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國的精彩片段

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關於愛國的精彩片段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裏河東人海,五千仍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陸游愛國詩篇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裏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④廄(jiu):馬房。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築。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 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築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陝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爲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注: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裏泛指邊地。

詩的前兩句點明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並不悲哀絕望,還想着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表達出詩人對復國大業充滿勝利信心。“不自哀”以“僵臥孤村”來反襯,更顯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心頭始終鬱結着慷慨之情,所以當夜深人靜、聽窗外風雨時,觸景生情——由風雨大作的氣勢聯想到官軍殺敵的神威,詩人激動不已,即便入夢也是鐵馬冰河,從而抒發了詩人寶刀不老,願爲收復中原大地而馳騁殺敵的壯志豪情,並以此喻寫、襯托抗金義士的堅強勇武及收復失地的壯志。全詩意境開闊,氣魄恢宏,洋溢着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具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嶽:與上句誇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誇張西嶽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爲仞。嶽,高大的山。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塞下曲》,唐代樂府名。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民族侵擾戰爭情況。這裏選的是第一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詩的前四句描寫景物,極寫邊地的酷寒,以表現戍邊將士爲國禦敵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全從側面寫出,意脈貫通,措語天然,不拘格律。詩的後四句刻畫人物,表現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將士的英勇、警惕。從結構上看,前四句對艱苦環境的描寫,正是爲後四句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作鋪墊,足見作者構思的匠心。

作者善於抓住具有特徵性的.事物來概括生活,表現主題。如以五月天山寒冷、無花無柳而只能聞《折楊柳》曲來襯托邊塞環境的艱苦,以“隨金鼓”和“抱玉鞍”來表現戰士們奮勇殺敵及高度警惕來寇的情景。結尾兩句“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詩人代替將士們直抒胸臆,更是音韻鏗鏘,氣勢豪壯,表達了誓死消除邊患,爲國立功的願望與決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劍外,指劍門關以南,也稱劍南,這裏代指古代蜀地。薊北,即薊州,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南部一帶,是安史叛軍舉兵叛亂地。

由於個人的生活遭遇和身處複雜動盪的時代,杜詩大多都有沉鬱、悲涼、凝重的色彩,但此詩卻不同,它一掃往昔沉鬱悲壯的氣氛,寫得大喜若狂、輕快明朗。

首聯點明事實原委,寫詩人雖偏居“劍外”,但聽到官軍收復了遙遠的“薊北”後,喜極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復,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一樣獲得安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熱淚縱橫呢?

頷聯兩句以轉作承,着筆深化,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歡天喜地的心情,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此兩句妙筆傳神,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詩的後兩聯,繼續就喜意昇華,由前面的國喜、家喜,轉入寫喜歸,表達了詩人意欲開懷痛飲,放聲高歌,準備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鄉的心情。

這是一首有名的“快詩”,開篇伊始,即運筆如飛,四聯八句 ,一氣呵成,情感熾烈。它之所以 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主要在於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現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