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的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孝”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孝”的作文

關於“孝”的作文1

養老是最虔誠的孝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一首《時間都去哪了》浮於跳動着的心絃上,久久不能釋懷。拜讀孝,自古撥動人的心律,孝之理各有一說。於吾而言,年幼無知,只認爲孝是分享福,愉悅父母;稍長,雖未經世事滄桑,卻有意悟得一絲孝諦――陪伴。感言,孝的光環刺眼,散盡鉛華之際遺物應是贍養和陪伴,執其手,度生命末班車方爲大孝。

大國之強必有孝的輝煌大美之人必有孝的情絲。中國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孝自始至終是不泯初心的帆,駛向人類道德的彼岸。於是乎,爲人,而非花鳥魚蟲,孝心恪守道德底線內是正常,何況烏鴉“反哺報恩呢”爲人,大美之人,孝應是與生俱來的習慣,習慣體母心,意父情,尊母語,敬父行,至此,何悔“子欲養而親不待”?奈何“錯失愛你之人”?於此,國之底線不彎,國之孝的文化不黯然,國趨盛,孝道成爲大國代名詞。

首孝悌,兼理智;愚孝悌,勿從行。文化的悲哀莫過於對其元素的曲解,如孝,愚不過“郭巨埋兒”之孝,其“孝順”美名傳天下,不可悲可笑乎!魯迅道:再不敢做孝子了。其代價未免褻瀆孝太深。孝,方爲理性中的行動,文明中的傳承,點滴生活中的溫情。溫不過小黃香,爲父夏涼蓆冬溫席,其雖小舉卻不愧於心,孝道光環爲此愈發光彩。孝,樂其心,不違其志,焦仲卿臨仙之際憂鬱其年邁的母親,其不謂之孝乎?

孝,五千年的歲月積澱而來的精華,其沉甸甸的價值解者甚鮮矣。今世,其質減價滑。牙牙學語時,總被教誨孝父母,輪迴光陰,父母竟等額頭上增添條條溝壑待一個陪伴,盼一次閒聊,願一回團聚,然珊珊來遲。“空巢老人”是社會的弊病,文明的滯後。社會進步,竟滿足不了老人最質樸的心願,兒孫繞膝,如此諷刺的現實。

遙想古者,仲由負米養親負米俸甘旨,寧辭百里遙,其孝用行動表白。嘆今之衆人,大鵬展翅般遨於自己的天地,卻拋父母於背後,狠狠地。忙,這個替孝解了圍的應理之由,雖無妨,但就是欠妥,忙不該成爲孝的庇護所,正如孟子所言:無父無君,禽獸也。

笑聲熱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孝不竟是國之重器,也是家睦人旺的良劑。孝本帶有人的溫度,家爲此加加溫度,升升情。你要懂,不離不棄你的――家,父母在家擺一席菜,侯的是你的歸來,孝於此派上用場,你應虔誠對待。

做孝子,甚難,難在於守一份孝心,行一份孝禮;甚易,易在於默默相伴,問之冷暖。羊羔尚懂得跪乳之恩,進化爲人在所不辭正常。“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敢損傷”自愛亦是孝心的美麗表達,父母之心所牽所掛的你何嘗模糊,那怎能辜負?孝禮,有人張其本義,信思高官厚爵,金銀萬貫爲孝,殊不知,父只願兒與其弈,母只欲兒陪其聊聊柴米油鹽,生活的苟且。

你可悟父母之心也?你可理孝道之本也?不可解“兒行千里母擔憂”?你可懂父母被你“打入冷宮”仍不嘆一聲之情?罷也,罷也,孝,吾所悟僅此而已,餘生,再悟。

孝有言: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吾認爲,養方爲上。養是陪伴,“你養我小,我待你老”這句風靡全網的暖句,暖了世人心,而其真正做到的,幾人?孝,其形式化愈發顯著,於是,孝成了微信裏點讚的榮殊,成了取款機,成了虛榮心的替死鬼,這無疑是對孝的辱沒。我想“常回家看看”纔是至高無上的榮幸,歲月永恆,人易老,孝才顯得無線有價,待你我欲孝時,望不化爲一世悔水。

母已白髮,你已立家。前世父母賜你的,往後餘生,你給他們一段芳華可好?

關於“孝”的作文2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題記

月下的風輕輕地滑過臉頰,帶走溫熱的淚滴,我總是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間的指紋,也總是躲在某一地點懷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陪我走過某某街道然後悄然離去的人。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每當劉若英低柔的聲音在耳旁響起,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你。

還記得啊,小時候你總是牽着我,給我百般的呵護。你總說你不愛吃糖,但兜裏卻時常揣着幾顆。每當我吵鬧不休的時候,你便悄悄地把一塊亮晶晶的冰糖塞到我嘴裏,我便立刻停止了哭鬧,投入你的懷中,咯咯地笑了起來,你便明白這是調皮的我又在騙糖吃。你知道我喜歡騙你的糖,但你卻每次都上當,像是故意的一樣。直到現在我依舊記得那冰糖獨特的味道,跟一般的糖是不一樣的。

每當清晨,你總是準時的做好早飯,給我穿好衣服,給我梳上最漂亮的羊角辮,然後牽着我去吃飯。我還時常吵鬧着不吃這不吃那個的,你總擔心我以後長不高,每次都連哄帶騙的餵我吃完。每當親戚朋友送來什麼營養品你也總是留着捨不得吃,然後全進了我的肚子。

時光靜靜地走,我們慢慢地追,生命的黃昏引誘着你,你卻依然不放我的手。混沌美麗的童年在你的精心呵護下悄然逝去。上國中了,離家的那天,你依舊踏上那熟悉的青石板路,站在黃桷樹下,望着我遠去的背影,微微泛紅的眼角溼潤了。我一步一回頭,每個回頭都見你滿是皺紋的臉上會心的笑。路的盡頭,當我最後一個轉身,發現你深情的目光消失在了轉角。

每次回家,你都會親自下廚做我最愛吃的麻辣魚。一次我無意中提到了春節時的大湯圓,竟在第二天吃到。你總把我平時不經意的一言一語放在心上,像我在課上認真地記住老師的話,可我課後便大量遺忘,而你卻時刻惦記着。

回憶溼透了天,是誰的眼角決堤了思念,那一抹心疼佔據了誰的心間!

就在那年的夏天,炎熱的夏日裏突然襲來一陣刺骨的寒風。電話那頭,你顫顫微微的聲音牽動我的整個心臟。我來不及收拾,便急勿勿地坐車回家。當我再次踏上那條熟悉的青石板路,陽光正好,蟬鳴依舊,蒼翠的黃桷樹下唯獨少了你的身影。

你蒼白的頭髮已所剩無幾,虛弱的身子骨也在發抖,見我回來了,你掙扎着從牀上坐起,我連忙去扶你,看到你面龐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憔悴的面容依舊露出滿心的歡喜。你拉着我的手,冰冷得讓我發抖,你抖動了幾下雙脣在我耳邊輕聲念道:好好學習,好好學我噙着淚水,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但卻在心裏答應了千次萬次。

那一天,你走了,走得是那麼的突然,也是那麼的安靜,只剩下我撕心裂肺的哭喊!

我總是幻想,你只是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沒有爭吵,沒有煩惱,甚至沒有我的陪伴。不知道那邊的你是否孤單,是否快樂。還沒來得及爲你親自做頓飯,還沒來得及寄出我最滿意的成績單,還沒來得及孝敬你讓你過上好日子,還沒來得及殘酷的歲月就扼殺了我所有的期望。

無數次的夢裏,我總能夢見一個拄着柺杖的老婦人,站在門口,眺望遠方,眼含期盼。那便是我的婆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願以年月之失,換你來世的娉婷;願以滿目春色,來回應人生的陡峭孤絕。從此千山我獨行,再不必相送。

關於“孝”的作文3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子歷來受到人們稱讚,尤其在漢代,孝還和廉一起,成爲士大夫被推薦做官的標準,稱爲“察舉制”,據史書記載,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梟雄曹操,是通過“舉孝廉”而步入仕途,並最終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國—魏國的。由於“察舉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徑,所以,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動了人們對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臥冰求鯉”之類的孝事也紛紛被人們演繹。

伯瑜有一次犯了錯,被母親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親問:“以前打你的時候,沒有見你哭過。今天爲什麼要哭呢?”他回答說:“以前被您打的時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卻沒疼痛的感覺。大概是母親您年老體衰,沒有力氣了。想到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這則出自《韓詩外傳》的故事堪稱是孝的典範,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伯瑜被母親責打時關心的是母親老了,併爲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現。自此可見,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種境界。

漫步街頭,經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們衣衫襤褸,要麼蹬着三輪車,要麼拎着蛇皮袋,流連於大街小巷中,撿起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資源”,動作僵硬而麻木。

他們都是沒有親人的孤寡老人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他們的子女都還“健在”,準確地說,過得還不錯。但那只是他們的子女。至於他們呢?有那麼一小部分被送到了養老院。其餘的,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們遊走於街頭巷尾,構成了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忽然想起曾看過的一個電視紀錄片。片中,身患重病的老人因無錢治療而從醫院轉到家中,躺在牀上痛苦不已。而老人的三個子女卻在屋外爲老人醫藥費的事而爭吵不休,甚至還議論起老人的後事該如何處理。他們吵得十分激烈,最後甚至動起手來,好不容易纔被鄰居拉開。而屋裏,面對鏡頭,老人流着淚說:“我還有幾千塊私房錢,用這錢把的喪事辦了吧!麻煩你們勸勸他們,讓他們別吵了。他們都是我的親骨肉啊!”其聲悲切,一言一語,感人肺腑。

最終,老人在牀上溘然長逝,眼角還掛着擔憂的淚水。記者們都沉默了,屋內一片寂靜,只有屋外不斷傳來吵鬧與咒罵聲。

母親從小幫你們洗澡到大,你們可曾爲她洗過一次腳?父親從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親手爲他盛過一碗湯?當囚犯嚼着母親一粒粒剝的瓜子仁時,當失意的兒子靠在父親肩膀痛哭時,他們可曾感到父母對他們濃濃的愛意?這種愛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它應當和孝一起,充當親子間關係最好的潤滑劑。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遊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它數千年的儲蓄,也被物質的洪流衝得無影無蹤。它像一個沒落的貴族,看着時代變遷,看着大權旁落,卻無能爲力。或許它曾奮力地追趕上了“80後”明媚的憂傷的腳步,卻又眼睜睜地看着“90後”們乘着“幸福摩天輪”遠去。

然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孝的迴歸,是歷史的必然。雖然暫時遊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終,它將重歸主流之中,但願當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車時能看到“00後”們在向它招手。

關於“孝”的作文4

“百善孝爲先”是自古以來所傳承的中華美德。孝敬,孝順,孝道。無論哪一個無不包含着深切的情感。

當今社會,在學校中,學生時常學習“盡孝”的道德知識。在電視上,常常播放着與孝道有關的電視劇。在街道兩旁的牆上,有關孝心的插畫不斷地翻新。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孝”到底有沒有真切的體現在我們身邊呢?

科技化時代,智能系統迅猛發展。人潮擁擠的車站裏到處是奔波的家庭,也許是爲了工作,也許是爲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家長們的臉上流露着疲憊而又焦急的神情,一邊等待着列車到點,一邊回過頭來拉住正在玩手機的孩子,孩子正安心的跟着,眼神絲毫沒有從手中游開,而換來的只是父母無奈的嘆氣聲。

曾經看到過一幅漫畫,畫中的老人懷中抱着一個路由器,帶着滿意的笑容慈愛的看着圍坐在他身邊的子孫們。他的子孫們卻低頭玩着電子產品,甚至背過身去。而這漫畫的標題是“兒孫滿堂”,確實,這的確稱得上是“兒孫滿堂了”。

從古至今,孝文化一直是我們中華之美德,論語中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可如今的孩子,又有多少能夠將父母真正的牢記在心?又有多少人時時刻刻惦記着父母。

孝,孝,孝,何爲孝?難道只是坐在父母身邊,卻盯着手中的手機,翻看着無聊的信息,然後發條消息說今天在家陪父母,這便是陪伴了嗎?難道只是給父母寄點生活用品卻到大年三十也不見人影,這便是孝道了嗎?

捫心自問,我們的父母,所希望的真的只是這樣一種敷衍了事的“孝心”嗎。我們的父母,經歷過跌宕起伏的生活,面對過大風大浪,他們爲生活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現在,他們也許慢慢糊塗起來,開始忘記一些事,忘記上一刻他們所想去做的事,他們也許會想,要是我的孩子在這,該多好啊。

也許他們,變得容易生病,卻像個老小孩一樣不懂照顧自己了,如果那時,我們在他們身邊,在他們難受的時候遞上一杯熱茶,探探他們的額頭,仔細地記着吃藥的時間,他們是不是能快一點兒好起來?這些事,父母總會提醒我們,而我們呢,這些對於我們來說微不足道的關心,對於父母,這也許足矣。

回過頭,看看一直微笑着站在我們身後的父母,他們似乎變得有些渺小,不再像兒時那樣高大,他們如同風化了的岩石,變得疏鬆細碎,好像風一吹,就會消失無蹤。

快擡一擡頭,看一看身邊的老母親,她已不再年輕,柔軟的長髮已變得稀疏,她的兩鬢開始泛白,但是她總會在你熬夜唸書時,送來一杯熱牛奶,心疼的摸摸你的臉“孩子,快休息吧。”

她有時會坐着發呆,她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那麼孩子,請過去牽起她的手,請輕輕地俯在她的耳邊,告訴她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好玩事兒,就像小時候你總愛依偎在她懷裏,聽她給你講故事那樣。

快給你的父親揉一揉肩膀,爲這個家,他扛起了太多太多的壓力了,他的背漸漸彎曲,而肩上的擔子卻不見得減少。他那寬厚的雙手因爲常年勞作,佈滿了繭子和褶皺,到了冬天還常常因爲不捨得用護手霜而長凍瘡。

可也許你還記得,這首雙曾經舉起過小小的你,舉得高高的,爲着讓你能看清那遠方的景色。那麼,請在他問你晚上想吃什麼時,對他說:“爸,吃你愛吃的吧。”

“以孝爲諡,真無愧此心”孝,原本就是那樣微不足道卻含情至深。

關於“孝”的作文5

“忠、孝、仁、愛、信、義、廉、恥”,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八德”。“孝”這個字眼在忠君報國的封建社會便被排在“忠”字之後,位居八德第二,想必是因爲它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誠然,每個人當自己垂垂老矣之時,看到自己用畢生精力撫養長大的兒女承歡膝下,自己還可以含飴弄孫,此樂何極。雖然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用“使死神屈服的力量”來比喻母愛,但我卻更想用它來比喻孝心。“孝”在人們心中,古今中外,從來都是佔據着無法替代的地位的。

“孝”是考察一個人能否擔當重任的參考標誌。早在漢朝時,中央政府便採用“孝廉制”來選拔官員,由此可見對於官員來講,“孝”是和“廉”同等重要——甚至——超過“廉”的地位的一項美德。如此立制一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孝”是每個身心健全的成年人應盡的義務,應承擔的責任。烏鴉尚有反哺情,羊羔亦報跪乳恩。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便是責任心缺失,沒有擔當的一例鐵證。試問一位毫無責任感可言的官員何以擔當大任?自古便有言:大丈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定是先修身齊家,才能夠治國平天下。而一個身未修家難齊的人,即使再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也是才學空有,不足以治理一方。以“孝”來考察官員,雖有其不合理之處,卻也是情理之中,大有裨益。

“孝”是確定一個人能否與之結交的重要考量。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含辛茹苦將襁褓嬰兒撫養爲七尺男兒。如此辛苦,想必只有做母親的人方能體會。然而,如果一個人連如此之大的恩情都不願意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回報,這個人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如何讓他人與他成爲知己?即便有了朋友,也一定會爲這個人的冷血而感到心寒。而一個有孝心的人,所到之處,人們一定如沐春風,全無不快,因爲他的身上有着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那是光,是熱。可見,與人交友,“孝”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

新時代的“孝”,不是盲目的愚孝,而是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愛戴。古有李密上書《陳情表》,爲了祖母甘願放棄功名利祿;古卻也有郭巨埋兒,甘舍其子爲保養母親,萬幸的是掘出黃金,方纔兩者兼顧。對於郭巨埋兒的故事,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黃金來,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所以,我們都知道“郭巨埋兒”之事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在報養父母的同時,難道便要摧殘一個含苞欲放的生命嗎?顯然這是不可取的。倘若郭氏夫婦二人過日子再儉省些,何愁一個小小嬰兒的撫養問題?所以,新時代的“孝”,並非對父母言聽計從,也不是百依百順。要有明辨是非的觀念和由內而外對父母的尊敬,才能做好一個新時代的孝子(女)。

即使是流傳千古的一個“孝”字,衆人的寫法也是各異。“孝”也是要因人而異的。《論語》中,孟懿子的“孝”是“無違”,孟武伯的“孝”是“唯父母疾之憂”,子夏的孝則是重在一個字——“色”——多數人認爲其意爲“態度”。孔子針對不同弟子的個性,根據不同的情況,給出問孝的弟子不同的答案。孔子之智,常人自然無可比擬。我們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儘自己所能,用這使死神屈服的力量讓父母頤養天年。

關於“孝”的作文6

百善孝爲先,萬惡淫爲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爲者,皆不忍爲,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爲者,皆不難爲。-[《圍爐夜話》(清)王永彬

如今的社會,“孝”這個字可能離的太遠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會的進步太快了?還是人性消失了?還是人太懶惰了?古時有二十四孝,廣爲流傳,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會,有很多的人,家裏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好好去服侍,卻在父母死後,高調的舉行追悼會,以爲做了這些別人就會以爲你是個孝子嗎?還有這些人,對本身的父母不是罵就是打,甚至幾十年對本身的父母不管不問,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爲本身的父母出生低微,而本身變成城市裏的人了,覺得在農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還有的娶了媳婦之後,聽媳婦對本身的父母說三道四的,從而慢慢厭惡本身的父母。

那麼想想問問這些人,你們如果沒有父母給你們生命,你們有這樣成就的就會嗎?換個角度來說,你們有孩子嗎?如果你們老了,你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對你們,對你們就像陌生人一樣,對你們就像瘟神一樣,你們的心裏會有什麼樣的感想?

古訓雲:“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爲什麼古人認爲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纔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於天性,那麼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後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爲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於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爲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於腦後,最後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爲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後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古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溺愛着本身的孩子,不是說溺愛這樣不好,但要做到溺愛適度,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要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

孝道,絕不是爲了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自私,而是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身邊事開始,從本身做起,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使我們的愛心和責任感日擴日大,最終努力修養到大公無私之境界。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

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啓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本身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本身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爲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本身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爲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本身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百善孝爲先,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