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魅力》讀後感(精選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魅力》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魅力》讀後感(精選5篇)

  《教育魅力》讀後感1

《教育魅力》一書是教育界名聲赫赫的於漪老師一生的經驗總結,也是年輕教師成長的鑰匙。

於漪老師在書中說:“我愛學生,愛生活,愛未來,愛蘊含着燦爛中華文明的語文。教課不是當旁觀的評論員,只有用生命編織的、從心底裏流出來的歌,才動聽,才感人,纔會如清澈明淨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學生的心田。”書中於漪老師和一系列教育大師散發出的迷人的教育魅力的動人故事以及一大批活躍在教育一線的普通教師關愛學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切地體味到教育是愛的感化,是真心換真心的過程,它是由愛衍生的。教師的教育過程是一種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過程。

書中給我衝擊力最大的是該書對教師教育魅力的現狀調查。在上海學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師教育魅力的首要條件,遠遠超過師愛、學識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謂人格魅力,用葉瀾教授的話來說,就是真誠。“真誠是人格魅力的基礎”。即使面對天真爛漫的國小生,也應該真誠對待。對待學生,不敷衍,坦坦蕩蕩,想盡一切辦法去發展他們,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滿腔真誠。於漪老師對教育的經久不息,長久不衰的熱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讀罷此書,做爲一名教師,我更要堅守住那份教育理想,永葆對教育的那份熱情,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

  《教育魅力》讀後感2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裏,我靜下心拜讀了葉瀾和張汝倫寫給老師們的通識教育叢書《教育魅力》在這裏我找到了青年教師成長的鑰匙。

  一、教師的使命,應從責任中擔當。

幼兒教師從事的就是爲一個民族“護根”的事業,要有使命意識,不僅要看到當下,更應看到未來。

有人說幼兒教師是個清苦的行業,但我們卻在清苦中保持冷靜,堅守一種超越感,因爲我們每天都能體會到這份職業的喜悅和快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想只有我們勇於將責任抗在肩上,勇於擔當,才能讓孩子們以我們爲榜樣,學會了自己在社會中應該幹什麼,該怎麼做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點亮和啓迪孩子的心靈。我們爲自己的'言行負責,也就是爲孩子們將來的行爲負責。抱着一顆責任心去工作,我們就能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好、更出色。

  二、教師的魅力,應從創造中尋找。

新時代的幼兒教師不僅是孩子們的貼身保姆、知心大姐姐、遊戲大玩伴、行爲養成的引導者,更是一位和孩子們整天在幼兒園的每處角落、每個場景、每件細微的小事,大膽創造快樂的創造者。因爲只有一個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合理融入了自己的創造性和個性,才能使自己及受教育者在完成教育過程的同時享受教育的美好。

我認爲幼教事業和教師的魅力一定要與創造聯繫起來。和孩子們在一起,老師們也變得越來越像“大孩子”,他們力求自己變成一個女超人,無所不能;他們力求自己變成一個魔術師,百變戲法;他們力求自己變成一位藝術家,德藝雙馨;通過不懈的勤奮和努力,將自己出神入化的扮演成多種角色,用一種創造的智慧去鼓勵自己,即使在這個特殊的假期,也能宅在家裏創造十八般武藝,開起直播,通過線上遊戲,指導家長激發孩子心中的創造潛力,活生生將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得風生水起。

  三、教師的發展,應從自我中定位。

每個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作爲教學管理者,若能敏銳地理解一線老師們表達的思想並按照他們本來面目接納他們,會發現他們往往會朝着積極的、建設性的、自我實現的、成熟成長的方向發展。個人要發展,首先要成爲一個真實的人,突破防禦層,回到真我層,允許波動,允許節奏不同,允許差異,最終不忘自我定位,卓越發展。

幼兒教師青春活力、陽光自信,但如果想要自己成爲一個有魅力的幼兒教師,就應該是個真誠、有責任、有目標,願意發現和創造的人。這樣的你,一定會有魅力。

  《教育魅力》讀後感3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如果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國家的興衰、國家的發展繫於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這便要求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擴展自身知識面,真正的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投身於教育改革,做教育教學的開拓創新者。

那麼,魅力是什麼呢?如何提升自身魅力呢?漢語詞典解釋魅力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令人喜歡的感覺。極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一種教育狀態,不是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外表,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魅力。在教育過程中,美麗經不起太多的風吹雨打,只有魅力之花才能永遠盛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學工作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所以在很多方面,我們要學會借鑑前人的經驗,多讀書,讀好書,並好讀書。讀罷,再將自己零碎的小感想寫一寫,並應用於實際。《教育魅力》中指出:“教育工作要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原則,但不能千篇一律按固定的方式辦事,這就需要極大的創造性。”確實如此,教師有了知識,還必須具有創造性,創新開拓視角是超越自我的一種境界。這就要求教師在讀書的基礎上,做教育教學的開拓創新者,做一個聰明的教師。

本真是育人,然而當今教育卻出現一些亂象,譬如“綠領巾”、體罰、利用考試成績排位……在種種負能量層出不窮的同時,作爲教師更應該堅守陣地,做一個真性情的教師。絕不把素質教育當口號,開拓創新。也許老師的一個擁抱,老師的一次鼓勵,一個眼神,就能帶給孩子無窮的力量。與孩子廝打吵鬧過是一天,溫馨和諧也是一天,何樂而不爲呢!所以我想,聰明的教師一定懂得帶給學生力量,讓學生會愛,愛學,學做真人!

最後,我認爲有魅力的教師應該極早的着手於教育教學科研活動。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滕豪斯提出“沒有教師發展,就沒有課程發展”。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有助於教師提高能力,使教師感受到幸福。更主要的是,教師與學生間接性的關係決定,教師的成長也就是學生的成長。

《教育魅力》中說:“這些教師身上,已經幾乎沒有教育魅力可言,難以使學生受到感染,這就必然導致學生學習熱情的衰竭、進步變慢。”可見教師的魅力直接影響孩子,因此這個過程是一個由內到外的過程,是一個內在美與外在美統一的過程,是一個將個人幸福與集體幸福密切相連的過程!

  《教育魅力》讀後感4

在這個很忙碌的假期中,幾乎每一天都擠出了點時間,即便是在旅途中,飛機上、大巴上、火車上,我都會讀幾頁於漪老師主編的《教育魅力》這本書的。之所以從幾十本書目中選擇了這本書,是因爲連着兩年在上海培訓學習都聆聽過於漪老師的教誨,感受過這位教育前輩的思想滋養。每天幾分鐘的閱讀,更讓我覺得是在和於漪老師對話,也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之路。

書中有很多話是值得細細品讀的: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師,而是每個教師都要堅信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求你去創造。教育的魅力是創造的魅力,是創造生命發展的魅力。

教師應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人,他對這個世界永遠有一種好奇,保持着發現的眼光,每逢遇到一個新的領域,他不是畏縮後退,而是積極地進入,去了解更多,包括他周圍的世界也要去發現。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讓學生感到很有魅力,因爲他經常會跟學生交流自己的研究和發現。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領者,思想的啓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造者,教師不僅需要知道傳遞什麼知識,而且需要知道怎樣傳授知識,知道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教師如果沒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怎麼能要求我們的學生呢?要使學生有文化,教師首先是文化人,從民族優秀文化和人類進步文化中吮吸養料,不斷增強文化自覺。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感染學生,以平等態度對待學生,以高尚情操薰陶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書育人方能如春風化雨,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教師,是一種職業,是一種專業,從事的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唯有創造,才能適應新世紀的新挑戰,創出素質教育的新路子;唯有創造,才能真正體現人生的價值,領悟教師的真諦。

教師的教育魅力中,形象魅力是表面的,初步的;情感魅力能使學生受感化;學識魅力能使學生真正信服;纔敢魅力則有利於凝聚學生;品格魅力既影響學生的品質,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品讀《教育魅力》,讓我認識到,教育魅力是一種使命,是一種擔當,更是一種精神。就如同於漪老師說的那樣,“生命與使命同行”。作爲教師,我應該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讓我的教育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引領着我的學生,散發恆久的光輝。因此,在工作之餘,更要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真正成爲有着人格和學術魅力的教育者,我的生命也將在三尺講臺上一直延伸……

  《教育魅力》讀後感5

人類社會已經走過了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21世紀是一個開放的、多元的、充滿矛盾和變化的世紀,是一個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世紀,是一個知識層出不窮的世紀,是一個以和平發展爲主題、合作與激烈競爭並存的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面臨挑戰又存在重大機遇、成爲世界強國的世紀。

民族復興的基礎在於教育,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於教師。教育魅力是一種感染力、影響力。古往今來,從孔聖人到蔡元培、陶行知,再到當代難以計數的優秀教師,無不具有獨特的教育魅力---------大愛無言,人格高尚,治學嚴謹,學識淵博,親切善誘,富於創新,深受學生喜愛、給學生巨大的感染力,讓學生印象深刻,受益終身。

教師這個職業、醫生與建築師、律師、工程師不一樣,前兩者與人有關,後三種與物質有關。而教師和醫生,雖然都與人打交道,但是更多的醫生的對象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而教師,他關注的是兒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及其整個生命的發展。我們常說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是首要。

按照當今學生的生活規律來看,每週五天都需要上課,而每天他們在學校都要花上近10個小時的時間,佔據了一天當中的5/12,去掉每天的睡眠時間等,學校在我們的生活中就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儘管學生不完全被教師左右,但教師的教育會成爲一種力量,可引導人前進和向上。對於上學中的我們來說,學校和老師影響着我們的成長,有好也有壞。這種結果的體現或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也或者是學生的適應度。

在中國古代,教師受到敬重,排位在天地君親之後,也是屬於“聖”的行列。在教師被敬重,被仰視的同時,也強調了一點,那就是“爲人師表”。現在很多人都認爲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但教師也是創造者,在爲着學生的未來生活做創造。教師在學生面前呈現的不僅僅是他的專業知識,還有他的全部人格。當然,沒有專業是不行的,但僅僅有專業,肯定也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教師作爲整體的人的發展。

教師從事的是育人的事業,作爲教師,首先是要自己像個人一樣地活着,他才能對別人產生影響,一種使其成人的影響。自己活得像人,並不是說像聖人,而是說你很真實、很努力、有信仰,你在爲這個信仰踐行。

曾經作爲一個學生,我對於教師有着很多的想法,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個好的老師。而現在看來,作爲一個好的老師,我還是需要繼續努力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