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古詩的作文集合十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古詩的作文集合十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在被黑暗統治的夜晚,天空中掛着皎潔的月亮,就如同一盞明亮的燈,在爲夜行者照明。這月亮勾起了許多人各種各樣的夢,讓古人寫下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讚美月亮的詩。

我記得李白大詩人曾經寫過一首詩是〈把酒問月〉:&ldqu;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過人。&rdqu;今天的月亮與古時的月亮是同一個,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對月亮抒發感情。長年在外的人一見到月亮就想起了家,今人對月亮是一種欣賞,代代人都對月亮讚美,我也常常站在門口看月亮。

在李白小的時候,不知道月亮是什麼,常常把月亮比做盤子,掛在天空上,在雲末端。正如他寫的〈古朗月行〉:&ldqu;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rdqu;他對月亮做了多種想象,把月亮寫的生動,形象,逼真。但是白居易就從另一個角度寫月亮,在江邊上有一輪殘陽,江水微微顫動,月亮在可愛的九月九年級這天像弓一樣彎,掛在天上。白居易的詩把人引到夢中去,享受月亮的美麗,讓我們陶醉。&ldqu;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九年級日,露似珍珠月似弓。&rdqu;〈靜夜思〉這首詩同學們一定聽過:&ldqu;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rdqu;牀前有明亮的月光,地上好似有一層霜,擡頭看看月亮,回想起了故鄉。好似月亮就是故鄉的象怔。張九齡也寫了讚美月亮的.〈望月懷遠〉:&ldqu;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rdqu;海面上升起了月亮,遠在天邊的兩個人同時看着月亮。用月亮互相想念。月亮對遊子就如同家一般,讓人們看到月亮,想到家鄉。

月亮也可以激發邊關將士的激情和鬥志。盧綸在〈塞下曲〉中寫道:&ldqu;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rdqu;黑黑的夜空中掛着月亮,天上還飛着大雁。將士想去追逃跑的敵人,他們看到弓箭和刀上都落滿了雪花。王昌齡在〈出塞〉中寫到:&ldqu;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rdqu;月亮是秦時的月亮,邊關也是漢朝的,將士們都前仆後繼。在夜晚打仗時,總有月亮的陪伴。

月亮啊,你在夜晚爲我們付出,我們用讚美來回抱你。你讓我們值得欣賞,讓我們值得思鄉,讓我們打倒敵人,我們永遠讚美你。讀了古詩,我心中的月亮更明亮,更多情了。

古詩的作文 篇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剪不斷,理還亂”這些平日中游走在我們生活中名詩名句,又有幾個人能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品味那古詩古詞中沉積千年的韻味美,和詩人那別樣的心境?

古詩中的愁。

離愁別緒像像是詩人的寵兒一般,當然離別的詩也是古詩中最常見的題材像《登幽州之臺歌》中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好像穿越了時空和詩人陳子昂一起站在幽州之臺上面對這祖國遼闊的山河抒發出那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

古詩中的“鋼”。

當然古詩也不僅僅是以悲傷爲主旋律,還有在當時難得可貴的錚錚鐵骨。“人生自古誰無私?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文天祥被俘在獄中寫下了如此豪邁的“投降書”詩人這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在過去那隨波逐流的社會上可謂獨樹一幟。

古詩中的閒。

有豪邁,也會有平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終南別業》中的名句,這句話也深深的刻畫出了詩人那悠閒自得,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一般的心境。古詩中的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說出這句詩想到的一定是老師,但這首詩的本意卻是詠歎愛情的,詩人他把這濃郁的.離別之恨這纏綿的相思之苦描寫的淋漓盡致。

古詩也是有靈魂的,有的鬱鬱寡歡,有的豪情壯志,有的含情脈脈,這古詩中的愁與歡,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古詩的作文 篇3

詩人張籍四處漂泊流浪,最後客居在了洛陽城裏。他身處於洛陽城,而心卻時不時地飛向遠方的家鄉。

洛陽城裏迎來了秋天。秋風陣陣,五彩的樹葉從枝頭上吹落下來,在空中翻飛,打着旋兒,還跳起了舞。街道兩旁是一層五彩斑斕的落葉,堆得像座矮丘。原來在夏日裏開得正豔的各色花朵,也都已經凋零枯萎,只剩下金桂飄香,秋菊怒放。又是一陣秋風吹過,令人不覺感到有些涼颼颼的。此刻,詩人張藉正漫步在大街上看着眼前的蕭瑟景象,心中平添幾分淒涼與憂愁。張籍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還有家鄉的父老鄉親們,父親整日在田裏勞作,現在他的身體怎麼樣了?我的妻兒現在還好嗎?母親時常腿痛,如今母親的腿好些了沒有?自家的田地近幾年收成又如何……於是,他決定寫一封信。

張籍回到家中,找出信紙並攤在桌上,揮筆書寫起來。可是,寫了一半,他停了下來,擡頭眺望遠方。原來他想寫給家裏人的話實在太多太多了,即使千言萬語寫不盡說不完。此時,竟不知從哪裏寫起。過了一會兒,又匆忙繼續書寫。寫完了,信也已經封好交給了捎信人,突然,張籍開始擔憂自己想說的'話未全部寫完,又擔心家人們看了之後體會不出他的深刻感情。這時,捎信的人正上馬準備離開。他趕緊追上捎信人,拿過已封好的信,並把它拆開,拿出信件逐字檢查,確認沒有任何失誤後,才肯放心地交給捎信人。

古詩的作文 篇4

政治失意,仕途受阻,成爲文人墨客千古不絕的浩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從來就不曾瀟灑過。

但一些人是幸運的。李白、劉禹錫和蘇東坡的詩文裏,兼濟天下的使命感並沒有消磨於壯志難酬的扼腕之中,反倒是一種豁達開朗的情懷躍然紙上。

天寶元年,李白離都當官,唐玄宗並未重用李白,加之受到佞臣的讒言污衊,他難忍其辱,懇請唐玄祖放他還山。與其說是自願退仕,毋寧說是被皇帝賜金放還,排擠到朝廷之外。於是,李白背上行囊,出走廟堂。李白二十年來的入世之夢瞬時灰飛煙滅,其中的艱辛又怎能輕易釋懷?李白憑天縱之才謀得小吏之職,頓感行路之難。一腔意氣化作茫然,他便著下《行路難》一詩。寶劍出鞘,揮向何方?杜甫曾評價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說他歸隱避世也是徒勞。就這樣,在處處逢難,舉步維艱之際,李白的仕途生涯決定再續。希望重燃,仰天一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筆鋒陡然一轉,錚錚鐵骨在久居暇荒之後,再次讓世人看到了骨子裏就有的豁達樂觀之情懷。

劉禹錫在政治上失意後,感慨時事之變遷,依舊曠達逍遙。時值王叔文政治改革失敗,劉禹錫遭貶。路經揚州城,遇到了老友白居易,宦海生涯如風吹草蓬,他鄉相遇,該當暢敘別情。白居易爲劉禹錫鳴不平,劉禹錫自然應作詩答謝,於是誕生了傳世佳作《酬樂天揚州處逢席上見贈》。這首詩在他身後的一千多年裏,溫暖了無數人。當政治抱負無處施展,蒙受不白之冤時,我更偏愛劉禹錫的憤世嫉俗、泰然處之。千帆過盡,萬木逢春,如同寒冬的一抹斜暉,即使不熾熱,卻也讓人相信身後的豔陽天,一代詩豪終究是在文壇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座標,也終是一身浩然正氣,活得灑脫自在!

蘇東坡在世人眼中,亦是幾分豪氣幾分俠義。他一生宦海浮沉,數次被貶,奔走四方。那一夜,他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正值中秋。當時他被貶密州,由於政治立場不同,與弟弟子由數年未見,甚是想念。面對明月,蘇軾心潮洶涌,由矛盾苦悶,力求超脫到積極達觀,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展現於世人面前。詞中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幾乎是前無來者,後無古人。蘇軾一生風雨,過眼雲煙,我行我素,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居然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真正是:蘇軾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

斯人已去,此三人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他們留給我們的,是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他們的詩文,窮盡了曠達的風骨,窮盡了豁達的情懷。只願字斟句酌,隨他們一起遊走其間。

古詩的作文 篇5

古代詩詞是我從兒時起就學習的內容,它不僅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還蘊含着深刻的哲理,給予我們有益的啓迪。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文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的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詩。蘇軾不僅寫出了山水的美輪美奐,還寫出了更深一層意思: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待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記得國小一年級時我不小心弄壞了朋友昊昊的飛機模型,當時因爲接受不了昊昊的責怪,我和他吵了一架,不歡而散。回家後媽媽給我講道理時就提到了這首詩,讓我冷靜下來,試着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如果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弄壞了,可能也會十分生氣而大發脾氣。於是我主動找他和解,後來不但很好的解決了問題,而且我們還成爲了更加要好的朋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讓我明白父母對孩子無私而偉大的愛和孩子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讓我聯想到我的媽媽在勞累了一天之後還要急急地趕回家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爲了讓我營養均衡,媽媽想盡辦法給我製作色香味美健康營養的各種美食,每天晚上媽媽還要耐心地輔導我學習。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零用錢給媽媽買一些小禮物報答媽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的辛苦和詩人對農民深深的同情。我小的時候,吃飯常把米粒剩在碗裏,爸爸叫我吃乾淨不要浪費,我卻不以爲然。上國小的時候,老師講到了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從播種到收穫要經過多少道工序,他們是如何在烈日酷暑下勞作的',從那以後我才知道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那麼來之不易,而我居然還浪費糧食,太不應該了。從那以後我吃飯時會把每一粒米都吃乾淨,爸爸媽媽爲我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古詩詞中蘊含着做事的智慧,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古詩詞真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古詩的作文 篇6

古詩,在中國已有千年文化之基礎,是中華民族最耀眼的一塊瑰寶,引發了現代人的情思,牽動了現代人的想象,從而引出了更多的文學作品。

——題記

回樂峯前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讀着讀着,我的眼前好像看到詩人李益,站在高高的回樂峯前,月光像白霜一般落在了詩人的肩上,李益擡起頭,眺望着這片白雪般的沙子。如果說,這份亙古的蒼茫不被打破,那麼詩人就可以沉寂其中,體會這大漠的蒼涼與孤寂。可就在這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一陣蘆管聲吹來,打破了這份沉寂,勾起了詩人以及駐紮在大漠上的軍人的思鄉的情思,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妻兒和母親。我清醒了過來,但腦海中還殘留着那幅場面。我不由的嘆了口氣,心想,當時一定在打伏,使得這麼多的將軍,士兵無法回家,陪伴在家人的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滄海之上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讀到這裏,我的腦海中又浮現了一幅畫面:曹操站在一塊碣石上迎風而立,看着腳下的浪花滔滔的海水和水中聳立的石頭和島嶼,又眺望着島嶼上的生機勃勃的樹木和野草。我繼續讀道:“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又想到了,大海的氣勢,好像吞吐着日月和太陽的運行。這時,曹操的心中無端的生起了一股豪邁之情。想到這,我又細細品讀了一遍,不由得脫口而出說道:“其實曹操當時是有這個能力可以統一天下,可是不知爲何,竟放棄了這個機會,真是可惜啊!”

古道之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讀到這,我那充滿智慧的大腦又展開了聯想:詩人馬致遠獨自一人,孤獨的牽了一匹瘦小的老馬,走在一條荒棄已久的古老的小道上,前面矗立着一棵早已枯死的老樹,樹上還住着一隻呱呱噪啼的烏鴉,使詩人馬致遠的心中,升起了一陣悲涼。就在這時,馬致遠忽然看見了一座小橋跨在了河上,橋下是淙淙的'流水,遠處還有幾戶人家,幾個小孩子正在門口玩鬧,傳出了一陣嘻嘻哈哈的聲音。只是這聲音,在離家已久的詩人馬致遠聽起來,竟顯得是那樣刺耳。想到這,我的心情竟也變得有些沉重。想來,這就是研討的魅力所在吧!

我愛古詩,不僅因爲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因爲古詩可以給我那平淡無奇不出彩的生活,增添一份別樣的色彩

古詩的作文 篇7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這是古詩《秋夕》,描述異常美麗的景色,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故事,讓我對古詩如癡如醉。每當看到古詩,我都會無法自拔!

小時侯,,我和酷愛唐詩的奶奶整日聽她吟誦各種優美的,淒涼的等等古詩。久而久之在奶奶的薰陶之下,我也變得詩情畫意起來,情感豐富了起來。也常常會主動地讀起各色古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首古詩前兩句表達了農家的淳樸,待人友好的品質。後兩句寫了一個美麗的景色,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本來懷疑沒有了路,但忽然眼前一亮,柳樹繁茂陰濃,花朵嬌豔靚麗,又是一個美麗的村莊,猶如世外桃源,在後兩句,還蘊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在逆境中往往蘊藏着無限希望,只要刻苦努力,勇於開拓,就會出現一個嶄新光明的世界!古詩還能啓發我們。

古詩是畫與文字的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陶冶我的情操,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讓我沉迷於其中,幾乎古詩書不離手,我常常幻想,我如果是詩裏面的人,我的看法和情感會是怎樣,日子長久了,我變得多愁善感。

不管我是怎樣表達我對古詩的熱愛,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古詩詞我愛你!在你的身上我獲益良多,我不僅收穫了知識,更淨化了我的靈魂!

古詩的作文 篇8

長相思,意相守。

思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寥寥詞句,僅僅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那種漂泊異鄉,獨自一人的孤獨寂寞,便縈繞我心。

古代的文人墨客,鍾情於將自身的所思所想,融匯於短小的詩詞之中。羈旅之情,悲秋之恨,便是馬致遠的相思。望月傷懷,傷感不由自地地涌現出來。

古代詩人喜月,喜念故,易遐思。“牀頭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在離開家人之後,漫漫長夜,卻久久不能入睡,雖同故鄉共享一輪明月,但心中的思念如那汪汪潮水,泛着層層漣漪。月亮,是其相思之物,其中延續的,便是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談起月亮,杜甫的《月夜思鄉》便稱得上是佳作了。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在星星稀少月亮冰冷下,獨自一人,蕭瑟悲歌,此情此景,怎得鄉愁二字了得。這,便是相思,綿延細長,情深意切。

懷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段感人至深的名篇,出自於蘇軾緬懷妻子的`十年生死分別。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歲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侍翁姑恭謹,對詞人溫柔賢惠,恩愛情深。可惜恩愛夫妻不到頭,王弗活到二十七歲就年輕殂謝了。東坡失去了這樣一位愛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當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了愛妻王氏,於是便寫下上面的這首詞作。那不經歲月雕琢的愛,如甜蜜愛戀時光般璀璨。他懷念着曾經的相識,相知,相惜,那個叫王弗的女子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她的離去,無疑給蘇軾帶來了最爲沉重的打擊,他們或許能在夢中相逢,現實中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卻大得令人心酸。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雖情思縈繞,悵惘空虛,但縱使相逢,苦不堪言。徒添悲傷。便罷悽悽慘慘慼戚。

這是古詩中的相思,是蘇軾的相思,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絲相惜,一縷相識。古詩中的相思勾起了許許多多的人的共鳴,這些情感自然細膩,自然簡單。

無謂思鄉,無謂懷人。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古詩的作文 篇9

我們是神奇的生物,有思想,能行動,能化大事爲小,能化小事爲了。但是,你一定在內心的角落裏有一件讓你沒齒難忘的事,我們不願意它被人所提及,那段記憶也不敢觸碰,它就像掌紋深刻在皮膚裏,總在你的腦中來來往往,讓我們揮之不去。

杜牧所走筆的古詩《泊秦淮》就用精簡語言刻畫了一個道理至少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恥辱依舊應該被我們銘記。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個將入天命之年的老人,用雙眼看清了整個大唐,眼望極盛之時的繁華情形,也看清了,讓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看清了煙火般的凱旋而歸,也看清了人心裏的眼花繚亂。

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做所謂的商女。

日本侵略者把魔爪伸向南京之時,彈片籠罩了這個人潮奔涌的城市,被活埋於大地之下的人民是平凡的,他們沒有理由被迫害。他們的血染紅了侵略者的雙眼,恥辱已經在中國的皮膚上重重劃了一刀,還沒結痂,刀鋒又帶着寒光捲土重來。

人民被迫害是國的失職!士兵慘死於黃土沙場,是將的無能!

商女啊,你低下頭拂過你的血脈,血漿裏倒映的上下五千年的來來往往,反映了雙眼的匆匆忙忙。

歷史舞臺上沒有人是被簽訂終身合約的演員,都如過客一般,來去無蹤,留下金色的希望和灰色的陽光,我們要把灰色的陽光裝進瓶子裏,把恥辱的味道封存。

詩中後庭花的唱者多半是愚蠢的`,給人的是跳樑小醜的形象。

我們自身就是生活中的杜牧,我們堅決不做詩人筆下的商女,不讓自己成爲憾者,也不讓自己成爲過街老鼠一般的恥辱,我們期待着新的道路已經開啓。

古詩的作文 篇10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秋天的夜隨着落葉凋零,泛黃的世界一點一點隨風漸遠。

你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只見漆黑的夜殘月如鉤,使你的'心更加寂寞憂愁。

深院緊鎖,院中只有與寂寞梧桐相廝守,孤零零空對涼秋。

這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的正是纏繞你心頭的別離愁緒。思緒的紛繁複雜無法理清,愁情像一團亂麻,無始無終,越理越亂。

你展不開的眉頭,解不開的心鎖,好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閉眼失眠,拾起往日遺失的夢。

你,從一個“幾曾識干戈”的風流皇帝淪爲階下囚,備受欺辱,整天以淚洗面。故國之思,亡國之恨又在心頭徘徊。

風揚起塵土,泥土清香沁入心田,情緒一點一點沉澱。紛亂歲月,再次讓你痛苦。昔日的繁華與歡樂已如夢遠逝,黑夜裏,你左右徘徊,可是一切都是漫長無盡的等待。

紛亂人世間,你的詞寫出了沉重,寫出了惆悵,寫出了人生的疼痛,寫出了世間的滄桑。

今日,殘月依舊如鉤,秋夜依舊寂寞。而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別離愁緒依舊纏繞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