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滿分作文集合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滿分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滿分作文集合6篇

滿分作文 篇1

姐姐,姐姐哎!搗蛋鬼又來吵我了。搗蛋鬼是我弟的稱號,之所以叫他搗蛋鬼,是因爲他無時無刻都在幹壞事。

"啊!程程,你在幹什麼?房間裏又傳來了我的喊叫聲,面對着眼前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媽媽聞聲尋來,以爲發生什麼大事,原來是弟弟利用椅子,爬上了我的桌子,把我桌子上的全部"家當,都被他"管理成了一場表演會。爲什麼這麼說呢?看!水彩筆在牆壁上龍飛鳳舞,毛筆在書包上手舞足蹈,清水給作業本洗了個澡,紙巾在表演360°旋轉,玻璃瓶在地上演奏樂曲可這場表演,我看着怎麼想打人呢!

還有一次,那是一個夜晚,我照常坐在書桌前寫作業,劉藝,劉藝,突然,傳了媽媽的叫聲,原來,媽媽叫我下樓拿東西,我飛快的跑下樓,拿到東西后,我邊哼着小歌,還邊小跑着到了樓上。把東西交給媽媽之後,本想繼續回房寫作業,眼睛突然瞄到了弟弟正在寫的本子上,突然,我心裏一驚,連忙跑到弟弟旁邊,迅速的拿走他手上的本子,看着滿面的畫痕,我崩潰了。媽媽看着我,問我怎麼了?我回答,那是我寫作業的本子!

哎!有着一個這樣的搗蛋鬼弟弟,我有些苦惱,但是,弟弟雖然會幹壞事,但有時,他,也能給我們家增添了許多快樂!所以,我愛我的弟弟。

滿分作文 篇2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早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現在我認爲,智慧還能分爲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這山。山,屹立於大地之上,向來是高大、穩重的象徵。一開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個土丘,隨着時間流逝,經驗累積,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漸升高。由一句不見經傳的土丘升格爲名山,最後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地步。但是,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積,不能變通。就如同山永遠無法比人高,無論山多私巍峨,如何頂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動,不能跳,只能被侷限在土壤之上。

因此,第二境便是這移動的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經過不斷學,融會貫通,智慧 。水無常形,人的智慧在這一境,可以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時,大海何其寬廣,就算是將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無法將其填滿。然而,人要到達一境界是何其困難。雖然人有時也會靈一閃,做出一些精妙絕倫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將那流水歸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還寬廣的只有天,所以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僅只是比海寬廣。天,首先它籠罩萬物,無處不在。同時又無形無象,不可捉摸。在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趨於化境,大智惹愚。就如同氣,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在那。智慧到了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這種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種深意,並很難爲人所理解。人類歷史上下幾千年,有這種大智慧的人爲數不多,如老子、釋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漸增加,但人卻就得謙虛,山自認爲可通天,海自認爲圍繞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無窮。就如同大圓與小圓,大圓面積比小圓大,但其接觸的未知也比小圓多。

因此,智慧雖可分爲三境,但仍是無窮無盡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儘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無盡的天空,星辰大海進發。

滿分作文 篇3

何爲思?《菜根譚》有言:“靜思之下,俾有悟;沉寂之中,方得真性情。”由此可見,思並非我們平日裏所說的淺表的想法,從頭腦中一閃即逝的只能是想,唯有深沉的挖掘才稱得上“思”。深思而熟慮,深思而有所得,深思而知之。

不可否認,我們所處的時代給予我們太多的學習機會,到處充斥的信息,或好或壞,總能輕易地讓我們瞭解這個世界每個角落的新聞,或真或假。資訊的快捷性將整個世界壓縮成一個平板,掃一眼即是全部,省卻了用手翻動的過程,也省卻了思索辨別、判斷真僞的能力,退化的人類大腦如機械,看見則記住,過目則忘卻,恰恰沒有“思”,更沒有“思”後之“知”。而沒有思索的過程,是行屍走肉般的生存方式,永遠不是“知”的方法。

“網”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深思。有了思考、認識的過程,才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帶來“知”的成果。因深入而發掘,因發掘纔有求知慾,進而更深一步的思考。思是一種智慧的活動,是創造力的起源。

平沙莽莽,黃土彌散,枯萎死寂的黃土高坡上,殘破蒼涼的土地,看似毫無生命力,可是憑藉着對生命的思考,路遙輕而易舉地創造出了一個“平凡的世界”。在那窯洞裏,土坡旁,風沙中,因爲思考的力量,讓他看到了瑰麗的風景,得知了生的艱辛與幸福。這份思考,不僅是他個人的“知”,也是整個中國人心中的“知”。

文化學者餘秋雨——一個戴着眼睛,口吐蓮花的儒者。一本殘破的手記,一隻不朽的筆,一個天生善於思索的頭腦,正是他踏遍華夏土地,訪盡中國歷史遺蹟,沉思着都江堰的奇偉,莫高窟的寂寞,仙女峯的靈秀,將一份深沉的眷戀植於骨髓。他知道的不是風景的綺麗多姿,而是風沙淹沒了的千年古國的豐華。

有感慨,有嘆息,有滿腔怒火,也有收穫和喜悅。一切的源頭皆是思留下的善果。思而知之,唯思才知。這種巨大的收益不是平俗的現代化設備所能給予你的。打開電視,點看網站,翻閱報刊,滿目的聲名豔行,滿耳的吳儂軟語,架空虛構,不一而足,那些堆砌在印有老人頭的鈔票山上的形形色色的物品,到底給了你什麼?

回頭細想,只有思考留下的纔是“吹盡黃沙始到金”的認知財富。那一座“知”的高山上,看是山腳,學是山腰,思是巔峯,唯登上頂峯,看到的纔是整個世界;唯思,方可一覽衆山小,盡知天下事。

滿分作文 篇4

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範兒”,一個國家有自己的“國家範兒”。我華夏泱泱大國,五千年的傳承,有哪些自己獨一無二的“範兒”呢?

  一.文藝

中華文明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我中華的“文藝範兒”。從春秋時期的《詩經》,到唐詩,再到宋詞。流傳下來的都是音韻優美,朗朗上口的精品。如《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如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細細品讀,品味無窮,耐人尋味。除了詩詞,古琴曲中一曲“鳳求凰”迷倒萬千少女的心;藝中圍棋、象棋所蘊含的智慧和思想更是讓人傾服;王羲之《蘭亭集序》誰與爭鋒,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誰人不服;陸羽研究茶經,茶香沁人心脾,餘韻千年不絕。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訴說着穿越時空的“文藝範兒”。

  二.氣度

孔子提出的“和爲貴”,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從漢唐直至當代,彰顯着大國氣度。昭君出賽,維繫着漢匈50年的友好相處;唐太宗被尊稱爲“天可汗”;抗戰勝利後,我們大度地拒絕了戰爭賠款,只是希望可以銘記歷史,不要讓悲劇重演。這些都是我中華的氣度。著名的航海家、探險家達伽馬,在到達非洲大陸時樹起了旗幟,標示葡萄牙王室的主權。然而他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叫鄭和的人早已到達了非洲。鄭和並沒有樹立標示大明主權的旗幟,而是樹立了一座豐碑,一座友好而和平的豐碑。拒絕侵略,傳遞友好,這就是我中華的氣度,我們的“大國範兒”。

  三.創新

不管是哪個時代都不缺乏創新的人物。比如四大發明、地動儀、神機炮等等。不僅僅是這些,政治方面也有許多創新。從商鞅變法到王安石革新;從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到康有爲等人的戊戌變法,都是在創立新的形象,更好地爲百姓服務。這些都是我們不斷努力進取的表現,是中華文化的“創新範兒”。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範兒一一盡顯,這些“範兒”引領我們向前,讓世界聽見中華巨龍咆哮的聲音!

滿分作文 篇5

總是一邊忘記,一邊挖掘,觸摸歷史深遠的痛。殘劍、淚滴、碎片。目光如漸遠的蕭聲,沿沿秋天最後一片蒼茫的落葉滑下。

化心爲蝶,翩然於亙古。

眼前展現出劉備蒼白的面孔,他握着諸葛亮的手,奄奄一息。我恍然記起這是劉備因兄弟之情無法釋然,貿然起兵,才落得這般營燒八萬裏,託孤白帝城的悽慘結局啊。劉備,劉備我多想喚醒你,喚醒一時糊塗的心啊,爲了兄弟的感情你荒廢了興師漢室的遺願,你的好兄弟也不會因此而瞑目。

我抹去悲痛的淚滴,繼續隨歷史長河飛翔,眼前突現諸葛亮揮淚斬馬稷。諸葛亮,人人都說你“千載誰堪伯仲間”,可是你卻因感情上的親疏在街亭這一關鍵戰役中用了本無實才的馬稷,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爲千百年來任人唯親者之鑑。你爲何也會犯你主公同樣的錯誤呢。我的心破碎了,我只恨自己,爲什麼不早點到來喚醒你的理智,阻止悲劇的重演。

揹負着沉重的翅膀不知不覺身處一片蕭索之中,問一平民今是何世,此人嘆惋。原來這恰逢唐朝由盛轉衰之時。我復問此人:“唐明皇即位之初禮賢下士,勵精圖治,出現了開元盛世,如今怎變成這樣一派頹唐景象呢?”此人不無遺憾的說:“唉,當初多好的一任明君,卻爲了‘一騎紅塵紅塵妃子笑’,荒廢朝政,大興土木討好楊氏姐妹,纔是世道滄桑,換了人間啊。”我不知如何安慰他,悄悄的飛去。不知多久,眼前展現着一片“馬嵬屍前草青青”的淒涼景象,我深知我無法喚醒,也無力喚醒唐玄宗了。又是讓感情矇蔽了內心啊!

我失落地飛出歷史的長卷,不覺嘆息那一幕幕因爲情感的牽伴而造成的悲劇。

我知道,我無法喚醒歷史,但是歷史卻在喚醒我們,喚醒我們用理情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而不要用感情來作出失誤的判斷。秋風蕭瑟,落葉無聲,歷史用深遠的聲音喚醒我們:莫讓情韻遮慧眼。

滿分作文 篇6

人是有感情的,因此人也往往將自己的感情加於周圍的世界中,這就決定了人看窗外的世界時往往帶着不同色彩的眼鏡,而眼鏡的顏色是由每個人的心態決定的。

比如詠蟬,就唐朝詩人而言,官場春風得意的虞世南聞蟬聲而感慨:“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字裏行間洋溢的是大志高潔;仕途不順的李商隱則低吟:“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身陷囹圄的駱賓王聞蟬聲而嘆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同樣的蟬在不同的人眼中,其特點竟如此懸殊。

當然,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窗外世界的看法也是不同的。青年時代的杜甫胸懷大志,眼中的世界四海昇平而心中也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在他眼裏,道路永遠如一馬平川般順暢、美好;安史之亂後,飽受流離之苦的杜甫則寫出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在他看來窗外的世界結起了一層厚厚的冰霜。

可見,同樣的外物因人的心態不同而不同,同一個人也會因心態的不同而看到不同的外物。而我們做一件事往往也是這樣,當我們只看重結果時,周圍的一切及過程在我們的眼中就是黯淡的,或枯燥,或乏味,正如藝術大師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當我們不僅重結果,而且重過程時,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美好無處不在。這些美,包括人情的美、創造的美、自然的美……

看社會如此,看他人亦如此。法國哲學家薩特說過:“他人就是地獄。”一個人同他人相處,如果自己是個非常挑剔的人,這樣,只看到別人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用一雙冷眼看世界,那麼他永遠也不會從他人那裏得到溫暖,得到的只是不安與失落。如此說來,他人一定是自己的地獄!但如果你更多看到的是他人身上各種美的光環,比如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那麼即使在數九寒冬你也會從他人那裏感受到溫暖,這時他人也許就是天堂.

窗外的世界一片生機,抑或一片荒涼,就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