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四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英亞當。斯密所著的《國富論》,全名爲《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此書初版於1776年,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國富論》的編者馬克斯?勒納評論說:"這是一本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書,一本由有着高深學問和明敏見識的人所寫的書。

這個人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能對他的筆記本中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將其重新組合起來,斯密對他當時的學術領域的各種思想是極爲敏感的。他像後來的馬克思一樣,不是一個關在自己房子裏的與世隔絕的學者,他彷彿全身裝着天線,能收到並吸收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歐洲解體之末、近代世界開始之時寫作,在這個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團經常表現的頑固性在堅持。他正是爲反對這種利益集團而寫作的。結果是,他的書不只是爲圖書館架藏而寫的,它對經濟意見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形成了我們今天住在其中的整個生活環境。"

斯密在《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鬥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臺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見第五編,他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隨着牛羊羣的出現,產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爲之辯護。

他說,"文官政府是爲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爲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爲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將演進描述爲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爲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爲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這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可是也有一個重大的差別: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最後動力是階級鬥爭,而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慾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國富論》遠遠不是一部通常所認爲的學術論文。雖然斯密也勸說放任自由,但他的論證卻更多地是反對政府幹預和反對壟斷;雖然他讚揚貪慾的結果,卻又幾乎總是鄙視商人的`行爲和策略。他也不認爲商業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讚美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寫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銀河帝國》系列,於今看來,更像是探討生命形態與社會結構的書。從大的方面而言,在銀河系兩千五百萬個住人行星間曾經存在或可能建成的社會模式,大致有三:

一是以皇帝世襲專制來統御銀河,但在書的開篇這舊日帝國就已走向沒落衰亡了。

第二是謝頓計劃所設立聯合帝國,由第一基地創建的市長議會制來引領科技文明,由第二基地微控心靈來確保人類的和平,但在謝頓計劃開啓五百年後第一基地的自尊心已不容許第二基地的控制與影響,兩個基地的衝突不可避免。

第三則是由機器人丹尼爾所創造的蓋婭文明,人類將與萬物融合成生命共同體,共享生命的智慧與愉悅,只不過山川大地分享到的意識少一些,而草木蟲魚次之,最高級的分享者與主導者依舊是人類,但彼此和諧共存,達到生態的最大優化。而來自基地的崔維茲依然懷疑和抗拒這種生命共享方式,因爲共同體的介入會破壞個體的意志獨立與精神自由。

就這樣,人類創造機器人,而機器人又創造了新的人類文明。

從小的社會形態講,僅僅帝都川陀作爲一個獨立的行星也存在不同的社會模式:如麥麴生地區的宗教統治,恪守男尊女卑等級制度以及各種嚴苛的戒律;達爾則貧富分化並疏離敵視,底層貧民窟野蠻無序;川陀南極的衛荷區歷代旁系繼承人對帝國皇權的覬覦;而九九派以追求平等爲號召,暗中破壞帝國設施和秩序,推動民衆的不滿情緒,利用民意來謀求私權……這些社會形態的原型,在地球當下歷史中都能找到對應。不過和閱讀《三體》不同的經驗感受,就是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建立在人性自私極惡的基礎上,對未來絕望。而在《帝國》中雖然時有危機,卻始終對人類發展保有信心;科幻的觸鬚無論如何延展,但核心的價值依然穩健。

只是,這七本書,前三部幹練簡潔,到第五部和第六部則繁複拖沓,人物情緒也顯得無甚必要。大概開始寫作的六十年代,只是爲自己興趣而創作,到八十年代應出版社邀約規定字數而作,就難免有應時之虛了。

說到蓋婭星系共同體的設想時,初覺不可思議,但細想也未必沒有依據。

每次爬山的時候,我總是會將手按住某處巖壁,斂息屏氣,彷彿能感應山之呼吸,能洞察太古時代的黑暗與沉寂。這自然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臆想,但那種彷彿能融入混沌之中的剎那忘我,確是一種很澄寧的享受。或者世人就是基於這樣一種感受,而有瑜伽有禪定有坐忘,而求與萬化冥合。再有,如古人對於書籍的迷戀,今人對於網絡的依賴,都好像是要尋求文化的認同與共享,而蓋亞的生命共同體,只不過是將它活化罷了。我們在同一個星球上呼吸生存,化干戈爲玉帛,是人類羣體的共同追求;只是作爲個體,我們如何能敞開胸懷,與世界分享自己最私密的感受呢?

昨日夜半,看完銀河七部。某種意義上,這個暑假,也隨之結束了。許久沒有這樣廢寢忘食,雖然不務正業。可是,白日的睏意就是濃茶也打發不了了。到底不是年輕時候,夜讀金庸古龍二三點,早起一樣精神抖擻,歲月不饒人,一戒。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這一星期我學起了程門立雪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宋朝有一個叫楊時得人,有一次他讀書遇到了難題便和同學冒着大雪,去問老師程頤,恰好老師正在睡午覺,他們就在外邊頂着大雪等候,過了好久,程頤醒來時,楊時和他的同學已經成雪人了。

讀了這篇課文,我想到自己有時覺得作業多,就埋怨老師,真是太不應該了,以後,我一定會做一個尊師重道的好學生。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三年級的時候,我看過一本書,書名很奇怪,叫《嘭嘭嘭》,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書,讓當時似懂非懂的我看得淚流滿面,讓我至今無法忘懷。

這本書主要寫了四年級的女生童喜喜覺得現實世界太孤獨,爸爸媽媽忙於工作沒空陪她,學校裏也沒什麼談得來的同學。有一天她碰見了隱形人“寶寶樹”,和它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童喜喜對寶寶樹的世界很好奇,也羨慕它自由自在無影無蹤的生活,就決定和寶寶樹交換身分。在寶寶樹的幫助下,她如願當了三天的隱形人。這三天她偷偷去看了她的外婆、爸爸媽媽、同學和她資助的貧困小朋友單笑,發現隱形人只要心中一有愛,一種叫“嘭嘭嘭”的病就會發作,非常疼痛非常難受。而在這幾天隱形人的生活中,她悄悄發現爸爸媽媽心底是非常愛她的,她以前沒有體會。而她同學身上的善良和愛心以前也都忽視了。她的外婆、小朋友單笑都是有愛的人,爲此她們很快樂。所以,她又換回了身份,重新回到了其實還是充滿了愛的現實世界。而隱形人寶寶樹卻爲了她失去了剩餘的生命……

書中的童喜喜讓我感動——她爲了讓寶寶樹結束隱形人的生活,重新變爲人,不惜用自己的血流進寶寶樹的身體裏;書中的寶寶樹讓我感動——它爲了讓童喜喜實現做隱形人的夢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書中的貧困兒童單笑也讓我感動——她雖然家境貧寒,但卻非常樂觀,從不抱怨,並且懂得感激和回報:她感激爸爸媽媽不重男輕女,給了她和弟弟一樣的愛,她儘自己所能幫家裏幹家務;她感激資助她的童喜喜一家,努力學習,用好的成績回報她們的幫助。除了書感人,作者本身也非常感人——並不富裕的她把全部稿酬捐給春蕾活動,讓很多失學的小朋友像書中的單笑那樣重新回到學校。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嘭嘭嘭”的聲音來自體內,來自童喜喜做隱形人的體驗。因爲這個世界上還有愛,而她自己還能感受愛,能發現愛,所以她纔有那種疼痛感。“嘭嘭嘭”就是愛。愛雖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沒有愛,世界也就不存在。再孤單,我們也要相信會有人和自己同樣在一個頻道,重要的是要一直去找。也許那些有信仰、相信愛與美好的人,容易受到挫折,會遠遠離開人羣,在這世界隱形。可是,最後能夠拯救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還是愛,也只有愛。逃避與憎恨,只會令心更加破碎。

在看這本書時,我的心正如書名一樣,“嘭嘭嘭”激烈地跳動着,我想也是因爲我愛書中的他們,被他們所打動的原因。相信你讀了這本書後,一定也會有同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