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蒼生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與蒼生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與蒼生作文

我與蒼生作文1

尼采曾寫道:別爬上山頂去,也別站在山腳,打從半高處看,這世界最美好。誠然,立於山頂,意味超凡出塵,可如謫仙一般霓爲衣兮風爲馬,盡享一世逍遙;矗足山腰,可與莊子一道與天地精神往來,亦是其樂無窮。然而,我卻願於人間行走一世,不羨山頂雲霓,不慕山腰盛景,我願站在山腳看世界,心繫蒼生,行走人間。

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維特根斯坦的聲音猶在耳邊。是的,山頂縹緲高妙,地面平凡低微;山腰山花爛漫,地面苦行踉蹌,然而,我還是願在地面行走一生。也許,站在山腳看世界,並不能夠看到最美的那個世界,然而,只因地面有蒼生,我們卻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我堅持認爲,如今,衆生的疾苦之聲依舊在耳,時代的接力棒已然交接到我們手中,此時此刻,我們應當做的,便是低下仰望的頭顱,紮根於凡塵之中,在關注民生疾苦的時候也救贖我們自己。

大仁之極,而大勇生焉。回望歷史,當革新的火種即將被暴政熄滅之時,譚嗣同發出如此宣言。才華橫溢,意氣風發,這個本應繼續他大好青春而登上人生高峯的青年,卻毅然決然地投身於地面救亡圖存的大潮之中,譚嗣同心繫蒼生,行走人間,於大清王朝風雨飄搖之際挺身而出,喊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時代最強音,譚嗣同雖因此成爲變法流血的第一人,卻同時喚醒無數志士的.鬥志。或許,譚嗣同的字號復生便是他一生最好的寫照復生,復生,雖身死,志尤生。

可悲復可笑的是,這世上又有多少人卻一直在功名利祿的山路上攀爬而不願意在大地行走!在繁華浮夢降臨之時,他們輕易放下了救贖蒼生的心願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他們忘記了本應肩負起的時代重任而只是埋頭追求山頂之榮耀、流連山腰之美景。是啊,既然我們選擇了立足山腳悲憫蒼生,那麼,即便是歷盡辛酸也當勇往直前我們爲什麼不能像曾子那般,心繫蒼生,行走人間,執道義而行,從容地表示雖千人吾獨往矣?我們爲什麼不能如張載一般,心繫蒼生,行走人間,揮筆寫下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他們雖奔走繁雜人世,心卻因此而澄澈空明腳踏實地,纔是真正的人生,爲生民奔波,亦可無怨無悔。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多年前鄧小平對祖國飽含深情的一句告白至今仍催人前行。正如九十多年前那羣熱血沸騰的先驅從雲端從山腰走到地面,就此扭轉了歷史的車輪一般,百年過後,行走於人世的青年們定然也會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因爲那聲音承擔了社會,承擔了歷史,亦承擔了蒼生。

願心系蒼生,行走人間成爲我們當代青年不變的選擇!

我與蒼生作文2

革命先驅李大釗有詩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擔道義”與“著文章”之間是聯繫密切的,好作品的誕生,需要作家擔負起道義。而在我看來,所謂“道”大概就是腳下有地、頭頂有天,天地之間,正道長存,而所謂“義”則是眼中有人、心懷蒼生了。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我們是漂泊的過客,似乎無枝可依,輾轉飄零。但一個人如果能腳踏實地,時時仰望星空,並能謹記心懷蒼生,就可以在這紛繁人世間找到溫情的寄託。

歷數成就大業的名士賢人,大多懂得敬畏天地,也懂得謙卑虛心。他們腳下有大地,生於斯,長於斯,既踏踏實實,又辛苦耕耘。他們心中有云天,拋棄了滾滾紅塵,仰望星空逸興遄飛。他們更是心中有蒼生,民間疾苦,心間波瀾。有天有地有人,也就多了更爲豐富的色調,無論是藝術之樹還是人生之樹,都將碩果累累。

而有的人,眼中只有金銀珠寶、功名爵位,他們沉醉於此,着迷於此,甚至僭越雷池、不擇手段。殊不知,數十年光陰荏苒,終消得韶華逝去,紅顏衰老,零落成鬢角的雪花,而他們在追名逐利之間往往聲名俱裂,終究被人淡忘甚至唾棄,而那些珠寶與榮耀也散落成蒿草鳴蟲。

人們總在環視四周,卻常常漠視天地;人們總是記得自己,卻容易忘記他人。眼中有天地與蒼生,何其珍貴。新晉世界首富赫魯在面對記者的追捧祝賀時,只是淡淡地說:“世界首富應該是比爾?蓋茨。過去幾年裏,他捐出了240億善款,所以我的資產纔可以達到世界第一。我被評爲首富,也只能說明我爲大家做得還不夠。”他眼中不僅有他人,虛心謹慎,而且他心中有蒼生,也熱心於慈善事業,顯示出一位大企業家的氣度。

相比之下,我們國內有人花錢買“中華脊樑獎”,是多麼的可笑!而放言“學生賺不到4000萬不要來見我”的董藩教授,把金錢當作心中唯一的座標,顯得多麼的世俗!記住蒼生的人,蒼生也會把他記住,人追求一己之私利,而妄想被萬人景仰,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

我問佛:“一滴水如何才能永不幹涸?”佛說:“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我釋然,我們都是滄海一粟,在天地之間存在着,吸收着天地之靈氣,唯有心懷天地,眼中有萬物,纔不至於乾涸殆盡。我想起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想起李白“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想起溫總理引用“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以明志的情景。我們過着人生如寄的生活,或許也有踽踽獨行,清苦寂寞,但因爲敬畏天地,心有蒼生,總會不經意間就成爲燈火闌珊處爲蒼生所追尋的“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