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修改學生的作文

從事語文教育的教師都知道: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看來光教會讓學生寫文章是不夠的,應該讓他們學會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讓他們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文章提高到一定程度。寫作文是學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師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與自己毫不相干。顯然,以上的說法、做法都是不正確的。這說明學生還沒有養成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

怎樣修改學生的作文

我們知道文章的修改,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中。如材料的選擇、中心的提煉、語言文字的運用等,從“打腹稿”直到最終完成,都在不斷的修改中。而要寫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經過反反覆覆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斷提高。文章不厭百回改。我國唐代詩人賈島,相傳他初到京師時,一次,在驢背上得到兩句好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後來,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時,撞上迎面而來的韓愈的馬車。韓愈問明情況後,不但沒有責怪,倒幫他斟酌起字句來,說:“敲字好!”這就是“推敲”的由來。據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這部長篇巨着,就曾先後修改過多遍。由此可見,修改不僅是作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寫好作文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

新《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養成自己修改文章的'習慣”作爲作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力求通過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來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從語文作爲“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這一性質及學生的長遠利益來看,這確實是抓住了作文教學的關鍵所在。然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任務是相當艱鉅的。那麼,如何幫助學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第一步,教師先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書面批閱,將文中的主要錯誤或其他不妥之處用規範的修改符號標出,並加上一定的眉批和總批。爲留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教師一般不作具體的修改,也不批成績。學生的預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須經過認真評點修改,才能使作文血肉豐滿起來。第一步的修改要求全員參與,集體改。學生完成初稿,我先通覽全班的作文,找出共性的問題,選取學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徵得學生同意後,用視屏展示臺投影出學生的作文,讓大家自由讀投影上出示的片段。然後拿出自己的“點評手冊”,圍繞單元習作要點進行評議,隨讀隨記點評內容。然後,自由發表見解,把作文中的優點談充分,不足談具體,點評有理有據,修改適“實”適度。小作者再談想法,或接受,或質疑,或談修改設想……學生獨到的點評,有創意的見解,教師滿腔熱忱地給予充分肯定,對於點評不足的地方,教師再加引導,並予以熱情的鼓勵。大家在和諧的氛圍中表異見、談獨見、抒創見,充分品嚐修改的樂趣。教師適時總結全班在習作中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指點修改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信息形成全方位的流動,完成學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第二步,在對學生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的問題進行集體評講之後,再進行面評面改。在學生自主習作、集體評點作文後,教師進一步針對學生個人實際進行面對面批改。通過“學生自讀-師生共讀-點撥溝通-再次修改”,讓每個學生作憑藉各自的習作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張中行先生說:“我的經驗,寫文章,寫了一些,尤其中間停一會的時候,繼續寫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語氣能夠順下來。念會發現一些小的不妥,要隨發現隨改。”修改作文時,教師不光要求學生看作文,更要求學生“念”。一路念下去,學生便會發現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處,主動修改。爾後,再和學生共同唸作文,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和學生共同探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老師導在學生習作的關鍵處、疑難處,導在無形與有形之間。“哪個地方應該調整,哪個地方應着力渲染,哪個地方應作補充說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修改的能力。教師將作文本發下去,讓學生仔細體會批語,然後將他們逐一請到面前,讓他們一邊讀自己的作文,一邊對標出的錯誤之處說說自己的修改意見。有的學生看不懂批語,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教師就當面說明具體的修改指導意見。如對內容不合題意,或隨意編造而不合情理的,幫助他們分析,指導他重寫;對因文句不通、條理不清無法下筆修改的,就讓他們邊說邊改,逐段改好;對基本功較好,文句通順,結構合理,但不夠具體生動的,引導他們豐富內容,再提高一步。

第三步,在面批面改之後,讓學生動腦動手,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認真細緻地“刪、補、調、換”修改。指出學生作文中的不足後,由學生自行修改,自行選擇修改方法、修改內容,充分發揮學生修改的自主性。

最後,修改要求因人而異。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來說,如果是出自一個優秀學生之手,則認爲“不夠好”,但如果出自一個後進的學生之手,則認爲“不錯”。“文如其人”,“知其人,才能更好地論其文”,因此,同樣一篇作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修改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第四步,教師一邊對照查看他們的修改情況,一邊對謄清後的作文再次進行批閱,然後批上成績,這對學生認真修改作文是一種肯定和鼓勵。

第五步,教師進行第二次集中評講,着重表揚能對作文進行認真修改的學生,推薦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斷,鼓勵他們再作適當的修改。

經過師生雙方這樣反覆多次的修改,學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裏,差在何處,懂得了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自己再修改時,也就不會感到困難了。

修改後的作文文質兼美,學生從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激起了他們作文後多修改的內驅力,變寫作後的“要我修改”爲“我要修改”。

實踐證明,作文不僅僅是讓學生“寫”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自改,學生的作文才會越寫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學纔會煥發生命的活力。