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辦主任》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駐京辦主任》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駐京辦主任》讀後感

  《駐京辦主任》讀後感1

我讀了王曉方的《駐京辦主任》之後,感覺有一種精神震撼在感染着我,激勵着我。在讚歎駐京辦主任丁能通的同時,我有種不滿足感,如梗喉嚨不吐不快。直到今天,我讀到了《駐京辦主任(二)》(以下簡稱小說),看到了丁能通的再起、成熟、發展、昇華,還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丁能通,這個既普通又精明的人,在這個特殊的政治平臺上——駐京辦主任,發揮着自己的作用,爲着國家、爲着市政府、爲着深愛的女人,提升了自己的魅力,感染着周圍的人們,照亮了讀者的閱讀視野。

歸結起來,我覺得主人公丁能通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工作中有開拓精神。

改革開放進行到今天,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的國家更需要開拓型的人才,去探索、去研究、去實踐改革的思路。沒有改革社會就沒有進步,沒有改革社會就沒有生命力。

受肖鴻林、賈朝軒腐朽大案的牽連,東州市駐京辦主任丁能通一度停職反省,多虧了新任市長夏聞天力排衆議,充分肯定了丁能通在“肖賈大案”中的表現,使得丁能通重新走上駐京辦主任的崗位。在駐京辦主任的崗位上,丁能通通過積極調研、深入思考,探討了駐京辦如何轉變職能的問題,提出了駐京辦應該更多地爲地方百姓服務,值得我們深思。

自過去會館的起源,到駐京辦的興旺,無不給了我們深刻的反思。當年的會館作出過多大的貢獻:湖廣會館是孫中山先生當年在北京從事反清活動的重要場所;南海會館是康有爲“公車上書”的重要活動場所;粵東新館是當年康有爲和梁啓超等人策劃“戊戌變法”的議事堂;福建蒲陽會館,民族英雄林則徐曾經居住過;紹興會館,魯迅先生在那裏住了七年之久……現在呢?駐京辦除了迎來送往,就是跑“部”“錢”進,成了地方官員與京官聯繫的紐帶越聯繫越灰,越聯繫越黑,如今人們已經把駐京辦評價爲“蛀京辦”了。

所以,我不得不佩服丁能通的開拓精神、研究精神,他提出的駐京辦應該更多地爲地方百姓服務的觀點,不正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嗎?

第二,做人上有正確思想。

作爲駐京辦主任,丁能通在每天的迎來送往中,在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前,能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能在“肖賈大案”的偵破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能在“何房大案”的偵破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實踐證明,只要自己的頭腦中有正確的思想,有拒腐蝕的毅力,就能做到“常在河邊走,也能不溼鞋。”

有人會說,丁能通太精明太狡猾了:曾經給市長肖鴻林當過祕書,後來還是肖鴻林把他放到駐京辦主任這個位置上的.,肖鴻林倒了,他丁能通僅僅只是停職反省一下又上任了,讓許多人大跌眼鏡;新任的書記洪文山與市長夏聞天政見不同,使東州市的經濟蒙受了重大的損失,丁能通卻能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觀點影響了洪文山的看法,使洪文山對自己堅持以不切實際的“房地產立市”有了清醒的認識,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原皇縣駐京辦主任羅小梅,被張鐵男等人利用當上了鉬礦的法人代表,也當了腐朽分子的替罪羊,丁能通知道後,千方百計要把深愛着自己的羅小梅拯救出來,讓她寫揭發材料、要她自首,也正是丁能通的努力,才使得皇縣腐朽的蓋子早日揭開。

其實,這不是丁能通太精明瞭,而是腐朽分子們太囂張、太愚蠢了。我們都知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個真理。

第三,情感上敢於擔當。

“在這個世界上,遍地是不敢擔當的小男人,丁能通雖然是個小人物,但卻是個敢擔當的大男人。金冉冉設身處地地想,如果自己與丁能通換個個兒,自己也會選擇羅小梅的,總不能看着一朵玫瑰無情地凋謝吧。”

在羅小梅被人利用出事後,丁能通懂得犧牲和付出,毅然拒絕了深愛着自己的金冉冉,要去挽救羅小梅,要去陪伴羅小梅。這就是丁能通的過人之處,也正是這樣的敢於擔當的品性,讓羅小梅感動,也讓金冉冉感動:“金冉冉忽然間理解了丁能通,而且覺得丁能通更可愛了,因爲她終於明白,丁能通正因爲太愛自己了,才選擇了羅小梅,否則,他那天不會痛苦地醉臥在夜總會。”“如果自己像羅小梅那麼不幸,這個看上去詭譎的男人一定會選擇自己的,只有懂得犧牲和付出的愛才是偉大的,因爲真正的愛情不是使人變得自私,而是使人變得善良和悲壯。”“很顯然,丁能通選擇了善良和悲壯。這就是命運,命運阻止自己與丁能通再牽手,但是並沒有阻止自己與心愛的男人心連心。”

這是一種怎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怎樣的純愛!

是丁能通與金冉冉用自己的行動共同詮釋了純愛:“純愛就是心靈之愛,高於婚姻,高於情愛、性愛之上的極至之愛,這樣的愛才是心有靈犀的愛情。”“純愛是不需要得到對方的,純愛不是慾望,也不是佔有,是無私的愛着。”

丁能通是一個小人物,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沒有高大威嚴的形象,沒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只是一個實在真誠的凡人。然而,他的普通人的命運,他的普通人的事業,他的普通人的感情,他的普通人的態度,深深的打動了我。

丁能通的人格魅力、做事風格、處事態度,就是在不斷的鍛鍊中進步,在不斷的發展中昇華的。

丁能通就是新時代官場人物的代表,情場人物的'代表!

好一個丁能通!人們喜歡你,人們需要你,社會尊重你!

  《駐京辦主任》讀後感2

閒來無事讀了讀官場小說《駐京辦主任》第一部,準確地講大半是聽MP3,部分是在網上瀏覽的,並非細讀,但感受頗深。小說觸及當今中國政治生態中一個較爲敏感的區域——駐京辦,以此來剝離展現官場的人與事,非常好且很有挑戰性的一個突破口。小說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如丁能通、賈朝軒、陳福忠、肖鴻林、李爲民、石存山、白麗娜、羅小梅等都活靈活現,較爲客觀真實。小說觸及面廣,題材廣泛,重點是表現當下官場生態,由不同官員的能力水平、執政理念、個人品行而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改革的問題、反腐朽問題、選人用人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等等,當然也離不開權、錢、色之間引發各種關係。

也感到小說中人物塑造方面明顯的硬傷,值得商榷。應該講,作者還是深諳當下中國官場的,因而人與事大部分的刻畫還是入木三分的,讓人感覺親切自然。但也有許多敗筆,直接影響作品的整體質量。這裏首選李爲民,不知作者想塑造一個當今官場的包青天,還是要表現一個當今政壇的異類。李一心爲民,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嫉惡如仇。

作者還賦予李爲民智慧的象徵,李理論水平極高,戰略眼光很強,一篇爲東州市把脈的論文刊載在《求是》上震動朝野。李的一些行爲則令人叫絕,如兩會上“罷宴”,大膽直言,直言批評市長甚至市委書記等等。李爲民的言行確實很讓人過癮,但細想如此莽撞行爲何能官之正廳級,何能在當今官場立足,很不符合現實。正在擔心作者如何爲李爲民如此完美形象收場時,作者卻用抗洪大捷後返回途中的車禍結束了李副書記的使命。好了,如此結局,總比李副書記最後成爲李書記更強些。再說丁能通,人如其名,神通廣大,聰明絕頂,左右逢源,實在了得。丁的塑造除了略顯神化外,基本上還能說得過去,畢竟是男一號。但也有致命的紕漏。而最後卻在皇縣和羅小梅明目張膽地野合,結果被人檢舉給所有市常委,不能不令人匪夷所思。

再者副市長賈朝軒,和陳富忠官商的勾結,稱兄道弟,沒有一點城府和自我保護意識,結果最後陰溝裏翻船,讓人不可思議。至於陳富忠,因爲段玉芬不給他貸款,就指使手下將其殺害毀屍,結果段的繼任者就貸款給陳,而最後演繹的爲逼退肖鴻林的兒子肖偉退出花博會工程的爭奪而採取的手段更爲下三爛,沒有一點智慧可言,只是自掘墳墓,自己給自己挖坑,與其久經沙場、老謀深算的黑老大、商界精英、通吃黑白兩道的大人物形象格格不入,也屬敗筆。

好了,官場千人千面,但都是一個德性,官場小說如雨後春筍,也難寫出什麼新花樣。同時,總覺得《駐京辦主任》中的羅小梅很像王躍文的《國畫》玉琴。

  《駐京辦主任》讀後感3

《駐京辦主任》這本書,書讀得很快,只記住了大體的情節。該書以東州市政府駐京辦公室主任丁能通的所見所聞爲線索展開的官場現形記的粗略概括,主要講述了市長肖鴻林、常務副市長賈朝軒的落馬的過程。

讀完之後,心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書中所講述的現象在現實中不過屬於冰山一角。雖然讀得很快且記住的內容也不多,但我讀完後還是有一些感想:

  一、弊端體制下的權力慾望幾乎不可能受到約束

一個人慾望無節制的膨脹是可怕的,而這種膨脹的慾望如果在一個權力得不到制約的人身上實現,那後果將是災難性的。爲什麼現在的人熱衷於公務員考試,除了鐵飯碗的誘惑之外,更多的恐怕還是能夠滿足人們對權力慾望的渴求。尤其是在目前的體制下,很多人對權力的慾望不亞於蒼蠅對糞便的垂涎三尺。書中所描述的市長、常務副市長之間的明爭暗鬥,以及一些項目的決策等,無疑是權力鬥爭的很好詮釋。弊端的體制會產生怪胎的決策。這在目前的官場已經習以爲常。因此,大家對於決策中一把手的“指鹿爲馬”也就見怪不怪,但凡有還原鹿者,不是下場悽慘,就是崗位不保。相安無事,在其位而不謀其政,平安守着鐵飯碗,說不定還有其他好處就成了絕大部分官員的處事準則。真正爲老百姓說話的官員是很難在官場上吃得開的,而絕對的權力幾乎不可能收到約束。

  二、貪官養情婦儼然成爲腐敗的一條定律

所有的貪官,幾乎都養有不同數量的情婦,這要根據貪官們的身體情況而定。飽暖思淫慾,也難怪,現在的貪官們哪個不是早早的步入超小康生活水平了?有這麼好的物質生活,再加上手中的權力,一般的官員可以輕易獲得年齡靚麗女子們的芳心,這可能也是生活需要。潔身自好的領導可能不會去主動尋花問柳,但是也很難以抵擋利益集團所派出的“西施貂蟬”們的軟磨硬泡,畢竟當今社會的柳下惠應該是絕種了。從本性的角度考慮貪官的保養情婦似乎也就合情合理。

  三、不能相信會出現“李爲民”似的官員

以前每當讀到關於清官如何清廉、公正時我總是心潮澎湃、血液沸漲,對清官充滿了無限的敬佩,甚至是崇拜。然而,現在我已經過了憤青的年齡。因此,在讀到書中關於李爲民的描述時,我認爲作者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其一,作爲市委副書記,我不相信現在會有這樣的官員與民同居。所以,書中說李爲民一直不肯搬進市委大院居住一事我是怎麼也不相信的;

其二,作爲副職,我很難想象李爲民會像書中所描寫的.那樣敢直面斥責一把手及同事的短。就連前段時間媒體的焦點昆明市委書記,談到自己任職江蘇省副省長時爲什麼不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作爲副職應該聽從一把手的話,跟做市委書記時不一樣,因爲市委書記就是一把手。我有限的認知水平導致了我不能相信當今情況下還有李爲民這樣的官員,甚至在讀到他女兒以全額獎學金出國留學時,居然認爲接下去的情節應該是一些利益集團拿錢來爲他女兒提供方便纔算合理。

  四、駐京辦,腐敗的中轉站

書中很客觀也很大膽的提出了駐京辦的職責已經演變成了跑“部”“錢”進,駐京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稱爲“蛀京辦”。從某些程度上講,駐京辦就是腐敗的中轉站。這裏面有多少黑幕只有當事人心裏最清楚。書裏面還提到駐京辦應該轉變職能,解決進京民工在北京遇到的問題。天知道,這種職責會在哪一天實現。

讀了《駐京辦主任》一書,我感覺作者對重要的事情只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而沒有做實質性的描述,這可能源於社會的和壓力,這種原因也可以理解,畢竟在目前這種體制下,能夠出版這樣的一本書也可以說是突破了一點禁忌。儘管如此,還是能夠感覺到有一縷新鮮的空氣從身旁吹過,但願以後批判現實的書越來越多,因爲暴露在陽光下的權力纔不容易滋生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