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植物生長的作文六篇

  篇一:瞧!我們組植物生長的過程

觀察植物生長的作文六篇

在學習《種子發芽了》這一課的時候,老師爲了培養我們動手和思考的能力,把我們班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4個人,讓我們種植物。我們組播種了一顆黃豆,發芽後經過我們的精心照顧,豆苗現在已經長得很高了,我們都很高興,因爲在它長高之前,我們可是花費了很多力氣的。

想讓種子發芽很不容易,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應該澆多少水,就拿着噴壺往盆裏到了一大些,結果因爲水澆多了,導致種子幾個星期都沒有發芽。看到別的組的植物發芽了,我們既羨慕又着急。我們只能等水乾了之後,再作處理了。終於奇蹟發生了,在兩個星期之後,我們種的黃豆長出了兩片綠葉,“太棒了!終於發芽了。”我在心裏想。此後,我們便將這棵豆苗來回放在窗臺上曬曬太陽,希望它茁壯成長。

讓豆苗繼續長高是考驗我們的一大難題。我們通過查閱書籍,知道了要想讓植物長高長壯,就得科學鬆土。鬆土使土壤結構鬆軟,可以使空氣更容易流通,促進植物根系呼吸,便於根系延伸和吸收到更多的養料,根系長好了,植物的上部也就跟着長好了。每次鬆土後,我們還給植物定量上肥。

通過我們的科學努力,現在我們組的黃豆苗已經長得夠高了夠粗了夠綠了,我們還會繼續努力,繼續請教老師和家長,爭取在秋季收穫飽滿的豆莢,那可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篇二:植物的生長和太陽有關嗎

以前,我一直從書上看到植物的生長和太陽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我心想書上說的是真的嗎?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

我從我們家的頂樓上搬來了兩盆翠綠的植物,放到了我的書房裏去。我把其中一盆植物按照書上說的放在了陽光直射的地方,而另一盆植物卻被我放在了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好了,我開始的任務就完成了,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就只需要觀察這兩盆植物的變化了。

觀察開始了,第一天,我發現這兩盆植物沒有任何的變化。第二天,我去看這兩盆植物,仍然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第三天,我又仔仔細細地將兩盆植物觀察,對比了一下,我發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那一盆植物似乎長高了一點點,而且顏色也好象變得更加翠綠了。但是被我放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的那一盆植物,不但沒有長高,它的葉片好象也有一點略微發黃。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裏,我沒有去觀察那兩盆植物的變化。直到第七天,我才又去觀察這兩盆植物的變化,我驚奇的發現,被我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那一盆植物,明顯比我才把它放在這裏時長高了許多,但被我放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一盆植物,卻已經完全枯萎了,葉片也發黃了。後來,我還懷疑是不是植物不同的原因,又找來了兩盆一模一樣的植物,可結果還是和上次完全一樣的。

正當我怎麼也想不通這到底是爲什麼時,我們家的“百事通”爸爸向我走了過來,並問我:“兒子呀,看你愁眉苦臉的樣子,肯定是又遇到什麼難題了?給我說來聽聽,讓我來幫你解決。”我向爸爸說清我遇到的是什麼難題之後,爸爸對我說:“哦,原來是這樣,這簡單,你應該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吧?‘光合作用’是與植物生長有着緊密聯繫的,可必須要有‘太陽能’來作爲植物‘光合作用’的‘動力’,沒有了太陽,那就沒有了‘太陽能’,所以人們才說植物的生長沒有了太陽是絕對不行的。”“哦,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啊!”我點了點頭向爸爸說道。

在這一次實驗中,我又增長了一些知識。自然界裏還有許多神奇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所以,我們人類還要多瞭解自然界才行呀!

  篇三:植物生長

第一篇播種啦!

今天,科學老師讓我們回家種自己喜愛的植物。

爲了能看見種子在土裏幹什麼,我先找來了一個小盒子,再墊上紙巾,把紙巾溼潤一下,把選好的種子放進去,我們就等待它的發芽吧!

第二篇沒反應

今天,我往盒子裏看了又看,一個都沒發芽,我暗暗叫自己不要着急,心想:“植物發芽要好幾天的',我們應該耐心等待哦!”

第三篇發芽啦!

今天放學後,我回到家第一時間就去看我的植物們,發現黃豆和綠豆已經發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大喊到:“黃豆綠豆發芽啦!黃豆綠豆發芽啦!”

第四篇最後的結果

在放學的路上我就在想:“只剩最後二天了,我的種子能全部都發芽嗎?”

回到家後,我發現玉米和鳳仙花也都露出了一個小小的尖尖頭,我高興地擺出了一個勝利的姿勢。

第五篇移植

該移植了,我生怕會弄壞了植物們,特別是剛剛長出葉子的鳳仙花。

我打電話讓媽媽買了四個小花盆,媽媽回來後,我趕緊拿過媽媽手裏的花盆,又看見一袋奇怪的東西,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說:“這是營養土,那白色的東西應該就是營養吧!”

我墊好報紙,往每個小盆子里加土,我越加越高興,越加越興奮,土添好了,我把植物們一個一個地分別埋到土裏,該移植鳳仙花了,我先把紙巾小心翼翼地撕開,再把花兒埋到土裏,一不小心,花兒的上半部分被折斷了,媽媽讓我別傷心,叫我再拿一顆種子種進土裏,並把折斷的上半部分也給插了進去,至於能不能長出來,就要問問知識淵博的老師了。

  篇四:植物生長

隨着種子的萌發與出苗,植物從異養生長轉爲自養生長,進入了營養生長階段。由於細胞分裂和新生的細胞體積的加大,幼苗迅速地長大。與此同時,隨着細胞的分化,植物各器官的分化也就越來越明顯,最後長成爲新的植株。

通常認爲植物的生長是一個體積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過程。死的種子吸水膨脹,體積和重量也會增加,但它乾燥後仍可恢復原來狀態,這種可逆的體積和重量的增加不能叫生長。生長通常伴隨着植物幹物質的增加。但要注意,在種子萌發時,由於種子大量吸收水分,其鮮重和體積確實也明顯增加,但在綠葉形成以前,因呼吸消耗大量有機物,其乾重反而減少。這時,胚內有原生質的增長和新細胞的形成,當然仍屬生長現象。因此上述生長的定義是指大多數和相對而言。

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無論是細胞、器官或整個植株的生長速率都表現出慢——快——慢的規律。即開始時生長緩慢,以後逐漸加快,達到最高點後又減緩以至停止。生長的這三個階段總合起來叫做生長大週期(grandperiodofgrowth)。如果以時間爲橫座標,生長量爲縱座標,則植物的生長呈“S”形曲線。

器官的生長爲什麼能表現出生長大週期?這應從細胞的生長情況來分析。器官開始生長時,細胞大多處於細胞分裂期,由於細胞分裂是以原生質體量的增多爲基礎的,原生質合成過程較慢,所以體積加大較慢。但是,當細胞轉入伸長生長時期,由於水分的進入,細胞的體積就會迅速增加。不過細胞伸長達到最高速率後,就又會逐漸減慢以至最後停止。

植株一生的生長表現爲“S”形生長曲線,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它主要與光合面積的大小及生命活動的強弱有關。生長初期,幼苗光合面積小,根系不發達,生長速率慢;中期,隨着植物光合面積的迅速擴大和龐大根系的建立,生長速率明顯加快;到了後期,植株漸趨衰老,光合速率減慢,根系生長緩慢,生長漸慢以至停止。

根據生長大週期規律,可以採取相應措施,促進或抑制器官以至整株植物的生長。例如促進稻麥植株的生長,必須在中期的開始,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晚了就來不及快速生長;又例如防止小麥倒伏,必須在穗分化之前,晚了就會影響小麥穗的生長。

植物生長量可以植物器官的鮮重、乾重、長度、面積和直徑等表示。而生長積量則是生長積累的數量,即是植物材料在測定時的實際數量,它相當於植物的長相。生長速率是表示生長的快慢,它相當於植物的長勢,有絕對生長速率和相對生長速率兩種表示。前者是指單位時間內的絕對增長量,例如果實每天增加的直徑數;後者是指單位時間的增長量與原有植株量的百分率,例如植物某生育期每株重10g,每天增重1g,相對生長速率爲10%;到另一生育期時每株重50g,雖然每天增重2.5g,但相對生長速率只有5%。這樣計算易於比較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塊上某些農業措施對作物生長的實際影響,有實踐意義。

  篇五:陽光對植物生長太重要了

對於植物的生長我一直充滿了好奇,綠色的植物能爲地球製造氧氣,供地球上的生物呼吸,而且還能美化環境。那植物的生長靠什麼呢?假設植物只有水能生長嗎?假設植物沒有陽光能生長嗎?帶着種種疑問和猜測,我決定做個實驗。

星期六的早晨,我在小區的花園裏移植了兩棵大小差不多的植物,還從同一個地點挖取了一些同樣溼潤的泥土。我把泥土平均分到兩個花盆中,再栽上我選的兩棵小植物,我把其中一盆放在陽臺上,保證它有充足的陽光照耀,而另一盆則放在我的牀下,始終都處在黑暗中,準備工作做好後,我的實驗就從5月12日開始了。

首先,我每天定時給兩盆植物各澆20毫升的水,每天晚上定時給植物拍照,仔細觀察它們在生長過程中有什麼不同,時間一天天過去了,8天后,我把兩盆植物拿出來對比,發現在陽光下生長的那盆植物,比以前長大了許多,而且葉片寬大、厚實了,顏色變得更加翠綠,而黑暗中的那盆植物,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跟陽光下生長的那盆植物相比,顯得小了一點,葉片也單薄了一點。

根據兩盆植物的變化,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植物生長也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兩部分。呼吸作用和人類一樣,吸收氧氣,吐出二氧化碳,消耗葡萄糖轉化爲生命的能量。而光合作用則是在有光

線的條件下,植物體內葉綠素中合成葡萄糖的過程。也就是說植物是依靠陽光作爲媒介來爲自己提供養料——葡萄糖。因此綠色植物離不開光合作用。

但是就具體的植物來說,也有喜光和喜陰的。一般的喬木(比較高大的樹木),都是喜歡大量的光線的,從它們的生理特徵也可以看出——長的高可以遇見更多的陽光;而一些灌木、草本植物(比如文竹)就是喜陰的,對光線的要求相對較低。這也是長期的自然演變過來的。

經過這次的實驗,讓我增加了實踐的能力,增長了知識,也讓我對大自然萬物的生長產生了更大的興趣,我會努力通過自己的實踐來了解周圍的世界!我愛自然,愛我生活的地球!

  篇六:我們的植物生長日記——記菁禾幼兒園大一班系列活動

陽光終於在連綿煩人的陰雨天之後從新綻放。輕風一吹,讓人感覺到了春天的溫暖。這個季節萬物初生,生機勃勃。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也想抓住這個美好的時光,於是我們決定讓班級門口的植物角也充滿綠色的春意。

和爸爸媽媽一起,有的準備了花盆,有的DIY了可樂瓶,有的索性拿了小臉盆,紛紛種上了土豆、大蒜、蔥、蘆薈、洋蔥等容易種植的植物。

咦?這又是在幹什麼呢?手裏都拿着尺子,在琢磨着什麼呢?原來是在認識直尺和刻度,但這又跟植物的日記有什麼關係呢?唷!瞧,學得多認真啊!位置上看不夠,直接上黑板上來研究一番。

研究完了刻度,又開始畫上了,到底是要做什麼呢?好像是在把刻度畫在紙上。

然後在“紙尺”的反面黏上吸管,揭曉答案:

原來小朋友們想了個辦法,就跟每天給自己量升高一樣,我們也要給小植物來量量升高。大家夥兒都在自己的植物邊樹上一把生長尺,看看它每天能長多少。

瞧,我的蔥已經有3釐米了呢!

量了數據,我們還想像爸爸媽媽跟我們寫成長冊一樣給小植物也製作一本小冊子,把它每天生長的情況記錄下來。於是大家都動手繪制了漂亮的植物日記本,掛在植物角的邊上。

每天早上來幼兒園,第一件事就是給我的植物澆澆水,現在天氣暖了,我的植物可會喝水了,咕嚕咕嚕一下子就喝下大半瓶。之後,我還會仔細的觀察他的高度,對照我的生長尺幫我的植物寫上成長的記錄。

每一年我們都會進行這樣的植物種植活動以前在小班、中班的時候大多是看老師種,聽老師說植物在生長,到了大班,我們也能夠自己動手了。在這個簡單的日常活動中,小朋友們對原本數學中測量和記錄的模糊概念,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和實踐,熱情空前高漲。在幼小銜接的階段,我們都會在日常的活動中,給孩子提供觀察、記錄、討論的機會,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角,爲國小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對科學探索的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