社會對創新的興趣,從而引發萬衆創新,極大地帶動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進步。

“日新之謂盛德。”大樹用新辦法實現了對遠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備的人類更有理由去開拓創新,打開新未來。

滿分作文 篇4

無論是漢語一聲溫馨的問候--“早!”,還是英語悠揚的一聲“morning!”,有着太多文化差異的東西方人,卻不約而同的用同一個概念表達着同一個美好的祝願。

是的,“早”代表着希望。我們智慧的先民早已將希望賦予了這個早“字”。從結構上看,“早”字從日,從十,就像是太陽剛剛升起的樣子,歷經漫漫長夜的人們是多麼渴望着光明,因爲有了光明也就有了希望。

“早”意味着勤奮。有了希望就要去實現它,毫無疑問人類就是通過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希望,才從原始矇昧走向現代文明的。但同時人們也很清楚,希望的實現離不開自己的勤奮。古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就是在告訴自己也告誡我們後人,莫負春光,勤奮耕讀。於是就有了“聞雞起舞”,苦練本領報效國家的祖逖;於是就有了將一個“早”刻在課桌上,讓它向一盞燈燭一樣,時刻警醒自己發奮讀書終成民族脊樑的魯迅。

“早”凸顯出智慧。《禮記》有云:“預則立,不預則廢”。這閃耀着智慧之光的話語,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準備,有所規劃,否則就不可能夠取得成功。古往今來,無數成功的軍事家從不打無準備之戰,就拿一戰而使天下成鼎足之勢的“赤壁大戰”來說,“孫劉聯合”的方針早“預”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裏--“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至於此後的“黃蓋假降”、“龐統獻連環”、羣英會上使“蔣幹中計”、“借東風”等等一幕幕的精彩無不是在戰前做着周密的部署,這就是“預”。

慢說戰爭的勝利要早“預”,對災害的防範同樣也離不開早做準備--這便是“未雨綢繆”,還是智慧的先民在指導着我們--大雨未來,先做防範,修繕房屋,加固提防,就可以將災難降低到最低程度。大家應該還清楚地記得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不知有多少學校校毀人亡,而有一所學校的校長因爲多年堅持在學生中大搞應急疏散演練,結果同樣是面臨巨大的突發災難,他的學校卻創造了“0”傷亡的奇蹟。

改革開放初期,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因爲“預”得不夠,不科學,結果帶來了資源和環境的一系列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持續發展。

現在我們黨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這裏面實際上就包含了對發展的科學規劃的問題,熟話說亡羊補牢,猶未爲晚,讓我們從“早”字上得到積極的啓示,吸取先民的智慧,以科學的態度和勤奮的精神,經營好我們自己的人生,也經營好我們自己的國家。

滿分作文 篇5

在寓言詩《鳥的評說》中,麻雀、燕子、黃鸝、百靈等鳥,它們脣槍舌戰,互相攻擊、詆譭,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各自對方的所謂“缺點”。讀罷寓言詩,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詩人的名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生動地說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哲理。

道理容易懂,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卻往往既看不到“尺有所短”,同時又忽視了“寸有所長”。有的工廠生產技術問題,我國技術人員、專家完全有能力解決,廠領導卻非要出高薪聘請外國的洋專家不可,不相信“寸有所長”;又比如在選拔人才問題上,往往是求全責備,非要找個全才、天才不可,否認“尺有所短”。有一句俗語說得好:“人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怎能不犯錯誤。”十個手指也有長短,一個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稱狀元。所謂多才多藝也是相對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便概括了這一普遍道理。

選拔人才,不能求全責備,就是要看到他們身上出衆的才能,否則,就會埋沒人才。牛頓是物理學家,但不善辭令;孫臏是軍事家,但未必能親臨前線;陳景潤是有名的數學字,但不是個好數學教師。我們不能因此說牛頓的三大定律無價值,孫臏的兵書對作戰沒用處,陳景潤對歌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是錯的。相反,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三人都是名副其實的人才,都是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

使用人才,用人所長。對於人才,應該避其所短,揚其所長,而不是不作具體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論。有的知識分子在某一個專業方面有特長,就應該讓他心安理得地搞科研,而不是硬把他提拔到領導的崗位上;有的知識分子專業知識平平,但他卻有某個方面的管理經驗和特長,我們就應該把他安排到這個部門的領導崗位上,讓他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和積極性。如果安排不當,同樣也是埋沒人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撼,我們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切忌寓言詩中的鳥兒看待事物的片面性和絕對化。

滿分作文 篇6

近日,總是無端地夢見小時候的我,天真童稚,喜歡幻想鞦韆是飛舞的天梯,把我們送向夢想的天空,所以鞦韆架是我童年最爲絢爛的夢;而今,五歲、六歲、七歲、八歲……一年復一年地邁上新臺階,一年又一年的光陰老去。

六歲的我,少時離家,滿懷童真來到未知的城市,遇見未知的人,懵懂,卻又期意成長;八歲的我,在城市的煙雨中懷抱稚嫩,想念故鄉的親人,還有你們;十歲的我,在父母的期許下回到故鄉,可只看到草木枯榮間逐漸橫亙的一條暫新的路,由是再次回到那個城市;十二歲的我,叛逆且執拗,與父母爭執中學會淡漠;而如今的我,在書香浸染中學會處事,在城市的燈紅酒綠間選擇緘默;未來……

這麼多的自己,在記憶長河中依舊披露華彩,可終究會告別,告別這一路成長心路的歷程。青稚、懵懂、肆意、成熟,一路成長,收穫良多,感觸良多——無論曾經是否如何,無論過去是陰霾亦或明媚,我都要像海子一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揮手自茲去,告別自己,對往昔不再留連,做個總結,慢慢成長,慢慢步向成熟。

成長、歷程、心路,算是我對自己的一點思考與回憶,我們相識在秋高氣爽的九月,共同度過十四五歲的雨季,,告別在酷熱難耐的六月,即將要踏上新的旅途,迎接新的考驗。唯願我們:用最熱枕的青春擁抱歲月,用肆意的筆墨書寫出未來的亮麗篇章。揮手自茲去,於此告別,將所有的不捨,所有的所有都拋下,帶着夢想,心懷希望上路,奔赴高中,期望我們都成就彼此的夢想。加油!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滿分作文 篇7

在某景點,中外夫婦間因育兒理念發生了激烈的文化爭執。外國夫婦認爲孩子摔倒應不予理睬以培養獨立性格;中國夫婦則認爲應扶起並安慰,讓孩子感受愛和溫暖。衆人議論紛紛。筆者認爲,這次衝突是值得讚揚的,文化衝突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進步之匙。

馬克思曾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大到萬物發展規律,小到育兒觀念衝突。我們應該正視這種衝突。衝突是兩種觀念的碰撞,兩種精神的火花,更是兩種個體的融合。對於衝突,不能消極地“敬而遠之”,“以和爲貴”。而應正視衝突的原因及其有利的價值。

衝突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有養育觀念衝突,古有“日地爭辯”。神學黑暗的統治下,一位青年哥白尼在羅馬教廷的威嚴下開展了一場神聖的爭論,新興的“日心說”思想與傳統的“地心說”展開了辯論。雖然青年最後沒有贏得這場無硝煙的戰爭而且犧牲,但思想的光芒在這次爭辯中開啓了科學之路。無數的能人志士延續着這場爭論,最終,真實的世界甦醒於我們眼前。反觀當下,這起育兒衝突,雙方父母在對自己思想爭論時,更新了教育理念,不僅開闊見識,還對自身觀念的進步提供了養分。這場爭論孰是孰非已不重要,我們應從爭論中汲取積極的有利因素,滋養自身,邁向更高的階梯。

正視文化衝突,就是選擇了積極主動、包容開放的交往理念。在這動盪與和平、交流與封閉錯綜複雜的世界交往中,我們更加應該堅定文化衝突有利的根本觀點。景點內中外夫婦值得肯定,但在爭論中影響公共場所的秩序,則是對育兒觀念的最大違背。“做文明人,做文明事”。是文化衝突正確而解決的基礎,才能促進進步大門的開啓。

正視文化衝突,挖掘有利因素。我們需要這把成功之匙,包容開放的明天需要我們攜手打造。衝突吧,有思想的青年們!

滿分作文 篇8

早晨醒來,硬是把眼睛掰開,看見牀頭有好多書放着,都只是翻翻沒有看完的。後來順手拿起一本書看起來,接着感到眼花,又想睡了。再後來給朋友發了一條短信息,說:“今年的文章倒是寫了不少,可是卻有很多書都沒有看呢!看來,這人的能力真的是有限啊!”當然,後來朋友肯定是回答我說:“多寫肯定少看的!注意身體,不要太累了!”是的,這人的一生,又能做多少事呢?

偶翻《論語》,終於還是看不下去。記得首章就是《學而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過了就要經常溫習,不是很快樂嗎?有朋友自遠方來了,不是很快樂嗎?不爲人理解而不生氣,不正是君子嗎?”孔子在這裏談讀書,他說:“書不但要讀,還要時常溫習,這是人生一大樂事!”。看來,把這句話放在首章第一,說明“學問”、“義氣”和“胸襟”,是孔老夫子爲人的第一要義!

偶到新華書店,看到那幾層的高樓滿屋的書,一個人從思想到腳跟都有些發軟了,縱然花上幾百上千年的時間,也是讀不完的!於是想到了幾個問題: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書呢?誰又是讀書最多的人呢?是不是書讀最多就最有學問呢?是不是書讀得最多就最聰明呢?我知道這裏肯定沒有最標準的答案。或者我們可以例舉出幾個偉人,說他們是最聰明的人,可是,你能說出誰讀最多書嗎?看來,你說不出的。所以,有了這幾個問題,我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讀書,能讓人聰明;可書讀多了,卻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

因此,當我們走進書店的時候,我們就會去選擇我們喜歡看的書。當我們認爲這書有用的時候,我們就會去買書。可是有一點,千萬不要見書就買,也沒有必要逢書便看。這其一是,你會浪費很多錢;這其二是,你又會浪費很多時間。從國小到大學直到你老眼昏花了,你只要根據你所需要和所興趣的,有選擇地買一些書讀一些書則可也。多半的書,並不對你很有用;多半的書,它只是一種資料而已,你不一定非得去買它讀它。

我們知道,現在的書很多,加上有了網絡之後,很多書我們在網絡上都能看得到。更有甚者,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讀書,這種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爲,我們正處在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且不要說書太多或者並非所有的書都有用,光每天應對這麼多緊張的工作和雜亂的信息,都是一種擺脫不了的`壓抑。因此,若有時間去讀一些書,自然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事了!所以我總想,有些書我們要認真讀、常溫習;有些書我們則翻一翻就可以了,無需勉強,更不要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隨着網絡生活的普及,很多知識可以在網絡上搜集到,因此,書的必須性就漸漸地被淡化了。是否一定要擁有很多書,便成了人們近些年來要思考的問題。最少,你現在可以不要死記硬背書本了!這種進步對人類來說,可能會影響到腦力甚至智力的某些區域,讓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不斷產生依賴,但工作和學習卻會變得實用和快捷。畢竟,社會是要進步的,人們在消失一些沒有必要的功能之後,必然會產生新的功能。因此,書一定是要讀的,但卻不要傻讀;書一定是要買的,但卻不要亂買。

怎樣才能擁有學問,充實自己,在今天這個網絡時代,這將會是一種新的學問。既然孔子先生說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讀書,找一些最好的書來讀,並弄懂它。卻不要什麼書都去讀,眉毛鬍子一把抓,這樣可能你會讀很多書,卻不會長很多知識變得聰明,反而會把自己越弄越糊塗了!又想起一個朋友對我說:“中國的古文化博大精深,讀都讀不完,還去寫什麼書啊!”此話最先沒有道理,因爲人類要進步,我們讀古書只是以銅爲鏡。然而另外一點他卻說對了,中國古文化之所以能千古傳承,因爲有其精粹所在!

所以我想,隨心去讀一些你喜歡的書即可,不要太強迫自己;更不要去買一大屋書,讓人覺得你汗牛充棟、學富五車。因爲時代變了,讀書,是要有選擇地讀;好書,卻要常溫而熟之!

滿分作文 篇9

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範兒”,一個國家有自己的“國家範兒”。我華夏泱泱大國,五千年的傳承,有哪些自己獨一無二的“範兒”呢?

  一.文藝

中華文明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我中華的“文藝範兒”。從春秋時期的《詩經》,到唐詩,再到宋詞。流傳下來的都是音韻優美,朗朗上口的精品。如《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如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細細品讀,品味無窮,耐人尋味。除了詩詞,古琴曲中一曲“鳳求凰”迷倒萬千少女的心;藝中圍棋、象棋所蘊含的智慧和思想更是讓人傾服;王羲之《蘭亭集序》誰與爭鋒,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誰人不服;陸羽研究茶經,茶香沁人心脾,餘韻千年不絕。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訴說着穿越時空的“文藝範兒”。

  二.氣度

孔子提出的“和爲貴”,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從漢唐直至當代,彰顯着大國氣度。昭君出賽,維繫着漢匈50年的友好相處;唐太宗被尊稱爲“天可汗”;抗戰勝利後,我們大度地拒絕了戰爭賠款,只是希望可以銘記歷史,不要讓悲劇重演。這些都是我中華的氣度。著名的航海家、探險家達伽馬,在到達非洲大陸時樹起了旗幟,標示葡萄牙王室的主權。然而他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叫鄭和的人早已到達了非洲。鄭和並沒有樹立標示大明主權的旗幟,而是樹立了一座豐碑,一座友好而和平的豐碑。拒絕侵略,傳遞友好,這就是我中華的氣度,我們的“大國範兒”。

  三.創新

不管是哪個時代都不缺乏創新的人物。比如四大發明、地動儀、神機炮等等。不僅僅是這些,政治方面也有許多創新。從商鞅變法到王安石革新;從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到康有爲等人的戊戌變法,都是在創立新的形象,更好地爲百姓服務。這些都是我們不斷努力進取的表現,是中華文化的“創新範兒”。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範兒一一盡顯,這些“範兒”引領我們向前,讓世界聽見中華巨龍咆哮的聲音!

滿分作文 篇10

老張披一件夾克坐在村頭小河邊。不遠處一座化工廠正散發着臭雞蛋的味道,腳下的小河漂流着大塊大塊的泡沫。雖是秋收季節,可老張的眼前竟是荒煙漫草。“村人撂荒得太久了!”老張憤憤地將還有半寸長的菸頭踩滅。

老張是剛和老婆紅梅吵了一架纔出來散步的。“要回來你一個人回來,我可不想再回到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這句話,老張已記不清紅梅跟他說過多少次了。

當初老張還是小張的時候,村裏的日子確實不好過。那時老張帶着新婚不久的紅梅南下,老張有一手好瓦工活,老張做大工,紅梅做小工。慢慢地他們有了自己的建築隊,有了自己的房產公司。可老張不管生意做得有多大,有一個習慣幾十年來不改,抽菸只抽一個牌子——五元一包的紅梅。

早年忙於生計,對家鄉關心不夠。後來聽說村裏有外鄉人來辦了個化工廠。老張想:村裏人也能半工半農了,好!後來聽說村頭小河的水黑了,臭了,老張心理咯噔了一下;再後來他回村裏的次數多了,不爲別的,就爲奔喪。哪一次不是傷心的回,揪心的去?村裏的親戚本家中,老的小的死因都是肝癌。

那次到二叔家奔喪,他坐在二叔的靈柩旁一宿沒睡,一夜整整抽了兩包紅梅。

早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三叔。三叔說“大侄啊,你愛村裏人,你爲村裏人擔憂,叔理解。可村裏三年換了五個村主任,村裏有點本事的早走了。”

中午,他打電話給南方的朋友。朋友說“你愛你的故鄉,你想爲村裏人分憂,我理解。可那是一筆不小的無回報的投資,請三思。”

晚上,他把想法告訴紅梅,紅梅說“要回來你一個人回來,我可不想回到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

老張點燃一支紅梅,緩緩地站起,前面不遠處河水較淺,那是他兒時與小夥伴戲水的地方。那時的水多清啊,她分明是上蒼賜予村裏人的從九天上涌下的銀河之水。那時只覺得《上甘嶺》中的插曲《一條大河》的詞作者,分明是看到了這條小河才寫成的。跟他差不多年紀的,誰沒在這河裏撈過魚摸過蝦;村裏的女人,有誰沒在這河裏洗過衣服、淘過米。就這小河邊,又留下了他跟紅梅的多少足跡。河邊的小樹又偷聽了他與紅梅的多少悄悄話。

那時,這河水灌溉着岸邊的一片綠油油的禾苗。就在這腳下的田地裏,他跟紅梅比過插秧。可眼下哪有莊稼啊,荒草長得比人還高。

望着眼前的荒草,遠眺村裏稀稀落落的炊煙,老張的眼睛有點溼了。

老張掏出手機,堅定的撥了個號碼。

“陳教授嗎?最近有空嗎?我想請你到我老家一趟,麻煩你給我村做個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