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端午節爲題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漫談端午節爲題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漫談端午節爲題作文

漫談端午節爲題作文1

隨着時間的流逝,端午節在我的腦海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纏着媽媽講那個熟悉卻又百聽不厭的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的危運,而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便悲痛欲絕懷抱着沙石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人們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都划着船去追趕拯救,四處尋找着他們愛戴的屈原,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入了汨羅江裏……每當我聽完這個故事後,總在想,屈原真的投向那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裏了嗎?屈原真的化作天上的一顆星星了嗎?魚兒真的會吃掉那些糉子嗎?……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這些疑問也在我腦海裏淡忘了,再也不會纏着父母講屈原的故事。而是,玩着電腦,看着電視,做着手工DIY,讀着漫畫故事。再也不會想那些對我來說很遙遠的話題了。

又是一年糉葉飄香,雖然屋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但大部分都是從超市裏買來的。很少有人再會談論起屈原,洗着那翠綠的艾草,會包糉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還有些人家,就把端午節當成一場夢似的,過的極其簡單,連糉影都看不見了。現在的人類只顧瘋狂開採,拼命的擴建。讓這美麗的地球村遭盡了塗炭。工業廢水流入了江河湖海,成羣的魚兒慘死在沙灘。濫砍亂伐無休止,泥石流、山洪、地震時常出現。水土在流失,江河斷流湖泊乾涸。那美麗的“賽龍舟”我何時再能看見?看到身邊發生的一切,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要加強環保意識。愛護環境要從小事來着眼,不浪費水,不浪費電,不浪費食物,不隨地吐痰。只有我們愛護環境,保護資源,生存的環境才能得到改變。等到再過幾十年,我們的地球母親才能依然美好,以後的孩子們才能看到清清的水,藍藍的天,綠綠的蘆葦蕩,再過端午時,才能吃到那自家包的手工糉子,觀看到那激動人心的“賽龍舟”。

端午的兒歌彷彿又迴盪在耳邊:“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中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要讓端午節離我們越來越遠,不要讓端午成爲我心中的夢想。

漫談端午節爲題作文2

端午的味道,有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優雅。

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

端午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鮮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盼盼……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可是今年的端午節與往昔不同,因爲在外地求學,爲了會考的奮力一搏,我不得不留在學校裏過端午節。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慶祝端午節。原本以爲這是件很悲傷的事,可沒想到卻是如此快樂。

一大清早,還沒睡飽呢,就被幾個室友吵醒了:“快起來啊,我們到後面那座山上去採艾蒿了!”之後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溫暖的被窩,再之後便是一陣忙亂。十分鐘之後,我們各自整理好了衣裝,邁開了豪爽的步伐,朝後面那座山進軍,哇!端午的味道,充滿了激情。

到了山腳下,我們不約而同地擡頭望着這高似喜馬拉雅山的山峯,互相打氣後毅然向山頂攀去,由於剛剛下過小雨,所以沒登多高我們褲管都被打溼了。“啊!艾蒿。”順着聲音望去,嘿!別說還真有哇,我們一窩蜂似地涌過去,開始瘋採,邊採邊在嘴裏嘟囔着:“希望會考順利,祝願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滿載歡喜。

我們手中握着艾蒿束,頭上戴着艾蒿環,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學校。剛坐到位子上不久,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我定睛一看,啊!是媽媽。媽媽看到我說:“九年級了也不能不過端午節啊!想不想吃糉子啊?來,把糉子拿過去和同學們解解饞吧!”呀!不聽媽媽提及,我差點忘記吃糉子了。哇!太棒了,媽媽竟帶來這麼多糉子,我們都涌上去把媽媽圍住,剝開糉子皮,鮮紅的大棗就浮現在眼前了,接着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飄來,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一口下去,糉子少了半邊,媽媽看着我們狼吞虎嚥的樣子,開心地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

漫談端午節爲題作文3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牀,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着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