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秋節的作文600字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600字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中秋節的作文600字5篇

中秋節的作文600字 篇1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讚美中秋圓月。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並稱三大節。這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纔有人登臺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曆八月十五爲中秋節,也就是公曆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後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說。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徵團圓。

在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爲他留一份。在現代,中秋節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着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着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料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紮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日氣氛。古人說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過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我去年過中秋節的時候,因爲外婆就要回武漢老家了,所以那天我們全家都很傷心,連說謊笑的都沒有。

今年過節,外婆留在這裏,還爲我們準備了不少美味佳餚:有紅寶石似的石榴;有紫得發黑的大葡萄;有紅中帶黃的水晶蘋果;有讓人垂涎欲滴的又蛋黃蓮蓉月餅;還有雞、鴨和汽水,真是吃喝玩樂全都有,我們興奮得幾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昨天是中秋節,不知怎的,爸爸特別暴躁,一反常態,是失去親人的痛苦讓他這樣的。爺爺去世很久了,奶奶又剛剛離開人世,只有姑姑是他最親的親人,可她卻遠在江蘇,連電話都沒來幾次。親人的力量,是多麼大,它能給人帶來無限的痛苦和快樂。啊,願世上的人都能在這中秋佳節,與自己最親的親人團圓吧!啊!中秋節,你有多麼悠久的歷史!中秋圓月,你寄託着多少人罹親人的心!

中秋節的作文600字 篇2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裏,除了春節,中秋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在八月十五這個月圓之夜,皎潔的明月"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們思念什麼?思念的是遠方的親人。雖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無論怎樣,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總希望能和遠方的親人團圓。這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是東方文化的深刻內涵,這種親情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團圓"的象徵節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片熱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麼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着乾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面前放着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裏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竟放花燈",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熱鬧的景象更勝往日,處處都洋溢着全家團聚所帶來的幸福氣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絲落誰家"。是啊,就在人們與家人團圓時,一定也有人身在他鄉而沒能與家人團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圓月託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單的你不要傷悲,擡頭看看那侖明月吧,說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中秋節的作文600字 篇3

中秋節之夜雖不能賞月,因爲今天陰天,但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個團圓飯。

中秋前幾天,大姑爲了和爺爺奶奶還有我們一起過中秋節,特地從東北趕回來吃團圓飯。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講究吃團圓飯。於是爸爸媽媽大姑嬸嬸,還有叔叔和叔叔家的大哥、嬸嬸家的小表妹、表姐等,全都在爺爺奶奶家團聚了。奶奶今天精神特別好,看得出,她那一頭白髮是用心梳理過的。今天她的話也特別多,和大哥、表姐表妹說個沒完。

已是下午兩點,廚房裏頭特別熱鬧,大姑揉麪,媽媽剁餡,準備包餃子,嬸嬸忙着抄菜。我也湊起了熱鬧,紮上衣服(當圍裙)擀起餃子皮來。而爸爸、爺爺、叔叔、姑夫他們卻在一起打起了麻將,真是分工明確。

開始包餃子了。媽媽從錢包裏掏出1元錢,包了一個錢餃子,媽媽們說誰吃到錢餃子就送他一句祝福話。我一聽,眼睛一轉,靈機一動。便在沒人的地方,把帶錢的地方做了個記號。可是我的小動作被媽媽看到了,但她沒有說話,只是笑了笑,我也笑了笑一擠眼……不多時,大姑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遞到每人的面前,我兩隻眼睛就像要把錢餃子挖出來似的,拼命的尋找。但我沒有做到,最後我想出一個妙計,用筷子把沒個餃子都紮上一下,有錢的話,就能知道了。

立刻行動,我剛紮了六個就被爸爸看到了,真沒想到,爸爸不但沒說我,反爾和我一起並肩作戰,也紮起餃子來。奶奶一腳門裏一腳門外,看見了我們的行動,奶奶向爸爸喊了一聲:“你還小啊。”爸爸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嘿……我心想:“老爸你也有今天啊”。我雖然心裏這樣想但不能說,嘴上還得說:“老爸丟面子了,沒關係,我不笑話你”。

吃飯了,我跟爸爸扎的餃子只好自己吃了。突然有人說“哎呦,我的牙”一看是媽媽吃到了錢餃子。其實媽媽應該吃到錢餃子,因爲她一年又一年的辛苦和操勞,在一家人身上傾注了她全部的愛,我們應該祝福她,也把所有的祝福送給她。

團圓飯上,笑聲不斷。

團圓酒裏,幸福永久。

雖然,中秋節已經過去,但我們的歡樂,我們的歌聲還不斷地迴盪在我們耳畔,真希望天天能吃團圓飯,天天都唱幸福歌。

中秋節的作文600字 篇4

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聽說圓明園有燈展,我就一直要爸爸媽媽帶我去看,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爸爸媽媽被我磨怕了,答應帶我去圓明園觀燈去了。

到了圓明園,我一眼就看到了正門前的那兩條頗有氣勢的蛟龍巨燈。這兩條龍彷彿在上下翻飛,還不時地變成紅色、黃色和綠色,真是美不勝收哇!

我們順着道路兩旁的青松,過了“巨龍飛舞”,來到高懸着紅燈的正門。

過了正門,我們在小路上漫步。這時,天色漸漸暗下來,道路的松樹上懸掛的小紅燈,愈加顯得明亮。不一會兒,我們便來到了光彩照人的“福海”燈區。

我們一路觀燈,一路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已走到“嫦娥奔月”

這個大型燈組前。只見“一輪圓月”掛在“空中”,雪白的玉兔在一旁搗藥;隨着升騰的“雲霧”,婀娜多姿的嫦娥帶着憂鬱的心情緩緩地飛向月宮。看到了這番情景,不禁使我觸景生情,想起了一首古詩: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又一個大型燈組前。這個燈組與衆不同,它就像節日裏的煙花一樣,把點點繁星撒向大地。無數緩緩下墜的火花不時迸出一顆又一顆璀璨的明珠,象徵着各行各業所取得的一項又一項光輝成就。

這時,我向四處望去,只見各色大型燈組放射出輝煌的光芒,天空成了彩空,夜幕成了錦緞,人們的衣服不時地變換顏色:忽而紅,忽而綠,忽而閃閃發亮,忽而好幾種顏色同時在上面閃耀。

各色的燈大放異彩:紅的,似節日的串紅花;黃的,像成熟的稻穀;綠的,似枝繁葉茂的樹木;白的,如晶瑩皎潔的雪花;紫的,如成熟的葡萄;粉的,如初綻的.桃花……瑰麗的燈光在空中閃爍,把平時閃閃發光的星星也羞得不敢露面……這迷人的景色真讓我陶醉,讓我流連忘返。要不是爸爸、媽媽再三催促,我真想再多看看。走出公園已經好遠,我還不禁要回頭看。只見夜空的一半染成了彩色,比朝霞更好看。

中秋節的作文600字 篇5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爲紀念這一傳統節日,我國郵政部門曾發行過多套與之相關的郵品。

xx年9月21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秋節》特種郵票一套三枚。第一枚爲“團圓”,圖案爲全家團圓品嚐月餅的喜慶場面;第二枚爲“賞月”,以清香的菊花、滿堂的瓜果和仰望明月的人們爲圖案;第三枚“月爲媒”,以月亮、小溪和一對互贈香囊的情侶爲畫面。同時還發行一枚《中秋節》郵票小版張,小版張採用三套9枚連印,面值10.80元。

香港1975年發行的《香港節日》郵票,第一枚是提燈綵度中秋的景象;1984年9月6日,香港爲慶祝中秋節發行了一套《中國花燈》郵票,共4枚,爲:鳳凰燈、麒麟燈、蝴蝶燈、魚燈,與其他燈綵郵票普遍採用淺背景不同的是,這套郵票採用了黑背景,充分展現了花燈在夜晚的亮麗景象。澳門在1982年10月1日發行了一套4枚《中秋節》郵票,也是張掛燈綵歡度中秋節的畫面。每枚的主圖都是一個漢字“秋”與一種中秋傳統飾物,其中一枚的主圖即爲彩八角花燈。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不是獨在異鄉,但最近幾年每到過節的時候都特想回家看看,尤其是仲秋節的時候,特別想念那離別已久的家。在如水的月光下,我們一大家子又圍坐在大圓桌旁一塊兒吃飯,滿桌子的菜各式各樣的,我夾起一片熱騰騰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鮮嫩極了!真是好久都沒有吃到過這麼美味可口的飯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勁,漸漸興高采烈起來,都相互祝福着乾杯。“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飯後,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面前放着許多月餅,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覺就好像今兒個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感覺一樣。“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裏的確實不一樣,那圓圓的樣子不就像我們這圍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嗎。

去年的仲秋節實在是難忍思鄉之苦,放下所有的一切事務匆匆回了國。幾經輾轉,當我終於站在了自己村莊的面前時吃了一驚:沒想到二十年前清一色茅草屋的村莊已經變成了漂亮的花園小區,向門衛說出了父親的名字,才找到了家的門牌號,其實我不知道這還算不算我的家,二十年前我已經和這家斷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